衝虛觀是孟淵來熟的了。
第一次來是跟隨三小姐,而後還帶著聶青青來過,帶著薑丫頭來過,更帶著香菱和獨孤亢來過,其中帶香菱來的次數最多,也早跟觀裏的人混熟的了。
隻是今日再來,非為護衛恩主,也非攜伴同行,而是拜見長官。
不見趙靜聲和袁靜風等人,也不知他們最後與蒼山君如何了。
彼時力有不逮,孟淵當真顧及不到,而且蒼山君也確實無有害人之心。
“衝虛觀的趙靜聲道長等人呢?”孟淵問那年輕百戶。
“在後山處。”那年輕百戶也不隱瞞,“他們師兄弟幾個人好似在商量事情,我們也不好打擾。”
“玄機子道長呢?”孟淵又問。
“玄機子道長往平安府去了。”那年輕百戶迴道。
“那日的紫光確實是玄機子道長?”孟淵追問。
“是。”年輕百戶又打量了一下孟淵,說道:“玄機子道長道法通天,年輕時喜著紫衣,聽說後來為情所傷,這才披上了破舊道袍。”
眼見人家說這麽多,孟淵問道:“還未請教兄台大名。”
“在下王不疑。”年輕百戶笑笑,“林千戶也當過在下的上官。”
原來不是外人,孟淵拱手一禮。
兩人說了幾句話,就來到大殿外。
還沒等王不疑通報,就聽殿內的吵鬧聲傳來,像是大尾尊者在布會。
“稍待。”王不疑麵色不變,進殿通報一聲,然後就又出來了。
“等會兒,裏麵正吵著呢。”王不疑笑道。
孟淵隻能跟王不疑立在殿外,安心靜聽。
殿內之人也不避諱,有人說要盡發國中高人,前去討伐青光子;還有人說這件事應該交給蘭若寺處置,他們的高僧願意去解決青光子;還有人說道門正該除魔衛道。
“行了行了!”殿內傳來王二的疲憊聲音,“三品的佛門菩薩,當真以為好對付?外麵來了親身經曆之人,讓他說一說彼時情形。”
“走吧。”王不疑聽到這句話,這才帶著孟淵入內。
隻見大殿內頗為晦暗,一女子居首,正是王二。
兩個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在下首,其中一人是簫滔滔,另一人應也是指揮使。
簫滔滔白衣勝雪,隻是俊秀的麵上卻有幾分疲累之感,看來他這幾天沒少挨批,畢竟葫蘆山一事就是他主持的。另一人胡須泛白,麵上無有表情,雙目更沒半分神采,不似武道高人。
對麵坐了三人,都是老者。看其裝束,竟是儒釋道三教之人。其中的道長是曾見過的,來自國師府的任道長。
那老和尚不認識,身後所立之人是覺明和尚。
那老儒生也不認識,身後所立之人是一中年男子。
殿內一眾人全都移了移目光,紛紛審視孟淵。
一時之間,孟淵隻覺著儒釋道三人都非尋常之人,自身好似要被看透了一般。
催動焚心之法,孟淵上前朝王二行了一禮,道:“鎮妖司鬆河府衛所百戶孟淵,拜見王督主!”
“精氣神足,雙目隱光。有煥然一心之態,不見頹然之氣。”王二麵上帶著一絲淺笑,問道:“幾時入的六品?”
“今日晨間。”孟淵道。
王二微微點頭,指頭動了動,似在算孟淵入品到六品用了多久。
“你就是孟飛元?”那老和尚其實不算老,眉毛尚且濃黑,看著比身後的覺明大師還年輕些。
“正是。”孟淵拱手,“多謝蘭若寺菩提滅道絕技,否則斷難有今日。”
“阿彌陀佛。”老和尚雙手合十,慈悲道:“世間無有殺人之技,隻有殺人之心。小施主既能引動菩提滅道,可見懷慈悲之心,有無上毅力,卻也不必囿於三教之別,道門之分。”
“孟飛元,”簫滔滔出了聲,“你把那日情形說來,從你去清水鎮,而後遇到龔自華等人,再到城中見聞,都遇到了那些人,都有誰出了手,細細說來。”
這也沒什麽好隱瞞的。彼時孟淵是帶香菱進山開詩會,而後為救香菱,這才開了殺戒。
之後下山,遇郤亦生等人伏擊,見清水鎮之變,繼而再入城中,恰逢靜園之變。
最後便是倉皇出城,逃得生天。
孟淵並不隱瞞,一一將所遇所見之事全都說了。王二和簫滔滔沒問什麽,倒是那儒釋道三人不時插話,細究詳情。
“那黑衣人最後所用之法,當真是蜉蝣天地?”任道長不似第一次見麵時的冷清淡然,反而往前探了探身子,凝視著孟淵,問道:“武人天機神通不知凡幾,破命之法、拚死之法更是無數,蓄力之法也有不少,如龍蛇之變,伏地金蟾等,你當真確定那黑衣人用的是蜉蝣天地?”
