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幹:“士可殺不可辱!你何不殺了我等!”
“你有什麽不可辱的?來來來,在場有一個算一個,但凡有誰說出一個,隻可殺不可折辱的理由,隻要說的通,寡人不但還他自由,還賞錢百萬!”
徐幹:“我等文人雅士,平生所求,讀聖賢書,行仁義事,立修齊誌,存忠孝心,安危不二其誌,險易不革其心,若殿下非要將我等困於此地,行碌碌事,空耗光蔭,強行移誌,我等寧願一死。”
眾人:“對,我等寧願一死!”
“子曰,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子誠不欺我,今日一見,果然與女子無異,隻知一哭二鬧三上吊,這就是你們為自己編造的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理由?把農耕當成碌碌無為之事?”
一人朗然道:“你可汙蔑我等旁的,說我等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我等絕不接受。”
“對!我等絕不接受!在坐的哪個不是每天起早貪黑,苦讀十數載!又誰人不識五穀!”
這群酸秀才,不好好的打擊一下你們那囂張氣焰,還不知道北了呢。
“好,識五穀是吧?來人,把那袋子馬料拿來!”
不多時,有人拿來一小袋馬料,放到劉昊麵前。
劉昊隨手抓起一把,拿給一眾酸秀才看。
“識五穀是吧?今天有誰說出這是什麽,如何耕作,如何食用,就恭喜他,可以自由了,還能領百萬錢。”
眾人紛紛上袋子裏取過幾粒,仔細觀察。
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馬料”,金黃色的粒子,還有一小段是白色的。
“這並非大漢物產啊。”
“並非大漢物產,怎地出現在漢土之上?”
“這這這……”
這裏距離村莊不遠,劉昊見有幾隻雞在路邊草叢裏覓食。
把手中的玉米粒,丟到雞群那裏。
從人就見那幾隻雞,先是閃躲了一下,但隨即奔著米粒走來,尋著米粒大快朵頤起來。
劉昊又把抓起一把,放到馬嘴前,戰馬一伸舌頭,幾口就把玉米粒吃光。
“連雞都識得此物,爾等卻不認識;連馬都能辨別出來,你們卻不能分辨,還敢在此大言不慚。”
在場都是讀書人,稍微一品味這句話,就品出裏麵的意思。
雞也叫禽,馬也叫獸,這是在諷刺我們,禽獸不如啊!
這種穀子,確實不是大漢產物啊,別說在中原沒見過,就是在遼東也沒見過。
偏偏又出現在這裏,這叫人如何狡辯?
“這,這,有本事你再拿一種出來,我若識別不出,就算我輸!”
劉昊頭也不迴的指指趙鐵牛,那個鐵憨憨,始終揣著花生。
於是把藏在裏懷口袋裏的帶皮花生,抓出一把伸到眾人麵前。
眾人再次傻眼,又是沒見過的東西,又是出現在這裏。
一個被他稱作馬料,一個是小隨從隨手拿出來的。
說明這兩種東西,在這裏並不稀有。
實則他們想多了,這些都是去油田時,無聊時從現代進來的。
玉米是拿來做鬆仁玉米的,花生直接下酒的。
不但有葵花籽,還有土豆拿來燉大灰雁的,地瓜拿來烤著吃的。
這些都是明年準備推廣的作物,先內部推廣一下,好借他們之口多吹一吹,增加接受度。
“這個也不認識?還需要再拿幾種出來嗎?”
說著掰開一個花生,丟進嘴裏。
徐幹無語,輸便輸了,讓我做這些下人做的事,門兒都沒有。
默然把臉轉到一旁,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
眾人也隨他一起,不去接話。
“奉孝。”
“在。”
“已經晌午了,飯吃了嗎?”
“飯還未送到,快了。”
“聽好了,每人兩壟,割過去,再割迴來,完不成者,那就餓著,傍晚割完,傍晚吃飯,明天割完,明天吃飯!”
說完一揮手,讓侍衛們自由休息,挑樹蔭底下坐下來,就在這裏看著他們。
也不去管他們站著還是幹活,等飯一來,分給手下弟兄們吃,對方隻能幹瞅著聞味。
糾結半晌,看出來了,今天要是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就別想吃飯,也別想迴去休息。
有人拿起鐮刀,開始收割莊稼。
直到下午兩點多鍾,仍有三五十人坐在那裏耗著。
“奉孝。”
“在。”
“把那些人的名字記一下,迴頭準備一塊碑,立於此地。”
“殿下欲作何使用?”
