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哪三件事?”
“救人!救人!還是踏馬的救人!”
言罷,也不等王允相請,大搖大擺而入。
趙雲、周泰二人,把手中的紙箱交給管家,隨後護衛在院門的左右兩側。
房間裏,因為身份差距,自動向下移了一位,把賓首位讓出來給劉昊。
劉昊見所有人都坐著,唯有曹操站在那裏。
“孟德這是在譏笑諸位,竟無一計誅殺董卓唿?”
曹操:嗯?他怎知我想說什麽?這人不知是敵是友,絕不能承認。
“安樂王怎可憑空汙蔑曹某。”
“不是就好,不是就好,寡人特地帶來兩箱薄酒,為王司徒慶壽,寡人與諸位一見如故,今日不醉不歸。”
王允不明白他那三個“救人”究竟是何用意?
難道說,今天在場的人裏麵,有董卓的耳目?
不可能啊,今天請來的人,全都是老相識了,都是忠於漢室的啊。
劉昊帶來的酒,酒勁太大,幾杯酒就把酒量不行的全給放倒。
哪怕沒醉的,也裝作大醉,借機遁走。
顯然安樂王此來,是抱有目地的,誰都猜不準,此人是不是倒向董卓了。
不多時,隻剩下王允、曹操,還有劉昊。
王允假借送人出門的功夫,環顧四周,院子裏隻有劉昊帶來的兩名護衛。
“不知安樂王此來,想要救誰?老夫府上,並未有性命堪憂之人。”
“自然是救三個人。”
“哦?哪三個人?”
“首先,孟得還記得前幾日,寡人說你印堂發黑,不日將有血光之災否?”
曹操:“子不語怪力亂神,你若說出曹某有何血光之災,我便信你。”
劉昊沒有理他,繼續說道:“寡人來為王司徒慶生,那自然要救的第二個人,便是王司徒。”
看出來了,他不把人全部說出來,是不會說出緣由的。
王允:“那第三個人又是誰?此間隻剩你我他,莫非安樂王是想自救不成?”
“非也非也,這第三個人嘛,寡人上次離京之前,先帝曾親口命我,萬一有變,讓我無論如何,要把貂蟬接出宮去,替陛下照看好她。”
王允:這種話,你糊弄別人興許管用,老夫在朝為官這麽多年,想糊弄老夫,你還嫩了點。
隻是,他如何知曉,貂蟬在老夫府上?他才剛剛進京不久。
而貂蟬,是在張讓等人攜少帝與陳留王出宮時,趁皇宮大亂,才把她給接出來的。
劉昊:“你能把貂蟬救出來,並且保護好她,寡人用救你一命,算作對你的答謝。”
王允:“老夫何憂之有?需要你來搭救?”
“你有一口寶刀,名曰七星,吹毛利刃。”
曹操跟王允,同時目光一怔。
他怎麽知道老夫有寶刀一事?
“那又如何?”
“如果我沒猜錯,孟德是想借王司徒之刀,來刺殺董卓,孟德,寡人說的對否?”
曹操一頭冷汗:“你究竟是何人?怎知我的底細?且如此詳盡?”
“這重要嗎?重要的是,連你我都知道那口寶刀,你以為,董卓會不知?如今全城遍布董卓的耳目,你以為,你能成功嗎?如果寡人今天不來,你必碎屍萬段,王司徒也必脫不了幹係。”
王允看曹操的表情就知道,劉破天所說一切,都是真的。
“難道,就要眼睜睜看著,社稷毀於董卓之手,而無動於衷嗎?”
曹操:“你既然能夠一舉刺殺張舉張純丘力居三人,為何對董賊無動於衷?連我等臣子都知報效朝廷,而你,你可是漢室之王啊!如今不為除賊出謀劃策,反倒阻止我等,是何居心?”
劉昊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喲嗬,還恩將仇報起來了?你也是熟讀兵書之人,應該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
“張舉雖然勢大,但公孫伯珪等人,仍能率軍與之相持,草原人也並非與他一條心,”
“張舉一但有失,所有叛軍便會因公孫伯珪的大軍在側,而瞬間土崩瓦解,”
“而你們呢?你們的兵馬又在哪裏?”
“沒有朝廷的大軍在側,寡人即便刺殺了董卓,又能如何?”
“你們以為,董卓能如此肆無忌憚,他憑什麽?”
“是所有關壟軍閥,全部站在他的身後!支持著他!”