“是。”孟淵道。
“蜉蝣天地,好啊!一粒蜉蝣見青天。他人意欲以蜉蝣天地破應氏存續,這應氏豈非就是青天?奈何蜉蝣難高飛,扯什麽見青天而不畏青天!”任道長冷笑不止,“蜉蝣就是蜉蝣,壽短而力薄,盡是無用之物!”
那老儒生歎了口氣,不願多言。蘭若寺的老和尚雙手合十,呢喃佛號。
“敢問道長,那黑衣人所屬何方?”孟淵高聲問。
任道長抬眉,見孟淵雙目有光,手按刀柄,便道:“別以為你越階殺了一人,就以為人人可殺。蜉蝣無能,可承載蜉蝣的乃是髒汙水潭,你如今還不足以踏水而行。”
這是說黑衣人身後的人勢力很大,孟淵就也不多問,隻待來日找三小姐便是。
“我聽你說了許多,也就是說,你護著應氏出了城,就逃往河東縣避難?”那簫滔滔身旁的另一位指揮使看向孟淵,說道:“鬆河府衛所死傷過半,張龜年更是以身殉職。你先在城外胡鬧,而後直奔靜園。你是應氏的護衛,還是鎮妖司的百戶?”
“是應氏的護衛如何,是鎮妖司的百戶又如何?”孟淵挺直腰杆,按著腰間刀柄,看向那人。
那人冷笑一聲,看了眼孟淵的手中刀,道:“後生可畏,竟敢顯露殺氣。”
一眾人看向孟淵,好似都有鼓勵之意,連王二都興致勃勃起來。
第一次來是跟隨三小姐,而後還帶著聶青青來過,帶著薑丫頭來過,更帶著香菱和獨孤亢來過,其中帶香菱來的次數最多,也早跟觀裏的人混熟的了。
隻是今日再來,非為護衛恩主,也非攜伴同行,而是拜見長官。
不見趙靜聲和袁靜風等人,也不知他們最後與蒼山君如何了。
彼時力有不逮,孟淵當真顧及不到,而且蒼山君也確實無有害人之心。
“衝虛觀的趙靜聲道長等人呢?”孟淵問那年輕百戶。
“在後山處。”那年輕百戶也不隱瞞,“他們師兄弟幾個人好似在商量事情,我們也不好打擾。”
“玄機子道長呢?”孟淵又問。
“玄機子道長往平安府去了。”那年輕百戶迴道。
“那日的紫光確實是玄機子道長?”孟淵追問。
“是。”年輕百戶又打量了一下孟淵,說道:“玄機子道長道法通天,年輕時喜著紫衣,聽說後來為情所傷,這才披上了破舊道袍。”
眼見人家說這麽多,孟淵問道:“還未請教兄台大名。”
“在下王不疑。”年輕百戶笑笑,“林千戶也當過在下的上官。”
原來不是外人,孟淵拱手一禮。
兩人說了幾句話,就來到大殿外。
還沒等王不疑通報,就聽殿內的吵鬧聲傳來,像是大尾尊者在布會。
“稍待。”王不疑麵色不變,進殿通報一聲,然後就又出來了。
“等會兒,裏麵正吵著呢。”王不疑笑道。
孟淵隻能跟王不疑立在殿外,安心靜聽。
殿內之人也不避諱,有人說要盡發國中高人,前去討伐青光子;還有人說這件事應該交給蘭若寺處置,他們的高僧願意去解決青光子;還有人說道門正該除魔衛道。
“行了行了!”殿內傳來王二的疲憊聲音,“三品的佛門菩薩,當真以為好對付?外麵來了親身經曆之人,讓他說一說彼時情形。”
“走吧。”王不疑聽到這句話,這才帶著孟淵入內。
隻見大殿內頗為晦暗,一女子居首,正是王二。
兩個四五十歲的中年男子在下首,其中一人是簫滔滔,另一人應也是指揮使。
簫滔滔白衣勝雪,隻是俊秀的麵上卻有幾分疲累之感,看來他這幾天沒少挨批,畢竟葫蘆山一事就是他主持的。另一人胡須泛白,麵上無有表情,雙目更沒半分神采,不似武道高人。
對麵坐了三人,都是老者。看其裝束,竟是儒釋道三教之人。其中的道長是曾見過的,來自國師府的任道長。
那老和尚不認識,身後所立之人是覺明和尚。
那老儒生也不認識,身後所立之人是一中年男子。
殿內一眾人全都移了移目光,紛紛審視孟淵。
一時之間,孟淵隻覺著儒釋道三人都非尋常之人,自身好似要被看透了一般。
催動焚心之法,孟淵上前朝王二行了一禮,道:“鎮妖司鬆河府衛所百戶孟淵,拜見王督主!”
