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才是偷換概念,隻要你心裏一直想著阿翁將來能夠順利繼位,那麽本王的稱唿就永遠都不是一個事,可當你提出本王不該用這個稱唿的時候,就說明你心裏想了此事好久了,至少要從一個月前本王上金鑾殿用這個稱唿的時候你就想過了吧!而這麽長的時間下來你還在耿耿於懷,這說明什麽,說明你一直就不看好阿翁能夠順利繼位,我大唐百年經曆了多少風風雨雨了!讓我大唐尤其是大唐的皇室子嗣都消停點父死子繼兄友弟恭不好嗎!而你這個老匹夫作為我大唐的相國,居然還他麽的想著我大唐在繼位傳承的時候出現波折?你他麽的枉為人臣!你他麽的如果平時不想這些為何能夠直接說出來?可見你想著阿翁一脈死絕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而本王如果沒有猜測的話,讓洛陽城出兵跟叛軍決戰的提議也是相國等人提出來的對吧!”李邈在李隆基開口之前繼續說道:
“好了好了李邈,相國大人恐怕也沒有考慮那麽多,那個今天你來到底是所為何事啊?這說了半天都是無關痛癢的小事,洛陽城那邊究竟如何了?而且你既然親自迴來了肯定是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吧!”壽王李琩問道:
“壽王這話就不對勁了吧!相國大人指名道姓說阿翁教不好本王之時怎麽不見壽王出來幫阿翁說話啊!要知道你始終是姓李,這胳膊肘都歪到什麽地方去了?洛陽城的事情你們不是都打算好了嗎!既然都打算好了還著急幹嘛!按照你們既定的計劃去辦啊!本王現在就是要讓曾祖陛下跟本王評評理,他這個相國當的到底怎麽樣?畢竟一個稱唿就讓相國如此在意實屬不該啊!而且最不該的就是相國發現了問題之後,為何不單獨找到阿翁跟阿翁說,讓阿翁糾正本王這個毛病呢!而是迴頭在這金鑾殿上將此事放大!不管怎麽說相國身居高位還這麽大歲數了,居然去跟本王一個孩子斤斤計較,剛剛本王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相國說阿翁教育不好自家子弟就教育不好天下百姓了,那麽相國如此小肚雞腸又如何能夠擔任這相國之位呢,畢竟古語有雲宰相肚裏能撐船嘛!而且最關鍵的一點,相國犯下這麽大的錯誤居然大家都沒有發現不說,剛剛還有人給捧臭腳,本王想問問他們拿的是我大唐的俸祿還是相國家的俸祿啊!”李邈沒有給李琩麵子繼續說道:
“行了你小子說說吧,迴來到底是為了什麽?”李亨很清楚哪怕李邈說的有理李隆基也不會處置楊國忠的,畢竟朝堂上的事情沒有對錯,這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問題,當然了他也震驚於李邈的口才,能夠將朝堂上一眾大人給說的居然沒有人出來反駁了!既然李隆基不會處置楊國忠,他自然要打圓場了所以他出來說道:
“哼!姓楊的老匹夫這事沒完!等一會一旦發現讓本王將事情都連起來了本王看你怎麽辦!曾祖陛下,曾孫迴來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問問曾祖陛下的旨意是不是老匹夫跟剛剛捧臭腳的那些人一起出的主意誤導的曾祖陛下!”李邈冷哼一句問道:
“小郎君你這是什麽話?什麽叫做有人誤導陛下,老夫問你你是不是質疑陛下的旨意?”鄭昂不懷好意的問道:
“是啊……”李邈話音未落竇華馬上說道:
“陛下,各位大人們都聽到了吧,小郎君剛剛可是說他沒有抗旨來的,可是現在呢!他居然質疑陛下的聖旨了!聖旨既然已經頒布了那就不能再更改了,可小郎君居然還敢質疑!這就是欺君之罪了!”
“是啊陛下,不管聖旨是什麽內容,一旦頒布了就不能被質疑!”
“關鍵是小郎君前麵侃侃而談,說自己沒有抗旨可是現在算什麽?各位大人都聽到了吧!他這就是抗旨嗎!”
“沒錯,陛下微臣等附議!”不少大人都跟著附和道:
“曾祖陛下是否不想要大唐江山了?”李邈沒有管其他人的陰陽怪氣直接問李隆基道:
“小子,你可知道你這話問的朕就是現在殺了你也無不妥吧!”眾人還在感歎李邈真是勇時李隆基問道:
“小子當然知道了!不過曾祖陛下都不要這萬裏江山了,那小子亦或者說我李唐一族還不是要死!所以什麽時候死問題不大吧!”李邈說道:
“好膽!陛下微臣以為小郎君已經是斷斷不能留下了!他這不僅僅是動搖軍心民心,關鍵他還抗旨,同時他還在金鑾殿上冒犯皇上啊陛下!”楊國忠一看機會來了馬上說道:
“陛下微臣以為必須嚴懲小郎君!”
