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壓根就是想著,以最小的代價,撈取最大的政治資源。
無論在任何時代,想要發家致富,流量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劉宏象征性的看了一眼,讓劉虞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對照一下。
劉虞又把昨天的戲碼重新上演了一遍。
“啟奏陛下,雖然後麵五代,卷宗上已不再記載,也足以證明,此族譜之真實可信。”
劉宏點點頭。
“太白。”
“在。”
“你此番進京,所為何事?”
“叛賊可惡,禍國殃民,身為大漢子民,願帶三尺之劍,誅殺賊首,想來,隻要群賊無首,叛軍自然而然散去。”
眾人:這貨是不有病啊?叛軍強大,幽州軍都被打的丟盔棄甲,是你想誅殺就能誅殺的嗎?
劉宏:“你待如何行事?”
“找到張舉張純丘力居,然後三箭,把這三人射之,我估計首級肯定是取不迴來,但是,隻要這三個賊首一死,叛軍自然而然生亂,如果膽敢再有新的賊首,我照樣殺之,直到殺散為止。”
“有幾分把握?”
“十拿九穩。”
“你要知道,君前無戲言,欺君是要連累你的全家的。”
“如若不成,提頭來見。”
“眾卿以為如何?”
崔烈:“臣以為,此事還需謹慎行事,叛軍勢大,不可兒戲。”
劉昊:“這位大人,我要是不去,我就是欺君了,會連累全家的,我跟你沒有仇怨吧?”
這貨當真是腦子不好,這是趕著去送死啊。
你愛咋咋滴吧,不管你這破事兒了。
群臣不再吭聲。
劉昊:“陛下明鑒,庶民當真沒有欺君,自打踏出家門的那一刻,就做好了舍身成仁的準備,此去,要麽賊首死,要麽我亡。”
“朕若不允你,你便是欺君,那朕就隻能成全你,來人啊。”
“在。”
“破天忠勇可嘉,又是漢室中人,特敕封你為,安樂公;不成也不必強求,一但事成,便是大功一件,朕就將遼東遝氏,改為安樂國,遝氏萬戶之民,皆為安樂公之封邑,朕本欲封你為王,然,祖宗之法不可違,便隻能以安樂公封之,雖一縣之國,儀同郡王。”
劉昊:什麽鬼?安樂公?這不是司馬昭封給劉禪的爵號嗎?
苟皇帝這是意有所指啊,是想讓老子以後,安份享樂,不要再參與打打殺殺的事情。
反正看你的樣子,才三十出頭,就一副風燭殘年的樣子,多半是中了丹毒,活不了兩年。
公爵還是很不錯的,諸侯以下,誰見了都得給老子撅著。
……………………
劉昊領了“安樂公”的印綬、符節、朝服、身份令牌。
在雒陽城裏逗留幾日,到處去問哪裏有人參,烏木之類。
叛軍著實可惡,把人參南下的路一斷,沒人敢賣人參了。
導致劉昊在此空耗幾天時間,一無所獲。
一分錢沒賺到,北上那麽遠的路,肯定不能開裝甲車去,那玩意太費油。
再者,路上雖然不存雪,但河裏結冰,萬一裝甲車被陷在冰裏出不來,損失就太大了。
隨便搞一輛20的摩托車,不但省油,速度還快。
把自己捂的嚴嚴實實,騎上小摩驢,直奔幽州。
還得是現代交通工具,哪怕土路,一天也能跑兩三百公裏。
一天就跑到常山國真定縣境內。
走著走著,身後傳來急促的馬蹄聲,後視鏡裏,五六騎人馬,向這邊狂追過來。
八成是打劫的。
劉昊把車一橫,停在當道,摘下ak,一拉槍栓,做好戰鬥準備。
轉眼間,那五騎到了近前,把馬勒停。
為首一員小將,不到二十歲的模樣。
“足下勿慌,我等隻是好奇你那車子,從未見過如此神速的車子,有心試試,是你那車快,還是我的馬快,並無他意。”
“我這車,早上從雒陽出發,現在就走到這裏,你的馬行嗎?”
“當真?一天之內,可從雒陽到此?”
“別管是長途,還是短距離衝刺,你的馬,都不行。”
“不知足下這車,是何道理?為何無需人推馬拉,便能行走如飛?”
