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來一點震撼
我家診所通東宮,朱標:嬴麻了 作者:清風刀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看著幾人沉浸在那句本真裏,孫桂辰準備上點幹貨,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真得讓他們看看技術碾壓是多麽可怕。
“咳咳”孫桂辰輕咳將幾人拉迴現實,“其實這些靠著機槍作戰方式早已成為過去,當然放在明朝還是很先進的。”
幾人點頭,廢話,這難道還不先進嗎?想想明朝現在的火銃,跟這一比完全就是燒火棍。
“如果隻發展槍械,幾年之內就可有初步成果,也足以碾壓遊牧民族。”孫桂辰頓了頓,“至於更為先進的,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而且花費也是天文數字,必須要工商業收益補充。”
見幾人依舊沉默,孫桂辰也是無奈,隻從片段見聞中肯定了解不多,隻能來點幹貨。
“這是發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真實戰爭,參戰雙方是伊拉克和美國。”
劉國盛在電腦上快速敲擊,伊拉克軍隊的影像出現在屏幕之上。
“伊拉克軍隊總兵力達到77個師、約120萬人。
三道防線共部署42個師,約54萬人,擁有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作戰飛機770架。”
“嘶~~~”吸涼氣聲音在室內迴響,120萬人的部隊,而且還有看上去就威猛霸氣的坦克、裝甲車和火炮,視頻上還有在天上飛行的鐵家夥,不時投下能炸毀一大片的炸彈。
視頻再次切換,同樣威猛但明顯形製不同的軍隊出現。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人數為69萬人,坦克3700輛,裝甲車5600輛,作戰飛機1740架,包括了美國f-117a隱形戰鬥機59架,b-52轟炸機40架;戰艦247艘,航空母艦9艘。”
見到那如海上堡壘般的航空母艦,一架架飛機從上麵起飛,眾人再次震驚。
“朱大哥,這場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獲勝,你可以猜猜雙方戰損比,兩位將軍也可以猜猜。”
朱元璋轉頭看向徐達和藍玉,兩人也看向自家陛下,很快就陷入沉思。
良久,朱元璋緩緩開口:“雙方武器都很先進,咱對此也不甚了解,但想來就算那什麽美國贏了,也是慘勝。”
嗯,當年戰前大多數國家也是這麽以為的。
孫桂辰緩緩搖頭:“根據戰後統計,伊拉克方傷亡人數大約10萬人,8.6萬人被俘,損失飛機324架,坦克3847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艦艇143艘。”
‘果然夠慘烈’,朱元璋甚至感覺有些心疼,那坦克、飛機他也想要。
“多國部隊方麵傷亡4232人,其中美軍陣亡148人,戰鬥受傷458人,非戰鬥死亡138人,非戰鬥受傷2978人。”
“這怎麽可能!!!!”眾人驚唿,而且非戰鬥受傷這麽多是什麽鬼,而且這戰損比也太扯淡了。
“這就是技術的碾壓,現代戰爭中,在技術優勢麵前,其他一切都顯得可笑、可憐。”
朱元璋幾人還是無法理解,這美國如何做到如此戰績,緊皺眉頭看著屏幕。
隨著視頻中模擬動畫播放,孫桂辰解說道:
“空軍、海軍、兩棲作戰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三個師越過科威特邊境,向科威特發起了突然進攻。
經過約14小時的城市戰鬥,伊軍完全占領了科威特首都。
隨後繼續發展進攻,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進入科威特。
