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坐在一輛馬車上,旁邊除了於秋果外,還有一個年歲稍大的婦人,帶著的小丫頭正是一直給她送藥的那個。
她們是禮部侍郎家的下人,府裏大老爺剛升了官,所以老夫人和大夫人帶著家小迴鄉祭祖,他們都是跟著伺候的。
那天從城外的廟裏拜佛迴來,正好看到於秋果母女倆的慘狀,老夫人善心大發讓人救了她們。
於秋果喊對方孫媽媽,她是專門給老夫人做家鄉菜的,如今負責調教於秋果,做出更符合老夫人口味偏好的菜肴,於秋果正滿臉殷切地聽著對方的吩咐。
長安心想,這個老夫人應該是南方人,或者是金陵周圍的人,所以才有一個單獨做專業江浙菜的廚娘,以慰思鄉之情。
那孫媽媽看起來也有四十左右了,按照大戶人家的行事,是該要早早備下新廚娘的。
隻是.......她扭頭看著於秋果,這樣的高官之家,怎麽沒有直接用家生子,而是會用個外來的呢?
馬車走得很快,但也花了五天才到的金陵。
聽著外麵漸漸熱鬧了起來,車裏幾人盡管都很好奇,但也沒有掀開簾子往外看。
沒一會兒就有管事從前麵來,吩咐說不進城直接去渡口。又過了兩炷香後,馬車才停下來,她們幾個也都下了車,各自提著包袱,等著前麵主子們上船後再走。
長安悄悄抬眼看去,當真是一座好豪華的大船,船上有三層,層層都是雕梁畫柱,一眼望過去,登船的梯子寬得都能過馬車。
等都上了船後,長安和於秋果被分到了一個小船艙,隻有母女倆住一起,到底是方便了許多。
隻是船上屋子之間的隔音不太好,所以母女倆偶爾說悄悄話時都會蒙著被子。
饒是這樣,也說不了太多。於秋果經常要去老夫人那裏伺候,長安也沒歇著。
上船後的第三天,就有個麵龐瑩潤,兩頰有梨渦的大丫鬟,將她帶去了二層的一個船艙內, 交代了另一個丫鬟,教她學好規矩,這樣等到京城後就能直接老夫人院子裏當值了,省的迴去了再被大夫人責罰。
從金陵到京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長安的學習速度始終保持得不快也不慢。
她到底不是真的小孩子,但怕學得快了怕讓人起疑,學得慢了又怕被嫌棄粗笨。
所以在剛開始學規矩時,她就旁敲側擊了一番,先是誇教她的這個大丫鬟人美心善,不嫌棄她愚笨,再就是用羨慕的語氣說:“姐姐這樣聰慧,當初肯定是一學就會!”
水玉笑著戳了戳她的腦門,才說:“我呀,再聰明也比不上你瓊玉姐姐,她當初可是半個多月就學完了規矩,現在都是咱們萱榮堂的大丫鬟了!”
長安在心裏算了一下,打算等下船時才學完,結果又聽水玉說要是學得太慢了,就沒資格進內院,孫媽媽的孫女到現在還在外院呢。
於是她就控製著速度,一個半月的時間學完後,還被水玉誇了好幾句。
船進京後,就通知眾人先下船,母女倆緊緊挨在一起,站在岸上的仆婦堆裏。
就見先前停在碼頭上的幾輛馬車迅速上了船,兩盞茶過後才依次在丫鬟媽媽們的簇擁中駛下來。
長安和於秋果一起,被安排在隊伍中間的馬車上,車裏裝的都是竹筐瓦罐之類的灶具。
車隊晃晃悠悠的進了城,左拐右拐的好一陣兒才停下。
她們是沒資格跟著從正門進去的,是從挨著廚房的側門進的府。
這是一座三進院子的府邸,老夫人住在正中的第三進,後麵還有個花園子,看起來這個侍郎家裏,真是非富即貴的。
等到了萱榮堂後,把東西都搬下來,又安置好後,就有人前來傳話,說老夫人體恤大家辛苦,各自吃了飯就迴屋休息,兩天後再上值。
看著站在廊下的長安倆人,瓊玉又喊來個剛留頭的小丫頭,指著她們說:“後罩房的西北角,還空著一間屋子呢,打掃出來給她們住。你們也幫著一起,收拾好了趕緊歇著。”
隨後又看了一圈,因為主子出了趟門,就有些懶散的丫頭們,皺著眉頭說:“老夫人心慈,但也別想著偷懶耍滑的,做好各自的事兒,要不然就另攀高枝去!”
