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邊,趙鐵柱兄弟,開著登陸艇,已經把太史仁的家眷接到平郭縣。
得讓朝廷知道安樂國的望族反了,所以派荀彧去往薊縣,找劉虞搬救兵。
兩軍隔著一兩百米寬的大清河相持起來。
叛軍急於求勝,幾次渡河,都被半渡而擊。
從上遊翻山過來的小股部隊,也全被打散並俘虜。
叛軍也隻得沿河紮寨,隔河相峙。
…………
荀彧先抵達右北平郡,找公孫瓚求援。
公孫瓚:“什麽?安樂國反了?安樂王被叛軍圍困在平郭城?這怎麽可能?”
“千真萬確,我軍人少,僅兩千餘,叛軍不下兩萬,且連夜突襲,我軍奮力撕殺,才得以殺出城去,叛軍窮追不舍,把我軍重重圍困於平郭城內。”
“他安樂王,不是僅憑百人,便可將張舉二十萬大軍一舉蕩平嗎?怎地到了遼東,竟連兩萬烏合之眾都抵敵不過?”
“想來,此一時彼一時,有運氣使然吧,畢竟前番是去行刺,敵在明我在暗,此番則是被敵軍突然發難,敵軍做了充份的準備。”
他分析的對,就說不會有那種如仙人一般的人物,今日一見,不過如此。
還是年輕啊,連個小小的遝氏都搞不定,還能把人給逼反了,真是沒用。
“我與安樂王交情頗深,安樂王有難,豈能不救,末將親率五千精騎前去馳援,文若此去薊縣,就幫末將軍向州牧告知此事吧。”
“如此,便多謝公孫太守了,我這便去往薊縣,向州牧大人稟明此事,並向陛下上奏,為公孫太守請功。”
“好說好說。”
這種小事,本不需要公孫瓚親自出馬。
他是記恨當初在薊縣時,劉昊囂張,當麵編排他,在場的全都是垃圾,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這次正是報仇的好時機,還要從安樂王手中賺一筆軍費。
親點五千白馬義從,隻帶上嚴綱、田豫兩將,輕裝簡行。
很快就抵達荀彧所說的登船地。
公孫瓚對遼東屬國很熟悉,先前曾在屬國擔任過長史。
就是這船,是真的霸道,周身使用不知名的金打造,一船便能裝下上百人,數十匹馬。
再加上從屬國征召的海船,用時五天,才把五千人擺渡過去。
平郭縣歸關羽的遼東郡管轄,關羽收到消息後,第一時間派兵馳援。
此時已經來了好幾天,同樣帶來五千人馬。
被劉昊壓在城西,距離平郭縣二十裏外屯紮。
公孫瓚剛好路過關羽的營寨,進到大帳裏。
“雲長怎地在此處屯紮?安樂王何在?”
“在平郭縣東門外的大清水屯紮。”
“叛軍呢?”
“隔河相望。”
“既然兩軍隔河相峙,為何不前去馳援?”
“此乃殿下將令,你當關某不想上前撕殺?對了,殿下有令,若遇援軍,下令於此處屯紮,不得前進半步。”
“這是為何?”
“自去問殿下便是。”
公孫瓚即刻出營,帶著一群隨從,直奔平郭縣,在驛館裏找到劉昊。
“殿下何故在此屯兵不前,一群烏合之眾而已,我觀之如土雞瓦狗耳。”
“我這群兵,還有雲長的兵,都是新招募來的,還沒來及訓練呢,哪像公孫將軍麾下,全都是百戰精銳,寡人日盼夜盼,總算是把將軍叛來了,隻等將軍一到,就對叛軍發起猛攻。”
“如此,末將這便迴去整軍備戰。”
“剛好,還有些羊,派人把羊趕過去,讓全軍飽餐一頓,我們連夜突襲,如何?”
“區區烏合之眾,何需使用手段,末將直接率軍過河,誰敢阻攔,我便殺誰。”
劉昊明白,這貨雖然說的豪氣幹雲,實則是在編排自己,連一群烏合之眾都打不過。
老子要的是觀眾,一個能證明全城富紳都反了的證人。
公孫瓚深得皇帝信任,有他在旁證明再好不過。
“你是想讓你的白馬義從舍棄戰馬,轉而攻城嗎?”
“殿下是想,詐開城門?”
“所以還是夜襲來的容易一些,你說呢?”
