遝氏也是如此,雖然自商朝起,就有人遷居到這裏,發展到現在,成為遼東第二大城市,擁有人口7萬多。
一群在樹蔭下玩耍的孩子們,有的差不多都有十歲了,仍然連一塊布都沒有。
腳上連一雙草鞋都穿不起。
一間間全部都是低矮的茅草房,大人們下河摸魚,以此充饑。
所有能見到的人,幹瘦幹瘦,眼神黯淡無光,連一個健壯點的都看不到。
荀攸、田豐兩人,不免暗自慨歎,身為天下名仕,想要做官,哪裏都能做,卻偏偏被苟皇帝給發配到遼東。
安樂國屁大點的地方,養這麽多俸祿那麽高的官員,打出來的糧食,夠大家分的嗎?
更別說分田了。
這哪裏是來當官,分明就是流放。
在家當閑人,也比這裏的條件好上一萬倍。
縣城倒是不小,可隻有縣衙。
這麽多人,也隻能暫時委在縣衙或是小驛館裏。
荀攸、田豐二人,第一時間查看遝氏的財政。
去年冬天,被張舉派來的人,狠狠的搜刮過一遍。
錢庫裏一枚銅板也沒有,糧倉裏老鼠來了都得哭著離開,還要留下幾粒黑米再走。
擺在荀攸麵前的難題一道接一道。
首先必須給安樂王修建王府,然後是一眾王府屬官,王府裏怎麽也得有幾名太監,幾名婢女。
至於王府外的事情,由荀彧去操心。
即便如此,錢從哪裏來?
荀攸唯一能想到的解決辦法,等荀彧把糧食、馬匹押送迴來,船騰出來後,開上船,拉上戰馬,運到青州去換錢。
此外別無它法。
田豐也沒閑著,國相迴來之前,他得擔負起主持政務的重擔。
騎上馬到處去巡視、統計。
情況十分之不容樂觀。
原以為城外鄉民窮,城裏的怎麽也會好一點,沒想到,比城外的更窮。
城外好歹能夠捕漁打獵,越靠近城池,人口越密集,資源就越少。
周邊大片大片的農田,全部都是幾個大戶人家的,平民幾無一畝糧田。
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府庫裏分文沒有。
隻能等荀彧迴來後,由國相親自邀請當地富紳,看能否想辦法,從他們手中籌到一筆錢財。
至於安樂王,漢代的王就是擺設,隻管享樂就好,一切事務都由國相,國傅,禦史大夫,中尉來處置。
國相等同於太守,有權決斷一切政務,隻需按期向王繳納食稅即可。
劉昊也樂得清閑,在古代當王,果然最適合喜歡躺平的人。
時不時的穿越迴去一趟,賣一棵人參。
這一次總計獲得57棵人參。
出現太多容易掉價,每月賣一兩棵,細水長流。
劉昊帶著一些火鍋用具穿越迴來。
立刻招唿趙雲、周泰幾人,過來吃飯。
張遼現在是中尉,整天要忙著招兵等事宜,忙到腳打後腦勺。
剛剛涮起來,荀彧來到縣衙後院。
“參見殿下。”
“文若,來的正好,到處找你不見,快來一起嚐嚐。”
“改天,改天,眼下諸事纏身,實在無心享用,臣此來是想向殿下借幾頭牛,幾隻羊。”
那些牛羊馬匹還有糧食,都屬於劉昊的個人財產。
“哦?借來何用?”
“殿下也看見了,眼下一切都需用錢,然,庫中無一錢一糧,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奈,隻得將所有富紳請來,看看能否從他們手中周轉一二。”
“你是打算向他們借貸?還是想權錢交易?”
“安樂國一切皆需自理,朝廷不可出一錢一糧,眼下需大興土木,興建王府,相府,中尉府等諸多府邸,需要大量錢財,安樂國國小民寡,物產有限,若借貸,怕難以償還,富紳也未必肯借那些錢財,唯有……”
“唯有他們出錢,賣他們官職是吧?”
荀彧臉一紅:“此外別無他法。”
劉昊不禁吐槽道:“是誰在編排陛下賣官鬻爵,禍國殃民來著?現在如何?體會到陛下的難處了吧?”
