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這還不簡單,沒錢搞錢啊。”
關羽:“如何搞錢?”
“征稅啊。”
哎,還道是他有何妙策,原來也無外乎加稅一法。
“百姓已經食不裹腹衣不蔽體,關某又安忍再對百姓敲骨吸髓,總要給遼東百姓留條活路不是,否則關某與禽獸何異?”
“我問你,遼東百姓,為啥那麽窮?連點稅都交不起?”
“因為本就無錢無糧可用。”
“為啥無錢無糧可用?”
“基本無地可耕。”
“那地呢?”
“都在世家豪強手中。”
“那我問你,你想當個什麽樣的官?”
“別無他求,但求無愧於治下百姓,無愧於心。”
“你打算如何無愧於百姓無愧於心?”
“但願能讓治下百姓,衣食無憂。”
“那你就去做呀,不能光想不做啊。”
“如何去做?”
“讓百姓衣食無憂啊。”
關羽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讓自己去打擊世家豪強?把他們的田,分給治下百姓?
隻有如此,才能讓百姓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眾人:好熟悉的配方,好熟悉的味道,當時安樂國不也是殺大戶嗎?
難怪殿下不願把遼東收歸己有,不得不說,殿下是真的苟。
知道遼東是一個大爛攤子,現在接手,就要以殿下的名義去殺大戶。
所以他不讓大家摘麵具,這樣一來,大家隻是來指點江山的,真正動手的卻是關羽。
關羽:“可世家豪強又無犯下過錯,關某如若用強,如此與盜匪何異?”
“若無過錯,百姓怎會無田可耕?府庫又怎會無錢糧可用?”
“可那些田,都是各自花錢買來的。”
“那叫巧取豪奪。”
“這……”
以關羽的認知,以他的為人,無論如何也做不出搶劫大戶的行為。
劉昊還得繼續給他做心理建設。
“身居高位,無能即是罪,何為無能?仁不當政,善不為官,婦人之仁即是無能!”
“一邊是極少數豪紳,朱門酒肉臭,一邊是無數百姓無田無產,路有凍死骨,”
“身為一郡之太守,肩負的職責是維係平衡,”
“但凡有人膽敢打破這個平衡,就要毫不猶豫,以雷霆萬鈞之勢,將其扼殺在搖籃中,”
“如今遼東郡的平衡,已經嚴重傾向富紳豪強一方,”
“而你,這兩年來,毫無作為,你若現在就把遼東拱手讓給別人,”
“你以為你保住了氣節?實則不然,等於是被遼東豪紳,打的大敗潰逃,”
“身為一介武夫,逢臨大敵,未戰先怯,往後還想立於這天地之間嗎?”
關羽就從來沒把豪紳當成敵人,就從來沒往這方麵想過。
好像之前追隨大哥時,也從沒把豪紳當成敵人,而是當成朋友,可以借力的對象。
劉昊見他低頭沉思,知道內心在做激烈的掙紮,還得繼續補刀才行。
“權力鬥爭,或許看不見硝煙彌漫,但俯首之下,必然血流成河,屍骨累累,”
“你己不再是曾經那個馬弓手,在你身後,站著三千誓死相隨的兄弟,”
“還有那群冒死替你打開城門,期盼著能因你而帶來改觀的百姓,”
“這麽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而你——卻不敢替他們撐起這片天,”
“一心隻想著逃避,這,是大丈夫所為嗎?”
關羽:是啊,關某如今已不是曾經的孑然一身,不再是一切依照大哥之計行事的小小馬弓手。
如今自己身為一方諸侯,無數人把身家性命,寄托在關某身上。
關某若不能為他們殺出一片朗朗乾坤,即是無能,即是罪該萬死!
