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明白,安樂王如此開誠布公的坦誠相待,是想招攬自己。
但僅僅隻是坦誠,還遠遠不夠。
他需要一個很具體的實施方案,來確定此人是個什麽樣的人。
他究竟想用什麽樣的方法,來追求他所謂的天下大公;
還是在異想天開,想要對天下士紳大開殺戒,最終招致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如果是後者,跟隨他隻能萬劫不複,到頭來,還要落下千古罵名。
“就是說,殿下打算,借天下萬民之力,把天下士紳,誅殺殆盡?”
“不,無論如何,想要天下永遠繁榮昌盛,萬古長青下去,就一定存在牧民者與民,隻要有牧民者,就永遠都有士族,是斬不盡殺不絕的,而本王要做的是,給這天下定個新規矩。”
“打壓士紳?把士紳手中的肉,拿來一部分,分給天下萬民?”
“總之一句話,把肉做多,讓人人都有肉可吃。”
“無論如何,都是在打壓士紳,如此一來,天下士紳必然群起而反抗,隻有殺他個人頭滾滾,方能如願,又或是一招不慎,反遭其害。”
“打打殺殺,本王最不喜歡了,武力永遠都是最後的底牌,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動,本王手中還有無數張好牌呢,沒必要一上來就掀桌子,明明可以雙贏,為何要雙輸呢?”
魯肅想不通,除了直接開刀,還有什麽方法,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可不是兩軍對壘,而是要與全天下的士族為敵。
天下士紳,可不止掌控錢糧,筆杆子這麽簡單,還有無數才智超群的人傑。
很好奇,安樂王將如何實施。
還有最後一個問題。
“殿下難道舍得割讓,已經握在手中的權力嗎?”
你要是不舍得割讓權力,如何讓天下士紳割讓?
等於進一步把權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而他,既有膽魄,又有誌向,還有韜略,連玉璽也在他的手中。
肉眼可見的,一但事成,必為大漢天子。
“所以,本王來找子敬,把功勞讓渡給子敬一部分,將來等到天下大定之時,也好把更多的治理天下百姓之權,多多的交給如子敬這般的天下大才,就看子敬,竟究是想苟且餘生,還是想為那遙不可及的詩與未來,轟轟烈烈的拚搏奮鬥一場了。”
劉昊隻要能做甩手掌櫃的,就絕不會親自衝鋒陷陣。
魯肅:不得不說,安樂王果然不愧天下第一文魁,單單這一次奏對,就從他口中聽到不少新詞。
而他這個誌向,一但實現,堪稱古來第一。
自己做為天下士紳中的一員,要麽站在他的對立麵,被他跟他扇動起來的平民消滅掉;
要麽投靠他,將來鬥不過天下士紳,最後死無葬身之地。
無論怎麽選,風險同樣都很大。
但是一旦成功,收益則完全不同。
一個是在現在的基礎上,將來入朝為官,也僅僅隻是比現在更富裕一些,權力更大一些而已。
如果助他成功,就完全不同了,必然名利雙收,萬古留名。
隻是,他提出的這個概念,過於新穎,沒研究過如何實施啊。
“殿下當真折煞我也,適才聽殿下一番話,實令魯肅心向往之,然,一時之間,就連具體該從何處著手,都想不起來,還請殿下教我,魯肅一切聽從殿下發號施令,決無半分遲疑。”
“你可想好了,一旦決定,就沒有迴頭路可走。”
“魯肅隻知此事,乃是利國利民之大事,一但做成,在下定然能借殿下之光,萬古留芳;肅在此立誓,無如成功無否,即便身首異處,也絕無反悔,肅家中所有錢糧,全部為殿下支用。”
劉昊搖搖手指:“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的就是你的,誰都奪不去,你可以把你的錢糧,拿來投資。”
也不知道他所謂的投資,是變相索要,還是當真有項目可以投資。
“哦?如何投資?”
他已經表明忠心了,劉昊就可以教他具體該怎麽做。
於是,吐出兩字:“征兵。”
魯肅大感詫異:“征兵?可是先保住己身,是也不是?”
“不。”
難道說,他征兵是為了直接訴諸武力?不是剛剛才說過,武力是最後的底牌嗎?
