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爺謝不謝她們的,長安沒辦法知道,但她是真的要好好感謝發財了。
發財出去跑那一趟,聽了不少消息迴來,長安也顧不上睡覺了,和發財說完元福的事,就安靜的聽著。
發財:“我跑到了皇宮裏,那個皇帝還小呢,還沒到加冠的年紀,凡事都聽他老師的,天天擱宮裏生氣,罵他叔叔不是東西。”
“對了,你說的年號我也聽到了,不是建文,是建章,那個在北方造反的王爺,的確是小皇帝的四叔,但不是叫朱棣,是朱棠。”
建文,建章,那就是文章。
朱棣,朱棠,那就是棣棠。
長安:“那沒跑了,咱們是穿到架空的平行世界了,雖然名號不一樣,但大體的曆史進程是一樣的。”
“這樣也好,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我也沒背過明史,就知道幾個皇帝的大概,沒穿到正經的曆史文裏就好。”
發財接著道:“這仗應該很快就打完了,因為小皇帝說,叔叔已經打到了門口,現在再求和,還有什麽意義,他是必死了。”
長安:“可快點打完吧,要不然總覺得危險,亂世裏的人命如草芥啊。”
發財:“我還跑到了燕王那裏,可是沒找到你爹。”
長安驚訝:“你居然還知道去找我爹啊?”
發財:“離得很近啊,就在京城不遠處,我從皇宮出來後,都能看到燕王大軍駐地的煙火。”
長安:我是不是該誇發財的眼神好。
發財:“我去燕王大軍的駐地轉了好幾圈,每日守著放飯的帳篷,也沒聽到武大牛的名字。”
“長安,你說.......”
長安:“等仗打完了,估計就能知道是死是活了,既然燕王能贏,那這些人就不是叛軍了,官老爺們也能說是支持燕王的,到時候戰死的會有撫恤,失蹤的也會給家人報信。”
發財:“就怕是失憶了,或者立了功,又另娶貴女了.......”
一夜無眠,長安早上也沒起床,崔萬娘叫了幾聲後,看她實在是困頓,就把被子掖好出了門。
徽州府地處南方,農作物以水稻為主,但是也會種小麥,尤其是冬天不像北方那麽寒冷,所以十月中旬正是冬小麥的種植期。
就這幾畝薄田,崔萬娘和武建安也忙了兩天,才把糧種都種下去,長安除了在家做飯,往地裏送熱水喝,空閑時也跟在後麵撒種子。
長安一直在琢磨,要怎麽才能不聲不響的,將“錦鯉”的金手指收了,一直不得其法,但也給崔萬娘和武建安都編了個手繩先帶著。
元老太遠遠的瞧著這一家子,人是少了些,但事兒也少,而且崔月娘還有掙錢的營生,武建安瞅著也是過日子的樣子,長安那丫頭無所謂,早晚都會嫁人的,她是越看越高興,因此中午迴家歇息時,難得的給了月紅好臉色。
元老太:“我都想過了,萬娘家的建安的確是個好人選,幹起活來真是一把好手,雖說沒有兄弟幫襯,但也沒有妯娌,而且咱們守的也近,以後家裏有啥事了,抬腿一喊,萬娘就能來幫忙了。”
又轉頭看了眼元福,“還算是聰明了一次,挑中了建安那孩子,沒白養你這麽大。”
元福低著頭沒說話,月紅有些拿不準,“娘,福妮比建安大吧?萬娘願意嗎?”
元老太:“你懂啥,女大三,才能抱金磚,你不就比柱子大六歲啊,再不濟,你就教她學學你,當初怎麽哄男人的。”
這話說的,還是當著閨女的麵,月紅難堪的恨不得挖個地洞鑽進去。
元老太也覺得話說的過分了,不自在的留下了句,她去找春花娘通通氣,然後就匆匆出去了。
月紅看著元福,“你咋想的,是真的相中建安了?”
元福還是低著頭,神色不明,“嗯。”
月紅半倚在炕上,懷裏抱著虎頭,“那等你奶去問了再說吧,就是不知道人家願不願意。”
“人家不願意,”元老太沒一會兒就迴來了,氣唿唿的,“春花娘說,月前就有人去打聽建安了,她就去找了萬娘,結果萬娘說才去廟裏求了簽,說建安不宜早婚,而且不能找年歲大的。”
月紅想的有些多,“娘,不是故意搪塞咱們的話吧?”
