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將一死,曹操立即揮軍掩殺。
袁軍頓時兵敗如山倒,一潰千裏。
劉昊肯定不會去衝鋒陷陣,隻負責裝批搞主將,看著曹軍如潮水般從身邊湧過。
曹操策馬趕過來,如此猛將,既能陣斬敵將,又能搞錢搞糧,越看越覺喜歡。
我若能得鐵麵司令真心輔佐,何愁霸業不成?
“孔明此番歸來,怎不見身邊兩個侍女?”
“實不相瞞,那兩個小娘子,是鄙人旅途中撿到的,如今已尋到主家,就給送迴去了。”
“如此,身邊豈非無人侍奉?等此戰得勝迴許都後,我送些美人與你,如何?”
劉昊嘿嘿一笑:“那就先謝過了。”
劉昊嘴上應承著,心中在謀劃著,什麽時候發兵奪取北方四州最合適。
這美人還能不能領到?
應該是能的,發兵的最佳時機,必然是曹操退兵以後。
這時的曹軍,急待休整。
袁紹新敗,北方兵力空虛,且士氣全無。
這時再讓曹操北征的話,曹軍的銳氣也全被消磨沒了,處在最低穀時期。
這一次,我全都要!!!
很快,顏良所部兵馬,逃的逃,亡的亡,曹軍大獲全勝,與關羽一萬兵馬,會師白馬。
此戰過後,劉昊出入中軍大帳,氣氛跟之前完全不同。
許多將領沒見證過一合退呂布的場景,這一次親眼見到一合斬顏良的一幕。
那可是連頂級戰將徐晃,都被二十迴合擊敗的人啊,由此可見,此人之無敵。
再見到他時,都變的肅然起敬,紛紛主動向他參拜。
全員到齊,不多時,侍衛來報,關羽關雲長前來。
有請過後,一身明光鎧的關羽,威風凜凜而入。
“徐州大督都,率一萬精兵,前來丞相帳前聽用。”
人群中那個罩著鐵麵的人,太過醒目,一眼就能瞥見。
嗯?殿下怎麽也在這裏?
還有誰來了?
環顧一下,沒有旁人了?
殿下當真胡鬧,身係天下,不守在安樂國運籌帷幄,卻孤身一人,跑到這裏來衝鋒陷陣?
我該不該與他說話?
先前陶謙讓徐州給他時,那些事,天下人都知曉,裝作不認識,反而不好。
於是向劉昊一拱手:“原來將軍也在此間。”
“關將軍,別來無恙呀。”
“托將軍之福,一切安好。”
曹操當日在虎牢關外,親眼見證了關張二人,力戰呂布的一幕。
雖然論武藝,不及呂布,但在用兵一道上,也足以稱的上虎將,能跟自己打的有來有迴。
也甚是喜歡這種,可以獨當一麵之才。
“雲長已被天子敕封為徐州牧,緣何又以督都自居?”
“徐州牧一職,原本是陶恭祖讓給安樂王,再經由安樂王表舉,由鐵麵將軍擔任的,而關某,蒙受安樂王厚恩,委以大督都之重任,關某乃是安樂國之臣,隻受安樂國差撥調用,關於徐州牧一事,丞相可書信至安樂國處,再經由安樂王殿下任命,關某方可為之。”
曹操自然早就知道,鐵麵司令跟安樂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也一直把安樂國視作最大的敵人。
奈何中間橫著一個袁紹,隻有滅了袁紹,才能壯大自己,才能與安樂國有著一戰之力。
既然他主動提及安樂國,剛好借機一問。
“安樂王此番派你出兵,助我討伐袁紹,是何用意?是想坐收漁翁之利不成?”
關羽朗然迴道:“助袁攻曹,助曹攻袁皆可,為何助曹攻袁,丞相該去請教安樂王殿下,而非詢問關某。”
“若我與袁紹合兵,共同討伐安樂國,安樂王當何以自處?”