“那是……”
劉昊朗然道:
“本王想創建數支,生產建設兵團,這支兵團,不用來打仗,”
“隻用來承接墾荒,耕織,建設等行當,”
“安樂國現如今,有無數項目,急等用人,”
“需要無數男兵,女兵,夫妻兵,全家皆可參軍,”
“不但管吃管住,有工錢可拿,就算生病了,”
“兵團給他們建醫院,給他們醫治;”
“家中稚童,也由兵團出錢建學堂,請先生,教他們讀書識字,”
“總之一句話,免除他們的一切後顧之憂,隻需安心勞作即可。”
魯肅頓時明白了,這就是安樂王打出的一張好牌呀。
不動刀兵,把平民給征走,讓士紳雇不到人幫他們種田。
久而久之,許多士紳的田就會荒掉。
就會變的越來越窮,越來越弱。
到那時,就會有很多方法,把他們收服。
此子,恐怖如斯,恐怖如斯啊,究然想出此等妙計,對天下士紳行釜底抽薪之計。
唯一的問題,需要無數的錢糧,才能供養無數平民。
否則隻一星半點的釜底抽薪,根本達不到效果。
“遼東苦寒之地,能安置下無數人口嗎?”
東北的地,如果把外鮮卑山也開發出來,能養活上億人口。
整個東漢一共才多少人口?官方統計是5500萬,但那是在黃巾起義之前,現在能有五千萬人口,就已經頂天破大天了。
老子還有青州、雍州之地,還有草原,還有半島,將來還有揚州的江南四郡。
“遼東以北,無數待開墾之地,至少能養活一萬萬人口;那裏如果種稻米的話,品質比江東的稻米更好。”
魯肅頓時驚唿:“遼東也能種稻米?”
“當然能種,遼澤,扶餘郡,高句麗郡,都能開墾出無數水稻田,”
“東北可是一塊寶地,物產極其豐富;”
“你可以用你的錢糧,多多招募兵員,”
“男十八歲以上,女十六歲以上者,皆算兵員,”
“招一百人你就是連長,招五百人你就是營長,”
“招三千人你就是團長,招一萬人你就是旅長,”
“招三萬人就是師長,十萬人便是軍長,招到三十萬人,你就是司令!”
但僅僅隻是坦誠,還遠遠不夠。
他需要一個很具體的實施方案,來確定此人是個什麽樣的人。
他究竟想用什麽樣的方法,來追求他所謂的天下大公;
還是在異想天開,想要對天下士紳大開殺戒,最終招致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如果是後者,跟隨他隻能萬劫不複,到頭來,還要落下千古罵名。
“就是說,殿下打算,借天下萬民之力,把天下士紳,誅殺殆盡?”
“不,無論如何,想要天下永遠繁榮昌盛,萬古長青下去,就一定存在牧民者與民,隻要有牧民者,就永遠都有士族,是斬不盡殺不絕的,而本王要做的是,給這天下定個新規矩。”
“打壓士紳?把士紳手中的肉,拿來一部分,分給天下萬民?”
“總之一句話,把肉做多,讓人人都有肉可吃。”
“無論如何,都是在打壓士紳,如此一來,天下士紳必然群起而反抗,隻有殺他個人頭滾滾,方能如願,又或是一招不慎,反遭其害。”
“打打殺殺,本王最不喜歡了,武力永遠都是最後的底牌,不到萬不得已,不可輕動,本王手中還有無數張好牌呢,沒必要一上來就掀桌子,明明可以雙贏,為何要雙輸呢?”
魯肅想不通,除了直接開刀,還有什麽方法,能不戰而屈人之兵。
這可不是兩軍對壘,而是要與全天下的士族為敵。
天下士紳,可不止掌控錢糧,筆杆子這麽簡單,還有無數才智超群的人傑。
很好奇,安樂王將如何實施。
還有最後一個問題。
“殿下難道舍得割讓,已經握在手中的權力嗎?”
你要是不舍得割讓權力,如何讓天下士紳割讓?
