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以元素周期表為基礎,宇宙通用技術交流語言係統的被破解。
大量自未知文明立方體中提出的技術資料,被一批批傳輸至地球圈,然後分散在各研究所。
整個科研圈都炸了。
這可是超空間技術,比起人類僅僅隻是提出部分理論的躍遷技術,還要更先進,而且是先進得多。
更別提,通過這一技術,人類甚至能在這一路線上,進行大範圍的技術延伸。
未來的發展...
將會無比的恐怖。
當然了,即便有了完整技術資料,但想要真正將超空間引擎製造出來,依舊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事情。
至少,在這場戰爭中結束前,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另一件東西,就完全不同了,那便是...
克萊因族自該文明遺跡中,所獲得的32個裝滿真空零點能的零點模塊。
聯邦為什麽隻造了一艘燭龍號?
還不是因為,人類手中就隻有三個零點模塊,並且還是因為某個不可複刻的實驗意外,偶然得到。
所以,能拿出一個來給聯邦艦隊製造次世代戰艦,這就已經是極限了。
至於另外兩個,肯定要留著用於科研研究的。
但現在不同了...
32組零點模塊堆在你麵前...
隻要根據這個文明的零點模塊規格,改動一下燭龍號能源核心艙部分的接入設計,那就是直接能用上的東西。
於是乎...
幾乎就是當天。
聯邦艦隊這邊就通過了一個緊急計劃。
18艘燭龍級戰艦立刻開工,並且還是加急建造。
以確保半年內就能交付。
為此,甚至將很多建造到一半的戰艦,直接從戰艦工廠的生產線上拖走,騰出建造船塢。
而這18艘戰艦的建成之日,無疑就是人類全麵反攻,徹底奪迴太陽係的時候。
當然了,想要做到這些,還有一件事必須要完成。
那就是...
將這32組零點模塊,給送迴去。
至於讓誰來執行這一任務,沐傾雪根本就沒有多思考,直接交給了林宇。
於是,從瓊霄號上將科研團隊、救迴的47名頓河號艦員、未知文明的立方體,超空間引擎核心部件,以及32組零點模塊都送至燭龍號後。
林宇便指揮燭龍號單艦脫離了艦隊。
這個行為,後麵的克萊因族艦隊自然也發現了,圖梅洛雖然不知道人類在搞什麽,但他果斷就分出了十艘戰艦追擊,而主力艦隊則是依舊如瘋狗一般,咬在沐傾雪的身後。
十艘戰艦,要是追擊聯邦的其他戰艦,那並沒有問題。
但追擊燭龍號?
還都是小型艦,連一艘中型艦都沒有...
要是有一艘中型艦,那林宇還需要小心一點,畢竟克萊因族的中型艦隊攜帶了不少破襲艦。
但小型艦,林宇一臉不屑,直接命令白軍控製一下航速,讓對方一點點追上來。
直至十多個小時後,當對方一路追到180萬公裏時...
林宇直接就用大口徑的離子光束炮招待。
四門主炮都沒法往背後射擊,而168門副炮絕大部分,也同樣沒法向正後方攻擊。
但即便是如此,依舊還是8門副炮可以做到這一點。
雖然口徑沒四門主炮那麽大,但對方的戰艦,也並非克萊因族的主力艦隊,而是在木衛二那邊製造的閹割版。
關於這一點,一輪打擊之後,林宇就明白了。
因為,這防禦力與對方主力艦根本無法相比,差得太多了。
甚至圖梅洛還沒給這些脆皮版戰艦配備破襲艦。
隨後,林宇一邊讓白軍保持雙方之間的距離。
一邊讓孟飛接連點名。
僅僅十多分鍾的時間,背後十艘戰艦便要麽被打得嚴重受損,失去動力癱瘓在那,要麽就是被徹底打報廢了。
至於掉頭迴去補刀?
