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紅色颶風:末代沙皇到蘇維埃(1856-1991)
第二十章 帝國裂痕:改革與革命的序曲(1857-1881)
第三節 民意黨的炸彈:專製與革命的死循環
1874 年的早春,彼得堡的街頭還殘留著冬日的痕跡,積雪在初融的暖陽下漸漸消融。此時,一列看似普通的馬車隊正悄然朝著斯摩棱斯克省進發。馬車上掛著“農用物資”的幌子,可車廂裏的情景卻別有一番天地。二十多個年輕人身著粗麻布衣裳,神色緊張而又充滿期待。有人正認真地往臉上塗抹著煤灰,試圖讓自己的麵容變得更加滄桑和質樸;有人則在反複背誦著《農民權利問答手冊》,仿佛那是開啟新世界的鑰匙。
隊伍的領頭人是大學生尼古拉·柴可夫斯基,他突然掏出懷表,嚴肅地對眾人說道:“記住,從現在起,我們就是農機修理員季莫費、箍桶匠瓦西裏、教堂司事葉戈爾……”這一番話語,猶如出征前的號角,宣告著一場特殊行動的開始。
這場精心策劃的行動,宛如一場別開生麵的角色扮演遊戲,實則拉開了民粹派“到民間去”運動的宏大帷幕。三千多名知識分子如同蒲公英的種子,懷揣著滿腔的理想和熱情,紛紛撒向廣袤的俄羅斯大地。他們背著《資本論》的手抄本,仿佛那是真理的象征;帶著自製的醫療包,好似要為苦難的人民療愈身心的傷痛。他們天真地以為,憑借著“真理的力量”,就能夠喚醒那些沉睡在封建枷鎖下的農民。
然而,現實就像一盆冰冷的水,無情地澆滅了他們的熱情。當佩羅夫斯卡婭——這位後來震驚俄國的刺殺沙皇的女傑,在梁讚省滿懷激情地宣講土地改革時,那些淳樸的老農們卻用警惕的目光看著她,小心翼翼地後退,口中還嘟囔著:“老爺,您是不是稅務局的探子?”這樣的迴應,無疑給了民粹派沉重的一擊。
這場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行為藝術”,在持續了三年之後,最終以慘淡的結局收場。政府的檔案清晰地記載著:1877 年,共逮捕了 1612 名所謂的“危險分子”,其中 774 人受過高等教育。更讓民粹派感到心寒的是,他們寄予厚望的農民,竟然主動舉報了 35%的傳道者。在那些剛剛擺脫農奴身份的農民眼裏,這些滿口“自由平等”的少爺小姐,和騎著高頭大馬來收稅的官吏並無二致,同樣令人心生疑慮。(根據俄羅斯國家檔案館資料,1874 年“到民間去”運動中 61%參與者出身貴族)
當民粹派在泥濘的鄉間道路上四處碰壁、頭破血流時,冬宮裏的亞曆山大二世正深陷中年皇帝的典型困境之中。這位被後世稱為“改革沙皇”的君主,曾經做出了解放 2300 萬農奴的壯舉,在俄國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此時的他,卻對著財政大臣呈上的奏折,無奈地苦笑。財政大臣憂心忡忡地說道:“陛下,去年地方自治局申請的學校建設資金,如今隻能滿足 15%……”
亞曆山大二世緩緩推開窗戶,涅瓦河上吹來的寒風裹挾著工人們的號子聲撲麵而來。他望著窗外那些正在資本家皮鞭下辛苦修建鐵路的工人,心中五味雜陳。這些工人,不久前還是被束縛在土地上的農奴,如今雖然獲得了人身自由,卻又陷入了另一種困境。
曆史仿佛總是充滿了黑色幽默。當那些熱血的大學生們在秘密集會上慷慨激昂地咒罵沙皇改革不徹底時,他們或許不知道,這位留著普魯士式八字胡的君主,每天都要麵對貴族們雪片般的抗議信。貴族們在信中抱怨道:“陛下,我莊園裏的農奴全跑光了!”“聖彼得堡的泥瓦匠現在敢要三個盧布日薪!”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被民粹派奉為精神導師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其著作《怎麽辦》正是在沙皇的親自批準下出版的。
這種兩頭不討好的尷尬處境,在 1879 年 4 月 2 日達到了戲劇性的高潮。那天,亞曆山大二世像往常一樣在冬宮花園裏悠閑地散步,突然,他看見一個打扮成園丁模樣的青年舉著槍朝著他衝了過來。衛兵們後來在審訊記錄裏詳細地寫道:“刺客格裏涅維茨基高喊‘這是為了被壓迫的人民’,但陛下反應迅速,及時躲在了橡樹後麵……”