安樂王殿下,真乃大仁大義,明辯大是大非之人,一眼洞悉關某所洞悉不到的核心根本。
若非安樂王在此指點,關某險些鑄成大錯而不自知,還自以為對的起天地良心呢。
安東王當真是形同關某之再生父母,令關某脫胎換骨。
關羽深施一禮:
“幸得師爺不吝賜教,若非師爺金玉良言,關某誤了終生不打緊,險些誤了帳下弟兄,誤了遼東數十萬百姓,師爺之於關某,恩同再造,且先看關某如何處置,再來報恩。”
旋即轉身而去。
在場剩下的人,全都是親自參與了安樂國的打土豪分田地一事。
料到殿下的意圖,但沒料到,殿下竟能將問題看的如此透徹。
遼東的問題十分嚴重,即便沒有劉昊的存在,公孫度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也是打擊當地豪強。
尤其在關羽讓遼東這件事情上,一時間,被利益蒙蔽了雙眼,竟完全沒有看出,一旦出讓遼東,對關羽的聲望損失會有多大。
不得不說,殿下的眼光之毒辣,當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原來他堅決不要遼東,是為了徹底幫助救贖關羽。
如此一來,關羽又怎會不對他死心塌地,忠心耿耿?
既賺到了關羽的赤誠忠心,遼東又百分百成安樂國的了。
可謂是既得人心又賺地盤。
趙雲:打從一開始,我趙子龍就一眼看出,殿下是當今天下第一明主,就知道殿下不要遼東,必然有他的道理,果不其然,不但有道理,還有大道理。
典韋:殿下聖明,殿下高義,全心全意為兄弟著想。
能追隨這樣的主公,當真是三世修來的福氣,三世好像不夠,起碼要三十世,嗯,也許五十世,一百世。
郭嘉:“殿下就這樣放關將軍走了?不問問他具體如何安排嗎?”
“他若不知如何處置,定然會迴來再問;一方諸侯,做事不能一拍腦袋,別人說啥就是啥,總要好好消化一下,才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
“殿下聖明。”
……………………
關羽迴到太守府,思考了整整一晚。
次日一早,把幾名心腹叫來,談及此事,看看親衛們支持不支持。
親衛們當然百般支持,他們來遼東兩年多,田無一畝,房無一間。
都是如關羽一般的好漢,不忍壓榨百姓,還要自己掏錢租房。
早就看那群望族豪紳不爽了,遼東郡當前的情況,不打擊豪強,根本沒辦法治理。
於是關羽拿著遼澤、鋼城那片的地契,再次找到劉昊。
劉昊美滋滋的笑納。
關羽:“不瞞師爺,昨晚關某苦思一夜,未想到萬全之策,是以特來請教,關某當如何行事,方為萬全之策?”
關羽:“如何搞錢?”
“征稅啊。”
哎,還道是他有何妙策,原來也無外乎加稅一法。
“百姓已經食不裹腹衣不蔽體,關某又安忍再對百姓敲骨吸髓,總要給遼東百姓留條活路不是,否則關某與禽獸何異?”
“我問你,遼東百姓,為啥那麽窮?連點稅都交不起?”
“因為本就無錢無糧可用。”
“為啥無錢無糧可用?”
“基本無地可耕。”
“那地呢?”
“都在世家豪強手中。”
“那我問你,你想當個什麽樣的官?”
“別無他求,但求無愧於治下百姓,無愧於心。”
“你打算如何無愧於百姓無愧於心?”
“但願能讓治下百姓,衣食無憂。”
“那你就去做呀,不能光想不做啊。”
“如何去做?”
“讓百姓衣食無憂啊。”
關羽頓時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讓自己去打擊世家豪強?把他們的田,分給治下百姓?
隻有如此,才能讓百姓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眾人:好熟悉的配方,好熟悉的味道,當時安樂國不也是殺大戶嗎?
難怪殿下不願把遼東收歸己有,不得不說,殿下是真的苟。
知道遼東是一個大爛攤子,現在接手,就要以殿下的名義去殺大戶。
所以他不讓大家摘麵具,這樣一來,大家隻是來指點江山的,真正動手的卻是關羽。
關羽:“可世家豪強又無犯下過錯,關某如若用強,如此與盜匪何異?”
“若無過錯,百姓怎會無田可耕?府庫又怎會無錢糧可用?”
“可那些田,都是各自花錢買來的。”
“那叫巧取豪奪。”
“這……”
以關羽的認知,以他的為人,無論如何也做不出搶劫大戶的行為。
劉昊還得繼續給他做心理建設。
“身居高位,無能即是罪,何為無能?仁不當政,善不為官,婦人之仁即是無能!”