元老太:“不可能,萬娘又不知道咱們相中建安了,怎麽可能提前說那樣的話。”
“福丫頭,這就是命,你就認了吧,要我說做小怎麽了,那也是地主老爺的小,多少人上趕著還入不了人家的眼呢,要不是你這張臉,也輪不到你去享福。”
元福抬頭看著月紅,後者正好低下了頭,輕輕拍著懷裏的兒子。
崔萬娘從村外接生迴來時,正好在村口遇到春花娘,聽說元老太打聽了武建安後,就無比慶幸自己提前說出去的話,要不然現在再想法子拒絕,就顯得不好看了。
和春花娘又聊了會兒,二人才分開,各自迴家去了。
崔萬娘以為這事兒就過去,結果轉天就在村後被元福給攔住了。
崔萬娘:“福妮啊,有啥事嗎?”
元福:“嬸子,我想求嬸子一件事。”
崔萬娘心裏有些不渝,但還是溫和的問到:“是你奶又怎麽了?還是你娘身子又不好了?想借些銀錢?”
元福撲通跪在了崔萬娘身前,嚇得崔萬娘連連後退了好幾步。
元福:“嬸子,我想跟您學接生,您放心,我肯定把您當作親娘那樣侍奉,絕不會白學的。”
崔萬娘真是覺得倒黴,今兒就不該繞近路,非從村後的河溝這兒走。
剛才那一瞬間,崔萬娘甚至都懷疑是自己聽錯了,也沒想到元福張嘴就說學接生,不知道是腦子單純,還是故意來這麽一出的。
接生這樣的手藝,那都是輩輩往下傳的,就跟一些老手藝人一樣,都是不外傳的,更別提她有親生的孩子啊,幹嘛還要等著別人孝順。
崔萬娘正色道:“福妮,你剛才的那話,我就當沒聽過,也不會和別人說的,省的都笑話你,你趕緊迴去吧。”
元福不死心:“嬸子,我奶要讓我去給人做小,我不想去,求求嬸子救救我吧,村裏人都說嬸子最心善了,嬸子您就讓我跟著您吧。”
崔萬娘可不吃這一套,“你不該來求我啊,你該去求你奶奶,去求你娘啊,我是心善,可我也不是傻子!”
崔萬娘抬腳就走,任由元福在後麵哭著喊她,走著走著,她就覺得有些心慌,眼前的路也模糊了,她在倒下前,好像看見長安跑過來了.......
發財出去跑那一趟,聽了不少消息迴來,長安也顧不上睡覺了,和發財說完元福的事,就安靜的聽著。
發財:“我跑到了皇宮裏,那個皇帝還小呢,還沒到加冠的年紀,凡事都聽他老師的,天天擱宮裏生氣,罵他叔叔不是東西。”
“對了,你說的年號我也聽到了,不是建文,是建章,那個在北方造反的王爺,的確是小皇帝的四叔,但不是叫朱棣,是朱棠。”
建文,建章,那就是文章。
朱棣,朱棠,那就是棣棠。
長安:“那沒跑了,咱們是穿到架空的平行世界了,雖然名號不一樣,但大體的曆史進程是一樣的。”
“這樣也好,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我也沒背過明史,就知道幾個皇帝的大概,沒穿到正經的曆史文裏就好。”
發財接著道:“這仗應該很快就打完了,因為小皇帝說,叔叔已經打到了門口,現在再求和,還有什麽意義,他是必死了。”
長安:“可快點打完吧,要不然總覺得危險,亂世裏的人命如草芥啊。”
發財:“我還跑到了燕王那裏,可是沒找到你爹。”
長安驚訝:“你居然還知道去找我爹啊?”
發財:“離得很近啊,就在京城不遠處,我從皇宮出來後,都能看到燕王大軍駐地的煙火。”
長安:我是不是該誇發財的眼神好。
發財:“我去燕王大軍的駐地轉了好幾圈,每日守著放飯的帳篷,也沒聽到武大牛的名字。”
“長安,你說.......”
長安:“等仗打完了,估計就能知道是死是活了,既然燕王能贏,那這些人就不是叛軍了,官老爺們也能說是支持燕王的,到時候戰死的會有撫恤,失蹤的也會給家人報信。”
發財:“就怕是失憶了,或者立了功,又另娶貴女了.......”
