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強大的實力麵前,麵對威逼利誘,在生與死的選擇中,一眾士紳很容易做出選擇。
隻需交出田畝,獻上糧草,再拿出一部分錢財用來贖罪,即可帶上剩下的錢財,遷往遼東,開始他們全新的生活了。
劉昊是不可能繼續任用當地官吏的,否則等於白忙一場。
隻有許貢跟王朗二人,繼續留任太守,表舉為縣侯。
由荀彧在此主持大局,遷遼東“英才學院”的合格人才,來此出任縣令、吏員。
如今江南四郡基本已定,不需要再留那麽多兵力。
劉昊把大軍分成八軍。
趙雲為第一軍大督都。
周泰第二軍。
關羽第三軍。
張飛第四軍。
太史慈第五軍。
典韋第六軍。
黃忠第七軍。
孫策第八軍。
雖然口稱排名不分先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按照資曆排的。
張遼原本就是中尉,高這些武將一級,升級鎮國大將軍。
(為二品大將軍)
允許各軍招募2萬正規軍,海軍3萬。
太史慈調迴青州的過鄉港,在那裏設置海軍督都府。
周倉迴新高唐縣,以防止袁紹貢打青州。
海軍留黃忠跟廖化在揚州。
關羽、張飛調到青州,與趙雲一起,呈品字形互為犄角之勢。
孫策軍,留守江南,順便把丹陽、豫章兩郡全部收複,配合海軍加以守之。
把江南四郡的士族,全部以入學深造為名,遷往遼東。
由許褚、趙成,分批次護送(押送)至遼東。
一群士紳,舉家乘坐大海輪,漂洋過海來到安樂國。
果然,荀相沒有吹牛批,安樂國之富庶,簡直令人歎為觀止。
在江東隻有富紳才能裝的起的玻璃,在這裏,家家戶戶都換上了。
難怪這裏衣食無憂,衣食住行,那麽的便宜。
就連馬匹,都比別處便宜不少。
尋常布衣都可以騎高頭大馬,乘坐漂亮的馬車。
戶部與禮部的人聯合前來接應,直接把他們帶到新創豪宅區。
先一通兜售房屋,買不起的租,總之趕緊先把家眷安頓下來,好去英才學院深造。
年紀小的娃,送去相應的書院讀書。
戶部給安家落戶,禮部給入學的人登記造冊。
隨後把學子們帶去“英才學院”。
眾人隻覺走了好幾天路,走了兩腿發直。
總算是喊了一聲:“到了,全部在這裏集合。”
一進大院裏,整齊排列著一排排的平房。
分派好宿舍,上下鋪,每10人一間,短暫休息過後。
在一眾蒙圈中,第二天一早,集合過後,分撥已定,就開始練隊列。
“敢問先生,此間可是英才學院?”
“是啊。”
“啊?英才學院,緣何不教學問,反而在此練習行軍布陣?”
“這就是學問,裏麵暗藏著大學問,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諸位將來都是要被殿下委以重任的,許多人要成為百姓之衣食父母,不知百姓之艱辛,如何愛民如子?這隻是開始,往後還要跟百姓一樣勞作。”
“啊?敢問要做多久?”
“三年!”
“什麽?三年?!學生可以放棄嗎?學生本無大誌,隻想做得富家翁,逍遙快活一生,不想做什麽衣食父母。”
“遲了,當你登記造冊後,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裏,已經由不得你!全體都有,都聽好了,你們最好認真仔細一點,否則,一人犯錯,全什受罰,不想連累他們,就乖乖聽從軍令!”
眾人頓時想死的心都有。
早知如此,高低不來。
訓練一天下來,簡直比蹲一天苦牢還要辛苦。
…………
江東兩郡,這一趟兵不血刃,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
超過800萬斛稻穀,8億多錢。
原本征召的百萬民,沒有遷走,而是就地留用。
無數糧田,到了收割的季節。
劉昊從現代進來1000台8馬力手扶拖拉機,耕地耙地用的設備全部配齊。
外加可以用拖拉機帶動的脫粒機,分派到各支隊伍中,以加快采收的進度。
荀彧:“殿下,往後江南四郡,是否如新高唐縣一般,大力推廣紡織業?這裏盛產絲麻。”
“這幾年來,暫且先以絲織業為主;還有,在豫章郡多多畫出水田,用來培育新的稻種;德容,尋的熟知水稻種植的人找來了嗎?”