“安樂王殿下,以忠孝仁義著於海內,以仁德慈悲之名為安樂國萬民所敬仰,若有誰,膽敢興不義之兵征討,必然招致安樂國全民上下,全軍皆兵,共誅之,仁誰前來攻打,必將有來無迴。”
群雄之間,互相暗插細作,曹操早就對安樂國的情況有所了解。
有無數各地百姓遷居到安樂國,那裏不但百姓眾多,且十分富庶,要人有人,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也正因如此,一直把安樂國視作最大的死敵。
奈何天下分崩離析,無法統一形成一股力量,先把安樂國給滅掉。
曹操是當年討伐董卓時,最為痛心疾首的那個人。
原本以各路諸侯加在一起的實力,遠超董卓。
奈何大家都在打自己的如意算盤,相互掣肘,不思滅董。
連滅董卓都做不到,就更別提一起滅安樂國了。
而當下,不是曹操主動挑起的戰端,乃是袁紹發兵征討。
眼下,還是保命要緊,提安樂國還為時過早。
唯一令他擔心的是,安樂王會從此戰中漁利,到頭來,自己白忙一場。
現在對曹操來說,最好就是袁紹不滅,頂在北方,抵禦安樂國不讓向南擴張。
好給自己騰出時間,統一南方。
“孔明以為,安樂王為何不助袁紹攻打曹某?”
“想來,也許是因為安樂國與袁紹有著青州之爭,兩相交戰過不止一次。”
曹操心中暗罵:袁本初當真是個豬頭,之前文醜就率軍二三十萬,與安樂國爭奪青州。
青州下不來,確來打我曹操,這是柿子專挑軟的捏呀。
也怪自己太張狂,不該搞什麽許田打圍,逼出一個衣帶詔事件,給了袁紹一個發兵的理由。
程昱突然站出來發問。
“適才聽廣播,每天不時播報同一則消息,關於安樂國天子禪位一事,關將軍如何解釋?天子明明在許都,何時跑到安樂國去了?”
曹操這段時間,一直忙著研究兵法,沒騰出時間聽廣播。
聽到這番話,頓時心中大驚。
什麽?天子在安樂國了?!欲禪位給安樂王?
關羽也是心中暗罵,荀彧他們瞎胡鬧,這時候你發什麽廣播嘛,這不是在倒逼袁曹聯合嗎?
但轉念一想,還有什麽是比安樂王榮登大寶更重要的大事?
隻要安樂王能夠順利成為九五至尊,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兵一統天下了,就不必搞這些陰謀詭計了。
“安樂王神兵天降,親自前往許都,將天子搭救出來,這在安樂國,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至於禪位一事,廣播裏說的很清楚,無需關某再言。”
曹操頓時有種天塌下來的感覺。
不行,這仗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我與袁紹,皆死無葬身之地也。
尤其曹某,數次犯下滔天大罪,袁紹一敗,我也將元氣大傷,唇亡齒寒之下,我曹操還有活路嗎?
袁軍頓時兵敗如山倒,一潰千裏。
劉昊肯定不會去衝鋒陷陣,隻負責裝批搞主將,看著曹軍如潮水般從身邊湧過。
曹操策馬趕過來,如此猛將,既能陣斬敵將,又能搞錢搞糧,越看越覺喜歡。
我若能得鐵麵司令真心輔佐,何愁霸業不成?
“孔明此番歸來,怎不見身邊兩個侍女?”
“實不相瞞,那兩個小娘子,是鄙人旅途中撿到的,如今已尋到主家,就給送迴去了。”
“如此,身邊豈非無人侍奉?等此戰得勝迴許都後,我送些美人與你,如何?”
劉昊嘿嘿一笑:“那就先謝過了。”
劉昊嘴上應承著,心中在謀劃著,什麽時候發兵奪取北方四州最合適。
這美人還能不能領到?
應該是能的,發兵的最佳時機,必然是曹操退兵以後。
這時的曹軍,急待休整。
袁紹新敗,北方兵力空虛,且士氣全無。
這時再讓曹操北征的話,曹軍的銳氣也全被消磨沒了,處在最低穀時期。
這一次,我全都要!!!
很快,顏良所部兵馬,逃的逃,亡的亡,曹軍大獲全勝,與關羽一萬兵馬,會師白馬。
此戰過後,劉昊出入中軍大帳,氣氛跟之前完全不同。
許多將領沒見證過一合退呂布的場景,這一次親眼見到一合斬顏良的一幕。
那可是連頂級戰將徐晃,都被二十迴合擊敗的人啊,由此可見,此人之無敵。
再見到他時,都變的肅然起敬,紛紛主動向他參拜。
全員到齊,不多時,侍衛來報,關羽關雲長前來。
有請過後,一身明光鎧的關羽,威風凜凜而入。
“徐州大督都,率一萬精兵,前來丞相帳前聽用。”
人群中那個罩著鐵麵的人,太過醒目,一眼就能瞥見。
嗯?殿下怎麽也在這裏?
還有誰來了?
環顧一下,沒有旁人了?
殿下當真胡鬧,身係天下,不守在安樂國運籌帷幄,卻孤身一人,跑到這裏來衝鋒陷陣?
我該不該與他說話?