“這是機動車,這裏有個小鐵馬,力氣相當於十幾匹馬的力氣。”
“還有此等奇事?當真令雲大開眼界,在下趙雲趙子龍,那邊小路往裏走十裏,便是寒舍,眼看天就黑了,兄台如不嫌棄,不妨到寒舍暫住一晚。”
我了個逗啊,上次路過真定,找了七天沒找到,這次不想找了,他卻主動送上門來。
當真是求之不得,得之不求。
於是,五少年,無比新奇的圍著他那輛摩托車,很快來到趙莊。
趙雲雖然淪為寒門,但也是頗有些家資的地主富戶。
讀的起書,練的起武,買的起寶馬良駒。
隻是尚且年少,過了年虛歲才20,還沒有闖出名氣,打聽莊外人根本打聽不到他。
反倒是他的兄長趙風,在真定一帶小有些名氣。
也是個豪爽之人,見有客人來,直接讓宰隻羊,兄弟倆一起款待劉昊。
劉昊現在已經是獲得皇帝認可的宗親,就沒必要再把那套說詞掛在嘴上。
隻說自己姓劉名昊。
趙雲:“太白兄長這是欲往哪裏去?可是北上幽州?”
“正是。”
“聽聞,幽州那邊叛軍作亂,匪患橫生,亂的很。”
“不瞞兩位,就是因為幽州叛軍造反,我才要去幽州。”
“兄長是想前去殺敵立功?”
“是啊。”
“兄長欲投奔誰?可有門路?不瞞兄長,雲也苦於,空練一身武藝,卻報國無門。”
“我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再等等吧,等兩年再說。”
趙風不免有些不爽,宰羊款待你,哪怕你不想幫忙,也該委婉點吧,哪有你這麽直接的?
趙雲:“兄長是嫌,雲尚且年少,武藝不夠精熟?”
“不是啊,我是擔心幽州那些無能之輩,有眼不識珠玉,你這樣的人傑,去了也會被埋沒,難有作為,與其這樣,還不如再等等,等到天下有變再出山不遲。”
趙風:“那太白賢弟,又為何非要北上?難道就不怕被埋沒嗎?”
“不瞞二位,我剛剛在京城,受皇帝敕封國公。”
無論在任何時代,想要發家致富,流量永遠都是最重要的。
劉宏象征性的看了一眼,讓劉虞當著滿朝文武的麵,對照一下。
劉虞又把昨天的戲碼重新上演了一遍。
“啟奏陛下,雖然後麵五代,卷宗上已不再記載,也足以證明,此族譜之真實可信。”
劉宏點點頭。
“太白。”
“在。”
“你此番進京,所為何事?”
“叛賊可惡,禍國殃民,身為大漢子民,願帶三尺之劍,誅殺賊首,想來,隻要群賊無首,叛軍自然而然散去。”
眾人:這貨是不有病啊?叛軍強大,幽州軍都被打的丟盔棄甲,是你想誅殺就能誅殺的嗎?
劉宏:“你待如何行事?”
“找到張舉張純丘力居,然後三箭,把這三人射之,我估計首級肯定是取不迴來,但是,隻要這三個賊首一死,叛軍自然而然生亂,如果膽敢再有新的賊首,我照樣殺之,直到殺散為止。”
“有幾分把握?”
“十拿九穩。”
“你要知道,君前無戲言,欺君是要連累你的全家的。”
“如若不成,提頭來見。”
“眾卿以為如何?”
崔烈:“臣以為,此事還需謹慎行事,叛軍勢大,不可兒戲。”
劉昊:“這位大人,我要是不去,我就是欺君了,會連累全家的,我跟你沒有仇怨吧?”
這貨當真是腦子不好,這是趕著去送死啊。
你愛咋咋滴吧,不管你這破事兒了。
群臣不再吭聲。
劉昊:“陛下明鑒,庶民當真沒有欺君,自打踏出家門的那一刻,就做好了舍身成仁的準備,此去,要麽賊首死,要麽我亡。”
“朕若不允你,你便是欺君,那朕就隻能成全你,來人啊。”
“在。”
“破天忠勇可嘉,又是漢室中人,特敕封你為,安樂公;不成也不必強求,一但事成,便是大功一件,朕就將遼東遝氏,改為安樂國,遝氏萬戶之民,皆為安樂公之封邑,朕本欲封你為王,然,祖宗之法不可違,便隻能以安樂公封之,雖一縣之國,儀同郡王。”
劉昊:什麽鬼?安樂公?這不是司馬昭封給劉禪的爵號嗎?