“陛下微臣等附議!”不少大臣都跟著說道:
“有點意思了!這樣朕不是昏君,既然你小子敢如此大言不慚想必朕不給你一個說話的機會,你小子也不會服氣的對吧!”李隆基反而嘴角上揚的問道:是的閑出屁來的他終於讓安祿山造反了,可他還在憧憬著自己強大的大唐揮揮手就可以將叛軍消滅掉呢,所以李邈這麽硬氣的小家夥,自己倒是要看看他能給朕帶來什麽樣的樂子!
“曾祖陛下可否知道目前洛陽城內的情況!”李邈問道:
“根據封常清將軍反饋迴來的消息……”崔一鳴話音未落李邈說道:
“閉嘴,本王問你了嗎!本王在跟曾祖陛下說話有你什麽事情?”
“陛下,小郎君居然敢直接問您讓你迴話?這……”李隆基擺了擺手打斷了李琩的話說道:
“這小子有意思,朕就跟他聊聊!封常清將軍反饋迴來的消息,在洛陽城募兵六萬還有你阿翁的主意,從各個邊鎮抽調了萬人去洛陽城支援!”
“完了?然後呢?”李邈問道:
“??你小子還想問什麽?”別說李隆基了眾人也懵逼啊隻不過其他人不敢說話啊!李隆基想了一會問道:
“那曾祖陛下可否知道安祿山目前在洛陽城外有多少人馬呢!”李邈又問道:
“總兵力該超過十萬吧!”李隆基問道:
“曾祖陛下也是帶兵之人啊!那麽曾祖陛下怎麽想的要讓背靠堅城兵力還不如叛軍的我們出城跟敵人野戰呢!”李邈問道:
“哈哈哈小郎君歲數小很多事情恐怕你有所不知啊!第一我大唐軍隊的戰鬥力如何呢,這麽說好了,兩年前就是高仙芝帶著兩萬唐軍跟二十萬阿拉伯聯軍會戰於恆羅斯,若不是我們的友軍反水,可以說那一戰我們就獲勝了,當然了就算我們戰敗了又能如何!還不是斬首阿拉伯聯軍七萬餘眾嗎!次年他們就遣使來長安城跟我們簽訂永不再戰的友好條約了,要知道那一戰是他們贏了啊!可他們還不是要乖乖的來找我們要和平了嗎?第二,如果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內擊敗叛軍的話,一旦其他邊鎮都效仿的話,哪怕他們不自立為王隻要他們坐山觀虎鬥的話,後果小郎君承擔的起嗎?第三叛軍存活的時間越長,別說各個藩鎮了,當我大唐周邊的那些番邦發現我們大唐連一個內部的反叛都無法短時間剿滅的話,他們接下來會如何呢!一旦他們也都紛紛來劫掠一番的話,小郎君可曾想過這個後果嗎?”楊國忠直接站出來說道:
“曾祖陛下這就是你下達出城決戰擊敗叛軍旨意的理由對嗎?”李邈繼續問道:
“難道你小子認為哪裏不妥嗎?”李隆基問道:
“曾孫明白了!曾祖陛下是被人給忽悠了啊!既然老匹夫已經說了他的幾點理由了那麽曾祖陛下也聽聽曾孫的幾點理由如何?”李邈問道:聽了李邈的話楊國忠臉都黑了李隆基卻笑嗬嗬的問道:
“嗬嗬嗬說吧!”
“剛剛老匹夫說高仙芝將軍帶著兩萬人就可以擋住二十萬阿拉伯聯軍這沒錯,可安祿山的部隊之前屬於誰呢?屬於我大唐好不!這老匹夫拿著阿拉伯聯軍的戰鬥力類比於安祿山原來我大唐邊軍的戰鬥力,本王不知道這個傻逼是怎麽想出來的,但是本王卻知道洛陽城內的守軍有六萬人是臨時招募的,之前叛軍連續的攻打了洛陽城七天,而洛陽城之所以還能守住那是因為我們依靠著城牆的高大,以及城內百姓幫忙運輸各種物資才挺過來的,安祿山手裏有三支精銳部隊,其中一支飛熊軍,在第七天攻城的時候安祿山將其投入了戰鬥,而飛熊軍所部頂著頭上的矢石很多人都受傷了,居然還可以登上城頭斬殺至少三名守軍,而對付他們的辦法就一個,那就是有人抱著他們從城牆上一起跳下去,要不是曾孫帶著一百萬貫錢過去,並且重賞幹掉一個飛熊軍給一百貫錢的話,恐怕洛陽城早就已經被安祿山給攻克了,結果這老匹夫可好,居然還在研究讓我們出城去跟敵人野戰?守城都扛不住出城之後還能打贏嗎……”李邈話音未落李亨急忙問道:
“叛軍真的如此厲害嗎?”
