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昊表示:吳會兩郡跟丹陽郡不同。
兩郡在冊人口一百二三十萬人,其中吳郡七八十萬。
不像丹陽郡,精壯被劉繇給抽走大半,受劉繇敗逃影響,全郡上下,士氣全無。
你要對吳郡那樣搞,平民以為是來要他們老命的,隨便被誰一煽動,就聚集起來,跟你拚命,局麵很容易失控。
吳郡不比丹陽郡,有許多智商爆表的大能存在。
如顧雍、朱桓、張溫、陸家(陸遜此時14歲),張昭張紹此時可能也在江東了。
如果硬來的話,對己方士卒的生命,對當地百姓來說,都將是一場浩劫。
硬打下來,即傷和氣,又傷士氣,還失人心,裏子麵子全輸。
一向看重利益最大化的劉昊,自然要站在道德製高點上,借力打力。
這對於大家來說,每個人對這個“以德服人”的理解各不相同。
在周倉、廖化看來,八成又像當年在冀州借糧一樣,以充沛的武德服人吧?
對於關羽來說,遙想當年就任遼東太守之時,曾深刻領教過他的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當真是滴水不漏,從裏子到麵子,把遼東徹底整飭成他想要的樣子。
如今又要以德服江東,江東百姓有福了,江東豪強有得苦可吃了。
孫策:以德服人?若當真能夠以德服人,還養那麽多精兵何用?
這安樂王,還是太異想天開了。
你得先把江東上下暴揍一頓,先把他們給徹底打服,再來跟他們講仁德,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關鍵,你以德服人就以德服人唄,還化身成商人,要去找他們談判?這能管用嗎?
你一個商人,人家能把你放在眼裏嗎?連理都不會理你。
這不是在胡鬧嗎?
孫策、魯肅,以及剛剛應召前來的周瑜,心中一萬個不服。
身著布衣,打扮的跟一群護院一樣的,跟著劉昊、趙成、許褚、關羽等人,乘坐幾條普通的大木船,走在去往吳郡的江麵上。
臨出發前,劉昊已經做了全麵布置。
豫章郡當前比較混亂,先放在一旁不去管,重點先劍指後世的天下糧倉,江東兩郡。
命周倉、黃蓋沿江巡邏,隨時做水路接應。
廖化、程普留守曆陽。
太史慈屯兵吳郡港,以做第二梯隊後援力量。
張飛統領關羽、許褚的部分兵馬,做第一梯隊援軍。
其餘將領,一共帶著五百護衛,扮作商隊,攜帶著從安樂國運來的貨物,跟隨劉昊一起前往吳縣。
雖然可以走淞江水路,但為了體察當地民情,劉昊特地選擇走陸路。
即使此時的吳郡,還沒有經曆戰火的摧殘,屬於天下間為數不多的靜逸之地。
但身處漢末這個經濟崩潰的當下,民生雖比中原地區好上一些,但也十分凋敝。
一路所見的平民百姓,幾乎難有米下鍋,隻能以糟糠摻雜少的可憐的碎米,煮熟之後艱難糊口。
一有清閑,全部聚集在水邊捕魚摸蝦,拿來充饑。
周瑜:“果然不愧漁米之鄉,物產豐饒,百姓哪怕無有糧米,也不至於忍饑挨餓。”
孫策:“是啊,可惜不能一舉收歸所有,否則,如此豐饒之地,遍地稻田,何愁無有糧草支用。”
魯肅:“江東百姓還是太苦了,就應當全部編入建設兵團,拉去遼東墾荒種田,好讓江東的田,全部砸在豪強手中,再來跪求安樂國,派建設兵團過來進行複墾。”
蔣欽:“鐵打的田為流水的農戶,就算把農戶全部征走,中原有無數渴求遠離戰火的百姓,吳郡僅需投效袁術,便可將九江郡,以及豫州的百姓,源源不斷的遷入江東,依我所見,此非根治之法。”
孫策:“依我所見,就應當揮軍直擊吳縣,將其收歸安樂國治下,此時無論是想往外遷民,還是往此地遷民,都變的易如反掌。”
魯肅:“伯策豈不見,江東田畝幾乎盡歸當地望族所掌?”
周瑜:“所以要先把他們先打服了,再把百姓征走,這時他們的田無人耕種,就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把田收歸所有。”
孫策:“公瑾所言,正合某意,所以,當先收複江東,再談其他。”
魯肅、蔣欽、韓當都感覺,好像唯有如此,方能使江東田畝,最大限度的為安樂國所用。
同時看向關羽。
“雲長以為如何?”
“如此,豈不使安樂王背負強匪之罵名?”
