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和帝的催促下,內閣很快就擬好了旨意,經邸報發至各地,延遲女子和男子的成親年齡,禁止纏足,嚴禁阻礙寡婦再嫁,廢除立女戶的嚴苛條件等等。
旨意明文下發後,朝堂上就出現了反對之聲。
當日在大殿上,許多官員保持了沉默,有人是欣然接受的,而有些人則是怕,在那種情況下站出來說反對,自己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這些不讚成的人,開始在前朝發難,借口種種原因,推遲和阻礙政令的實施,甚至還有官員彈劾長安。
那日長安迴府後不久,延和帝就派了太醫來,轉了一圈就走了,然後就傳出她積勞成疾,染恙需要靜養的消息。
發財不放心,長安說:“沒什麽可擔心的,要知道,咱們這麽多年的買賣,我和那些官員之間的利益關係,比他們同延和帝的還要緊密。”
“延和帝尚且要等到親政後,才能把畫的大餅端出來,而我讓他們賺到的銀子,可都是實打實的。”
從一開始,長安就沒有把希望,全部放在延和帝的身上。
她的幾個工坊,都建在了民風禁錮之地,幾年的時間下來,不說民風完全開放,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女人不被困在後院,而是能出來做工了。
至於長安選定的那些分銷商,背後也都是世家和勳貴,利益就是他們之間最結實的紐帶。
再加上這次的事情,東海陳家到底是受了她的人情,世家之間都是連枝同氣的,所以他們是不會出來拆台的。
如今跳腳的那些人,除了讀書讀傻了,腦子被裹住的,就是想踩著長安立名聲的,都不足為慮。
長安在家休息,也樂得清淨,不在乎外麵的風風雨雨。
可魏老大不能當作聽不見,他現在是工部清吏司的主官,是正五品官員,每日也是要上朝的。
有人彈劾長安,魏老大在朝堂上不作聲。
下了朝之後,他一出宮門就把官服脫掉,扯住對方就是一頓打。好歹也做了那麽多年的木工,打一個文弱官員,還是不在話下的。
延和帝知道後,就勒令魏老大給人家賠錢道歉,然後迴家反省。
魏老大在家中反省,但依然沒忘打聽消息,知道有誰還在彈劾長安後,就跑去對方家裏,白天黑夜的跟著人家,時不時說上幾句,沒有良心的人就不該做官。
王月娘也會跟著一起去,他倆到底是聖上的親戚,上門去做客,也不會被趕出來。
她也不做別的,就是和對方的妻子母親嘮嗑,說些女人的辛苦,說為人妻的艱辛,說男人不懂得體諒妻子,也不知道心疼自己的娘,簡直就是大不孝,還不心疼女兒,更不配當爹。
這方法雖然簡單粗暴了些,可效果還挺明顯,至少沒人再在朝堂上,找長安的不是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政令的推行就暢通無阻了,總是有官員不認可的。
對這些故意拖延,陽奉陰違的地方官員,長安就不會冷眼旁觀了。
她讓發財去看了一圈,到底有多少府縣還沒幹實事,還真發現了幾個頑固之地。
都是宗族勢力過大的地方,且族中的話事人都是老頑固,冥頑不靈的那種,當地的官員也很頭疼。
對這樣的人,那就不用講究臉麵了。
長安讓魏老二去了一趟,說要在這裏建豆醬工坊,但是一看到那些人連皇令都不聽,就不太敢在這裏做買賣了。
又雇人去酒樓和戲園子裏,說本來聖上的姨母,是要在這裏建豆腐工坊,讓窮苦老百姓來做工的。但因為那些人不同意善待女子,公然反抗朝廷的禁令,所以人家不敢來了。
這些話一傳開,底層百姓們就不滿意了,你們家大業大的,不缺豆腐工坊,但他們需要啊。而且都知道長安開工坊,多是招女工,那樣的話,家裏男人和女人就都有錢掙了。
很多鄉裏的耄耋,和小鄉紳們,就去找到當地大族,貼臉問他們為什麽要抗令呢,難道就是不讓族裏的女孩們過得好,也見不得鄉親們賺些錢嗎?