如果說之前的刺殺行動就像是單發燧發槍,偶爾發出一聲巨響,那麽 1880 年成立的“民意黨”則如同連發機關槍,火力兇猛,讓沙皇政府防不勝防。這個俄羅斯曆史上首個職業革命組織,其組織結構之嚴密,堪比現代特工部隊。中央委員會下設情報處、資金組、技術科等多個部門,甚至還專門成立了“死亡執行隊”,可見其行動的專業性和計劃性。
他們所製定的“刺殺時間表”,至今仍然讓人不寒而栗:
- 1879 年 11 月,他們精心策劃炸毀莫斯科 - 克裏米亞專列,可惜沙皇因臨時換車,幸運地逃過了一劫。
- 1880 年 2 月,冬宮餐廳發生爆炸,11 名衛兵不幸身亡,整個冬宮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 1881 年 3 月 1 日,“民意黨”迎來了他們的終極刺殺行動。
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那個改變曆史的雪天。當聖以撒大教堂的鍾聲敲響下午兩點時,化裝成奶酪商人的雷薩科夫果斷地向沙皇馬車投出了第一枚炸彈。爆炸聲震耳欲聾,哥薩克衛兵瞬間被掀翻在地,但亞曆山大二世卻奇跡般地毫發無損。當沙皇下車查看傷員時,人群中有一個裹著厚圍巾的孕婦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她其實是民意黨殺手格裏涅維茨基,此時正抱著用《聖經》偽裝的硝酸甘油炸彈,緩緩地朝著沙皇靠近。
一位目擊者後來向《新時代報》描述道:“第二聲巨響比雷霆更可怕,沙皇的雙腿被炸飛到人行道上,行兇者自己的腸子掛在路燈杆上……”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當天早晨,亞曆山大二世剛剛批準了設立“國民代表會議”的詔書。這份本可以為俄國開啟君主立憲新時代的文件,最終卻被沙皇的鮮血染成了廢紙。(1881 年刺殺行動共消耗民意黨 2800 金盧布,相當於當時 50 個工人年收入總和)
新沙皇亞曆山大三世的加冕禮上,出現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東正教大牧首的權杖突然掉落,這一情景被人們解讀為兇兆,仿佛預示著一場比嚴冬更加凜冽的反撲即將到來。曾參與改革的洛裏斯 - 梅利科夫伯爵在被解職時,在日記裏無奈地寫道:“陛下(亞曆山大三世)把父親的血衣掛在辦公室,像掛著戰利品。”
此後,反動政策如暴風雪般席卷了整個俄國:
1. 1881 年,《臨時條例》頒布,警察擁有了不經審判就可以流放任何人的權力,這使得整個社會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2. 1882 年,《猶太人居住法》出台,重啟了中世紀式的隔離政策,猶太人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限製和迫害。
3. 1884 年,《大學章程》實施,哲學係被無情地取消,女生被禁止進入高等學府,學術自由受到了嚴重的打壓。
但最具黑色幽默的是 1883 年聖彼得堡萬博會。當局特意從西伯利亞運來馴鹿和雪橇,試圖向歐洲展示“傳統俄羅斯”的形象。然而,在展廳的角落,民意黨流亡者克魯泡特金正在和恩格斯秘密交談。他們或許沒有意識到,這場專製與革命的死亡輪舞,還要再持續三十八年才會迎來最終的謝幕。(亞曆山大三世實施“反改革”期間,地方自治局預算被削減 73%)
當我們迴首複盤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時,有幾個數據格外值得我們玩味:
-亞曆山大二世在位期間,竟然遭遇了 6 次正式的刺殺,可見當時社會矛盾的尖銳程度。
民意黨成員的平均年齡僅為 23.7 歲,這些年輕的革命者充滿了激情和勇氣,但也難免有些激進和衝動。
1881 - 1894 年間,政治犯的數量增長了 412%,這充分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的動蕩不安。