“他們早已融為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殺一個董卓很容易,可他們人人都是董卓!人人都懷有篡逆之心,”
“殺掉一個董卓,就會不斷有另一個董卓跳出來!”
“每跳出來一個董卓,京城都要慘遭一次屠戮,百姓就要遭遇一次大劫!”
“所以,爾等以為,這董卓該不該殺?能不能殺?”
這群人,嘴上說著為國為民,實則背地裏,全都想著取而代之。
王允用連環計除掉董卓,大權獨攬後,立刻就變了一副不可一世的嘴臉,那是在為君臨天下做鋪墊。
王允:“若除掉董卓,以整個司隸校尉的兵馬,未必不能取勝。”
“以目前雒陽人口,你能募得多少兵馬?守住整個司隸校尉部,又需要多少人馬?你覺你有幾分把握能勝?若敗了呢?”
如果按照正常走向,哪怕給他一個呂布,也完全打不過西涼軍,被按在地上摩擦。
這貨完全就是想著大權獨攬,才不向關東各州調兵。
想以誅殺董卓之功,再加上揮軍滅掉西涼軍的功勞,兩下加一起,既有絕對的戰功,又有無人能及的謀略,以此威懾天下。
這貨如果給他成功了,絕對也會謀朝篡位。
三人都知道,丁原滅了之後,董卓的女婿牛輔就率軍屯在黃河北岸。
李傕、郭汜揮軍到穎川、南陽一帶劫掠後,也屯紮在雒陽周邊。
那些人,自打黃巾起義開始,就四處征戰,邊章、韓遂叛亂後,更是一直在西涼作戰。
雒陽城池那麽大,多半都是王公貴族中人,根本沒什麽戰鬥力。
曹操:“殿下以為,當如之奈何?總不至於眼睜睜看著,董卓如此肆無忌憚下去吧。”
“想來,孟德已經有了打算,又何必多此一問?”
曹操當即起身:
“既然行刺無用,我當罷官歸鄉,變賣家產,招募鄉勇,再聯合各路諸侯,共同發兵討之,殿下,子師,以為如何?”
劉昊:“如此,由王司徒在京中做內應,裏應外合之下,才有勝算。”
“救人!救人!還是踏馬的救人!”
言罷,也不等王允相請,大搖大擺而入。
趙雲、周泰二人,把手中的紙箱交給管家,隨後護衛在院門的左右兩側。
房間裏,因為身份差距,自動向下移了一位,把賓首位讓出來給劉昊。
劉昊見所有人都坐著,唯有曹操站在那裏。
“孟德這是在譏笑諸位,竟無一計誅殺董卓唿?”
曹操:嗯?他怎知我想說什麽?這人不知是敵是友,絕不能承認。
“安樂王怎可憑空汙蔑曹某。”
“不是就好,不是就好,寡人特地帶來兩箱薄酒,為王司徒慶壽,寡人與諸位一見如故,今日不醉不歸。”
王允不明白他那三個“救人”究竟是何用意?
難道說,今天在場的人裏麵,有董卓的耳目?
不可能啊,今天請來的人,全都是老相識了,都是忠於漢室的啊。
劉昊帶來的酒,酒勁太大,幾杯酒就把酒量不行的全給放倒。
哪怕沒醉的,也裝作大醉,借機遁走。
顯然安樂王此來,是抱有目地的,誰都猜不準,此人是不是倒向董卓了。
不多時,隻剩下王允、曹操,還有劉昊。
王允假借送人出門的功夫,環顧四周,院子裏隻有劉昊帶來的兩名護衛。
“不知安樂王此來,想要救誰?老夫府上,並未有性命堪憂之人。”
“自然是救三個人。”
“哦?哪三個人?”
“首先,孟得還記得前幾日,寡人說你印堂發黑,不日將有血光之災否?”
曹操:“子不語怪力亂神,你若說出曹某有何血光之災,我便信你。”
劉昊沒有理他,繼續說道:“寡人來為王司徒慶生,那自然要救的第二個人,便是王司徒。”
看出來了,他不把人全部說出來,是不會說出緣由的。
王允:“那第三個人又是誰?此間隻剩你我他,莫非安樂王是想自救不成?”