鄉裏的輿論壓力,族中的分歧,再加上官府的威壓,宗族勢力再大,也扛不過過的,隻好先妥協,表示族裏不敢反對,隻是之前的族長老糊塗了,新族長一定配合官府的政令。
對這種輿論宣傳,魏老二做的得心應手,不隻是買賣覆蓋到的地區,連懷慶三府都沒落下。
那裏的人,本來就感念長安,因此在推行政令時,輿論幾乎是一邊倒的支持,沒受到什麽阻礙。
就這樣,在拉攏了世家和勳貴,又獲得了底層老百姓的響應後,這些政令終於得以順利實施了。
中原腹地和江南道的繁華之所,是最難啃的地方,但也是最早看到成效的。
一直和長安合作,在江南道做分銷的商號,來京裏見長安的時候,就提到了幾件事。
如今當地的一些家族,都不給女孩子纏足了。還有允許族中的女子不嫁人,那些女子會結伴做紡織品,或是棉布,或是買了毛線做鉤針,隻要每年從賺的錢中拿出兩成,交給族裏就可以了。
長安聽完後,心裏很高興,不能用未來的眼光,來評判這種給家族交錢的行為,但事情隻要比之前有所改善,那就是進步。
賺了錢後給族裏交一些,反過來也能得到族裏的庇護,總比以前被逼著嫁人,生死皆由他人,一點自主權也沒有的好。
等來人離開後,長安躺在搖椅上,看著院中颯颯作響的竹林,想到了她去找太後時的場景。
就在武安侯府和東海陳家的官司,鬧得沸沸揚揚之時,長安就知道,她一直等的機會到了,甚至比延和帝親政後的時機還要好。
所以她找到太後,想讓她勸延和帝召集大臣和家眷,一起來斷是非。
太後有些擔心她:“這樣的政令,你想過自己以後嗎?”
長安颯然一笑:“當然知道,曆朝曆代的變革者,沒有幾人能得善終。”
“但我還是要試試,因為我想做這件事,而且現在也有能力,去做這件事了。”
旨意明文下發後,朝堂上就出現了反對之聲。
當日在大殿上,許多官員保持了沉默,有人是欣然接受的,而有些人則是怕,在那種情況下站出來說反對,自己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這些不讚成的人,開始在前朝發難,借口種種原因,推遲和阻礙政令的實施,甚至還有官員彈劾長安。
那日長安迴府後不久,延和帝就派了太醫來,轉了一圈就走了,然後就傳出她積勞成疾,染恙需要靜養的消息。
發財不放心,長安說:“沒什麽可擔心的,要知道,咱們這麽多年的買賣,我和那些官員之間的利益關係,比他們同延和帝的還要緊密。”
“延和帝尚且要等到親政後,才能把畫的大餅端出來,而我讓他們賺到的銀子,可都是實打實的。”
從一開始,長安就沒有把希望,全部放在延和帝的身上。
她的幾個工坊,都建在了民風禁錮之地,幾年的時間下來,不說民風完全開放,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女人不被困在後院,而是能出來做工了。
至於長安選定的那些分銷商,背後也都是世家和勳貴,利益就是他們之間最結實的紐帶。
再加上這次的事情,東海陳家到底是受了她的人情,世家之間都是連枝同氣的,所以他們是不會出來拆台的。
如今跳腳的那些人,除了讀書讀傻了,腦子被裹住的,就是想踩著長安立名聲的,都不足為慮。
長安在家休息,也樂得清淨,不在乎外麵的風風雨雨。
可魏老大不能當作聽不見,他現在是工部清吏司的主官,是正五品官員,每日也是要上朝的。
有人彈劾長安,魏老大在朝堂上不作聲。
下了朝之後,他一出宮門就把官服脫掉,扯住對方就是一頓打。好歹也做了那麽多年的木工,打一個文弱官員,還是不在話下的。
