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沒料到,裏麵居然還有這樣的往事,就小心看著崔萬娘的神色,沒再問東問西。
崔萬娘卻是滿不在乎,還笑著問長安:“怎麽了?覺得娘可憐啊?”
“就算沒有你爹這事兒,我和他們的關係也好不了。”
“我長的隨我奶奶,所以我娘私下一直不待見我,我爹還活著時,對我好了,她還會罵我,我兩個兄弟也不喜歡我,覺得我奶奶偏心我這個賠錢貨,隻教給我接生的手藝。”
“當初你爹來的時候,也不過十來歲,我娘就不願意白養個吃閑飯的,一直在家裏罵,其實她也沒錯,那年月裏,誰家裏也沒餘糧。”
“你奶奶看鬧得不像樣子,就說她自己帶著你爹出去過吧,每個月給她一點兒養老糧就行了,我娘也不同意,就是要把你爹趕走。”
對於崔萬娘的奶奶而言,武大牛可是親哥哥唯一的骨血了,再怎麽也不能看著他被趕出去,那就真沒活路了。
崔萬娘:“我悄悄找到你爹,讓他去求我奶奶,說給我做童養夫,你爹當真去求了,然後我奶奶就帶著我們倆,搬到了族裏的一個破院子裏,靠著養老糧食過日子。”
長安都不用問,就知道那時候,崔萬娘肯定是遇到事兒了,否則不會主動去給武大年出這樣的主意。
果然,就聽崔萬娘繼續:“我倆兄弟都比我大,都到了說親的時候,可家裏窮啊,他們眼界還高,我娘就想把我嫁給老瞎子,為的就是那二兩聘禮,就要把我嫁給一個大二十來歲的人。”
崔萬娘再提起那些事,好像就如同過眼雲煙一樣,已經無法在她的人生裏,再引起任何波瀾了,“我不怕跟著你爹過苦日子,其實你爹也沒讓我和我奶奶過什麽苦日子。”
武大牛人小卻精,家裏人死光後,又被惡親搶了那微薄的家產,來到這個隻聽說過,但沒見過的親戚家裏,更是懂得財不外露。
直到看著崔萬娘祖孫倆,肯為了他搬出家後,就告訴崔奶奶,說他在來村子之前,把身上的錢都埋在了村口的大石頭旁,他願意把那些錢都給了崔家嬸嬸,這樣就不用被趕出來了。
可是崔萬娘卻不願意,崔奶奶想到了冷心冷肺的兒媳和孫子後,也隻說再等等看,後麵再說吧。
武大牛帶來的銀錢並不多,但祖孫三個人省儉著,崔奶奶又會接生,再配上他肯吃苦,經常去地主家做短工,也磕磕絆絆的到了二人成親的時候。
崔萬娘摸著長安的頭發,“我成親的時候,我娘才第一次過來,卻是撒潑打滾的要聘禮錢,我奶奶當著族人的麵,說把棺材本給了她,她才消停了。”
“其實那都是你爹那幾年攢下的銀錢,我奶奶原想著,要是我成親時,哪怕我娘給一塊紅布頭,她都能對我娘說實話,可誰能想得到.......”
“我娘那個人,一輩子想不明白事兒,我奶奶早就勸她,說我爹不在了,就把大牛當自己人,這樣的人以後做了女婿,也能和我倆兄弟互相幫襯,可她就認準了那二兩聘禮,連我的死活都不顧。”
長安:“娘,那.......”
崔萬娘看著她,“你是想問你那倆舅舅?”
“不知道,也不關心,死活都和咱們沒關係了,我和你爹成親後,我奶奶就沒了,那時候這邊衙門說隻要來開荒,就給分田地,我和你爹就過來落戶了。”
長安恍然大悟,就說這個村裏的姓氏很雜,不像是那種聚族而居的,原來是開荒落戶來的。
崔萬娘也是心誌堅定之人,哪怕武大牛失蹤的這幾年,她也能咬牙頂著,絕不迴去找兄弟們,因為她心裏清楚,再迴去,隻能是被他們吃幹抹淨。
長安摟住崔萬娘:“娘,我以後會掙大錢,讓娘過上好日子的,就跟你說的地主家的太太那樣,出門就有轎子坐。”
崔萬娘哈哈笑著:“我哪兒見過地主太太啊,那是你爹給我說的,哎,不要說地主太太的日子,咱們能過上村長老婆的日子,就滿足了。”
長安:“娘,人不能太知足了,得敢想。”
崔萬娘:“敢想有個屁用,起來,幹活去了!”