一夜無眠,長安早上也沒起床,崔萬娘叫了幾聲後,看她實在是困頓,就把被子掖好出了門。
徽州府地處南方,農作物以水稻為主,但是也會種小麥,尤其是冬天不像北方那麽寒冷,所以十月中旬正是冬小麥的種植期。
就這幾畝薄田,崔萬娘和武建安也忙了兩天,才把糧種都種下去,長安除了在家做飯,往地裏送熱水喝,空閑時也跟在後麵撒種子。
長安一直在琢磨,要怎麽才能不聲不響的,將“錦鯉”的金手指收了,一直不得其法,但也給崔萬娘和武建安都編了個手繩先帶著。
元老太遠遠的瞧著這一家子,人是少了些,但事兒也少,而且崔月娘還有掙錢的營生,武建安瞅著也是過日子的樣子,長安那丫頭無所謂,早晚都會嫁人的,她是越看越高興,因此中午迴家歇息時,難得的給了月紅好臉色。
元老太:“我都想過了,萬娘家的建安的確是個好人選,幹起活來真是一把好手,雖說沒有兄弟幫襯,但也沒有妯娌,而且咱們守的也近,以後家裏有啥事了,抬腿一喊,萬娘就能來幫忙了。”
又轉頭看了眼元福,“還算是聰明了一次,挑中了建安那孩子,沒白養你這麽大。”
元福低著頭沒說話,月紅有些拿不準,“娘,福妮比建安大吧?萬娘願意嗎?”
元老太:“你懂啥,女大三,才能抱金磚,你不就比柱子大六歲啊,再不濟,你就教她學學你,當初怎麽哄男人的。”
這話說的,還是當著閨女的麵,月紅難堪的恨不得挖個地洞鑽進去。
元老太也覺得話說的過分了,不自在的留下了句,她去找春花娘通通氣,然後就匆匆出去了。
月紅看著元福,“你咋想的,是真的相中建安了?”
元福還是低著頭,神色不明,“嗯。”
月紅半倚在炕上,懷裏抱著虎頭,“那等你奶去問了再說吧,就是不知道人家願不願意。”
“人家不願意,”元老太沒一會兒就迴來了,氣唿唿的,“春花娘說,月前就有人去打聽建安了,她就去找了萬娘,結果萬娘說才去廟裏求了簽,說建安不宜早婚,而且不能找年歲大的。”
月紅想的有些多,“娘,不是故意搪塞咱們的話吧?”
元老太:“不可能,萬娘又不知道咱們相中建安了,怎麽可能提前說那樣的話。”
“福丫頭,這就是命,你就認了吧,要我說做小怎麽了,那也是地主老爺的小,多少人上趕著還入不了人家的眼呢,要不是你這張臉,也輪不到你去享福。”
元福抬頭看著月紅,後者正好低下了頭,輕輕拍著懷裏的兒子。
崔萬娘從村外接生迴來時,正好在村口遇到春花娘,聽說元老太打聽了武建安後,就無比慶幸自己提前說出去的話,要不然現在再想法子拒絕,就顯得不好看了。
和春花娘又聊了會兒,二人才分開,各自迴家去了。
崔萬娘以為這事兒就過去,結果轉天就在村後被元福給攔住了。
崔萬娘:“福妮啊,有啥事嗎?”
元福:“嬸子,我想求嬸子一件事。”
崔萬娘心裏有些不渝,但還是溫和的問到:“是你奶又怎麽了?還是你娘身子又不好了?想借些銀錢?”
元福撲通跪在了崔萬娘身前,嚇得崔萬娘連連後退了好幾步。
元福:“嬸子,我想跟您學接生,您放心,我肯定把您當作親娘那樣侍奉,絕不會白學的。”
崔萬娘真是覺得倒黴,今兒就不該繞近路,非從村後的河溝這兒走。
剛才那一瞬間,崔萬娘甚至都懷疑是自己聽錯了,也沒想到元福張嘴就說學接生,不知道是腦子單純,還是故意來這麽一出的。
接生這樣的手藝,那都是輩輩往下傳的,就跟一些老手藝人一樣,都是不外傳的,更別提她有親生的孩子啊,幹嘛還要等著別人孝順。
崔萬娘正色道:“福妮,你剛才的那話,我就當沒聽過,也不會和別人說的,省的都笑話你,你趕緊迴去吧。”
元福不死心:“嬸子,我奶要讓我去給人做小,我不想去,求求嬸子救救我吧,村裏人都說嬸子最心善了,嬸子您就讓我跟著您吧。”
崔萬娘可不吃這一套,“你不該來求我啊,你該去求你奶奶,去求你娘啊,我是心善,可我也不是傻子!”
崔萬娘抬腳就走,任由元福在後麵哭著喊她,走著走著,她就覺得有些心慌,眼前的路也模糊了,她在倒下前,好像看見長安跑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