延和帝知道後,就勒令魏老大給人家賠錢道歉,然後迴家反省。
魏老大在家中反省,但依然沒忘打聽消息,知道有誰還在彈劾長安後,就跑去對方家裏,白天黑夜的跟著人家,時不時說上幾句,沒有良心的人就不該做官。
王月娘也會跟著一起去,他倆到底是聖上的親戚,上門去做客,也不會被趕出來。
她也不做別的,就是和對方的妻子母親嘮嗑,說些女人的辛苦,說為人妻的艱辛,說男人不懂得體諒妻子,也不知道心疼自己的娘,簡直就是大不孝,還不心疼女兒,更不配當爹。
這方法雖然簡單粗暴了些,可效果還挺明顯,至少沒人再在朝堂上,找長安的不是了。
但這並不意味著,政令的推行就暢通無阻了,總是有官員不認可的。
對這些故意拖延,陽奉陰違的地方官員,長安就不會冷眼旁觀了。
她讓發財去看了一圈,到底有多少府縣還沒幹實事,還真發現了幾個頑固之地。
都是宗族勢力過大的地方,且族中的話事人都是老頑固,冥頑不靈的那種,當地的官員也很頭疼。
對這樣的人,那就不用講究臉麵了。
長安讓魏老二去了一趟,說要在這裏建豆醬工坊,但是一看到那些人連皇令都不聽,就不太敢在這裏做買賣了。
又雇人去酒樓和戲園子裏,說本來聖上的姨母,是要在這裏建豆腐工坊,讓窮苦老百姓來做工的。但因為那些人不同意善待女子,公然反抗朝廷的禁令,所以人家不敢來了。
這些話一傳開,底層百姓們就不滿意了,你們家大業大的,不缺豆腐工坊,但他們需要啊。而且都知道長安開工坊,多是招女工,那樣的話,家裏男人和女人就都有錢掙了。
很多鄉裏的耄耋,和小鄉紳們,就去找到當地大族,貼臉問他們為什麽要抗令呢,難道就是不讓族裏的女孩們過得好,也見不得鄉親們賺些錢嗎?
鄉裏的輿論壓力,族中的分歧,再加上官府的威壓,宗族勢力再大,也扛不過過的,隻好先妥協,表示族裏不敢反對,隻是之前的族長老糊塗了,新族長一定配合官府的政令。
對這種輿論宣傳,魏老二做的得心應手,不隻是買賣覆蓋到的地區,連懷慶三府都沒落下。
那裏的人,本來就感念長安,因此在推行政令時,輿論幾乎是一邊倒的支持,沒受到什麽阻礙。
就這樣,在拉攏了世家和勳貴,又獲得了底層老百姓的響應後,這些政令終於得以順利實施了。
中原腹地和江南道的繁華之所,是最難啃的地方,但也是最早看到成效的。
一直和長安合作,在江南道做分銷的商號,來京裏見長安的時候,就提到了幾件事。
如今當地的一些家族,都不給女孩子纏足了。還有允許族中的女子不嫁人,那些女子會結伴做紡織品,或是棉布,或是買了毛線做鉤針,隻要每年從賺的錢中拿出兩成,交給族裏就可以了。
長安聽完後,心裏很高興,不能用未來的眼光,來評判這種給家族交錢的行為,但事情隻要比之前有所改善,那就是進步。
賺了錢後給族裏交一些,反過來也能得到族裏的庇護,總比以前被逼著嫁人,生死皆由他人,一點自主權也沒有的好。
等來人離開後,長安躺在搖椅上,看著院中颯颯作響的竹林,想到了她去找太後時的場景。
就在武安侯府和東海陳家的官司,鬧得沸沸揚揚之時,長安就知道,她一直等的機會到了,甚至比延和帝親政後的時機還要好。
所以她找到太後,想讓她勸延和帝召集大臣和家眷,一起來斷是非。
太後有些擔心她:“這樣的政令,你想過自己以後嗎?”
長安颯然一笑:“當然知道,曆朝曆代的變革者,沒有幾人能得善終。”
“但我還是要試試,因為我想做這件事,而且現在也有能力,去做這件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