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邊有個茶樓,茶客滿座,裏麵一位老先生,正講著近日來京城傳得沸沸揚揚的東北之事。
「說那墨獨山外,四座城池,分別是紫雲、繼光、伯玉和樂天四縣,那日夜裏,屬紫雲和繼光遇到的妖怪最多,卻不曾想,那東王母偏偏就遇到了林真人和樊天師這兩位真人天師!那晚四地之中,紫雲妖怪最多,偏偏最先解困,還去馳援別地,這又為何?自是林真人本領最高——.」
說書先生拍著桌案,驚到了門外路過的道人。
眾人忍不住頻頻投去目光。
尤其是七師兄和小師妹。
狐狸與彩狸也跟著邊走邊歪頭。
右邊又有一間酒肆,坐的多是醉漢,仍在談論此事,談得興起:
「據說那天,除了林真人與她的師妹在紫雲對敵,他還從徽州將他的師兄弟們都給請了過來!那可真是十八位神仙齊聚啊!」
「徽州在哪?」
「東南!有幾千裏遠!神仙就算不是乘風來的,也該是坐雲來的!」
「是啊.」
三師兄聽得樂嗬。
目光一轉,投向了另一桌:
「聽說那十八個神仙中,有個英俊瀟灑,好似真君武神下凡,有個鶴發童顏,乃醫仙來的,揮一揮手,要不是有傷天和,死人也能站起來!」
「那麽厲害啊?」
「那是!林真人的師兄,能是尋常道人?」
三師兄依舊樂嗬嗬的,又轉過頭,特地看向身後五師兄。
「那真鑒宮的道長也很了得,說那位白道長已經快成仙了,如今你要去真鑒宮上個香啊,雖不要多的香火錢,也得排上半天————」
「聽說林真人座下有個狐仙,以前在街上都能看見,小小一隻,結果人家遇到妖怪,搖身一變,比房子還大,那些什麽魅虎豹豺狼,狐仙張口一吸就把它們全都吞進肚裏去了「聽說南天師—
「林真人為何遲遲未迴京?」
狐狸邁著滴溜溜的小碎步不停,卻是朝那方扭過頭,一臉嚴肅,聽著京城的百姓誇獎自己。
狐狸已經走過了,耳朵卻往後麵轉。
幾個道人則是低頭看它。
察覺到上方的目光後,它抬眼看了下,這才收迴目光,裝作不感興趣的樣子,繼續麵無表情目不斜視的往前走。
「京城真熱鬧啊!」
七師兄抱著小師妹新撿的徒弟,走在林覺旁邊,感歎的說道。
「熱鬧不了多久了。我去過北邊,那邊本就民風彪悍,到處都是賊匪,北方軍鎮常年和大足對峙,又兼要討伐妖精鬼怪,說起戰力,和拱衛京城這些禁軍乃至南方的軍隊都不是一迴事,加上近幾年北方總有大大小小的天災,收成不好,
溫順的老百姓也要作豺狼。」三師兄斜眼瞄他,「我看你還是收一收心,多用些心在修行上,這樣還能看到下一朝的繁華。」
「師兄,這話也送給你。」
「咦?下山後翅膀果然硬了—」
「道爺我下了山,已經不是浮丘觀的弟子了。」七師兄以三師兄的語氣說道「真是令人心寒。」三師兄搖搖頭,「想當年你剛上山,還是個十三歲的小屁孩,師兄我帶著你上山砍柴,帶著你去捉魚,有一迴你在山中迷路了大晚上迴不來,在山上哭,還是師兄我打著火把上山—·
「師兄,是十四歲。」七師兄說道,「而且我之所以迷路,是因為師兄你帶我上山後,又在山上喝醉了,倒在草叢裏睡著了,我找不到你,等你睡醒後自己拍拍屁股就下了山。」
「忘記了·—」
三師兄麵色不改。
「這裏還不是最繁華的。」林覺說著,伸手指著前方,「沿著這條街道走到頭,往右手邊轉,便是京城的春風一條街,整條街都是青樓,整個大薑最擅長琴棋書畫、吟詩作對的女子,幾乎都在那邊,傍晚路過風都是脂粉味。說來有趣,
朝廷末年,青樓倒越發繁榮昌盛了。」
「那我可得去逛逛了!」七師兄問道,「哪一間最好?」
「那我就不知道了。」林覺說道,「我隻知道,有些賣身不賣藝,有些賣藝不賣身,甚至聽說,有些乃是妖精鬼怪。」
「師兄我也隻是去長個見識!」
「師兄不必急於求學,時間還多。」
「也是—」
正閑談時,忽然覺得街道旁邊安靜了一點,又有一點別樣的雜音。
轉頭看去才知,乃是身前身後的茶樓酒肆,或者街邊的茶鋪、小吃攤,乃至街上的行人商販,陸續看見了林覺和走在他身邊的神異白狐。
尤其是那隻白狐,一看就不尋常。
「是林真人家的狐仙!」
「是林真人!我見過林真人,以前林真人曾來我家買過粥吃!」
「還有那兩匹石馬———
「!還有一匹青玉神駒!」
「那是林真人的師兄!」
「林真人迴來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目光都投過來。