院子裏的人,聽完這一番話裏有話的敲打後,連忙各自散開做活,母女倆也被帶到了後罩房。
後罩房有一排屋子,其餘屋子裏麵什麽樣不知道,但這個屋子在西北角,現下正是午後,門口也能曬到日頭。
屋子不大,靠牆盤著一個火炕,並排睡兩人沒問題,靠著門還有一扇小窗,於秋果看到後滿足的很,一個勁兒說老夫人心慈,得好好伺候才能報答老夫人的恩情。
後罩房挨著府裏的後花園,門開在最靠近東邊的位置,也是後門了。
瓊玉和水玉這種有牌麵的丫鬟,都住在前麵的抱廈,兩個大丫鬟每人一間屋子。還有四個二等的丫鬟是兩人一間,後罩房這裏住的都是幹粗活的三等丫鬟和廚娘等仆婦。
來幫忙清理打掃的小丫頭們嘰嘰喳喳的,也有人好奇地問她們的來曆。
於秋果抹著淚說:“家裏男人不在了,我後娘帶來的幾個兄弟要把我倆帶迴去分開賣了,小春還差點兒被打死了。幸虧遇到了咱們老夫人,看我在路上哭得淒慘,就把我們娘倆帶迴去,還給小春抓了藥,要不然我們娘倆。還不知道要淪落到哪裏呢。”
也許是因為,母女倆的遭遇讓人可憐,也許是和老夫人出自同鄉,又能彰顯老夫人的慈悲善心,所以母女倆在萱榮堂的日子過得還可以,至少沒有被惡意排擠。
夜深人靜時,於秋果也曾拉著長安的手,垂淚說:“小春,別怪娘,咱們得先活著,才能等到去找你爹的那天,要是被那幾個王八羔子強擄迴去,咱們娘倆誰也活不了。”
“娘,我都知道。”長安也握緊了於秋果的手說:“在生死麵前,為奴為婢又算的了什麽呢。娘,我不怪你,真的。”
母女倆抱著哭了一場後,就再也不提這件事了,好像是認了命,可隻有二人知道,去西北找人的念頭,一直都不曾忘記。
她們是禮部侍郎家的下人,府裏大老爺剛升了官,所以老夫人和大夫人帶著家小迴鄉祭祖,他們都是跟著伺候的。
那天從城外的廟裏拜佛迴來,正好看到於秋果母女倆的慘狀,老夫人善心大發讓人救了她們。
於秋果喊對方孫媽媽,她是專門給老夫人做家鄉菜的,如今負責調教於秋果,做出更符合老夫人口味偏好的菜肴,於秋果正滿臉殷切地聽著對方的吩咐。
長安心想,這個老夫人應該是南方人,或者是金陵周圍的人,所以才有一個單獨做專業江浙菜的廚娘,以慰思鄉之情。
那孫媽媽看起來也有四十左右了,按照大戶人家的行事,是該要早早備下新廚娘的。
隻是.......她扭頭看著於秋果,這樣的高官之家,怎麽沒有直接用家生子,而是會用個外來的呢?
馬車走得很快,但也花了五天才到的金陵。
聽著外麵漸漸熱鬧了起來,車裏幾人盡管都很好奇,但也沒有掀開簾子往外看。
沒一會兒就有管事從前麵來,吩咐說不進城直接去渡口。又過了兩炷香後,馬車才停下來,她們幾個也都下了車,各自提著包袱,等著前麵主子們上船後再走。
長安悄悄抬眼看去,當真是一座好豪華的大船,船上有三層,層層都是雕梁畫柱,一眼望過去,登船的梯子寬得都能過馬車。
等都上了船後,長安和於秋果被分到了一個小船艙,隻有母女倆住一起,到底是方便了許多。
隻是船上屋子之間的隔音不太好,所以母女倆偶爾說悄悄話時都會蒙著被子。
饒是這樣,也說不了太多。於秋果經常要去老夫人那裏伺候,長安也沒歇著。
上船後的第三天,就有個麵龐瑩潤,兩頰有梨渦的大丫鬟,將她帶去了二層的一個船艙內, 交代了另一個丫鬟,教她學好規矩,這樣等到京城後就能直接老夫人院子裏當值了,省的迴去了再被大夫人責罰。
從金陵到京城,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長安的學習速度始終保持得不快也不慢。
她到底不是真的小孩子,但怕學得快了怕讓人起疑,學得慢了又怕被嫌棄粗笨。
所以在剛開始學規矩時,她就旁敲側擊了一番,先是誇教她的這個大丫鬟人美心善,不嫌棄她愚笨,再就是用羨慕的語氣說:“姐姐這樣聰慧,當初肯定是一學就會!”
