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雙頭鷹的覺醒:沙皇時代的狂飆(1547 - 1689)
第十一章 羅曼諾夫王朝啟航:米哈伊爾的救贖之路
第一節 血色荊棘的王座(1613 - 1619 年)
在莫斯科彌漫的晨霧之中,十七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緊攥著母親親手縫製的羊毛手套,他的指尖不自覺地陷進織物的縫隙。在那裏,藏著一枚染血的波蘭金幣,這是昨夜一位匿名信使從門縫塞進來的警告:“沙皇的壽命與金幣上的彈痕數量相等。”米哈伊爾神色凝重地數了數,不多不少,恰好七道凹痕。
“陛下,加冕儀式所用的聖油需要您親自祝禱。”都主教菲拉列特(他的生父)恭敬地遞來金勺,袖口不經意間隱約露出曾戴過修道院鐐銬留下的淤青。米哈伊爾凝視著勺中輕輕晃動的液體,恍惚間,突然瞥見自己的倒影竟扭曲成了伊凡雷帝的輪廓。
一、廢墟中的國庫
財政大臣波紮爾斯基緩緩掀開克裏姆林宮地窖的門,刹那間,刺鼻的黴味裹挾著死老鼠的腐臭氣息撲麵而來。伊凡雷帝時代那曾經閃耀著神聖光輝的鍍金聖像,如今已被熔成了金塊。波蘭人撤離後,這裏隻剩下三箱發黑的鹽和半本燒焦的稅簿。
“我們需要新的算術。”米哈伊爾神情堅毅,將雷帝的斷劍毅然插入稅簿,“從今天起,每一顆釘子都要向瑞典人收稅。”當夜,諾夫哥羅德的稅吏們便開始忙碌地清點教堂的銅鍾,按照鍾的重量將其折算成戰爭賠款,而鍾舌則被熔鑄成送往斯德哥爾摩的銅幣。
二、流放者的繩索
1615 年的寒冬,米哈伊爾在朝會上突然一陣抽搐,隨即昏厥過去。禦醫小心翼翼地剖開他早餐食用的燕麥麵包,竟發現裏麵藏著一把淬毒的哥薩克匕首,刀柄上清晰地刻著偽德米特裏二世的徽記。
“該清掃閣樓了。”菲拉列特神色冷峻,摘下修士帽,露出剃發前作為大貴族時那淩厲的眼神。僅僅三日內,七名波雅爾貴族便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他們的雪橇隊所攜帶的並非糧食,而是成捆浸過焦油的繩索,這些繩索的數量,足夠他們在流放地將自己絞死三十次。
三、冰原上的密約
1617 年《斯托爾博沃條約》簽署的當晚,瑞典使團的駐地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米哈伊爾的密探在灰燼中仔細扒尋,終於找到了未被燒毀的羊皮卷,其邊緣用隱形墨水寫著:“芬蘭灣的冰層下有莫斯科的耳朵。”
當瑞典人乘坐雪橇撤離時,雪橇底部的暗格掉落出一個青銅匣。邊境守軍打開後驚訝地發現,匣內裝滿了諾夫哥羅德商人的眼珠,每一顆瞳孔都被烙上了瑞典王冠的微型印記。
四、修道院的鐵幕
菲拉列特將莫斯科河畔的聖西蒙修道院改造成了情報中樞。當修士們虔誠誦經之時,經書的頁間卻夾著一封封密碼信:
- 《詩篇》第 23 篇標注著波蘭騎兵的動向;
- 《啟示錄》的段落對應著哥薩克首領的嗜好;
- 空白頁上的黴斑用醋顯影後,呈現出立陶宛要塞的地圖。
某日,一名波蘭間諜假扮成懺悔者潛入修道院,卻因不會畫東正教十字的手勢而暴露了身份。菲拉列特親自用烙鐵在其額頭燙出雙頭鷹的烙印,冷冷地說道:“現在你真正屬於莫斯科了。”
五、雪中的金馬車
1619 年,菲拉列特結束了在波蘭的囚禁生涯歸來。米哈伊爾在城門外特意鋪設了十裏雪毯,摻入金粉的雪粒在陽光的照耀下如星河般閃爍。波蘭護衛隊被迫赤腳走過雪毯,腳底被金粒割裂,血跡在身後拖出長長的紅痕。
“父親,”米哈伊爾雙手虔誠地將王冠捧給菲拉列特,“真正的沙皇需要兩頂冠冕。”老修士接過冠冕,卻輕輕地戴在了《聖經》上,溫和地說道:“我的王權在天國的賬簿裏,而你的在地上。”
深夜,菲拉列特在修道院的密室中偶然發現了一具青銅棺槨。當他打開棺槨,裏麵並沒有屍骸,而是整卷用韃靼人皮繪製的地圖。西伯利亞的某處山脈被朱砂圈起,上麵標注著:“此處沙粒含金量等於羅曼諾夫血脈純度”。而在波蘭邊境,一名被俘的哥薩克間諜正用指甲在牢房的牆壁上艱難刻字,每一道劃痕都滲出血珠,拚湊出尚未完成的警告:“第四個德米特裏……”