不得不說,這小王爺,多多少少還是懂點兵法的。
“殿下英明,末將這便迴去整軍,天一黑,我軍必至。”
公孫瓚即刻迴去準備。
劉昊派人,把羊群趕過去,請人幫忙打仗,肯定要供他們好吃好喝的。
順帶讓郭嘉代筆,給關羽寫一封信,告知今晚的行動。
天一夜,劉昊便派人在遠離敵兵崗哨的位置搭浮橋。
二更天一到,三軍分三個地點過河。
本來對麵就是由家丁護院,臨時拚湊起來的隊伍。
這邊有了一萬兩千人馬。
一過河,就把叛軍包圍起來,斬了兩將,所有人放下武器投降。
劉昊派出張遼,與關羽、公孫瓚一起,全騎兵,打著叛軍的旗幟,連夜奔襲遝氏城。
用俘虜來的人,叫開城門。
城裏雞飛狗跳了大半個晚上,太陽照常升起時,遝氏城恢複往日的平靜。
三軍早已出城,奔向三大家族的三座塢堡。
城裏由太史仁率一小隊人馬,負責治安。
僅僅用時一天一夜,叛軍盡除。
之前商量好的,從遝氏首富徐家繳獲的錢財,全部歸公孫瓚。
另兩大望族的,一半支付給關羽做軍費。
公孫瓚獲得大量錢財,心花怒放的向劉昊拜別。
這一趟出兵,血賺。
不但賺取海量錢財,還摸清了安樂王的底細。
遠不像想象中那般無敵,除去他的兩員小將十分勇猛外,手下的兵,遠不及自己的白馬義從。
荀攸、田豐等人,看著一車車的財寶被運走,心都在滴血。
令人欣慰的是,那些令人頭疼的蛀蟲,一舉盡滅。
現在,所有的田,都被收歸官田了;
查抄的錢財,足夠給安樂王建王府所用;
騰出的那些宅邸,也能翻修一下,讓這群外來的官員住進去了。
安樂王當真下了好大一盤大棋,一舉將阻礙安樂國發展的毒瘤,全部拔除,還殺你應該,殺你悲哀。
把公孫瓚拉進來,為安樂國以證清白。
在確鑿的造反證據麵前,誰又會去關注那些人是因何而反的。
就算有人關注,安樂王已經提前拿到了,他們資助叛軍的證據。
因為問罪而反,不殺留待何用?
得讓朝廷知道安樂國的望族反了,所以派荀彧去往薊縣,找劉虞搬救兵。
兩軍隔著一兩百米寬的大清河相持起來。
叛軍急於求勝,幾次渡河,都被半渡而擊。
從上遊翻山過來的小股部隊,也全被打散並俘虜。
叛軍也隻得沿河紮寨,隔河相峙。
…………
荀彧先抵達右北平郡,找公孫瓚求援。
公孫瓚:“什麽?安樂國反了?安樂王被叛軍圍困在平郭城?這怎麽可能?”
“千真萬確,我軍人少,僅兩千餘,叛軍不下兩萬,且連夜突襲,我軍奮力撕殺,才得以殺出城去,叛軍窮追不舍,把我軍重重圍困於平郭城內。”
“他安樂王,不是僅憑百人,便可將張舉二十萬大軍一舉蕩平嗎?怎地到了遼東,竟連兩萬烏合之眾都抵敵不過?”
“想來,此一時彼一時,有運氣使然吧,畢竟前番是去行刺,敵在明我在暗,此番則是被敵軍突然發難,敵軍做了充份的準備。”
他分析的對,就說不會有那種如仙人一般的人物,今日一見,不過如此。
還是年輕啊,連個小小的遝氏都搞不定,還能把人給逼反了,真是沒用。
“我與安樂王交情頗深,安樂王有難,豈能不救,末將親率五千精騎前去馳援,文若此去薊縣,就幫末將軍向州牧告知此事吧。”
“如此,便多謝公孫太守了,我這便去往薊縣,向州牧大人稟明此事,並向陛下上奏,為公孫太守請功。”
“好說好說。”
這種小事,本不需要公孫瓚親自出馬。
他是記恨當初在薊縣時,劉昊囂張,當麵編排他,在場的全都是垃圾,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這次正是報仇的好時機,還要從安樂王手中賺一筆軍費。
親點五千白馬義從,隻帶上嚴綱、田豫兩將,輕裝簡行。
很快就抵達荀彧所說的登船地。
公孫瓚對遼東屬國很熟悉,先前曾在屬國擔任過長史。
就是這船,是真的霸道,周身使用不知名的金打造,一船便能裝下上百人,數十匹馬。
再加上從屬國征召的海船,用時五天,才把五千人擺渡過去。
平郭縣歸關羽的遼東郡管轄,關羽收到消息後,第一時間派兵馳援。
此時已經來了好幾天,同樣帶來五千人馬。
被劉昊壓在城西,距離平郭縣二十裏外屯紮。
公孫瓚剛好路過關羽的營寨,進到大帳裏。
“雲長怎地在此處屯紮?安樂王何在?”