苟皇帝這是意有所指啊,是想讓老子以後,安份享樂,不要再參與打打殺殺的事情。
反正看你的樣子,才三十出頭,就一副風燭殘年的樣子,多半是中了丹毒,活不了兩年。
公爵還是很不錯的,諸侯以下,誰見了都得給老子撅著。
……………………
劉昊領了“安樂公”的印綬、符節、朝服、身份令牌。
在雒陽城裏逗留幾日,到處去問哪裏有人參,烏木之類。
叛軍著實可惡,把人參南下的路一斷,沒人敢賣人參了。
導致劉昊在此空耗幾天時間,一無所獲。
一分錢沒賺到,北上那麽遠的路,肯定不能開裝甲車去,那玩意太費油。
再者,路上雖然不存雪,但河裏結冰,萬一裝甲車被陷在冰裏出不來,損失就太大了。
隨便搞一輛20的摩托車,不但省油,速度還快。
把自己捂的嚴嚴實實,騎上小摩驢,直奔幽州。
還得是現代交通工具,哪怕土路,一天也能跑兩三百公裏。
一天就跑到常山國真定縣境內。
走著走著,身後傳來急促的馬蹄聲,後視鏡裏,五六騎人馬,向這邊狂追過來。
八成是打劫的。
劉昊把車一橫,停在當道,摘下ak,一拉槍栓,做好戰鬥準備。
轉眼間,那五騎到了近前,把馬勒停。
為首一員小將,不到二十歲的模樣。
“足下勿慌,我等隻是好奇你那車子,從未見過如此神速的車子,有心試試,是你那車快,還是我的馬快,並無他意。”
“我這車,早上從雒陽出發,現在就走到這裏,你的馬行嗎?”
“當真?一天之內,可從雒陽到此?”
“別管是長途,還是短距離衝刺,你的馬,都不行。”
“不知足下這車,是何道理?為何無需人推馬拉,便能行走如飛?”
“這是機動車,這裏有個小鐵馬,力氣相當於十幾匹馬的力氣。”
“還有此等奇事?當真令雲大開眼界,在下趙雲趙子龍,那邊小路往裏走十裏,便是寒舍,眼看天就黑了,兄台如不嫌棄,不妨到寒舍暫住一晚。”
我了個逗啊,上次路過真定,找了七天沒找到,這次不想找了,他卻主動送上門來。
當真是求之不得,得之不求。
於是,五少年,無比新奇的圍著他那輛摩托車,很快來到趙莊。
趙雲雖然淪為寒門,但也是頗有些家資的地主富戶。
讀的起書,練的起武,買的起寶馬良駒。
隻是尚且年少,過了年虛歲才20,還沒有闖出名氣,打聽莊外人根本打聽不到他。
反倒是他的兄長趙風,在真定一帶小有些名氣。
也是個豪爽之人,見有客人來,直接讓宰隻羊,兄弟倆一起款待劉昊。
劉昊現在已經是獲得皇帝認可的宗親,就沒必要再把那套說詞掛在嘴上。
隻說自己姓劉名昊。
趙雲:“太白兄長這是欲往哪裏去?可是北上幽州?”
“正是。”
“聽聞,幽州那邊叛軍作亂,匪患橫生,亂的很。”
“不瞞兩位,就是因為幽州叛軍造反,我才要去幽州。”
“兄長是想前去殺敵立功?”
“是啊。”
“兄長欲投奔誰?可有門路?不瞞兄長,雲也苦於,空練一身武藝,卻報國無門。”
“我覺得,現在,還不是時候,再等等吧,等兩年再說。”
趙風不免有些不爽,宰羊款待你,哪怕你不想幫忙,也該委婉點吧,哪有你這麽直接的?
趙雲:“兄長是嫌,雲尚且年少,武藝不夠精熟?”
“不是啊,我是擔心幽州那些無能之輩,有眼不識珠玉,你這樣的人傑,去了也會被埋沒,難有作為,與其這樣,還不如再等等,等到天下有變再出山不遲。”
趙風:“那太白賢弟,又為何非要北上?難道就不怕被埋沒嗎?”
“不瞞二位,我剛剛在京城,受皇帝敕封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