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哪裏哪裏,我就是覺得,殿下之才,有如這大海一般,浩瀚無邊,真不知天下間,還有何事能夠難住殿下,是以,我突發一想,不如,我們一起打個賭如何?”
眾人:“賭何?”
“不如就賭,有誰能難住殿下,當然,此題必須利國利民,隻要是對安樂國提升實力有幫助的,在此範圍內,無論何事,隻要難住一次,便賞金一萬,因為是用來發展安樂國的,所以此賞金,從國庫中出,如何?”
萬金對於這群賣瓷賣茶賣酒的大佬來說,雖然不多,但象征意義很大。
既利國利民,又顯得自己很有本事的樣子。
典韋:“如此,會不會吃罪於殿下?”
荀彧:“放心,主公心胸之寬廣,如同這大海一般寬廣,隻要不觸及德行與禮製之底線,便不會怪罪,相反,似這等為發展國計民生的好事,還會抱以欣賞的態度;如此說來,典將軍是有妙策了?”
典韋:“妙策沒有,俺就是覺得,戰馬太少,帳下無馬可用,將來萬一逢遇戰事,怕誤了大事。”
確實,安樂國現在兵力4萬多,戰馬隻有1萬7千匹。
而這些戰馬中,劉昊把其中的1萬匹,給了最擅長打奔襲戰的張遼。
3千匹給了太史慈,不然處在青徐二州的港口一但有事,他無法及時馳援。
另外4千匹三尉平分,這可是雇傭兵團,不是雲騎就是遊騎、屯騎,名義上是騎兵,卻連戰馬都沒有幾匹。
荀彧大喜。
“戰馬一事,我也多有焦急,天下諸侯各懷異誌,眼下連耕牛都無處可買,更何況戰馬了,安樂國也急需大量戰馬,典將軍何不問計於殿下?”
“誒,俺明天就去。”
現在殿下正領著一群美人,在那胡鬧,現在不敢去。
荀彧正想說,此時去比明天去更好,卻見遠處有幾十騎人馬向這邊而來。
那群人,人人披著安樂國獨有的棉甲,為首之人,正是關羽關雲長。
張遼第一個發現,大喊了一聲:“來者可是雲長兄?”
“文遠賢弟,正是在下。”
說著打馬前來,翻身下馬,向眾人一一施禮。
荀彧:“正值備耕季節,雲長怎地不在郡中忙於春耕,莫非有何變故不成?”
“是啊,是以關某特來就此事,拜見安樂王殿下。”
一眾文武,感覺遼東郡似有大變故,一起隨關羽,來到安樂王府。
特地拖後一步,先派人去通知殿下,遼東發生變故,關雲長前來求見。
好讓殿下趕緊把那群美人,給打發到後院,免得被人恥笑。
“參見殿下。”
“雲長免禮,來來來,快請坐。”
文武都來了,肯定要按照身份地位來排座位。
蔡邕按照關羽的身份,給他安排座位。
關羽急忙叫停:“使不得,使不得,實不相瞞,關某如今已非太守,已被降旨貶為庶民,此番前來拜見殿下,是想給一路追隨關某的袍澤兄弟,在殿下這裏謀份出路。”
劉昊:“什麽?被朝廷降旨給貶了?那翼德呢?”
“翼德仍在遼西就任太守。”
有文章,這裏麵肯定大有文章。
“接任遼東太守的是何人?”
“聽聞,是原玄菟群長史,公孫度公孫升濟。”
辦公室(大殿裏)頓時陷入死寂,全都等著劉昊開口。
關羽被晾在那裏,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十分尷尬。
劉昊是在想,按照正常走向,公孫度是怎麽當上太守的。
“寡人想起來了。”
荀彧:“哦?是何?”
“雲長,先快快請坐。”
關羽這才入座。
“諸位可曾記得,遝氏城裏的首富?”
“徐增徐文升?”
“沒錯,寡人聽聞,董卓帳下有一中郎將,名叫徐榮,也是遼東人,必然是此人在董卓麵前,舉薦的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
荀彧:“如此說來,那徐榮與遝氏徐家是一家人?此番操作,是衝著為徐家報仇而來?是衝著我們安樂國而來的?”