“以在外麵等候,隨叫隨到。”
“快,快快有請。”
不多時,十多名老農進來。
禮畢。
劉昊:“接下來要說的事情,屬於高級機密,隻有我們在場之人才能知道,否則,一旦泄密,滿門抄斬,都明白嗎?”
眾人:“是,一旦泄密,滿門抄斬。”
“一個是關於水稻種子的問題,另一個是關於水稻種植的問題,首先水稻種植,江南之地,可以種植兩季,諸位老伯們,可知曉此事?”
能知道才怪,兩季稻是清朝康熙年間發明推廣的。
許貢:“江南可以種兩季?殿下說的可是吳郡?”
“沒錯,第了季,最遲清明節前育完秧,大約一伏二伏左右收割,在此之前,提前把秧育好,收割後立刻整地插秧,就能收獲兩季。”
許貢看看一群熟知水稻的,他們也是一臉的蒙圈。
荀彧深信不疑:“如此,明年天春,當大力推廣;殿下所說的種子一事,又是為何?”
“諸位知道騾子嗎?”
“知道。”
“簡而言之,就類似於馬跟驢相交,可得騾一樣,而植物是通過花來繁育,水稻也分很多種……”
劉昊簡單把雜交水稻,如何培育出雄性不育株,再用不育株進行雜交的原理,說給一群老農聽。
雖是老農,能被帶來見安樂王的,都是識文斷字的農戶,而非普通平民。
雜交水稻在現代,南亞東南亞也已大量培育,隻是沒有龍國的種品齊全,質量好而已。
劉昊利用鈔能力,買到高產優質原種。
又搞了一本如何選育,如何田間管理之類的書籍,交給老農們,讓他們自己研究去。
許貢:“當真畝產可超千斤?且是每季?”
劉昊:“這隻是保守估計,如果培育得當,利用雜交種子,單季畝產超過1000市斤也並非不可能。”
先不論信與不信,這等好事兒,為啥要拿到豫章郡去搞。
“在吳郡無法培育嗎?”
“這裏每年至少有一次台風過境,會嚴重影響花期授粉,是以,豫章郡氣候適宜,且水利條件好,最適合在那裏培育,而吳郡,正適合大麵積播種,往後吳郡將會成為天下糧倉,絲綢之都。”
隻需交出田畝,獻上糧草,再拿出一部分錢財用來贖罪,即可帶上剩下的錢財,遷往遼東,開始他們全新的生活了。
劉昊是不可能繼續任用當地官吏的,否則等於白忙一場。
隻有許貢跟王朗二人,繼續留任太守,表舉為縣侯。
由荀彧在此主持大局,遷遼東“英才學院”的合格人才,來此出任縣令、吏員。
如今江南四郡基本已定,不需要再留那麽多兵力。
劉昊把大軍分成八軍。
趙雲為第一軍大督都。
周泰第二軍。
關羽第三軍。
張飛第四軍。
太史慈第五軍。
典韋第六軍。
黃忠第七軍。
孫策第八軍。
雖然口稱排名不分先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按照資曆排的。
張遼原本就是中尉,高這些武將一級,升級鎮國大將軍。
(為二品大將軍)
允許各軍招募2萬正規軍,海軍3萬。
太史慈調迴青州的過鄉港,在那裏設置海軍督都府。
周倉迴新高唐縣,以防止袁紹貢打青州。
海軍留黃忠跟廖化在揚州。
關羽、張飛調到青州,與趙雲一起,呈品字形互為犄角之勢。
孫策軍,留守江南,順便把丹陽、豫章兩郡全部收複,配合海軍加以守之。
把江南四郡的士族,全部以入學深造為名,遷往遼東。
由許褚、趙成,分批次護送(押送)至遼東。
一群士紳,舉家乘坐大海輪,漂洋過海來到安樂國。
果然,荀相沒有吹牛批,安樂國之富庶,簡直令人歎為觀止。
在江東隻有富紳才能裝的起的玻璃,在這裏,家家戶戶都換上了。
難怪這裏衣食無憂,衣食住行,那麽的便宜。
就連馬匹,都比別處便宜不少。
尋常布衣都可以騎高頭大馬,乘坐漂亮的馬車。
戶部與禮部的人聯合前來接應,直接把他們帶到新創豪宅區。
先一通兜售房屋,買不起的租,總之趕緊先把家眷安頓下來,好去英才學院深造。
年紀小的娃,送去相應的書院讀書。
戶部給安家落戶,禮部給入學的人登記造冊。
隨後把學子們帶去“英才學院”。
眾人隻覺走了好幾天路,走了兩腿發直。
總算是喊了一聲:“到了,全部在這裏集合。”
一進大院裏,整齊排列著一排排的平房。
分派好宿舍,上下鋪,每10人一間,短暫休息過後。
在一眾蒙圈中,第二天一早,集合過後,分撥已定,就開始練隊列。
“敢問先生,此間可是英才學院?”