然而,這些數字背後隱藏著更深刻的悖論。改革者的妥協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激進派的興起,而激進派的暴力行動又無情地扼殺了改革的可能性。就像托爾斯泰在《複活》中所寫的那樣:“彼得堡的官僚和地下室的革命者,其實共享著同一種偏執。”當專製機器與革命暴力形成了一個死亡螺旋時,那個在冬宮爆炸中幸運幸存的鑲金座鍾,仍然在忠實地記錄著時間的流逝,仿佛在默默等待著下一次曆史輪迴的到來。
第二十章 帝國裂痕:改革與革命的序曲(1857-1881)
第三節 民意黨的炸彈:專製與革命的死循環
1874 年的早春,彼得堡的街頭還殘留著冬日的痕跡,積雪在初融的暖陽下漸漸消融。此時,一列看似普通的馬車隊正悄然朝著斯摩棱斯克省進發。馬車上掛著“農用物資”的幌子,可車廂裏的情景卻別有一番天地。二十多個年輕人身著粗麻布衣裳,神色緊張而又充滿期待。有人正認真地往臉上塗抹著煤灰,試圖讓自己的麵容變得更加滄桑和質樸;有人則在反複背誦著《農民權利問答手冊》,仿佛那是開啟新世界的鑰匙。
隊伍的領頭人是大學生尼古拉·柴可夫斯基,他突然掏出懷表,嚴肅地對眾人說道:“記住,從現在起,我們就是農機修理員季莫費、箍桶匠瓦西裏、教堂司事葉戈爾……”這一番話語,猶如出征前的號角,宣告著一場特殊行動的開始。
這場精心策劃的行動,宛如一場別開生麵的角色扮演遊戲,實則拉開了民粹派“到民間去”運動的宏大帷幕。三千多名知識分子如同蒲公英的種子,懷揣著滿腔的理想和熱情,紛紛撒向廣袤的俄羅斯大地。他們背著《資本論》的手抄本,仿佛那是真理的象征;帶著自製的醫療包,好似要為苦難的人民療愈身心的傷痛。他們天真地以為,憑借著“真理的力量”,就能夠喚醒那些沉睡在封建枷鎖下的農民。
然而,現實就像一盆冰冷的水,無情地澆滅了他們的熱情。當佩羅夫斯卡婭——這位後來震驚俄國的刺殺沙皇的女傑,在梁讚省滿懷激情地宣講土地改革時,那些淳樸的老農們卻用警惕的目光看著她,小心翼翼地後退,口中還嘟囔著:“老爺,您是不是稅務局的探子?”這樣的迴應,無疑給了民粹派沉重的一擊。
這場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行為藝術”,在持續了三年之後,最終以慘淡的結局收場。政府的檔案清晰地記載著:1877 年,共逮捕了 1612 名所謂的“危險分子”,其中 774 人受過高等教育。更讓民粹派感到心寒的是,他們寄予厚望的農民,竟然主動舉報了 35%的傳道者。在那些剛剛擺脫農奴身份的農民眼裏,這些滿口“自由平等”的少爺小姐,和騎著高頭大馬來收稅的官吏並無二致,同樣令人心生疑慮。(根據俄羅斯國家檔案館資料,1874 年“到民間去”運動中 61%參與者出身貴族)
當民粹派在泥濘的鄉間道路上四處碰壁、頭破血流時,冬宮裏的亞曆山大二世正深陷中年皇帝的典型困境之中。這位被後世稱為“改革沙皇”的君主,曾經做出了解放 2300 萬農奴的壯舉,在俄國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然而,此時的他,卻對著財政大臣呈上的奏折,無奈地苦笑。財政大臣憂心忡忡地說道:“陛下,去年地方自治局申請的學校建設資金,如今隻能滿足 15%……”
亞曆山大二世緩緩推開窗戶,涅瓦河上吹來的寒風裹挾著工人們的號子聲撲麵而來。他望著窗外那些正在資本家皮鞭下辛苦修建鐵路的工人,心中五味雜陳。這些工人,不久前還是被束縛在土地上的農奴,如今雖然獲得了人身自由,卻又陷入了另一種困境。
曆史仿佛總是充滿了黑色幽默。當那些熱血的大學生們在秘密集會上慷慨激昂地咒罵沙皇改革不徹底時,他們或許不知道,這位留著普魯士式八字胡的君主,每天都要麵對貴族們雪片般的抗議信。貴族們在信中抱怨道:“陛下,我莊園裏的農奴全跑光了!”“聖彼得堡的泥瓦匠現在敢要三個盧布日薪!”更具諷刺意味的是,被民粹派奉為精神導師的車爾尼雪夫斯基,其著作《怎麽辦》正是在沙皇的親自批準下出版的。
這種兩頭不討好的尷尬處境,在 1879 年 4 月 2 日達到了戲劇性的高潮。那天,亞曆山大二世像往常一樣在冬宮花園裏悠閑地散步,突然,他看見一個打扮成園丁模樣的青年舉著槍朝著他衝了過來。衛兵們後來在審訊記錄裏詳細地寫道:“刺客格裏涅維茨基高喊‘這是為了被壓迫的人民’,但陛下反應迅速,及時躲在了橡樹後麵……”
如果說之前的刺殺行動就像是單發燧發槍,偶爾發出一聲巨響,那麽 1880 年成立的“民意黨”則如同連發機關槍,火力兇猛,讓沙皇政府防不勝防。這個俄羅斯曆史上首個職業革命組織,其組織結構之嚴密,堪比現代特工部隊。中央委員會下設情報處、資金組、技術科等多個部門,甚至還專門成立了“死亡執行隊”,可見其行動的專業性和計劃性。
