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左手邊的蔡邕:“文舉何意?”
“哦,老夫是說,單看這字,殿下便已輸了,用老夫的家鄉話來說,就是白叼噠。”
“這字如何了?”
“先不說字寫的如何,就說這通篇錯字,作品再好,又有何用?”
蔡邕拿過來一看,確實,通篇都是錯字啊。
殿下怎地,聽琰兒說,作的好詩好賦,卻連字都不會寫嗎?
還在主席台上等待結果,以便向大家發言的劉昊,看向那邊。
舉著喇叭:“何事?”
蔡邕一咬牙一跺腳,老夫今天要是不能想辦法把這圓過去,就辜負了殿下親自登門相請。
朗然向劉昊一擺手:“無事!”
轉而向孔融等人據理力爭道:
“諸位也曾在安樂國遊覽數日,理應知道,我們安樂國,在殿下的治理之下,現今已然所有稚童都在學堂就讀?”
孔融:“與此有何幹係?”
“諸位都知道,讀書識字不比其它,非是所有人都可學之。”
“這是自然,那又如何?與此何幹?”
蔡邕大蘿卜臉不紅不白的朗聲道:
“殿下為了安樂國,上到士族子弟,下到平民百姓家,都能識字,”
“是以,特地與老夫一起,研究著將字變的簡單一些,以便讓稚童更容易書寫,”
“所以,此乃殿下與老夫獨創之,精簡字是也。”
劉昊隱隱聽到了。
哎喲臥槽,老子都夠強盜了,沒想到這蔡邕比老子還不講道德。
明明老子自己寫出來的簡體字,跟你有什麽關係,你竟拿來說成你也參與了?
算了,你這也算是變相的推廣簡體字了,看在搶你令愛的份上,你說是啥就是啥吧。
“諸位請看,這些字,仔細觀看,是否能看出端倪來?是否能推導出原有的字?”
眾人一一拿來仔細觀看。
確實,每個字都不是無意寫錯的,而是故意簡化的。
誰都知道,蔡邕獨創飛白字體,對書法一道,有著極深的造詣。
他說是他跟安樂王創造的精簡字,那麽八成就是了。
能夠熟練使用這種文字,說明安樂王在創造這些字時,花費不少心血,才能運用自如。
本想追究一下改字這件事,是否該上報朝廷。
可現在朝廷都被董卓把持了。
再說現在也不是談論此事的時候,這麽多人等著看結果呢。
於是眾人把注意力放在文章之上。
孔融仔細看完,老臉一白,無語的傳遞給劉虞。
劉虞仔細一看,轉頭怒瞪向荀彧。
豎子!安敢欺騙老夫!這便是你所說的,安樂王啥也不是嗎?
反了!反了!如今就連安樂國,就連荀氏後人,也敢不遵朝廷法度了。
一小小國相,竟也開始無禮老夫這個州牧了!
傳到末位的司馬徽看完後,站在一旁急等結果的曹操,忍不住借過來一觀。
隨著看完,頓時抹了一把冷汗。
幸虧沒跟安樂王做賭,否則曹某非困死在這座文雀台中不可。
隨著卷紙傳遞迴去,蔡邕、二荀、田豐全都拜讀完畢。
四人心中的大石總算落地,無需使什麽伎倆手段了,單憑此作,足以稱雄天下。
蔡邕本想親自誦讀,但對這種字體掌握不熟,容易卡住,還是交給殿下吧。
他站在台上不下來,必然是想讀給大家聽。
隻有如此,才能使天下才子聽到後,自愧不如的退下,不必再浪費主考們的時間精力了。
劉昊就是這樣想的,要是等到把卷子全部閱完,不知等到什麽時候。
於是當眾宣布:“寡人作賦一首,凡是自覺無法取勝者,請到那邊去。”
典韋、周泰已經領來一群侍衛,圍出一片區域。
眾人也想知道最終結果,所以沒人有異議,就是被人看管起來,總覺心裏有些不是滋味。
隨後,劉昊開始誦讀。
《阿房宮賦》,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篇巨作,借描寫阿房宮的興衰,深刻表達了其憂國憂民之心。
這是一首被譽為:“古來之賦,此為第一”的鴻篇巨作。
敢來參加盛會的人,都是飽讀詩書之人。
都知道,雖然詩跟賦,都很具有難度。
但詩的難度,難在格律約束上麵。
而想要做出長篇名賦,則需要作者具有極高的知識儲備量。
一但堆砌辭藻,就會變的空洞無物。
需要在華麗的語句中,保持邏輯跟思想深度。
所用的每個字每個詞,都不能脫離想表達的邏輯跟思想。
絕大多數才子,聽到一多半,就果斷站到指定位置。
隻有極少數,如徐幹、陳琳等人,等到聽完,細細品味一番,仍站在原地。
主要是長篇大賦,無法對照,根本記不全,就無法全麵分析對照。
孔融起身:
“殿下所作此篇《阿房宮賦》,即便放在萬古賦海當中,”
“亦如皓月當空般璀璨奪目,稱之為古來第一,也毫不為過,”
“而諸位所作之詩,雖然其中不乏佳作,”
“然,休說千古,即便放在當世,也僅能令人耳目一新,遠不足以稱雄當世,”
“是以,老夫以為,殿下此作,天下第一之名,當之無愧。”
蔡邕:
“安樂國隨後會命人,將殿下這篇曠古奇賦,”
“銘刻於之天下第一文之文雀台之上,以供天下人觀瞻,”
“諸位如有異議,可等銘刻完後,自行比對,”
“如還有異議,大可來找老夫理論,老夫隨時奉陪!”