伊軍占領了科威特全境,進入科威特的伊軍達到約20萬人,坦克2000餘輛。”
見此,眾人更加疑惑,僅僅七個時辰就能滅國,這伊拉克戰力絕對不弱,可為何。。。。
“隨後多國部隊對巴格達展開轟炸,海灣戰爭的戰火就此點燃。
由於伊拉克堅決拒絕執行安理會的相關決議,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動了空襲,正式開啟了“沙漠風暴”行動。
美軍率先實施空襲,此次空襲涵蓋了“沙漠風暴”計劃四個作戰階段中的前三個階段,美軍將其稱為空中戰局。
在空襲行動中,通常采用的模式是:首先由 ef-111、ea-6b和 ec-130h等電子戰飛機率先出擊,開辟安全的空中通道;
緊接著,擔負攻擊任務的 f-117、f-117a等各型先進戰機迅速跟進,對各個指定目標展開精準打擊;
同時,f-14、f-15c、f-16和 f\/a-18等戰機則承擔起掩護任務,保障攻擊行動的順利實施。
在空襲的高峰期,每天的出動架次高達 2000至 3000架次。”
看著一架架飛機掠過,明朝眾人眼神中燃燒起熊熊烈火,從小好戰的朱棣雙拳緊握,眼睛一眨不眨生怕漏過哪怕一個場景。
“截至1991年2月23日,多國部隊累計出動飛機近10萬架次,向伊拉克境內投下了 9萬噸彈藥,同時發射了 288枚戰斧巡航導彈以及 35枚空射巡航導彈。
還運用一係列當時最先進的飛機和各種高精度的精確製導武器,從多個方向、多個波次,對選定的目標實施了高強度、持續性的空襲。
這一係列空襲行動,極大地削弱了伊軍指揮、控製、通信和情報能力,嚴重打擊了伊拉克的戰爭潛力,使其戰略反擊能力幾乎喪失殆盡。
據統計,在科威特戰場的伊軍前沿部隊損失接近50%,後方部隊也遭受了約25%的損失。
麵對多國部隊的空襲,伊軍采取了消極防禦策略。
將大量裝備和人員藏於地下掩體,通過隱真示假的手段迷惑敵軍,甚至將部分重要物資疏散至國外,以此躲避空襲,盡可能地保存有生力量。
與此同時,伊軍不斷向以色列、沙特、巴林境內的目標發射飛毛腿導彈,試圖以此迫使多國部隊延長空中戰役時間,並成功吸引多國部隊出動大量飛機來搜尋和殲滅伊軍的飛毛腿導彈發射裝置。
伊軍的海空軍也曾對多國部隊實施過有限的反擊行動,多次出動飛機和導彈艇發起攻擊,但均以失敗告終。發射的飛毛腿導彈大多偏離預定目標,或者被美軍的愛國者防空導彈成功攔截擊落。”
孫桂辰陷入短時間迴憶之中,當年他也全程關注這場戰爭,也是被驚傻的一人。
“1991年 2月 24日當地時間 4時,多國部隊抓住戰機,發起了地麵進攻。
在沙科、沙伊邊界約 500千米的正麵戰線上,多國部隊由東向西展開了 5個進攻集團.
阿拉伯國家東線聯合部隊沿海岸線向北挺進,目標直指科威特市,力求一舉占領這座重要城市;
美第 1陸戰遠征部隊從沙科邊界的“肘部”出發,向北進攻,意圖奪取穆特拉山口,切斷科威特市通往科東北部的交通要道,從而將伊軍主力吸引至科威特地區;
阿拉伯國家北線聯合部隊從沙科邊界西段出發,向阿裏塞米姆機場方向發起進攻,與友鄰部隊協同作戰,全力消滅科威特境內的伊軍,並占領科威特市;
美第七軍承擔主要突擊任務,從巴廷幹河以西向北快速推進,直插伊拉克縱深地帶,隨後揮師東進,與左鄰的第十八空降軍緊密協同,計劃將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圍殲在巴士拉以南地區;
美第十八空降軍則實施輔助突擊,從沙伊邊境突入伊拉克境內,直至幼發拉底河岸,控製塞馬沃以東通往巴格達的 8號公路,孤立科威特境內的伊軍部隊,配合美第七軍殲滅伊軍共和國衛隊。
在地麵進攻階段,伊軍仍在進行頑強抵抗,繼續向沙特、以色列和巴林發射導彈,導致美軍出現百餘人的傷亡。同時,伊軍在海灣地區布設了 1167枚水雷,成功炸傷美海軍兩艘軍艦。
1991年2月26日,薩達姆宣布接受停火協議,伊軍的抵抗迅速瓦解。