“迴頭等這些人餓死了,好給他們立塊碑,因過於懶惰,寧肯餓死,不願自食其力,活活餓死於此。”
郭嘉明白了他的用意,親自去登記這些人的姓名。
並派差役,把殿下的話宣揚一下,好讓每個人都聽見。
那三五十人頓時炸鍋。
“卑鄙無恥下流!豎子!士可殺不可辱!你卻非但要餓殺吾等!殺完還要辱我等之名聲!”
“徐兄,還是省省力氣,把田割了吧,否則,這豎子可是殺過人,沾過血,什麽事情都做的出來,你我若是真的餓死在此,還被冠以此等名聲,便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啊。”
本來就是文會上輸給了人家,已經有辱聲望。
再不明不白的餓死在這裏,還被刻下碑文,是懶死的,就當真淪為天下人笑柄了。
劉昊肯定不會再留在這裏繼續監工。
也讓郭嘉等人迴去,往後由軍方接管,對他們進行軍事化管理。
迴到王府,就把幾大文臣召來,讓把所有能與勞動改造之人,全部送到鐵麵軍大營裏。
荀攸正在為三地急缺大量官員,急的焦頭爛額。
“殿下,此次盛會,未能如期招募到官吏,如今盡數拉去勞作,不如施恩於眾人,從中擇選出賢能之人為官,也好讓餘者更好管束。”
荀彧:“是啊殿下,可先樹立幾個典範,如此一來,人人有了期盼,人人必會爭先,豈不兩全齊美?”
劉昊斷然道:
“不可!這些人本就心存怨恨,要是現在就給他們好處,不知道的,還以為本王怕了他們,再向他們妥協呢!非但使其更加目中無人,他們本就不是真心相投,將來必成大患。”
蔡邕:“可長此以往,如此薄待文人,豈不寒了天下讀書人之心?”
“寒心?本王非但要讓他們為我所用,還要讓他們感激涕零!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本王若是連一群書生都治不了!就不配為王!”
“殿下打算如何處置他們?”
“有句後話講的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為什麽是後話呢?隻知道秀才是指童生書院結業後,考進秀才學院的人。
“你有什麽不可辱的?來來來,在場有一個算一個,但凡有誰說出一個,隻可殺不可折辱的理由,隻要說的通,寡人不但還他自由,還賞錢百萬!”
徐幹:“我等文人雅士,平生所求,讀聖賢書,行仁義事,立修齊誌,存忠孝心,安危不二其誌,險易不革其心,若殿下非要將我等困於此地,行碌碌事,空耗光蔭,強行移誌,我等寧願一死。”
眾人:“對,我等寧願一死!”
“子曰,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子誠不欺我,今日一見,果然與女子無異,隻知一哭二鬧三上吊,這就是你們為自己編造的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理由?把農耕當成碌碌無為之事?”
一人朗然道:“你可汙蔑我等旁的,說我等四肢不勤,五穀不分,我等絕不接受。”
“對!我等絕不接受!在坐的哪個不是每天起早貪黑,苦讀十數載!又誰人不識五穀!”
這群酸秀才,不好好的打擊一下你們那囂張氣焰,還不知道北了呢。
“好,識五穀是吧?來人,把那袋子馬料拿來!”
不多時,有人拿來一小袋馬料,放到劉昊麵前。
劉昊隨手抓起一把,拿給一眾酸秀才看。
“識五穀是吧?今天有誰說出這是什麽,如何耕作,如何食用,就恭喜他,可以自由了,還能領百萬錢。”
眾人紛紛上袋子裏取過幾粒,仔細觀察。
還是第一次見到這種“馬料”,金黃色的粒子,還有一小段是白色的。
“這並非大漢物產啊。”
“並非大漢物產,怎地出現在漢土之上?”
“這這這……”
這裏距離村莊不遠,劉昊見有幾隻雞在路邊草叢裏覓食。
把手中的玉米粒,丟到雞群那裏。
從人就見那幾隻雞,先是閃躲了一下,但隨即奔著米粒走來,尋著米粒大快朵頤起來。
劉昊又把抓起一把,放到馬嘴前,戰馬一伸舌頭,幾口就把玉米粒吃光。
“連雞都識得此物,爾等卻不認識;連馬都能辨別出來,你們卻不能分辨,還敢在此大言不慚。”
在場都是讀書人,稍微一品味這句話,就品出裏麵的意思。
雞也叫禽,馬也叫獸,這是在諷刺我們,禽獸不如啊!