林宇沒去浪費這個時間,解決了屁股後麵的尾巴之後,他立刻就讓白軍開足速度,向木衛二方向飛去。
------
一個月後,燭龍號抵達木衛二。
隨後,沐星辰派出一支分艦隊,以整整三十艘戰艦護航,將燭龍號送往地球圈。
艦隊總部,也給林宇下達了新的命令。
按第5艦隊當前的情況,林宇就算是返迴也沒什麽作用,那邊無非就是反複拉扯而已。
同時,鑒於遠東第一科研所的強烈要求,將林宇借調給那邊為期三個月,協助他們解析立方體中更多數據。
至於那之後,聯邦艦隊將成立一支全新,且直屬於艦隊總部的艦隊,並由林宇擔任這支全新艦隊的主官。
至於新艦隊的規模,很小。
是的,相當小。
一共就隻有19艘戰艦的規模,其中燭龍號為旗艦,而其餘18艘,則全是燭龍級的重巡。
也就是說,這是一支完全由燭龍級次世代重巡組成的艦隊。
別看隻有19,但所能爆發出的攻擊力,甚至比聯邦五大艦隊還要厲害。
所以,這也是一支實驗性艦隊。
因為...
聯邦內部最近提出了一種觀念,即打造通用戰艦平台,而非是曾經那樣搞多個級別的不同平台。
畢竟,戰艦越是發展,武器就越是單一,速度上也沒有什麽大差別。
至於裝甲...
一旦到了全麵能量武器化的時代,甭管你是什麽裝甲都沒用。
所以,多級別戰艦平台,分別用於執行不同任務的概念,漸漸變得不合適了。
這時候,便有人提出了通用平台的設想。
這才有了林宇這個特殊艦隊的出現。
一旦情況好的話,未來聯邦很可能就隻有兩種戰艦。
一種是戰星,一種是通用戰艦。
至於護衛艦、驅逐艦、輕巡、重巡、戰列艦,亦或是空母...
全都將成為曆史。
當然了,這裏麵有一個前提,那就是...
零點模塊的徹底量產。
否則,這種次世代的戰艦,永遠都會停留在這十九艘的數字上。
------
又是一個多月過去。
地球環軌太空城,第二太空電梯節點。
遠東第一科研所。
某位白大褂,帶著一副平光眼鏡,頭頂亂糟糟如同鳥窩。
在一處控製台前,飛快處理著大量數據。
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位白大褂...
竟然是林宇。
要是有人將他現在的樣子拍個照,然後發去第5艦隊,怕是無數下巴都會瞬間砸在地上。
實在是...
反差太大了!
大量自未知文明立方體中提出的技術資料,被一批批傳輸至地球圈,然後分散在各研究所。
整個科研圈都炸了。
這可是超空間技術,比起人類僅僅隻是提出部分理論的躍遷技術,還要更先進,而且是先進得多。
更別提,通過這一技術,人類甚至能在這一路線上,進行大範圍的技術延伸。
未來的發展...
將會無比的恐怖。
當然了,即便有了完整技術資料,但想要真正將超空間引擎製造出來,依舊不是一個短時間內可以做到的事情。
至少,在這場戰爭中結束前,基本是不可能的。
但另一件東西,就完全不同了,那便是...
克萊因族自該文明遺跡中,所獲得的32個裝滿真空零點能的零點模塊。
聯邦為什麽隻造了一艘燭龍號?
還不是因為,人類手中就隻有三個零點模塊,並且還是因為某個不可複刻的實驗意外,偶然得到。
所以,能拿出一個來給聯邦艦隊製造次世代戰艦,這就已經是極限了。
至於另外兩個,肯定要留著用於科研研究的。
但現在不同了...
32組零點模塊堆在你麵前...
隻要根據這個文明的零點模塊規格,改動一下燭龍號能源核心艙部分的接入設計,那就是直接能用上的東西。
於是乎...
幾乎就是當天。
聯邦艦隊這邊就通過了一個緊急計劃。
18艘燭龍級戰艦立刻開工,並且還是加急建造。
以確保半年內就能交付。
為此,甚至將很多建造到一半的戰艦,直接從戰艦工廠的生產線上拖走,騰出建造船塢。
而這18艘戰艦的建成之日,無疑就是人類全麵反攻,徹底奪迴太陽係的時候。
當然了,想要做到這些,還有一件事必須要完成。
那就是...