荀彧羞愧的低下頭。
“文若,你學識淵博,你說說看,陛下此舉,當真能夠中興大漢嗎?”
荀彧絕頂聰明之人,立刻聽出意有所指。
他是在借陛下賣官一事,來暗喻當下的安樂國。
如此靠權錢交易,當真能把安樂國給治理起來嗎?
大漢好歹興盛了四百年,才走到今天的地步。
安樂國才剛剛封國,上來就步朝廷的後塵,淪落到靠賣官斂財的地步。
倘若陛下是昏君的話,那我荀文若,便是比陛下還不如的奸相。
“殿下教訓的極是,是臣輕浮了;臣抖膽請問,可否將戰馬借來五千匹,再把船借來一用?”
這貨居然想靠賣馬搞錢,果然是個文人,對搞錢一道是個外行。
剛剛平定叛亂,還送給朝廷五萬匹戰馬,這時候的戰馬,處在最低價位上。
隻有等戰亂四起的時候,戰馬才值錢。
“文若,你看,是不是再想想更好的辦法?戰馬可是輕易賣不得,我跟子龍等人,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好容易賺來這點家當,這可是安樂國的安全保障啊。”
“那臣,再想想別的辦法。”
“還是那句話,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難題,你再來找寡人,寡人必幫你擺平。”
又開始裝犢子了,你要真有辦法,現在不拿出來?彰顯一下你的英明睿智?還能沉得住氣?
“是,臣告退。”
荀彧迴到中堂,荀攸、田豐、郭嘉立刻圍上來。
“如何了?”
“哎,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哎,這遼東的國官,當真難做。”
“不許賣官?也不許賣馬?”
“是啊,如今置身事內,方知陛下國事之艱難,我們若仿效陛下,以官謀財,不就成為天下仕子口中所說的那等人了嗎?”
“可是,又不許賣馬,如何籌錢?”
“殿下命我等另想他策,等實在想不出來,再去向他求計。”
又不許賣官,又不許賣馬,還能有什麽好辦法?
“若如此,諸多官吏上的空缺,又當如何處置?”
“唯今之計,也隻能先想辦法,等實在想不出對策,殿下還不許賣馬,就隻能背負罵名,用這些空缺來換錢了。”
“也隻能如此了。”
一群在樹蔭下玩耍的孩子們,有的差不多都有十歲了,仍然連一塊布都沒有。
腳上連一雙草鞋都穿不起。
一間間全部都是低矮的茅草房,大人們下河摸魚,以此充饑。
所有能見到的人,幹瘦幹瘦,眼神黯淡無光,連一個健壯點的都看不到。
荀攸、田豐兩人,不免暗自慨歎,身為天下名仕,想要做官,哪裏都能做,卻偏偏被苟皇帝給發配到遼東。
安樂國屁大點的地方,養這麽多俸祿那麽高的官員,打出來的糧食,夠大家分的嗎?
更別說分田了。
這哪裏是來當官,分明就是流放。
在家當閑人,也比這裏的條件好上一萬倍。
縣城倒是不小,可隻有縣衙。
這麽多人,也隻能暫時委在縣衙或是小驛館裏。
荀攸、田豐二人,第一時間查看遝氏的財政。
去年冬天,被張舉派來的人,狠狠的搜刮過一遍。
錢庫裏一枚銅板也沒有,糧倉裏老鼠來了都得哭著離開,還要留下幾粒黑米再走。
擺在荀攸麵前的難題一道接一道。
首先必須給安樂王修建王府,然後是一眾王府屬官,王府裏怎麽也得有幾名太監,幾名婢女。
至於王府外的事情,由荀彧去操心。
即便如此,錢從哪裏來?