“是啊。”
“啊?英才學院,緣何不教學問,反而在此練習行軍布陣?”
“這就是學問,裏麵暗藏著大學問,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諸位將來都是要被殿下委以重任的,許多人要成為百姓之衣食父母,不知百姓之艱辛,如何愛民如子?這隻是開始,往後還要跟百姓一樣勞作。”
“啊?敢問要做多久?”
“三年!”
“什麽?三年?!學生可以放棄嗎?學生本無大誌,隻想做得富家翁,逍遙快活一生,不想做什麽衣食父母。”
“遲了,當你登記造冊後,接下來的三年時間裏,已經由不得你!全體都有,都聽好了,你們最好認真仔細一點,否則,一人犯錯,全什受罰,不想連累他們,就乖乖聽從軍令!”
眾人頓時想死的心都有。
早知如此,高低不來。
訓練一天下來,簡直比蹲一天苦牢還要辛苦。
…………
江東兩郡,這一趟兵不血刃,可謂是賺的盆滿缽滿。
超過800萬斛稻穀,8億多錢。
原本征召的百萬民,沒有遷走,而是就地留用。
無數糧田,到了收割的季節。
劉昊從現代進來1000台8馬力手扶拖拉機,耕地耙地用的設備全部配齊。
外加可以用拖拉機帶動的脫粒機,分派到各支隊伍中,以加快采收的進度。
荀彧:“殿下,往後江南四郡,是否如新高唐縣一般,大力推廣紡織業?這裏盛產絲麻。”
“這幾年來,暫且先以絲織業為主;還有,在豫章郡多多畫出水田,用來培育新的稻種;德容,尋的熟知水稻種植的人找來了嗎?”
“以在外麵等候,隨叫隨到。”
“快,快快有請。”
不多時,十多名老農進來。
禮畢。
劉昊:“接下來要說的事情,屬於高級機密,隻有我們在場之人才能知道,否則,一旦泄密,滿門抄斬,都明白嗎?”
眾人:“是,一旦泄密,滿門抄斬。”
“一個是關於水稻種子的問題,另一個是關於水稻種植的問題,首先水稻種植,江南之地,可以種植兩季,諸位老伯們,可知曉此事?”
能知道才怪,兩季稻是清朝康熙年間發明推廣的。
許貢:“江南可以種兩季?殿下說的可是吳郡?”
“沒錯,第了季,最遲清明節前育完秧,大約一伏二伏左右收割,在此之前,提前把秧育好,收割後立刻整地插秧,就能收獲兩季。”
許貢看看一群熟知水稻的,他們也是一臉的蒙圈。
荀彧深信不疑:“如此,明年天春,當大力推廣;殿下所說的種子一事,又是為何?”
“諸位知道騾子嗎?”
“知道。”
“簡而言之,就類似於馬跟驢相交,可得騾一樣,而植物是通過花來繁育,水稻也分很多種……”
劉昊簡單把雜交水稻,如何培育出雄性不育株,再用不育株進行雜交的原理,說給一群老農聽。
雖是老農,能被帶來見安樂王的,都是識文斷字的農戶,而非普通平民。
雜交水稻在現代,南亞東南亞也已大量培育,隻是沒有龍國的種品齊全,質量好而已。
劉昊利用鈔能力,買到高產優質原種。
又搞了一本如何選育,如何田間管理之類的書籍,交給老農們,讓他們自己研究去。
許貢:“當真畝產可超千斤?且是每季?”
劉昊:“這隻是保守估計,如果培育得當,利用雜交種子,單季畝產超過1000市斤也並非不可能。”
先不論信與不信,這等好事兒,為啥要拿到豫章郡去搞。
“在吳郡無法培育嗎?”
“這裏每年至少有一次台風過境,會嚴重影響花期授粉,是以,豫章郡氣候適宜,且水利條件好,最適合在那裏培育,而吳郡,正適合大麵積播種,往後吳郡將會成為天下糧倉,絲綢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