第十一章 羅曼諾夫王朝啟航:米哈伊爾的救贖之路
第一節 血色荊棘的王座(1613 - 1619 年)
在莫斯科彌漫的晨霧之中,十七歲的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緊攥著母親親手縫製的羊毛手套,他的指尖不自覺地陷進織物的縫隙。在那裏,藏著一枚染血的波蘭金幣,這是昨夜一位匿名信使從門縫塞進來的警告:“沙皇的壽命與金幣上的彈痕數量相等。”米哈伊爾神色凝重地數了數,不多不少,恰好七道凹痕。
“陛下,加冕儀式所用的聖油需要您親自祝禱。”都主教菲拉列特(他的生父)恭敬地遞來金勺,袖口不經意間隱約露出曾戴過修道院鐐銬留下的淤青。米哈伊爾凝視著勺中輕輕晃動的液體,恍惚間,突然瞥見自己的倒影竟扭曲成了伊凡雷帝的輪廓。
一、廢墟中的國庫
財政大臣波紮爾斯基緩緩掀開克裏姆林宮地窖的門,刹那間,刺鼻的黴味裹挾著死老鼠的腐臭氣息撲麵而來。伊凡雷帝時代那曾經閃耀著神聖光輝的鍍金聖像,如今已被熔成了金塊。波蘭人撤離後,這裏隻剩下三箱發黑的鹽和半本燒焦的稅簿。
“我們需要新的算術。”米哈伊爾神情堅毅,將雷帝的斷劍毅然插入稅簿,“從今天起,每一顆釘子都要向瑞典人收稅。”當夜,諾夫哥羅德的稅吏們便開始忙碌地清點教堂的銅鍾,按照鍾的重量將其折算成戰爭賠款,而鍾舌則被熔鑄成送往斯德哥爾摩的銅幣。
二、流放者的繩索
1615 年的寒冬,米哈伊爾在朝會上突然一陣抽搐,隨即昏厥過去。禦醫小心翼翼地剖開他早餐食用的燕麥麵包,竟發現裏麵藏著一把淬毒的哥薩克匕首,刀柄上清晰地刻著偽德米特裏二世的徽記。
“該清掃閣樓了。”菲拉列特神色冷峻,摘下修士帽,露出剃發前作為大貴族時那淩厲的眼神。僅僅三日內,七名波雅爾貴族便被流放到了西伯利亞。他們的雪橇隊所攜帶的並非糧食,而是成捆浸過焦油的繩索,這些繩索的數量,足夠他們在流放地將自己絞死三十次。
三、冰原上的密約
1617 年《斯托爾博沃條約》簽署的當晚,瑞典使團的駐地突然燃起熊熊大火。米哈伊爾的密探在灰燼中仔細扒尋,終於找到了未被燒毀的羊皮卷,其邊緣用隱形墨水寫著:“芬蘭灣的冰層下有莫斯科的耳朵。”
當瑞典人乘坐雪橇撤離時,雪橇底部的暗格掉落出一個青銅匣。邊境守軍打開後驚訝地發現,匣內裝滿了諾夫哥羅德商人的眼珠,每一顆瞳孔都被烙上了瑞典王冠的微型印記。
四、修道院的鐵幕
菲拉列特將莫斯科河畔的聖西蒙修道院改造成了情報中樞。當修士們虔誠誦經之時,經書的頁間卻夾著一封封密碼信:
- 《詩篇》第 23 篇標注著波蘭騎兵的動向;
- 《啟示錄》的段落對應著哥薩克首領的嗜好;
- 空白頁上的黴斑用醋顯影後,呈現出立陶宛要塞的地圖。
某日,一名波蘭間諜假扮成懺悔者潛入修道院,卻因不會畫東正教十字的手勢而暴露了身份。菲拉列特親自用烙鐵在其額頭燙出雙頭鷹的烙印,冷冷地說道:“現在你真正屬於莫斯科了。”
五、雪中的金馬車
1619 年,菲拉列特結束了在波蘭的囚禁生涯歸來。米哈伊爾在城門外特意鋪設了十裏雪毯,摻入金粉的雪粒在陽光的照耀下如星河般閃爍。波蘭護衛隊被迫赤腳走過雪毯,腳底被金粒割裂,血跡在身後拖出長長的紅痕。
“父親,”米哈伊爾雙手虔誠地將王冠捧給菲拉列特,“真正的沙皇需要兩頂冠冕。”老修士接過冠冕,卻輕輕地戴在了《聖經》上,溫和地說道:“我的王權在天國的賬簿裏,而你的在地上。”
深夜,菲拉列特在修道院的密室中偶然發現了一具青銅棺槨。當他打開棺槨,裏麵並沒有屍骸,而是整卷用韃靼人皮繪製的地圖。西伯利亞的某處山脈被朱砂圈起,上麵標注著:“此處沙粒含金量等於羅曼諾夫血脈純度”。而在波蘭邊境,一名被俘的哥薩克間諜正用指甲在牢房的牆壁上艱難刻字,每一道劃痕都滲出血珠,拚湊出尚未完成的警告:“第四個德米特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