2月28日晨8時,多國部隊宣布停止進攻,曆時100小時的地麵戰役至此落下帷幕。
同一天,雙方達成停戰協議,海灣戰爭正式宣告結束。”
屏幕之上,隨著空襲結束,多國部隊的進軍路線也明晰起來,這場‘世紀之戰’僅僅持續42天,就以多國部隊的完勝而落下帷幕。
“咳咳”孫桂辰輕咳將幾人拉迴現實,“其實這些靠著機槍作戰方式早已成為過去,當然放在明朝還是很先進的。”
幾人點頭,廢話,這難道還不先進嗎?想想明朝現在的火銃,跟這一比完全就是燒火棍。
“如果隻發展槍械,幾年之內就可有初步成果,也足以碾壓遊牧民族。”孫桂辰頓了頓,“至於更為先進的,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而且花費也是天文數字,必須要工商業收益補充。”
見幾人依舊沉默,孫桂辰也是無奈,隻從片段見聞中肯定了解不多,隻能來點幹貨。
“這是發生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真實戰爭,參戰雙方是伊拉克和美國。”
劉國盛在電腦上快速敲擊,伊拉克軍隊的影像出現在屏幕之上。
“伊拉克軍隊總兵力達到77個師、約120萬人。
三道防線共部署42個師,約54萬人,擁有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作戰飛機770架。”
“嘶~~~”吸涼氣聲音在室內迴響,120萬人的部隊,而且還有看上去就威猛霸氣的坦克、裝甲車和火炮,視頻上還有在天上飛行的鐵家夥,不時投下能炸毀一大片的炸彈。
視頻再次切換,同樣威猛但明顯形製不同的軍隊出現。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人數為69萬人,坦克3700輛,裝甲車5600輛,作戰飛機1740架,包括了美國f-117a隱形戰鬥機59架,b-52轟炸機40架;戰艦247艘,航空母艦9艘。”
見到那如海上堡壘般的航空母艦,一架架飛機從上麵起飛,眾人再次震驚。
“朱大哥,這場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獲勝,你可以猜猜雙方戰損比,兩位將軍也可以猜猜。”
朱元璋轉頭看向徐達和藍玉,兩人也看向自家陛下,很快就陷入沉思。
良久,朱元璋緩緩開口:“雙方武器都很先進,咱對此也不甚了解,但想來就算那什麽美國贏了,也是慘勝。”
嗯,當年戰前大多數國家也是這麽以為的。
孫桂辰緩緩搖頭:“根據戰後統計,伊拉克方傷亡人數大約10萬人,8.6萬人被俘,損失飛機324架,坦克3847輛,裝甲車1450輛,火炮2917門,艦艇143艘。”
‘果然夠慘烈’,朱元璋甚至感覺有些心疼,那坦克、飛機他也想要。
“多國部隊方麵傷亡4232人,其中美軍陣亡148人,戰鬥受傷458人,非戰鬥死亡138人,非戰鬥受傷2978人。”
“這怎麽可能!!!!”眾人驚唿,而且非戰鬥受傷這麽多是什麽鬼,而且這戰損比也太扯淡了。
“這就是技術的碾壓,現代戰爭中,在技術優勢麵前,其他一切都顯得可笑、可憐。”
朱元璋幾人還是無法理解,這美國如何做到如此戰績,緊皺眉頭看著屏幕。
隨著視頻中模擬動畫播放,孫桂辰解說道:
“空軍、海軍、兩棲作戰部隊和特種作戰部隊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國衛隊的三個師越過科威特邊境,向科威特發起了突然進攻。
經過約14小時的城市戰鬥,伊軍完全占領了科威特首都。
隨後繼續發展進攻,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進入科威特。
伊軍占領了科威特全境,進入科威特的伊軍達到約20萬人,坦克2000餘輛。”
見此,眾人更加疑惑,僅僅七個時辰就能滅國,這伊拉克戰力絕對不弱,可為何。。。。
“隨後多國部隊對巴格達展開轟炸,海灣戰爭的戰火就此點燃。