“所以,雲長這是受到寡人的牽連,才招致被貶的。”
關羽萬沒料到,這裏麵竟有如此多的文章。
起身拜道:“關某本就一介武夫,仰仗殿下,方立得微末之功,得封太守實屬僥幸,實不相瞞,關某自知無有治理民生之才,早已萌生辭掉太守之心,如若殿下不棄,願為殿下帳前一小卒,為殿下效犬馬之勞,便是關某平生最大所求。”
眾人頓時目光一動,尤其荀彧:
如此一來,安樂國的領地,不就可以拓展到整個遼東了嗎?
既能得到無數良田,又能得到許多丁口,實力將大大提升。
否則關羽橫在那裏,交情都不錯,不忍心對他下手啊。
劉昊:
“不行,你的太守之位,是靠你自己立下戰功,由先帝給你敕封的,”
“那聖旨是否經過當今天子之手所發,還不得而知,”
“當今天子雖然年少,但聰明機敏,絕不會將先帝敇封的功臣輕易罷免,”
“必然是有人偽造聖旨,假傳聖令,此中必然有詐。”
別人不知道,這些近臣都知道,傳國玉璽就在殿下手裏。
罷免關羽的聖旨,肯定是從長安傳到這裏的,但聖旨上的璽印,必然是偽造的。
殿下說聖旨是假的,就必然是假的,真的也是假的。
董卓手裏沒有玉璽,隻能幹瞪眼,不敢吱一聲。
但關羽並不知道,而且,他已打定主意,不願再做太守,這段時間太守當的,著實令人頭疼。
各種亂七八糟的大事小情,層出不窮。
處處受到地方豪強的掣肘,還指望著他們幫忙治理遼東,怒也不是,不怒也不是,讓他不勝其煩。
還是專心當個武將,靠戰功建功立業來得香。
打從酸棗會盟,遭遇劉備冷眼相向後,他就不再想著追隨劉備了。
而這安樂王,文能把遼東治理的物富民豐,武能單槍匹馬誅殺反賊張舉,極大可能那個鐵麵司令就是安樂王本人,又能對自己這種出身寒微的,一視同仁。
同樣是漢室宗親,此人已經是肉眼可見的仁德明君。
心下斷定,隻有他,將來才能中興大漢。
隻有追隨他,才能不失自己嚴格恪守的忠孝仁義之氣節。
眾人:“賭何?”
“不如就賭,有誰能難住殿下,當然,此題必須利國利民,隻要是對安樂國提升實力有幫助的,在此範圍內,無論何事,隻要難住一次,便賞金一萬,因為是用來發展安樂國的,所以此賞金,從國庫中出,如何?”
萬金對於這群賣瓷賣茶賣酒的大佬來說,雖然不多,但象征意義很大。
既利國利民,又顯得自己很有本事的樣子。
典韋:“如此,會不會吃罪於殿下?”
荀彧:“放心,主公心胸之寬廣,如同這大海一般寬廣,隻要不觸及德行與禮製之底線,便不會怪罪,相反,似這等為發展國計民生的好事,還會抱以欣賞的態度;如此說來,典將軍是有妙策了?”
典韋:“妙策沒有,俺就是覺得,戰馬太少,帳下無馬可用,將來萬一逢遇戰事,怕誤了大事。”
確實,安樂國現在兵力4萬多,戰馬隻有1萬7千匹。
而這些戰馬中,劉昊把其中的1萬匹,給了最擅長打奔襲戰的張遼。
3千匹給了太史慈,不然處在青徐二州的港口一但有事,他無法及時馳援。
另外4千匹三尉平分,這可是雇傭兵團,不是雲騎就是遊騎、屯騎,名義上是騎兵,卻連戰馬都沒有幾匹。
荀彧大喜。
“戰馬一事,我也多有焦急,天下諸侯各懷異誌,眼下連耕牛都無處可買,更何況戰馬了,安樂國也急需大量戰馬,典將軍何不問計於殿下?”
“誒,俺明天就去。”
現在殿下正領著一群美人,在那胡鬧,現在不敢去。
荀彧正想說,此時去比明天去更好,卻見遠處有幾十騎人馬向這邊而來。
那群人,人人披著安樂國獨有的棉甲,為首之人,正是關羽關雲長。
張遼第一個發現,大喊了一聲:“來者可是雲長兄?”