荀攸唯一能想到的解決辦法,等荀彧把糧食、馬匹押送迴來,船騰出來後,開上船,拉上戰馬,運到青州去換錢。
此外別無它法。
田豐也沒閑著,國相迴來之前,他得擔負起主持政務的重擔。
騎上馬到處去巡視、統計。
情況十分之不容樂觀。
原以為城外鄉民窮,城裏的怎麽也會好一點,沒想到,比城外的更窮。
城外好歹能夠捕漁打獵,越靠近城池,人口越密集,資源就越少。
周邊大片大片的農田,全部都是幾個大戶人家的,平民幾無一畝糧田。
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府庫裏分文沒有。
隻能等荀彧迴來後,由國相親自邀請當地富紳,看能否想辦法,從他們手中籌到一筆錢財。
至於安樂王,漢代的王就是擺設,隻管享樂就好,一切事務都由國相,國傅,禦史大夫,中尉來處置。
國相等同於太守,有權決斷一切政務,隻需按期向王繳納食稅即可。
劉昊也樂得清閑,在古代當王,果然最適合喜歡躺平的人。
時不時的穿越迴去一趟,賣一棵人參。
這一次總計獲得57棵人參。
出現太多容易掉價,每月賣一兩棵,細水長流。
劉昊帶著一些火鍋用具穿越迴來。
立刻招唿趙雲、周泰幾人,過來吃飯。
張遼現在是中尉,整天要忙著招兵等事宜,忙到腳打後腦勺。
剛剛涮起來,荀彧來到縣衙後院。
“參見殿下。”
“文若,來的正好,到處找你不見,快來一起嚐嚐。”
“改天,改天,眼下諸事纏身,實在無心享用,臣此來是想向殿下借幾頭牛,幾隻羊。”
那些牛羊馬匹還有糧食,都屬於劉昊的個人財產。
“哦?借來何用?”
“殿下也看見了,眼下一切都需用錢,然,庫中無一錢一糧,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奈,隻得將所有富紳請來,看看能否從他們手中周轉一二。”
“你是打算向他們借貸?還是想權錢交易?”
“安樂國一切皆需自理,朝廷不可出一錢一糧,眼下需大興土木,興建王府,相府,中尉府等諸多府邸,需要大量錢財,安樂國國小民寡,物產有限,若借貸,怕難以償還,富紳也未必肯借那些錢財,唯有……”
“唯有他們出錢,賣他們官職是吧?”
荀彧臉一紅:“此外別無他法。”
劉昊不禁吐槽道:“是誰在編排陛下賣官鬻爵,禍國殃民來著?現在如何?體會到陛下的難處了吧?”
荀彧羞愧的低下頭。
“文若,你學識淵博,你說說看,陛下此舉,當真能夠中興大漢嗎?”
荀彧絕頂聰明之人,立刻聽出意有所指。
他是在借陛下賣官一事,來暗喻當下的安樂國。
如此靠權錢交易,當真能把安樂國給治理起來嗎?
大漢好歹興盛了四百年,才走到今天的地步。
安樂國才剛剛封國,上來就步朝廷的後塵,淪落到靠賣官斂財的地步。
倘若陛下是昏君的話,那我荀文若,便是比陛下還不如的奸相。
“殿下教訓的極是,是臣輕浮了;臣抖膽請問,可否將戰馬借來五千匹,再把船借來一用?”
這貨居然想靠賣馬搞錢,果然是個文人,對搞錢一道是個外行。
剛剛平定叛亂,還送給朝廷五萬匹戰馬,這時候的戰馬,處在最低價位上。
隻有等戰亂四起的時候,戰馬才值錢。
“文若,你看,是不是再想想更好的辦法?戰馬可是輕易賣不得,我跟子龍等人,冒著九死一生的風險,好容易賺來這點家當,這可是安樂國的安全保障啊。”
“那臣,再想想別的辦法。”
“還是那句話,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難題,你再來找寡人,寡人必幫你擺平。”
又開始裝犢子了,你要真有辦法,現在不拿出來?彰顯一下你的英明睿智?還能沉得住氣?
“是,臣告退。”
荀彧迴到中堂,荀攸、田豐、郭嘉立刻圍上來。
“如何了?”
“哎,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哎,這遼東的國官,當真難做。”
“不許賣官?也不許賣馬?”
“是啊,如今置身事內,方知陛下國事之艱難,我們若仿效陛下,以官謀財,不就成為天下仕子口中所說的那等人了嗎?”
“可是,又不許賣馬,如何籌錢?”
“殿下命我等另想他策,等實在想不出來,再去向他求計。”
又不許賣官,又不許賣馬,還能有什麽好辦法?
“若如此,諸多官吏上的空缺,又當如何處置?”
“唯今之計,也隻能先想辦法,等實在想不出對策,殿下還不許賣馬,就隻能背負罵名,用這些空缺來換錢了。”
“也隻能如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