這種穀子,確實不是大漢產物啊,別說在中原沒見過,就是在遼東也沒見過。
偏偏又出現在這裏,這叫人如何狡辯?
“這,這,有本事你再拿一種出來,我若識別不出,就算我輸!”
劉昊頭也不迴的指指趙鐵牛,那個鐵憨憨,始終揣著花生。
於是把藏在裏懷口袋裏的帶皮花生,抓出一把伸到眾人麵前。
眾人再次傻眼,又是沒見過的東西,又是出現在這裏。
一個被他稱作馬料,一個是小隨從隨手拿出來的。
說明這兩種東西,在這裏並不稀有。
實則他們想多了,這些都是去油田時,無聊時從現代進來的。
玉米是拿來做鬆仁玉米的,花生直接下酒的。
不但有葵花籽,還有土豆拿來燉大灰雁的,地瓜拿來烤著吃的。
這些都是明年準備推廣的作物,先內部推廣一下,好借他們之口多吹一吹,增加接受度。
“這個也不認識?還需要再拿幾種出來嗎?”
說著掰開一個花生,丟進嘴裏。
徐幹無語,輸便輸了,讓我做這些下人做的事,門兒都沒有。
默然把臉轉到一旁,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
眾人也隨他一起,不去接話。
“奉孝。”
“在。”
“已經晌午了,飯吃了嗎?”
“飯還未送到,快了。”
“聽好了,每人兩壟,割過去,再割迴來,完不成者,那就餓著,傍晚割完,傍晚吃飯,明天割完,明天吃飯!”
說完一揮手,讓侍衛們自由休息,挑樹蔭底下坐下來,就在這裏看著他們。
也不去管他們站著還是幹活,等飯一來,分給手下弟兄們吃,對方隻能幹瞅著聞味。
糾結半晌,看出來了,今天要是不按照他的要求去做,就別想吃飯,也別想迴去休息。
有人拿起鐮刀,開始收割莊稼。
直到下午兩點多鍾,仍有三五十人坐在那裏耗著。
“奉孝。”
“在。”
“把那些人的名字記一下,迴頭準備一塊碑,立於此地。”
“殿下欲作何使用?”
“迴頭等這些人餓死了,好給他們立塊碑,因過於懶惰,寧肯餓死,不願自食其力,活活餓死於此。”
郭嘉明白了他的用意,親自去登記這些人的姓名。
並派差役,把殿下的話宣揚一下,好讓每個人都聽見。
那三五十人頓時炸鍋。
“卑鄙無恥下流!豎子!士可殺不可辱!你卻非但要餓殺吾等!殺完還要辱我等之名聲!”
“徐兄,還是省省力氣,把田割了吧,否則,這豎子可是殺過人,沾過血,什麽事情都做的出來,你我若是真的餓死在此,還被冠以此等名聲,便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啊。”
本來就是文會上輸給了人家,已經有辱聲望。
再不明不白的餓死在這裏,還被刻下碑文,是懶死的,就當真淪為天下人笑柄了。
劉昊肯定不會再留在這裏繼續監工。
也讓郭嘉等人迴去,往後由軍方接管,對他們進行軍事化管理。
迴到王府,就把幾大文臣召來,讓把所有能與勞動改造之人,全部送到鐵麵軍大營裏。
荀攸正在為三地急缺大量官員,急的焦頭爛額。
“殿下,此次盛會,未能如期招募到官吏,如今盡數拉去勞作,不如施恩於眾人,從中擇選出賢能之人為官,也好讓餘者更好管束。”
荀彧:“是啊殿下,可先樹立幾個典範,如此一來,人人有了期盼,人人必會爭先,豈不兩全齊美?”
劉昊斷然道:
“不可!這些人本就心存怨恨,要是現在就給他們好處,不知道的,還以為本王怕了他們,再向他們妥協呢!非但使其更加目中無人,他們本就不是真心相投,將來必成大患。”
蔡邕:“可長此以往,如此薄待文人,豈不寒了天下讀書人之心?”
“寒心?本王非但要讓他們為我所用,還要讓他們感激涕零!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本王若是連一群書生都治不了!就不配為王!”
“殿下打算如何處置他們?”
“有句後話講的好,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為什麽是後話呢?隻知道秀才是指童生書院結業後,考進秀才學院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