“一邊是極少數豪紳,朱門酒肉臭,一邊是無數百姓無田無產,路有凍死骨,”
“身為一郡之太守,肩負的職責是維係平衡,”
“但凡有人膽敢打破這個平衡,就要毫不猶豫,以雷霆萬鈞之勢,將其扼殺在搖籃中,”
“如今遼東郡的平衡,已經嚴重傾向富紳豪強一方,”
“而你,這兩年來,毫無作為,你若現在就把遼東拱手讓給別人,”
“你以為你保住了氣節?實則不然,等於是被遼東豪紳,打的大敗潰逃,”
“身為一介武夫,逢臨大敵,未戰先怯,往後還想立於這天地之間嗎?”
關羽就從來沒把豪紳當成敵人,就從來沒往這方麵想過。
好像之前追隨大哥時,也從沒把豪紳當成敵人,而是當成朋友,可以借力的對象。
劉昊見他低頭沉思,知道內心在做激烈的掙紮,還得繼續補刀才行。
“權力鬥爭,或許看不見硝煙彌漫,但俯首之下,必然血流成河,屍骨累累,”
“你己不再是曾經那個馬弓手,在你身後,站著三千誓死相隨的兄弟,”
“還有那群冒死替你打開城門,期盼著能因你而帶來改觀的百姓,”
“這麽多人,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而你——卻不敢替他們撐起這片天,”
“一心隻想著逃避,這,是大丈夫所為嗎?”
關羽:是啊,關某如今已不是曾經的孑然一身,不再是一切依照大哥之計行事的小小馬弓手。
如今自己身為一方諸侯,無數人把身家性命,寄托在關某身上。
關某若不能為他們殺出一片朗朗乾坤,即是無能,即是罪該萬死!
安樂王殿下,真乃大仁大義,明辯大是大非之人,一眼洞悉關某所洞悉不到的核心根本。
若非安樂王在此指點,關某險些鑄成大錯而不自知,還自以為對的起天地良心呢。
安東王當真是形同關某之再生父母,令關某脫胎換骨。
關羽深施一禮:
“幸得師爺不吝賜教,若非師爺金玉良言,關某誤了終生不打緊,險些誤了帳下弟兄,誤了遼東數十萬百姓,師爺之於關某,恩同再造,且先看關某如何處置,再來報恩。”
旋即轉身而去。
在場剩下的人,全都是親自參與了安樂國的打土豪分田地一事。
料到殿下的意圖,但沒料到,殿下竟能將問題看的如此透徹。
遼東的問題十分嚴重,即便沒有劉昊的存在,公孫度上任後的第一件事,也是打擊當地豪強。
尤其在關羽讓遼東這件事情上,一時間,被利益蒙蔽了雙眼,竟完全沒有看出,一旦出讓遼東,對關羽的聲望損失會有多大。
不得不說,殿下的眼光之毒辣,當真是令人歎為觀止。
原來他堅決不要遼東,是為了徹底幫助救贖關羽。
如此一來,關羽又怎會不對他死心塌地,忠心耿耿?
既賺到了關羽的赤誠忠心,遼東又百分百成安樂國的了。
可謂是既得人心又賺地盤。
趙雲:打從一開始,我趙子龍就一眼看出,殿下是當今天下第一明主,就知道殿下不要遼東,必然有他的道理,果不其然,不但有道理,還有大道理。
典韋:殿下聖明,殿下高義,全心全意為兄弟著想。
能追隨這樣的主公,當真是三世修來的福氣,三世好像不夠,起碼要三十世,嗯,也許五十世,一百世。
郭嘉:“殿下就這樣放關將軍走了?不問問他具體如何安排嗎?”
“他若不知如何處置,定然會迴來再問;一方諸侯,做事不能一拍腦袋,別人說啥就是啥,總要好好消化一下,才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麽,不該做什麽。”
“殿下聖明。”
……………………
關羽迴到太守府,思考了整整一晚。
次日一早,把幾名心腹叫來,談及此事,看看親衛們支持不支持。
親衛們當然百般支持,他們來遼東兩年多,田無一畝,房無一間。
都是如關羽一般的好漢,不忍壓榨百姓,還要自己掏錢租房。
早就看那群望族豪紳不爽了,遼東郡當前的情況,不打擊豪強,根本沒辦法治理。
於是關羽拿著遼澤、鋼城那片的地契,再次找到劉昊。
劉昊美滋滋的笑納。
關羽:“不瞞師爺,昨晚關某苦思一夜,未想到萬全之策,是以特來請教,關某當如何行事,方為萬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