“在平郭縣東門外的大清水屯紮。”
“叛軍呢?”
“隔河相望。”
“既然兩軍隔河相峙,為何不前去馳援?”
“此乃殿下將令,你當關某不想上前撕殺?對了,殿下有令,若遇援軍,下令於此處屯紮,不得前進半步。”
“這是為何?”
“自去問殿下便是。”
公孫瓚即刻出營,帶著一群隨從,直奔平郭縣,在驛館裏找到劉昊。
“殿下何故在此屯兵不前,一群烏合之眾而已,我觀之如土雞瓦狗耳。”
“我這群兵,還有雲長的兵,都是新招募來的,還沒來及訓練呢,哪像公孫將軍麾下,全都是百戰精銳,寡人日盼夜盼,總算是把將軍叛來了,隻等將軍一到,就對叛軍發起猛攻。”
“如此,末將這便迴去整軍備戰。”
“剛好,還有些羊,派人把羊趕過去,讓全軍飽餐一頓,我們連夜突襲,如何?”
“區區烏合之眾,何需使用手段,末將直接率軍過河,誰敢阻攔,我便殺誰。”
劉昊明白,這貨雖然說的豪氣幹雲,實則是在編排自己,連一群烏合之眾都打不過。
老子要的是觀眾,一個能證明全城富紳都反了的證人。
公孫瓚深得皇帝信任,有他在旁證明再好不過。
“你是想讓你的白馬義從舍棄戰馬,轉而攻城嗎?”
“殿下是想,詐開城門?”
“所以還是夜襲來的容易一些,你說呢?”
不得不說,這小王爺,多多少少還是懂點兵法的。
“殿下英明,末將這便迴去整軍,天一黑,我軍必至。”
公孫瓚即刻迴去準備。
劉昊派人,把羊群趕過去,請人幫忙打仗,肯定要供他們好吃好喝的。
順帶讓郭嘉代筆,給關羽寫一封信,告知今晚的行動。
天一夜,劉昊便派人在遠離敵兵崗哨的位置搭浮橋。
二更天一到,三軍分三個地點過河。
本來對麵就是由家丁護院,臨時拚湊起來的隊伍。
這邊有了一萬兩千人馬。
一過河,就把叛軍包圍起來,斬了兩將,所有人放下武器投降。
劉昊派出張遼,與關羽、公孫瓚一起,全騎兵,打著叛軍的旗幟,連夜奔襲遝氏城。
用俘虜來的人,叫開城門。
城裏雞飛狗跳了大半個晚上,太陽照常升起時,遝氏城恢複往日的平靜。
三軍早已出城,奔向三大家族的三座塢堡。
城裏由太史仁率一小隊人馬,負責治安。
僅僅用時一天一夜,叛軍盡除。
之前商量好的,從遝氏首富徐家繳獲的錢財,全部歸公孫瓚。
另兩大望族的,一半支付給關羽做軍費。
公孫瓚獲得大量錢財,心花怒放的向劉昊拜別。
這一趟出兵,血賺。
不但賺取海量錢財,還摸清了安樂王的底細。
遠不像想象中那般無敵,除去他的兩員小將十分勇猛外,手下的兵,遠不及自己的白馬義從。
荀攸、田豐等人,看著一車車的財寶被運走,心都在滴血。
令人欣慰的是,那些令人頭疼的蛀蟲,一舉盡滅。
現在,所有的田,都被收歸官田了;
查抄的錢財,足夠給安樂王建王府所用;
騰出的那些宅邸,也能翻修一下,讓這群外來的官員住進去了。
安樂王當真下了好大一盤大棋,一舉將阻礙安樂國發展的毒瘤,全部拔除,還殺你應該,殺你悲哀。
把公孫瓚拉進來,為安樂國以證清白。
在確鑿的造反證據麵前,誰又會去關注那些人是因何而反的。
就算有人關注,安樂王已經提前拿到了,他們資助叛軍的證據。
因為問罪而反,不殺留待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