長安穿上了褲子,嘿嘿嘿的跟著出去了,就喊了一聲:“娘,你快看啊,真的開花了。”
崔萬娘沒當迴事,“開了就好,你就不用念叨著別人有花,你沒花了。”
長安美滋滋的把那破陶罐搬到了睡覺的屋子,打算天天看著。
等到武建安不再去鎮裏幹活時,地裏的莊稼也該收了,一家子又開始忙收糧。
武建安比崔萬娘還出工,幹起活兒來刷刷的,吃起飯來也是欻欻的。
長安硬搶過了做飯的活兒,其實就是煮個野菜湯,熱一熱崔萬娘早就準備好的幹糧,隻是從一天兩頓,變成了一天三頓飯,
但就是這樣,長安也能在煮野菜湯的時候,往裏加些強身健體的藥材,然後提前撈出來,崔萬娘第一次喝的時候,還說下次煮湯再久些,要不然湯有怪味。
武建安卻不覺得湯苦,每頓都能喝一大盆,然後睡醒了,第二天幹活時,又是滿滿的一身力氣。
在地裏搶收的,都是一個村兒的,大家都能看到彼此的進度,崔萬娘家的糧食早早就收迴去,都晾曬完了,還有些人家的糧食沒割完呢。
眼看天兒就不好了,就有人家來找武建安去幫忙收糧,鄉裏鄉親的,也不好說給多少錢,就把家裏養的雞給殺了,或者是給一塊豬肉。
搶收結束後沒幾天,就開始下小雨了,那些請了武建安幫忙的人家,也都覺得值迴了那些肉。
長安看著掛在廚房裏熏的肉,和崔萬娘打趣道:“娘,春花說,我哥現在也是別人眼裏的肉了,可被人稀罕了。”
之前長安還奇怪,怎麽春花就跟情報員似的,村裏誰家的事兒,她都能說上幾句,後來知道春花娘是媒婆後,就不覺得稀奇了。
這兩天她往地裏送水時,路上遇到了春花,就聽她那麽說,肯定是有人相中了武建安,想找春花娘來問問呢。
崔萬娘也不意外,但也沒沾沾自喜,反而更慎重了,“不著急,得找個合你哥心意的媳婦,要不然後半輩子咋過。”
長安誇讚:“娘,你可真好,都知道把我哥的感受放在前麵,以後絕對是個好婆婆,怪不得人家都相中我哥呢,肯定也相中娘的性子了。”
崔萬娘對這話很是受用,笑哈哈的,“又不是我娶媳婦,你哥相中了就行。”
長安又想到春花說,元老太也去找過她娘打聽武建安,而且她還遠遠的見過,武建安和元福在一起說話。
於是就小聲說:“娘,那要是元福呢?”
崔萬娘立刻收了笑,轉頭看著一旁的武建安,“她不行,我寧願你打光棍。”
武建安不知道怎麽就說到了元福,但還是下意識問:“啊?為啥啊?”
崔萬娘看了看院子外麵,確定沒人經過,才用氣聲說:“那妮子有點兒邪性,你們都離她遠些,但也別讓人看出來,聽到了沒!”
崔萬娘卻是滿不在乎,還笑著問長安:“怎麽了?覺得娘可憐啊?”
“就算沒有你爹這事兒,我和他們的關係也好不了。”
“我長的隨我奶奶,所以我娘私下一直不待見我,我爹還活著時,對我好了,她還會罵我,我兩個兄弟也不喜歡我,覺得我奶奶偏心我這個賠錢貨,隻教給我接生的手藝。”
“當初你爹來的時候,也不過十來歲,我娘就不願意白養個吃閑飯的,一直在家裏罵,其實她也沒錯,那年月裏,誰家裏也沒餘糧。”
“你奶奶看鬧得不像樣子,就說她自己帶著你爹出去過吧,每個月給她一點兒養老糧就行了,我娘也不同意,就是要把你爹趕走。”
對於崔萬娘的奶奶而言,武大牛可是親哥哥唯一的骨血了,再怎麽也不能看著他被趕出去,那就真沒活路了。
崔萬娘:“我悄悄找到你爹,讓他去求我奶奶,說給我做童養夫,你爹當真去求了,然後我奶奶就帶著我們倆,搬到了族裏的一個破院子裏,靠著養老糧食過日子。”
長安都不用問,就知道那時候,崔萬娘肯定是遇到事兒了,否則不會主動去給武大年出這樣的主意。
果然,就聽崔萬娘繼續:“我倆兄弟都比我大,都到了說親的時候,可家裏窮啊,他們眼界還高,我娘就想把我嫁給老瞎子,為的就是那二兩聘禮,就要把我嫁給一個大二十來歲的人。”
崔萬娘再提起那些事,好像就如同過眼雲煙一樣,已經無法在她的人生裏,再引起任何波瀾了,“我不怕跟著你爹過苦日子,其實你爹也沒讓我和我奶奶過什麽苦日子。”
武大牛人小卻精,家裏人死光後,又被惡親搶了那微薄的家產,來到這個隻聽說過,但沒見過的親戚家裏,更是懂得財不外露。
直到看著崔萬娘祖孫倆,肯為了他搬出家後,就告訴崔奶奶,說他在來村子之前,把身上的錢都埋在了村口的大石頭旁,他願意把那些錢都給了崔家嬸嬸,這樣就不用被趕出來了。
可是崔萬娘卻不願意,崔奶奶想到了冷心冷肺的兒媳和孫子後,也隻說再等等看,後麵再說吧。
武大牛帶來的銀錢並不多,但祖孫三個人省儉著,崔奶奶又會接生,再配上他肯吃苦,經常去地主家做短工,也磕磕絆絆的到了二人成親的時候。
崔萬娘摸著長安的頭發,“我成親的時候,我娘才第一次過來,卻是撒潑打滾的要聘禮錢,我奶奶當著族人的麵,說把棺材本給了她,她才消停了。”
“其實那都是你爹那幾年攢下的銀錢,我奶奶原想著,要是我成親時,哪怕我娘給一塊紅布頭,她都能對我娘說實話,可誰能想得到.......”