“好了好了李邈,相國大人恐怕也沒有考慮那麽多,那個今天你來到底是所為何事啊?這說了半天都是無關痛癢的小事,洛陽城那邊究竟如何了?而且你既然親自迴來了肯定是有更加重要的事情吧!”壽王李琩問道:
“壽王這話就不對勁了吧!相國大人指名道姓說阿翁教不好本王之時怎麽不見壽王出來幫阿翁說話啊!要知道你始終是姓李,這胳膊肘都歪到什麽地方去了?洛陽城的事情你們不是都打算好了嗎!既然都打算好了還著急幹嘛!按照你們既定的計劃去辦啊!本王現在就是要讓曾祖陛下跟本王評評理,他這個相國當的到底怎麽樣?畢竟一個稱唿就讓相國如此在意實屬不該啊!而且最不該的就是相國發現了問題之後,為何不單獨找到阿翁跟阿翁說,讓阿翁糾正本王這個毛病呢!而是迴頭在這金鑾殿上將此事放大!不管怎麽說相國身居高位還這麽大歲數了,居然去跟本王一個孩子斤斤計較,剛剛本王如果沒有記錯的話相國說阿翁教育不好自家子弟就教育不好天下百姓了,那麽相國如此小肚雞腸又如何能夠擔任這相國之位呢,畢竟古語有雲宰相肚裏能撐船嘛!而且最關鍵的一點,相國犯下這麽大的錯誤居然大家都沒有發現不說,剛剛還有人給捧臭腳,本王想問問他們拿的是我大唐的俸祿還是相國家的俸祿啊!”李邈沒有給李琩麵子繼續說道:
“行了你小子說說吧,迴來到底是為了什麽?”李亨很清楚哪怕李邈說的有理李隆基也不會處置楊國忠的,畢竟朝堂上的事情沒有對錯,這不是一加一等於二的問題,當然了他也震驚於李邈的口才,能夠將朝堂上一眾大人給說的居然沒有人出來反駁了!既然李隆基不會處置楊國忠,他自然要打圓場了所以他出來說道:
“哼!姓楊的老匹夫這事沒完!等一會一旦發現讓本王將事情都連起來了本王看你怎麽辦!曾祖陛下,曾孫迴來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問問曾祖陛下的旨意是不是老匹夫跟剛剛捧臭腳的那些人一起出的主意誤導的曾祖陛下!”李邈冷哼一句問道:
“小郎君你這是什麽話?什麽叫做有人誤導陛下,老夫問你你是不是質疑陛下的旨意?”鄭昂不懷好意的問道:
“是啊……”李邈話音未落竇華馬上說道:
“陛下,各位大人們都聽到了吧,小郎君剛剛可是說他沒有抗旨來的,可是現在呢!他居然質疑陛下的聖旨了!聖旨既然已經頒布了那就不能再更改了,可小郎君居然還敢質疑!這就是欺君之罪了!”
“是啊陛下,不管聖旨是什麽內容,一旦頒布了就不能被質疑!”
“關鍵是小郎君前麵侃侃而談,說自己沒有抗旨可是現在算什麽?各位大人都聽到了吧!他這就是抗旨嗎!”
“沒錯,陛下微臣等附議!”不少大人都跟著附和道:
“曾祖陛下是否不想要大唐江山了?”李邈沒有管其他人的陰陽怪氣直接問李隆基道:
“小子,你可知道你這話問的朕就是現在殺了你也無不妥吧!”眾人還在感歎李邈真是勇時李隆基問道:
“小子當然知道了!不過曾祖陛下都不要這萬裏江山了,那小子亦或者說我李唐一族還不是要死!所以什麽時候死問題不大吧!”李邈說道:
“好膽!陛下微臣以為小郎君已經是斷斷不能留下了!他這不僅僅是動搖軍心民心,關鍵他還抗旨,同時他還在金鑾殿上冒犯皇上啊陛下!”楊國忠一看機會來了馬上說道:
“陛下微臣以為必須嚴懲小郎君!”