水玉笑著戳了戳她的腦門,才說:“我呀,再聰明也比不上你瓊玉姐姐,她當初可是半個多月就學完了規矩,現在都是咱們萱榮堂的大丫鬟了!”
長安在心裏算了一下,打算等下船時才學完,結果又聽水玉說要是學得太慢了,就沒資格進內院,孫媽媽的孫女到現在還在外院呢。
於是她就控製著速度,一個半月的時間學完後,還被水玉誇了好幾句。
船進京後,就通知眾人先下船,母女倆緊緊挨在一起,站在岸上的仆婦堆裏。
就見先前停在碼頭上的幾輛馬車迅速上了船,兩盞茶過後才依次在丫鬟媽媽們的簇擁中駛下來。
長安和於秋果一起,被安排在隊伍中間的馬車上,車裏裝的都是竹筐瓦罐之類的灶具。
車隊晃晃悠悠的進了城,左拐右拐的好一陣兒才停下。
她們是沒資格跟著從正門進去的,是從挨著廚房的側門進的府。
這是一座三進院子的府邸,老夫人住在正中的第三進,後麵還有個花園子,看起來這個侍郎家裏,真是非富即貴的。
等到了萱榮堂後,把東西都搬下來,又安置好後,就有人前來傳話,說老夫人體恤大家辛苦,各自吃了飯就迴屋休息,兩天後再上值。
看著站在廊下的長安倆人,瓊玉又喊來個剛留頭的小丫頭,指著她們說:“後罩房的西北角,還空著一間屋子呢,打掃出來給她們住。你們也幫著一起,收拾好了趕緊歇著。”
隨後又看了一圈,因為主子出了趟門,就有些懶散的丫頭們,皺著眉頭說:“老夫人心慈,但也別想著偷懶耍滑的,做好各自的事兒,要不然就另攀高枝去!”
院子裏的人,聽完這一番話裏有話的敲打後,連忙各自散開做活,母女倆也被帶到了後罩房。
後罩房有一排屋子,其餘屋子裏麵什麽樣不知道,但這個屋子在西北角,現下正是午後,門口也能曬到日頭。
屋子不大,靠牆盤著一個火炕,並排睡兩人沒問題,靠著門還有一扇小窗,於秋果看到後滿足的很,一個勁兒說老夫人心慈,得好好伺候才能報答老夫人的恩情。
後罩房挨著府裏的後花園,門開在最靠近東邊的位置,也是後門了。
瓊玉和水玉這種有牌麵的丫鬟,都住在前麵的抱廈,兩個大丫鬟每人一間屋子。還有四個二等的丫鬟是兩人一間,後罩房這裏住的都是幹粗活的三等丫鬟和廚娘等仆婦。
來幫忙清理打掃的小丫頭們嘰嘰喳喳的,也有人好奇地問她們的來曆。
於秋果抹著淚說:“家裏男人不在了,我後娘帶來的幾個兄弟要把我倆帶迴去分開賣了,小春還差點兒被打死了。幸虧遇到了咱們老夫人,看我在路上哭得淒慘,就把我們娘倆帶迴去,還給小春抓了藥,要不然我們娘倆。還不知道要淪落到哪裏呢。”
也許是因為,母女倆的遭遇讓人可憐,也許是和老夫人出自同鄉,又能彰顯老夫人的慈悲善心,所以母女倆在萱榮堂的日子過得還可以,至少沒有被惡意排擠。
夜深人靜時,於秋果也曾拉著長安的手,垂淚說:“小春,別怪娘,咱們得先活著,才能等到去找你爹的那天,要是被那幾個王八羔子強擄迴去,咱們娘倆誰也活不了。”
“娘,我都知道。”長安也握緊了於秋果的手說:“在生死麵前,為奴為婢又算的了什麽呢。娘,我不怪你,真的。”
母女倆抱著哭了一場後,就再也不提這件事了,好像是認了命,可隻有二人知道,去西北找人的念頭,一直都不曾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