將這32組零點模塊,給送迴去。
至於讓誰來執行這一任務,沐傾雪根本就沒有多思考,直接交給了林宇。
於是,從瓊霄號上將科研團隊、救迴的47名頓河號艦員、未知文明的立方體,超空間引擎核心部件,以及32組零點模塊都送至燭龍號後。
林宇便指揮燭龍號單艦脫離了艦隊。
這個行為,後麵的克萊因族艦隊自然也發現了,圖梅洛雖然不知道人類在搞什麽,但他果斷就分出了十艘戰艦追擊,而主力艦隊則是依舊如瘋狗一般,咬在沐傾雪的身後。
十艘戰艦,要是追擊聯邦的其他戰艦,那並沒有問題。
但追擊燭龍號?
還都是小型艦,連一艘中型艦都沒有...
要是有一艘中型艦,那林宇還需要小心一點,畢竟克萊因族的中型艦隊攜帶了不少破襲艦。
但小型艦,林宇一臉不屑,直接命令白軍控製一下航速,讓對方一點點追上來。
直至十多個小時後,當對方一路追到180萬公裏時...
林宇直接就用大口徑的離子光束炮招待。
四門主炮都沒法往背後射擊,而168門副炮絕大部分,也同樣沒法向正後方攻擊。
但即便是如此,依舊還是8門副炮可以做到這一點。
雖然口徑沒四門主炮那麽大,但對方的戰艦,也並非克萊因族的主力艦隊,而是在木衛二那邊製造的閹割版。
關於這一點,一輪打擊之後,林宇就明白了。
因為,這防禦力與對方主力艦根本無法相比,差得太多了。
甚至圖梅洛還沒給這些脆皮版戰艦配備破襲艦。
隨後,林宇一邊讓白軍保持雙方之間的距離。
一邊讓孟飛接連點名。
僅僅十多分鍾的時間,背後十艘戰艦便要麽被打得嚴重受損,失去動力癱瘓在那,要麽就是被徹底打報廢了。
至於掉頭迴去補刀?
林宇沒去浪費這個時間,解決了屁股後麵的尾巴之後,他立刻就讓白軍開足速度,向木衛二方向飛去。
------
一個月後,燭龍號抵達木衛二。
隨後,沐星辰派出一支分艦隊,以整整三十艘戰艦護航,將燭龍號送往地球圈。
艦隊總部,也給林宇下達了新的命令。
按第5艦隊當前的情況,林宇就算是返迴也沒什麽作用,那邊無非就是反複拉扯而已。
同時,鑒於遠東第一科研所的強烈要求,將林宇借調給那邊為期三個月,協助他們解析立方體中更多數據。
至於那之後,聯邦艦隊將成立一支全新,且直屬於艦隊總部的艦隊,並由林宇擔任這支全新艦隊的主官。
至於新艦隊的規模,很小。
是的,相當小。
一共就隻有19艘戰艦的規模,其中燭龍號為旗艦,而其餘18艘,則全是燭龍級的重巡。
也就是說,這是一支完全由燭龍級次世代重巡組成的艦隊。
別看隻有19,但所能爆發出的攻擊力,甚至比聯邦五大艦隊還要厲害。
所以,這也是一支實驗性艦隊。
因為...
聯邦內部最近提出了一種觀念,即打造通用戰艦平台,而非是曾經那樣搞多個級別的不同平台。
畢竟,戰艦越是發展,武器就越是單一,速度上也沒有什麽大差別。
至於裝甲...
一旦到了全麵能量武器化的時代,甭管你是什麽裝甲都沒用。
所以,多級別戰艦平台,分別用於執行不同任務的概念,漸漸變得不合適了。
這時候,便有人提出了通用平台的設想。
這才有了林宇這個特殊艦隊的出現。
一旦情況好的話,未來聯邦很可能就隻有兩種戰艦。
一種是戰星,一種是通用戰艦。
至於護衛艦、驅逐艦、輕巡、重巡、戰列艦,亦或是空母...
全都將成為曆史。
當然了,這裏麵有一個前提,那就是...
零點模塊的徹底量產。
否則,這種次世代的戰艦,永遠都會停留在這十九艘的數字上。
------
又是一個多月過去。
地球環軌太空城,第二太空電梯節點。
遠東第一科研所。
某位白大褂,帶著一副平光眼鏡,頭頂亂糟糟如同鳥窩。
在一處控製台前,飛快處理著大量數據。
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這位白大褂...
竟然是林宇。
要是有人將他現在的樣子拍個照,然後發去第5艦隊,怕是無數下巴都會瞬間砸在地上。
實在是...
反差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