先前陶謙讓徐州給他時,那些事,天下人都知曉,裝作不認識,反而不好。
於是向劉昊一拱手:“原來將軍也在此間。”
“關將軍,別來無恙呀。”
“托將軍之福,一切安好。”
曹操當日在虎牢關外,親眼見證了關張二人,力戰呂布的一幕。
雖然論武藝,不及呂布,但在用兵一道上,也足以稱的上虎將,能跟自己打的有來有迴。
也甚是喜歡這種,可以獨當一麵之才。
“雲長已被天子敕封為徐州牧,緣何又以督都自居?”
“徐州牧一職,原本是陶恭祖讓給安樂王,再經由安樂王表舉,由鐵麵將軍擔任的,而關某,蒙受安樂王厚恩,委以大督都之重任,關某乃是安樂國之臣,隻受安樂國差撥調用,關於徐州牧一事,丞相可書信至安樂國處,再經由安樂王殿下任命,關某方可為之。”
曹操自然早就知道,鐵麵司令跟安樂國,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也一直把安樂國視作最大的敵人。
奈何中間橫著一個袁紹,隻有滅了袁紹,才能壯大自己,才能與安樂國有著一戰之力。
既然他主動提及安樂國,剛好借機一問。
“安樂王此番派你出兵,助我討伐袁紹,是何用意?是想坐收漁翁之利不成?”
關羽朗然迴道:“助袁攻曹,助曹攻袁皆可,為何助曹攻袁,丞相該去請教安樂王殿下,而非詢問關某。”
“若我與袁紹合兵,共同討伐安樂國,安樂王當何以自處?”
“安樂王殿下,以忠孝仁義著於海內,以仁德慈悲之名為安樂國萬民所敬仰,若有誰,膽敢興不義之兵征討,必然招致安樂國全民上下,全軍皆兵,共誅之,仁誰前來攻打,必將有來無迴。”
群雄之間,互相暗插細作,曹操早就對安樂國的情況有所了解。
有無數各地百姓遷居到安樂國,那裏不但百姓眾多,且十分富庶,要人有人,要兵有兵,要糧有糧。
也正因如此,一直把安樂國視作最大的死敵。
奈何天下分崩離析,無法統一形成一股力量,先把安樂國給滅掉。
曹操是當年討伐董卓時,最為痛心疾首的那個人。
原本以各路諸侯加在一起的實力,遠超董卓。
奈何大家都在打自己的如意算盤,相互掣肘,不思滅董。
連滅董卓都做不到,就更別提一起滅安樂國了。
而當下,不是曹操主動挑起的戰端,乃是袁紹發兵征討。
眼下,還是保命要緊,提安樂國還為時過早。
唯一令他擔心的是,安樂王會從此戰中漁利,到頭來,自己白忙一場。
現在對曹操來說,最好就是袁紹不滅,頂在北方,抵禦安樂國不讓向南擴張。
好給自己騰出時間,統一南方。
“孔明以為,安樂王為何不助袁紹攻打曹某?”
“想來,也許是因為安樂國與袁紹有著青州之爭,兩相交戰過不止一次。”
曹操心中暗罵:袁本初當真是個豬頭,之前文醜就率軍二三十萬,與安樂國爭奪青州。
青州下不來,確來打我曹操,這是柿子專挑軟的捏呀。
也怪自己太張狂,不該搞什麽許田打圍,逼出一個衣帶詔事件,給了袁紹一個發兵的理由。
程昱突然站出來發問。
“適才聽廣播,每天不時播報同一則消息,關於安樂國天子禪位一事,關將軍如何解釋?天子明明在許都,何時跑到安樂國去了?”
曹操這段時間,一直忙著研究兵法,沒騰出時間聽廣播。
聽到這番話,頓時心中大驚。
什麽?天子在安樂國了?!欲禪位給安樂王?
關羽也是心中暗罵,荀彧他們瞎胡鬧,這時候你發什麽廣播嘛,這不是在倒逼袁曹聯合嗎?
但轉念一想,還有什麽是比安樂王榮登大寶更重要的大事?
隻要安樂王能夠順利成為九五至尊,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發兵一統天下了,就不必搞這些陰謀詭計了。
“安樂王神兵天降,親自前往許都,將天子搭救出來,這在安樂國,已是人盡皆知的事情,至於禪位一事,廣播裏說的很清楚,無需關某再言。”
曹操頓時有種天塌下來的感覺。
不行,這仗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我與袁紹,皆死無葬身之地也。
尤其曹某,數次犯下滔天大罪,袁紹一敗,我也將元氣大傷,唇亡齒寒之下,我曹操還有活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