“我娘那個人,一輩子想不明白事兒,我奶奶早就勸她,說我爹不在了,就把大牛當自己人,這樣的人以後做了女婿,也能和我倆兄弟互相幫襯,可她就認準了那二兩聘禮,連我的死活都不顧。”
長安:“娘,那.......”
崔萬娘看著她,“你是想問你那倆舅舅?”
“不知道,也不關心,死活都和咱們沒關係了,我和你爹成親後,我奶奶就沒了,那時候這邊衙門說隻要來開荒,就給分田地,我和你爹就過來落戶了。”
長安恍然大悟,就說這個村裏的姓氏很雜,不像是那種聚族而居的,原來是開荒落戶來的。
崔萬娘也是心誌堅定之人,哪怕武大牛失蹤的這幾年,她也能咬牙頂著,絕不迴去找兄弟們,因為她心裏清楚,再迴去,隻能是被他們吃幹抹淨。
長安摟住崔萬娘:“娘,我以後會掙大錢,讓娘過上好日子的,就跟你說的地主家的太太那樣,出門就有轎子坐。”
崔萬娘哈哈笑著:“我哪兒見過地主太太啊,那是你爹給我說的,哎,不要說地主太太的日子,咱們能過上村長老婆的日子,就滿足了。”
長安:“娘,人不能太知足了,得敢想。”
崔萬娘:“敢想有個屁用,起來,幹活去了!”
長安穿上了褲子,嘿嘿嘿的跟著出去了,就喊了一聲:“娘,你快看啊,真的開花了。”
崔萬娘沒當迴事,“開了就好,你就不用念叨著別人有花,你沒花了。”
長安美滋滋的把那破陶罐搬到了睡覺的屋子,打算天天看著。
等到武建安不再去鎮裏幹活時,地裏的莊稼也該收了,一家子又開始忙收糧。
武建安比崔萬娘還出工,幹起活兒來刷刷的,吃起飯來也是欻欻的。
長安硬搶過了做飯的活兒,其實就是煮個野菜湯,熱一熱崔萬娘早就準備好的幹糧,隻是從一天兩頓,變成了一天三頓飯,
但就是這樣,長安也能在煮野菜湯的時候,往裏加些強身健體的藥材,然後提前撈出來,崔萬娘第一次喝的時候,還說下次煮湯再久些,要不然湯有怪味。
武建安卻不覺得湯苦,每頓都能喝一大盆,然後睡醒了,第二天幹活時,又是滿滿的一身力氣。
在地裏搶收的,都是一個村兒的,大家都能看到彼此的進度,崔萬娘家的糧食早早就收迴去,都晾曬完了,還有些人家的糧食沒割完呢。
眼看天兒就不好了,就有人家來找武建安去幫忙收糧,鄉裏鄉親的,也不好說給多少錢,就把家裏養的雞給殺了,或者是給一塊豬肉。
搶收結束後沒幾天,就開始下小雨了,那些請了武建安幫忙的人家,也都覺得值迴了那些肉。
長安看著掛在廚房裏熏的肉,和崔萬娘打趣道:“娘,春花說,我哥現在也是別人眼裏的肉了,可被人稀罕了。”
之前長安還奇怪,怎麽春花就跟情報員似的,村裏誰家的事兒,她都能說上幾句,後來知道春花娘是媒婆後,就不覺得稀奇了。
這兩天她往地裏送水時,路上遇到了春花,就聽她那麽說,肯定是有人相中了武建安,想找春花娘來問問呢。
崔萬娘也不意外,但也沒沾沾自喜,反而更慎重了,“不著急,得找個合你哥心意的媳婦,要不然後半輩子咋過。”
長安誇讚:“娘,你可真好,都知道把我哥的感受放在前麵,以後絕對是個好婆婆,怪不得人家都相中我哥呢,肯定也相中娘的性子了。”
崔萬娘對這話很是受用,笑哈哈的,“又不是我娶媳婦,你哥相中了就行。”
長安又想到春花說,元老太也去找過她娘打聽武建安,而且她還遠遠的見過,武建安和元福在一起說話。
於是就小聲說:“娘,那要是元福呢?”
崔萬娘立刻收了笑,轉頭看著一旁的武建安,“她不行,我寧願你打光棍。”
武建安不知道怎麽就說到了元福,但還是下意識問:“啊?為啥啊?”
崔萬娘看了看院子外麵,確定沒人經過,才用氣聲說:“那妮子有點兒邪性,你們都離她遠些,但也別讓人看出來,聽到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