“非也非也,這第三個人嘛,寡人上次離京之前,先帝曾親口命我,萬一有變,讓我無論如何,要把貂蟬接出宮去,替陛下照看好她。”
王允:這種話,你糊弄別人興許管用,老夫在朝為官這麽多年,想糊弄老夫,你還嫩了點。
隻是,他如何知曉,貂蟬在老夫府上?他才剛剛進京不久。
而貂蟬,是在張讓等人攜少帝與陳留王出宮時,趁皇宮大亂,才把她給接出來的。
劉昊:“你能把貂蟬救出來,並且保護好她,寡人用救你一命,算作對你的答謝。”
王允:“老夫何憂之有?需要你來搭救?”
“你有一口寶刀,名曰七星,吹毛利刃。”
曹操跟王允,同時目光一怔。
他怎麽知道老夫有寶刀一事?
“那又如何?”
“如果我沒猜錯,孟德是想借王司徒之刀,來刺殺董卓,孟德,寡人說的對否?”
曹操一頭冷汗:“你究竟是何人?怎知我的底細?且如此詳盡?”
“這重要嗎?重要的是,連你我都知道那口寶刀,你以為,董卓會不知?如今全城遍布董卓的耳目,你以為,你能成功嗎?如果寡人今天不來,你必碎屍萬段,王司徒也必脫不了幹係。”
王允看曹操的表情就知道,劉破天所說一切,都是真的。
“難道,就要眼睜睜看著,社稷毀於董卓之手,而無動於衷嗎?”
曹操:“你既然能夠一舉刺殺張舉張純丘力居三人,為何對董賊無動於衷?連我等臣子都知報效朝廷,而你,你可是漢室之王啊!如今不為除賊出謀劃策,反倒阻止我等,是何居心?”
劉昊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
“喲嗬,還恩將仇報起來了?你也是熟讀兵書之人,應該知道,此一時彼一時的道理,”
“張舉雖然勢大,但公孫伯珪等人,仍能率軍與之相持,草原人也並非與他一條心,”
“張舉一但有失,所有叛軍便會因公孫伯珪的大軍在側,而瞬間土崩瓦解,”
“而你們呢?你們的兵馬又在哪裏?”
“沒有朝廷的大軍在側,寡人即便刺殺了董卓,又能如何?”
“你們以為,董卓能如此肆無忌憚,他憑什麽?”
“是所有關壟軍閥,全部站在他的身後!支持著他!”
“他們早已融為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殺一個董卓很容易,可他們人人都是董卓!人人都懷有篡逆之心,”
“殺掉一個董卓,就會不斷有另一個董卓跳出來!”
“每跳出來一個董卓,京城都要慘遭一次屠戮,百姓就要遭遇一次大劫!”
“所以,爾等以為,這董卓該不該殺?能不能殺?”
這群人,嘴上說著為國為民,實則背地裏,全都想著取而代之。
王允用連環計除掉董卓,大權獨攬後,立刻就變了一副不可一世的嘴臉,那是在為君臨天下做鋪墊。
王允:“若除掉董卓,以整個司隸校尉的兵馬,未必不能取勝。”
“以目前雒陽人口,你能募得多少兵馬?守住整個司隸校尉部,又需要多少人馬?你覺你有幾分把握能勝?若敗了呢?”
如果按照正常走向,哪怕給他一個呂布,也完全打不過西涼軍,被按在地上摩擦。
這貨完全就是想著大權獨攬,才不向關東各州調兵。
想以誅殺董卓之功,再加上揮軍滅掉西涼軍的功勞,兩下加一起,既有絕對的戰功,又有無人能及的謀略,以此威懾天下。
這貨如果給他成功了,絕對也會謀朝篡位。
三人都知道,丁原滅了之後,董卓的女婿牛輔就率軍屯在黃河北岸。
李傕、郭汜揮軍到穎川、南陽一帶劫掠後,也屯紮在雒陽周邊。
那些人,自打黃巾起義開始,就四處征戰,邊章、韓遂叛亂後,更是一直在西涼作戰。
雒陽城池那麽大,多半都是王公貴族中人,根本沒什麽戰鬥力。
曹操:“殿下以為,當如之奈何?總不至於眼睜睜看著,董卓如此肆無忌憚下去吧。”
“想來,孟德已經有了打算,又何必多此一問?”
曹操當即起身:
“既然行刺無用,我當罷官歸鄉,變賣家產,招募鄉勇,再聯合各路諸侯,共同發兵討之,殿下,子師,以為如何?”
劉昊:“如此,由王司徒在京中做內應,裏應外合之下,才有勝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