劉昊趁不服者還沒走之際,問九名主考:
“就是說,九位先生,一致同意,寡人之作,勝出了?”
孔融作為代表,施禮道:
“此番得以拜讀此等大作,實乃三生有幸,”
“殿下所作之《阿房宮賦》,休說當下,”
“即便與古之大家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是以,吾等一致認同,殿下之才學,足以堪當天下第一之名。”
劉昊才不在乎這些虛名,又不是當真出自本人之手。
“既然九位先生都這樣說了,想來寡人至少比在場參與文鬥之人,略勝一籌,客氣的話就不多說,來人,開箱!”
眾人還在神遊賦海,突然被這句話拉迴現實中。
對啊,還有賭約呢,光顧著品味對比了,把賭約都給忘了。
劉昊命人把自己親筆寫下的那張紙,拿給孔融。
他作為首席主考官,理應由他宣讀。
孔融拿到賭約一看,頓時大驚失色。
“啊?這這……這如何使得……”
“哦,老夫是說,單看這字,殿下便已輸了,用老夫的家鄉話來說,就是白叼噠。”
“這字如何了?”
“先不說字寫的如何,就說這通篇錯字,作品再好,又有何用?”
蔡邕拿過來一看,確實,通篇都是錯字啊。
殿下怎地,聽琰兒說,作的好詩好賦,卻連字都不會寫嗎?
還在主席台上等待結果,以便向大家發言的劉昊,看向那邊。
舉著喇叭:“何事?”
蔡邕一咬牙一跺腳,老夫今天要是不能想辦法把這圓過去,就辜負了殿下親自登門相請。
朗然向劉昊一擺手:“無事!”
轉而向孔融等人據理力爭道:
“諸位也曾在安樂國遊覽數日,理應知道,我們安樂國,在殿下的治理之下,現今已然所有稚童都在學堂就讀?”
孔融:“與此有何幹係?”
“諸位都知道,讀書識字不比其它,非是所有人都可學之。”
“這是自然,那又如何?與此何幹?”
蔡邕大蘿卜臉不紅不白的朗聲道:
“殿下為了安樂國,上到士族子弟,下到平民百姓家,都能識字,”
“是以,特地與老夫一起,研究著將字變的簡單一些,以便讓稚童更容易書寫,”
“所以,此乃殿下與老夫獨創之,精簡字是也。”
劉昊隱隱聽到了。
哎喲臥槽,老子都夠強盜了,沒想到這蔡邕比老子還不講道德。
明明老子自己寫出來的簡體字,跟你有什麽關係,你竟拿來說成你也參與了?
算了,你這也算是變相的推廣簡體字了,看在搶你令愛的份上,你說是啥就是啥吧。
“諸位請看,這些字,仔細觀看,是否能看出端倪來?是否能推導出原有的字?”