“精氣神足,雙目隱光。有煥然一心之態,不見頹然之氣。”王二麵上帶著一絲淺笑,問道:“幾時入的六品?”
“今日晨間。”孟淵道。
王二微微點頭,指頭動了動,似在算孟淵入品到六品用了多久。
“你就是孟飛元?”那老和尚其實不算老,眉毛尚且濃黑,看著比身後的覺明大師還年輕些。
“正是。”孟淵拱手,“多謝蘭若寺菩提滅道絕技,否則斷難有今日。”
“阿彌陀佛。”老和尚雙手合十,慈悲道:“世間無有殺人之技,隻有殺人之心。小施主既能引動菩提滅道,可見懷慈悲之心,有無上毅力,卻也不必囿於三教之別,道門之分。”
“孟飛元,”簫滔滔出了聲,“你把那日情形說來,從你去清水鎮,而後遇到龔自華等人,再到城中見聞,都遇到了那些人,都有誰出了手,細細說來。”
這也沒什麽好隱瞞的。彼時孟淵是帶香菱進山開詩會,而後為救香菱,這才開了殺戒。
之後下山,遇郤亦生等人伏擊,見清水鎮之變,繼而再入城中,恰逢靜園之變。
最後便是倉皇出城,逃得生天。
孟淵並不隱瞞,一一將所遇所見之事全都說了。王二和簫滔滔沒問什麽,倒是那儒釋道三人不時插話,細究詳情。
“那黑衣人最後所用之法,當真是蜉蝣天地?”任道長不似第一次見麵時的冷清淡然,反而往前探了探身子,凝視著孟淵,問道:“武人天機神通不知凡幾,破命之法、拚死之法更是無數,蓄力之法也有不少,如龍蛇之變,伏地金蟾等,你當真確定那黑衣人用的是蜉蝣天地?”
“是。”孟淵道。
“蜉蝣天地,好啊!一粒蜉蝣見青天。他人意欲以蜉蝣天地破應氏存續,這應氏豈非就是青天?奈何蜉蝣難高飛,扯什麽見青天而不畏青天!”任道長冷笑不止,“蜉蝣就是蜉蝣,壽短而力薄,盡是無用之物!”
那老儒生歎了口氣,不願多言。蘭若寺的老和尚雙手合十,呢喃佛號。
“敢問道長,那黑衣人所屬何方?”孟淵高聲問。
任道長抬眉,見孟淵雙目有光,手按刀柄,便道:“別以為你越階殺了一人,就以為人人可殺。蜉蝣無能,可承載蜉蝣的乃是髒汙水潭,你如今還不足以踏水而行。”
這是說黑衣人身後的人勢力很大,孟淵就也不多問,隻待來日找三小姐便是。
“我聽你說了許多,也就是說,你護著應氏出了城,就逃往河東縣避難?”那簫滔滔身旁的另一位指揮使看向孟淵,說道:“鬆河府衛所死傷過半,張龜年更是以身殉職。你先在城外胡鬧,而後直奔靜園。你是應氏的護衛,還是鎮妖司的百戶?”
“是應氏的護衛如何,是鎮妖司的百戶又如何?”孟淵挺直腰杆,按著腰間刀柄,看向那人。
那人冷笑一聲,看了眼孟淵的手中刀,道:“後生可畏,竟敢顯露殺氣。”
一眾人看向孟淵,好似都有鼓勵之意,連王二都興致勃勃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