他們所製定的“刺殺時間表”,至今仍然讓人不寒而栗:
- 1879 年 11 月,他們精心策劃炸毀莫斯科 - 克裏米亞專列,可惜沙皇因臨時換車,幸運地逃過了一劫。
- 1880 年 2 月,冬宮餐廳發生爆炸,11 名衛兵不幸身亡,整個冬宮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 1881 年 3 月 1 日,“民意黨”迎來了他們的終極刺殺行動。
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在那個改變曆史的雪天。當聖以撒大教堂的鍾聲敲響下午兩點時,化裝成奶酪商人的雷薩科夫果斷地向沙皇馬車投出了第一枚炸彈。爆炸聲震耳欲聾,哥薩克衛兵瞬間被掀翻在地,但亞曆山大二世卻奇跡般地毫發無損。當沙皇下車查看傷員時,人群中有一個裹著厚圍巾的孕婦引起了人們的注意。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她其實是民意黨殺手格裏涅維茨基,此時正抱著用《聖經》偽裝的硝酸甘油炸彈,緩緩地朝著沙皇靠近。
一位目擊者後來向《新時代報》描述道:“第二聲巨響比雷霆更可怕,沙皇的雙腿被炸飛到人行道上,行兇者自己的腸子掛在路燈杆上……”極具諷刺意味的是,就在當天早晨,亞曆山大二世剛剛批準了設立“國民代表會議”的詔書。這份本可以為俄國開啟君主立憲新時代的文件,最終卻被沙皇的鮮血染成了廢紙。(1881 年刺殺行動共消耗民意黨 2800 金盧布,相當於當時 50 個工人年收入總和)
新沙皇亞曆山大三世的加冕禮上,出現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意外。東正教大牧首的權杖突然掉落,這一情景被人們解讀為兇兆,仿佛預示著一場比嚴冬更加凜冽的反撲即將到來。曾參與改革的洛裏斯 - 梅利科夫伯爵在被解職時,在日記裏無奈地寫道:“陛下(亞曆山大三世)把父親的血衣掛在辦公室,像掛著戰利品。”
此後,反動政策如暴風雪般席卷了整個俄國:
1. 1881 年,《臨時條例》頒布,警察擁有了不經審判就可以流放任何人的權力,這使得整個社會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
2. 1882 年,《猶太人居住法》出台,重啟了中世紀式的隔離政策,猶太人的生活受到了極大的限製和迫害。
3. 1884 年,《大學章程》實施,哲學係被無情地取消,女生被禁止進入高等學府,學術自由受到了嚴重的打壓。
但最具黑色幽默的是 1883 年聖彼得堡萬博會。當局特意從西伯利亞運來馴鹿和雪橇,試圖向歐洲展示“傳統俄羅斯”的形象。然而,在展廳的角落,民意黨流亡者克魯泡特金正在和恩格斯秘密交談。他們或許沒有意識到,這場專製與革命的死亡輪舞,還要再持續三十八年才會迎來最終的謝幕。(亞曆山大三世實施“反改革”期間,地方自治局預算被削減 73%)
當我們迴首複盤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時,有幾個數據格外值得我們玩味:
-亞曆山大二世在位期間,竟然遭遇了 6 次正式的刺殺,可見當時社會矛盾的尖銳程度。
民意黨成員的平均年齡僅為 23.7 歲,這些年輕的革命者充滿了激情和勇氣,但也難免有些激進和衝動。
1881 - 1894 年間,政治犯的數量增長了 412%,這充分反映了當時俄國社會的動蕩不安。
然而,這些數字背後隱藏著更深刻的悖論。改革者的妥協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激進派的興起,而激進派的暴力行動又無情地扼殺了改革的可能性。就像托爾斯泰在《複活》中所寫的那樣:“彼得堡的官僚和地下室的革命者,其實共享著同一種偏執。”當專製機器與革命暴力形成了一個死亡螺旋時,那個在冬宮爆炸中幸運幸存的鑲金座鍾,仍然在忠實地記錄著時間的流逝,仿佛在默默等待著下一次曆史輪迴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