眾人一一拿來仔細觀看。
確實,每個字都不是無意寫錯的,而是故意簡化的。
誰都知道,蔡邕獨創飛白字體,對書法一道,有著極深的造詣。
他說是他跟安樂王創造的精簡字,那麽八成就是了。
能夠熟練使用這種文字,說明安樂王在創造這些字時,花費不少心血,才能運用自如。
本想追究一下改字這件事,是否該上報朝廷。
可現在朝廷都被董卓把持了。
再說現在也不是談論此事的時候,這麽多人等著看結果呢。
於是眾人把注意力放在文章之上。
孔融仔細看完,老臉一白,無語的傳遞給劉虞。
劉虞仔細一看,轉頭怒瞪向荀彧。
豎子!安敢欺騙老夫!這便是你所說的,安樂王啥也不是嗎?
反了!反了!如今就連安樂國,就連荀氏後人,也敢不遵朝廷法度了。
一小小國相,竟也開始無禮老夫這個州牧了!
傳到末位的司馬徽看完後,站在一旁急等結果的曹操,忍不住借過來一觀。
隨著看完,頓時抹了一把冷汗。
幸虧沒跟安樂王做賭,否則曹某非困死在這座文雀台中不可。
隨著卷紙傳遞迴去,蔡邕、二荀、田豐全都拜讀完畢。
四人心中的大石總算落地,無需使什麽伎倆手段了,單憑此作,足以稱雄天下。
蔡邕本想親自誦讀,但對這種字體掌握不熟,容易卡住,還是交給殿下吧。
他站在台上不下來,必然是想讀給大家聽。
隻有如此,才能使天下才子聽到後,自愧不如的退下,不必再浪費主考們的時間精力了。
劉昊就是這樣想的,要是等到把卷子全部閱完,不知等到什麽時候。
於是當眾宣布:“寡人作賦一首,凡是自覺無法取勝者,請到那邊去。”
典韋、周泰已經領來一群侍衛,圍出一片區域。
眾人也想知道最終結果,所以沒人有異議,就是被人看管起來,總覺心裏有些不是滋味。
隨後,劉昊開始誦讀。
《阿房宮賦》,唐代大詩人杜牧的名篇巨作,借描寫阿房宮的興衰,深刻表達了其憂國憂民之心。
這是一首被譽為:“古來之賦,此為第一”的鴻篇巨作。
敢來參加盛會的人,都是飽讀詩書之人。
都知道,雖然詩跟賦,都很具有難度。
但詩的難度,難在格律約束上麵。
而想要做出長篇名賦,則需要作者具有極高的知識儲備量。
一但堆砌辭藻,就會變的空洞無物。
需要在華麗的語句中,保持邏輯跟思想深度。
所用的每個字每個詞,都不能脫離想表達的邏輯跟思想。
絕大多數才子,聽到一多半,就果斷站到指定位置。
隻有極少數,如徐幹、陳琳等人,等到聽完,細細品味一番,仍站在原地。
主要是長篇大賦,無法對照,根本記不全,就無法全麵分析對照。
孔融起身:
“殿下所作此篇《阿房宮賦》,即便放在萬古賦海當中,”
“亦如皓月當空般璀璨奪目,稱之為古來第一,也毫不為過,”
“而諸位所作之詩,雖然其中不乏佳作,”
“然,休說千古,即便放在當世,也僅能令人耳目一新,遠不足以稱雄當世,”
“是以,老夫以為,殿下此作,天下第一之名,當之無愧。”
蔡邕:
“安樂國隨後會命人,將殿下這篇曠古奇賦,”
“銘刻於之天下第一文之文雀台之上,以供天下人觀瞻,”
“諸位如有異議,可等銘刻完後,自行比對,”
“如還有異議,大可來找老夫理論,老夫隨時奉陪!”
劉昊趁不服者還沒走之際,問九名主考:
“就是說,九位先生,一致同意,寡人之作,勝出了?”
孔融作為代表,施禮道:
“此番得以拜讀此等大作,實乃三生有幸,”
“殿下所作之《阿房宮賦》,休說當下,”
“即便與古之大家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
“是以,吾等一致認同,殿下之才學,足以堪當天下第一之名。”
劉昊才不在乎這些虛名,又不是當真出自本人之手。
“既然九位先生都這樣說了,想來寡人至少比在場參與文鬥之人,略勝一籌,客氣的話就不多說,來人,開箱!”
眾人還在神遊賦海,突然被這句話拉迴現實中。
對啊,還有賭約呢,光顧著品味對比了,把賭約都給忘了。
劉昊命人把自己親筆寫下的那張紙,拿給孔融。
他作為首席主考官,理應由他宣讀。
孔融拿到賭約一看,頓時大驚失色。
“啊?這這……這如何使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