幾人頓時心中萬馬奔騰。
你真當那苟日的安樂王是塊好餅呢?嘴上掛著滿口的仁義道德,你看看他幹的那些破事兒。
假扮鐵麵司爺,用假玉璽騙取袁術信任,不但封個征南將軍,還給他五千精兵。
轉過頭來就用這五千精兵,把我堂堂江東小霸王孫伯符,騙的跟猴一樣。
調來兩萬精銳中的精銳,好事不幹,上去就把老子好容易打下來的丹陽郡,給徹底洗劫了一遍。
不,是一次半。
半夜偷襲以後,全郡富戶都得給他們送錢送糧。
可謂是坑蒙拐騙,敲詐擄掠的壞事,全都做遍了。
這長須怪哪來的逼臉,在這裏大言不慚的,擔心安樂王背負上強匪的罵名?
長這麽大,就沒聽說過,有哪方山賊,做的比他還過分的。
人家最多攔個路搶個劫,打個家劫個舍,都是小打小鬧的。
你們踏馬的比土匪更土匪,比山賊還山賊,整個就是一群遇官劫官,遇匪劫匪,劫不了就先給人挖坑的一群無恥之徒。
像溫神一樣的,所過之處,無不遭殃。
還有逼臉在這擔心背負罵名?!!!
麵對一眾鄙視的目光,關羽絲毫不為所動。
魯肅:“依雲長之見,當如何行事?”
“此事,殿下自有謀劃,又何必多此暇想。”
周瑜:“在雲長看來,殿下會如何行事?”
“殿下之韜略闊如浩海,所謀之深遠有如天人瞰海底,豈是關某所能妄加揣度的。”
眾人心中再次萬馬奔騰起來。
這關老匹夫,被安樂王蒙騙的不淺呀,完全把安樂王視作天人了。
吳郡隻有武力奪取這一條路可走,此外別無他法。
魯肅:難道安樂王想像說服自己那般,去說服許貢?
說服一人容易,想要說服全郡名士可就難了。
此事,斷無可能成功。
安樂王究竟打的什麽主意?
難道,想以利許之?再苦口婆心的以理說之?
不成,斷不能成,吳郡名士可不比我魯肅這等小門小戶。
他們斷無可能舍棄經營無數代的家業,來助你完成千秋偉業。
這世上壓根就沒有幾人,能像我魯肅這麽的有覺悟。
兩郡在冊人口一百二三十萬人,其中吳郡七八十萬。
不像丹陽郡,精壯被劉繇給抽走大半,受劉繇敗逃影響,全郡上下,士氣全無。
你要對吳郡那樣搞,平民以為是來要他們老命的,隨便被誰一煽動,就聚集起來,跟你拚命,局麵很容易失控。
吳郡不比丹陽郡,有許多智商爆表的大能存在。
如顧雍、朱桓、張溫、陸家(陸遜此時14歲),張昭張紹此時可能也在江東了。
如果硬來的話,對己方士卒的生命,對當地百姓來說,都將是一場浩劫。
硬打下來,即傷和氣,又傷士氣,還失人心,裏子麵子全輸。
一向看重利益最大化的劉昊,自然要站在道德製高點上,借力打力。
這對於大家來說,每個人對這個“以德服人”的理解各不相同。
在周倉、廖化看來,八成又像當年在冀州借糧一樣,以充沛的武德服人吧?
對於關羽來說,遙想當年就任遼東太守之時,曾深刻領教過他的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當真是滴水不漏,從裏子到麵子,把遼東徹底整飭成他想要的樣子。
如今又要以德服江東,江東百姓有福了,江東豪強有得苦可吃了。
孫策:以德服人?若當真能夠以德服人,還養那麽多精兵何用?
這安樂王,還是太異想天開了。
你得先把江東上下暴揍一頓,先把他們給徹底打服,再來跟他們講仁德,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關鍵,你以德服人就以德服人唄,還化身成商人,要去找他們談判?這能管用嗎?
你一個商人,人家能把你放在眼裏嗎?連理都不會理你。
這不是在胡鬧嗎?