“文遠賢弟,正是在下。”
說著打馬前來,翻身下馬,向眾人一一施禮。
荀彧:“正值備耕季節,雲長怎地不在郡中忙於春耕,莫非有何變故不成?”
“是啊,是以關某特來就此事,拜見安樂王殿下。”
一眾文武,感覺遼東郡似有大變故,一起隨關羽,來到安樂王府。
特地拖後一步,先派人去通知殿下,遼東發生變故,關雲長前來求見。
好讓殿下趕緊把那群美人,給打發到後院,免得被人恥笑。
“參見殿下。”
“雲長免禮,來來來,快請坐。”
文武都來了,肯定要按照身份地位來排座位。
蔡邕按照關羽的身份,給他安排座位。
關羽急忙叫停:“使不得,使不得,實不相瞞,關某如今已非太守,已被降旨貶為庶民,此番前來拜見殿下,是想給一路追隨關某的袍澤兄弟,在殿下這裏謀份出路。”
劉昊:“什麽?被朝廷降旨給貶了?那翼德呢?”
“翼德仍在遼西就任太守。”
有文章,這裏麵肯定大有文章。
“接任遼東太守的是何人?”
“聽聞,是原玄菟群長史,公孫度公孫升濟。”
辦公室(大殿裏)頓時陷入死寂,全都等著劉昊開口。
關羽被晾在那裏,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十分尷尬。
劉昊是在想,按照正常走向,公孫度是怎麽當上太守的。
“寡人想起來了。”
荀彧:“哦?是何?”
“雲長,先快快請坐。”
關羽這才入座。
“諸位可曾記得,遝氏城裏的首富?”
“徐增徐文升?”
“沒錯,寡人聽聞,董卓帳下有一中郎將,名叫徐榮,也是遼東人,必然是此人在董卓麵前,舉薦的公孫度,出任遼東太守。”
荀彧:“如此說來,那徐榮與遝氏徐家是一家人?此番操作,是衝著為徐家報仇而來?是衝著我們安樂國而來的?”
“所以,雲長這是受到寡人的牽連,才招致被貶的。”
關羽萬沒料到,這裏麵竟有如此多的文章。
起身拜道:“關某本就一介武夫,仰仗殿下,方立得微末之功,得封太守實屬僥幸,實不相瞞,關某自知無有治理民生之才,早已萌生辭掉太守之心,如若殿下不棄,願為殿下帳前一小卒,為殿下效犬馬之勞,便是關某平生最大所求。”
眾人頓時目光一動,尤其荀彧:
如此一來,安樂國的領地,不就可以拓展到整個遼東了嗎?
既能得到無數良田,又能得到許多丁口,實力將大大提升。
否則關羽橫在那裏,交情都不錯,不忍心對他下手啊。
劉昊:
“不行,你的太守之位,是靠你自己立下戰功,由先帝給你敕封的,”
“那聖旨是否經過當今天子之手所發,還不得而知,”
“當今天子雖然年少,但聰明機敏,絕不會將先帝敇封的功臣輕易罷免,”
“必然是有人偽造聖旨,假傳聖令,此中必然有詐。”
別人不知道,這些近臣都知道,傳國玉璽就在殿下手裏。
罷免關羽的聖旨,肯定是從長安傳到這裏的,但聖旨上的璽印,必然是偽造的。
殿下說聖旨是假的,就必然是假的,真的也是假的。
董卓手裏沒有玉璽,隻能幹瞪眼,不敢吱一聲。
但關羽並不知道,而且,他已打定主意,不願再做太守,這段時間太守當的,著實令人頭疼。
各種亂七八糟的大事小情,層出不窮。
處處受到地方豪強的掣肘,還指望著他們幫忙治理遼東,怒也不是,不怒也不是,讓他不勝其煩。
還是專心當個武將,靠戰功建功立業來得香。
打從酸棗會盟,遭遇劉備冷眼相向後,他就不再想著追隨劉備了。
而這安樂王,文能把遼東治理的物富民豐,武能單槍匹馬誅殺反賊張舉,極大可能那個鐵麵司令就是安樂王本人,又能對自己這種出身寒微的,一視同仁。
同樣是漢室宗親,此人已經是肉眼可見的仁德明君。
心下斷定,隻有他,將來才能中興大漢。
隻有追隨他,才能不失自己嚴格恪守的忠孝仁義之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