由於伊拉克堅決拒絕執行安理會的相關決議,多國部隊對伊拉克發動了空襲,正式開啟了“沙漠風暴”行動。
美軍率先實施空襲,此次空襲涵蓋了“沙漠風暴”計劃四個作戰階段中的前三個階段,美軍將其稱為空中戰局。
在空襲行動中,通常采用的模式是:首先由 ef-111、ea-6b和 ec-130h等電子戰飛機率先出擊,開辟安全的空中通道;
緊接著,擔負攻擊任務的 f-117、f-117a等各型先進戰機迅速跟進,對各個指定目標展開精準打擊;
同時,f-14、f-15c、f-16和 f\/a-18等戰機則承擔起掩護任務,保障攻擊行動的順利實施。
在空襲的高峰期,每天的出動架次高達 2000至 3000架次。”
看著一架架飛機掠過,明朝眾人眼神中燃燒起熊熊烈火,從小好戰的朱棣雙拳緊握,眼睛一眨不眨生怕漏過哪怕一個場景。
“截至1991年2月23日,多國部隊累計出動飛機近10萬架次,向伊拉克境內投下了 9萬噸彈藥,同時發射了 288枚戰斧巡航導彈以及 35枚空射巡航導彈。
還運用一係列當時最先進的飛機和各種高精度的精確製導武器,從多個方向、多個波次,對選定的目標實施了高強度、持續性的空襲。
這一係列空襲行動,極大地削弱了伊軍指揮、控製、通信和情報能力,嚴重打擊了伊拉克的戰爭潛力,使其戰略反擊能力幾乎喪失殆盡。
據統計,在科威特戰場的伊軍前沿部隊損失接近50%,後方部隊也遭受了約25%的損失。
麵對多國部隊的空襲,伊軍采取了消極防禦策略。
將大量裝備和人員藏於地下掩體,通過隱真示假的手段迷惑敵軍,甚至將部分重要物資疏散至國外,以此躲避空襲,盡可能地保存有生力量。
與此同時,伊軍不斷向以色列、沙特、巴林境內的目標發射飛毛腿導彈,試圖以此迫使多國部隊延長空中戰役時間,並成功吸引多國部隊出動大量飛機來搜尋和殲滅伊軍的飛毛腿導彈發射裝置。
伊軍的海空軍也曾對多國部隊實施過有限的反擊行動,多次出動飛機和導彈艇發起攻擊,但均以失敗告終。發射的飛毛腿導彈大多偏離預定目標,或者被美軍的愛國者防空導彈成功攔截擊落。”
孫桂辰陷入短時間迴憶之中,當年他也全程關注這場戰爭,也是被驚傻的一人。
“1991年 2月 24日當地時間 4時,多國部隊抓住戰機,發起了地麵進攻。
在沙科、沙伊邊界約 500千米的正麵戰線上,多國部隊由東向西展開了 5個進攻集團.
阿拉伯國家東線聯合部隊沿海岸線向北挺進,目標直指科威特市,力求一舉占領這座重要城市;
美第 1陸戰遠征部隊從沙科邊界的“肘部”出發,向北進攻,意圖奪取穆特拉山口,切斷科威特市通往科東北部的交通要道,從而將伊軍主力吸引至科威特地區;
阿拉伯國家北線聯合部隊從沙科邊界西段出發,向阿裏塞米姆機場方向發起進攻,與友鄰部隊協同作戰,全力消滅科威特境內的伊軍,並占領科威特市;
美第七軍承擔主要突擊任務,從巴廷幹河以西向北快速推進,直插伊拉克縱深地帶,隨後揮師東進,與左鄰的第十八空降軍緊密協同,計劃將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圍殲在巴士拉以南地區;
美第十八空降軍則實施輔助突擊,從沙伊邊境突入伊拉克境內,直至幼發拉底河岸,控製塞馬沃以東通往巴格達的 8號公路,孤立科威特境內的伊軍部隊,配合美第七軍殲滅伊軍共和國衛隊。
在地麵進攻階段,伊軍仍在進行頑強抵抗,繼續向沙特、以色列和巴林發射導彈,導致美軍出現百餘人的傷亡。同時,伊軍在海灣地區布設了 1167枚水雷,成功炸傷美海軍兩艘軍艦。
1991年2月26日,薩達姆宣布接受停火協議,伊軍的抵抗迅速瓦解。
2月28日晨8時,多國部隊宣布停止進攻,曆時100小時的地麵戰役至此落下帷幕。
同一天,雙方達成停戰協議,海灣戰爭正式宣告結束。”
屏幕之上,隨著空襲結束,多國部隊的進軍路線也明晰起來,這場‘世紀之戰’僅僅持續42天,就以多國部隊的完勝而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