“陛下微臣等附議!”不少大臣都跟著說道:
“有點意思了!這樣朕不是昏君,既然你小子敢如此大言不慚想必朕不給你一個說話的機會,你小子也不會服氣的對吧!”李隆基反而嘴角上揚的問道:是的閑出屁來的他終於讓安祿山造反了,可他還在憧憬著自己強大的大唐揮揮手就可以將叛軍消滅掉呢,所以李邈這麽硬氣的小家夥,自己倒是要看看他能給朕帶來什麽樣的樂子!
“曾祖陛下可否知道目前洛陽城內的情況!”李邈問道:
“根據封常清將軍反饋迴來的消息……”崔一鳴話音未落李邈說道:
“閉嘴,本王問你了嗎!本王在跟曾祖陛下說話有你什麽事情?”
“陛下,小郎君居然敢直接問您讓你迴話?這……”李隆基擺了擺手打斷了李琩的話說道:
“這小子有意思,朕就跟他聊聊!封常清將軍反饋迴來的消息,在洛陽城募兵六萬還有你阿翁的主意,從各個邊鎮抽調了萬人去洛陽城支援!”
“完了?然後呢?”李邈問道:
“??你小子還想問什麽?”別說李隆基了眾人也懵逼啊隻不過其他人不敢說話啊!李隆基想了一會問道:
“那曾祖陛下可否知道安祿山目前在洛陽城外有多少人馬呢!”李邈又問道:
“總兵力該超過十萬吧!”李隆基問道:
“曾祖陛下也是帶兵之人啊!那麽曾祖陛下怎麽想的要讓背靠堅城兵力還不如叛軍的我們出城跟敵人野戰呢!”李邈問道:
“哈哈哈小郎君歲數小很多事情恐怕你有所不知啊!第一我大唐軍隊的戰鬥力如何呢,這麽說好了,兩年前就是高仙芝帶著兩萬唐軍跟二十萬阿拉伯聯軍會戰於恆羅斯,若不是我們的友軍反水,可以說那一戰我們就獲勝了,當然了就算我們戰敗了又能如何!還不是斬首阿拉伯聯軍七萬餘眾嗎!次年他們就遣使來長安城跟我們簽訂永不再戰的友好條約了,要知道那一戰是他們贏了啊!可他們還不是要乖乖的來找我們要和平了嗎?第二,如果我們不能在短時間內擊敗叛軍的話,一旦其他邊鎮都效仿的話,哪怕他們不自立為王隻要他們坐山觀虎鬥的話,後果小郎君承擔的起嗎?第三叛軍存活的時間越長,別說各個藩鎮了,當我大唐周邊的那些番邦發現我們大唐連一個內部的反叛都無法短時間剿滅的話,他們接下來會如何呢!一旦他們也都紛紛來劫掠一番的話,小郎君可曾想過這個後果嗎?”楊國忠直接站出來說道:
“曾祖陛下這就是你下達出城決戰擊敗叛軍旨意的理由對嗎?”李邈繼續問道:
“難道你小子認為哪裏不妥嗎?”李隆基問道:
“曾孫明白了!曾祖陛下是被人給忽悠了啊!既然老匹夫已經說了他的幾點理由了那麽曾祖陛下也聽聽曾孫的幾點理由如何?”李邈問道:聽了李邈的話楊國忠臉都黑了李隆基卻笑嗬嗬的問道:
“嗬嗬嗬說吧!”
“剛剛老匹夫說高仙芝將軍帶著兩萬人就可以擋住二十萬阿拉伯聯軍這沒錯,可安祿山的部隊之前屬於誰呢?屬於我大唐好不!這老匹夫拿著阿拉伯聯軍的戰鬥力類比於安祿山原來我大唐邊軍的戰鬥力,本王不知道這個傻逼是怎麽想出來的,但是本王卻知道洛陽城內的守軍有六萬人是臨時招募的,之前叛軍連續的攻打了洛陽城七天,而洛陽城之所以還能守住那是因為我們依靠著城牆的高大,以及城內百姓幫忙運輸各種物資才挺過來的,安祿山手裏有三支精銳部隊,其中一支飛熊軍,在第七天攻城的時候安祿山將其投入了戰鬥,而飛熊軍所部頂著頭上的矢石很多人都受傷了,居然還可以登上城頭斬殺至少三名守軍,而對付他們的辦法就一個,那就是有人抱著他們從城牆上一起跳下去,要不是曾孫帶著一百萬貫錢過去,並且重賞幹掉一個飛熊軍給一百貫錢的話,恐怕洛陽城早就已經被安祿山給攻克了,結果這老匹夫可好,居然還在研究讓我們出城去跟敵人野戰?守城都扛不住出城之後還能打贏嗎……”李邈話音未落李亨急忙問道:
“叛軍真的如此厲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