等於進一步把權力集中到皇帝手中。
而他,既有膽魄,又有誌向,還有韜略,連玉璽也在他的手中。
肉眼可見的,一但事成,必為大漢天子。
“所以,本王來找子敬,把功勞讓渡給子敬一部分,將來等到天下大定之時,也好把更多的治理天下百姓之權,多多的交給如子敬這般的天下大才,就看子敬,竟究是想苟且餘生,還是想為那遙不可及的詩與未來,轟轟烈烈的拚搏奮鬥一場了。”
劉昊隻要能做甩手掌櫃的,就絕不會親自衝鋒陷陣。
魯肅:不得不說,安樂王果然不愧天下第一文魁,單單這一次奏對,就從他口中聽到不少新詞。
而他這個誌向,一但實現,堪稱古來第一。
自己做為天下士紳中的一員,要麽站在他的對立麵,被他跟他扇動起來的平民消滅掉;
要麽投靠他,將來鬥不過天下士紳,最後死無葬身之地。
無論怎麽選,風險同樣都很大。
但是一旦成功,收益則完全不同。
一個是在現在的基礎上,將來入朝為官,也僅僅隻是比現在更富裕一些,權力更大一些而已。
如果助他成功,就完全不同了,必然名利雙收,萬古留名。
隻是,他提出的這個概念,過於新穎,沒研究過如何實施啊。
“殿下當真折煞我也,適才聽殿下一番話,實令魯肅心向往之,然,一時之間,就連具體該從何處著手,都想不起來,還請殿下教我,魯肅一切聽從殿下發號施令,決無半分遲疑。”
“你可想好了,一旦決定,就沒有迴頭路可走。”
“魯肅隻知此事,乃是利國利民之大事,一但做成,在下定然能借殿下之光,萬古留芳;肅在此立誓,無如成功無否,即便身首異處,也絕無反悔,肅家中所有錢糧,全部為殿下支用。”
劉昊搖搖手指:“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你的就是你的,誰都奪不去,你可以把你的錢糧,拿來投資。”
也不知道他所謂的投資,是變相索要,還是當真有項目可以投資。
“哦?如何投資?”
他已經表明忠心了,劉昊就可以教他具體該怎麽做。
於是,吐出兩字:“征兵。”
魯肅大感詫異:“征兵?可是先保住己身,是也不是?”
“不。”
難道說,他征兵是為了直接訴諸武力?不是剛剛才說過,武力是最後的底牌嗎?
“那是……”
劉昊朗然道:
“本王想創建數支,生產建設兵團,這支兵團,不用來打仗,”
“隻用來承接墾荒,耕織,建設等行當,”
“安樂國現如今,有無數項目,急等用人,”
“需要無數男兵,女兵,夫妻兵,全家皆可參軍,”
“不但管吃管住,有工錢可拿,就算生病了,”
“兵團給他們建醫院,給他們醫治;”
“家中稚童,也由兵團出錢建學堂,請先生,教他們讀書識字,”
“總之一句話,免除他們的一切後顧之憂,隻需安心勞作即可。”
魯肅頓時明白了,這就是安樂王打出的一張好牌呀。
不動刀兵,把平民給征走,讓士紳雇不到人幫他們種田。
久而久之,許多士紳的田就會荒掉。
就會變的越來越窮,越來越弱。
到那時,就會有很多方法,把他們收服。
此子,恐怖如斯,恐怖如斯啊,究然想出此等妙計,對天下士紳行釜底抽薪之計。
唯一的問題,需要無數的錢糧,才能供養無數平民。
否則隻一星半點的釜底抽薪,根本達不到效果。
“遼東苦寒之地,能安置下無數人口嗎?”
東北的地,如果把外鮮卑山也開發出來,能養活上億人口。
整個東漢一共才多少人口?官方統計是5500萬,但那是在黃巾起義之前,現在能有五千萬人口,就已經頂天破大天了。
老子還有青州、雍州之地,還有草原,還有半島,將來還有揚州的江南四郡。
“遼東以北,無數待開墾之地,至少能養活一萬萬人口;那裏如果種稻米的話,品質比江東的稻米更好。”
魯肅頓時驚唿:“遼東也能種稻米?”
“當然能種,遼澤,扶餘郡,高句麗郡,都能開墾出無數水稻田,”
“東北可是一塊寶地,物產極其豐富;”
“你可以用你的錢糧,多多招募兵員,”
“男十八歲以上,女十六歲以上者,皆算兵員,”
“招一百人你就是連長,招五百人你就是營長,”
“招三千人你就是團長,招一萬人你就是旅長,”
“招三萬人就是師長,十萬人便是軍長,招到三十萬人,你就是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