孫策、魯肅,以及剛剛應召前來的周瑜,心中一萬個不服。
身著布衣,打扮的跟一群護院一樣的,跟著劉昊、趙成、許褚、關羽等人,乘坐幾條普通的大木船,走在去往吳郡的江麵上。
臨出發前,劉昊已經做了全麵布置。
豫章郡當前比較混亂,先放在一旁不去管,重點先劍指後世的天下糧倉,江東兩郡。
命周倉、黃蓋沿江巡邏,隨時做水路接應。
廖化、程普留守曆陽。
太史慈屯兵吳郡港,以做第二梯隊後援力量。
張飛統領關羽、許褚的部分兵馬,做第一梯隊援軍。
其餘將領,一共帶著五百護衛,扮作商隊,攜帶著從安樂國運來的貨物,跟隨劉昊一起前往吳縣。
雖然可以走淞江水路,但為了體察當地民情,劉昊特地選擇走陸路。
即使此時的吳郡,還沒有經曆戰火的摧殘,屬於天下間為數不多的靜逸之地。
但身處漢末這個經濟崩潰的當下,民生雖比中原地區好上一些,但也十分凋敝。
一路所見的平民百姓,幾乎難有米下鍋,隻能以糟糠摻雜少的可憐的碎米,煮熟之後艱難糊口。
一有清閑,全部聚集在水邊捕魚摸蝦,拿來充饑。
周瑜:“果然不愧漁米之鄉,物產豐饒,百姓哪怕無有糧米,也不至於忍饑挨餓。”
孫策:“是啊,可惜不能一舉收歸所有,否則,如此豐饒之地,遍地稻田,何愁無有糧草支用。”
魯肅:“江東百姓還是太苦了,就應當全部編入建設兵團,拉去遼東墾荒種田,好讓江東的田,全部砸在豪強手中,再來跪求安樂國,派建設兵團過來進行複墾。”
蔣欽:“鐵打的田為流水的農戶,就算把農戶全部征走,中原有無數渴求遠離戰火的百姓,吳郡僅需投效袁術,便可將九江郡,以及豫州的百姓,源源不斷的遷入江東,依我所見,此非根治之法。”
孫策:“依我所見,就應當揮軍直擊吳縣,將其收歸安樂國治下,此時無論是想往外遷民,還是往此地遷民,都變的易如反掌。”
魯肅:“伯策豈不見,江東田畝幾乎盡歸當地望族所掌?”
周瑜:“所以要先把他們先打服了,再把百姓征走,這時他們的田無人耕種,就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把田收歸所有。”
孫策:“公瑾所言,正合某意,所以,當先收複江東,再談其他。”
魯肅、蔣欽、韓當都感覺,好像唯有如此,方能使江東田畝,最大限度的為安樂國所用。
同時看向關羽。
“雲長以為如何?”
“如此,豈不使安樂王背負強匪之罵名?”
幾人頓時心中萬馬奔騰。
你真當那苟日的安樂王是塊好餅呢?嘴上掛著滿口的仁義道德,你看看他幹的那些破事兒。
假扮鐵麵司爺,用假玉璽騙取袁術信任,不但封個征南將軍,還給他五千精兵。
轉過頭來就用這五千精兵,把我堂堂江東小霸王孫伯符,騙的跟猴一樣。
調來兩萬精銳中的精銳,好事不幹,上去就把老子好容易打下來的丹陽郡,給徹底洗劫了一遍。
不,是一次半。
半夜偷襲以後,全郡富戶都得給他們送錢送糧。
可謂是坑蒙拐騙,敲詐擄掠的壞事,全都做遍了。
這長須怪哪來的逼臉,在這裏大言不慚的,擔心安樂王背負上強匪的罵名?
長這麽大,就沒聽說過,有哪方山賊,做的比他還過分的。
人家最多攔個路搶個劫,打個家劫個舍,都是小打小鬧的。
你們踏馬的比土匪更土匪,比山賊還山賊,整個就是一群遇官劫官,遇匪劫匪,劫不了就先給人挖坑的一群無恥之徒。
像溫神一樣的,所過之處,無不遭殃。
還有逼臉在這擔心背負罵名?!!!
麵對一眾鄙視的目光,關羽絲毫不為所動。
魯肅:“依雲長之見,當如何行事?”
“此事,殿下自有謀劃,又何必多此暇想。”
周瑜:“在雲長看來,殿下會如何行事?”
“殿下之韜略闊如浩海,所謀之深遠有如天人瞰海底,豈是關某所能妄加揣度的。”
眾人心中再次萬馬奔騰起來。
這關老匹夫,被安樂王蒙騙的不淺呀,完全把安樂王視作天人了。
吳郡隻有武力奪取這一條路可走,此外別無他法。
魯肅:難道安樂王想像說服自己那般,去說服許貢?
說服一人容易,想要說服全郡名士可就難了。
此事,斷無可能成功。
安樂王究竟打的什麽主意?
難道,想以利許之?再苦口婆心的以理說之?
不成,斷不能成,吳郡名士可不比我魯肅這等小門小戶。
他們斷無可能舍棄經營無數代的家業,來助你完成千秋偉業。
這世上壓根就沒有幾人,能像我魯肅這麽的有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