有人遠遠行禮,也有人真把他們當神仙一樣跪拜。
眾多道人無論方才在說什麽,如何嬉皮笑臉,如今全都正色,與之迴禮,又勸之起身。
不過腳步也未停下。
一路走過大街,都是如此。
直到進入小巷,路上人少了些,這才清淨一些,不過狐狸邁著小碎步跟在林覺身後,迴頭看去時,卻見巷口仍有許多百姓探頭看來。
「師弟此生才剛開始,已走過一些傳說,但還不多,今生必然還會再走過更多傳聞,與更多傳聞中的自己相逢。」五師兄淡淡開口說道,同時低下頭看向一臉新奇的狐狸,「扶搖也是如此。」
狐狸目光閃爍,一臉單純的懵懂。
林覺則是微笑著說道:
「師兄說得有理。」
五師兄行醫已有數年,若論世上的傳說,若論百姓的感恩膜拜,若論積攢的功德,哪怕林覺除了豹王,鬥了東王母,怕也是遠遠不如他。
於此一道,他自最有心得。
林覺停在了宅院門口,摸著鑰匙,
狐狸屈腿欲跳,想過院牆。
「我來吧。」
七師兄抱著孩童走來,伸手一指:「天工開物,九幽通明,鎖鑰玄機,遵吾敕令,應聲而啟!」
哢一聲,門就開了。
「這法術好。」
林覺道了一句,跨步而入。
初秋的時候,園林青翠依舊,碧綠的湖泊像是一麵鏡子,倒映著天上的雲,
柳樹仍然青翠,枝條柔順。
林覺第一眼便是看潘公在不在。
「在東北那邊事情太多太急,忘了告訴師兄,那魏水河的河神被害之後,托了人身重迴人間,化作潘公,也掛靠聚仙府,如今就住在這裏。」林覺對三師兄說道,「師兄若是覺得不便,我可再為師兄租個院子。」
「忘了告訴?你怕沒安好心吧?」
「是真忘了。」林覺說道,「在那方時,滿腦子都是東王母。」
「你忘記了,師妹卻還沒忘,你沒心,師妹卻有,她已對我說過了。」三師兄搖搖頭,「與我何幹?要難為情,也是華公主才對。」
「當真?」
「還能有假?」
「嘖!」
「嘖!」
「嘖!」
「嘖!」
連著好幾聲。
就連小師妹也學了一句。
而見他們都是如此,腳下的狐狸和彩狸雖然疑惑,卻也努力的跟著學了一句:
「噴~」
「噴~」
「懶得和你們一群道士多說!」
而從玉馬身上卻又傳出一道聲音:
「道長不必多慮,妾身與那位河神,不過是府君義父的利用,且妾身從未與他見過麵,隻要道長不說,就算妾身從他麵前過他也認不出來。」
「那樣就好。」
林覺轉身迴禮說道。
「我就說吧。」三師兄也說道,說完便扭頭到處看,「你這地方倒也不錯,
在京城這種地方,還能住這種宅院,看來你在京城的日子也要比我們想象中過得還要滋潤—不愧是林真人!」
其他幾位師兄也都四下打量。
就連七師兄懷中的嬰童也睜著一雙烏溜溜的眼晴,四下打量。
「不要看了。」小師妹提醒她,「這裏雖然好,但不是給你住的,你到時候跟我一起住山上。」
嬰童聽不懂,轉頭盯著她笑。
正當這時,卻有一個老仆跑了過來。
老仆穿著粗布衣裳,神情憔悴,一見林覺和小師妹,還沒跑近,立馬就張嘴哭了起來。
然而他卻是個啞巴,隻得張嘴,發出暗啞聲,隻見淚滑落,聽不見別的聲音。
林覺頓時就正色起來。
情緒是會感染的。
老仆傷心欲絕,他們又何嚐不受其所染?
而在老仆的傷心中,林覺也看到一抹茫然無助,大概是知亂世將至,卻不知如何寄托餘生。
「周伯莫要傷心了,也不必擔憂,與樊道友道別之時,樊道友特地托付過我,說他與周伯相依多年,請我替他照顧周伯。今後周伯若是無事,可留在這裏替我打理院子。且樊道友特地讓我帶話給周伯,他在屋中所有錢財,周伯都可拿去。」林覺說道,「自然,若是周伯願意尋個自由,也可拿了這些錢,尋一個安穩的地方置辦一些田地,從此度過餘生。」
老仆一邊無聲哭訴,一邊文對他作揖行禮。
林覺隻得多勸解他幾句。
「說那墨獨山外,四座城池,分別是紫雲、繼光、伯玉和樂天四縣,那日夜裏,屬紫雲和繼光遇到的妖怪最多,卻不曾想,那東王母偏偏就遇到了林真人和樊天師這兩位真人天師!那晚四地之中,紫雲妖怪最多,偏偏最先解困,還去馳援別地,這又為何?自是林真人本領最高——.」
說書先生拍著桌案,驚到了門外路過的道人。
眾人忍不住頻頻投去目光。
尤其是七師兄和小師妹。
狐狸與彩狸也跟著邊走邊歪頭。
右邊又有一間酒肆,坐的多是醉漢,仍在談論此事,談得興起:
「據說那天,除了林真人與她的師妹在紫雲對敵,他還從徽州將他的師兄弟們都給請了過來!那可真是十八位神仙齊聚啊!」
「徽州在哪?」
「東南!有幾千裏遠!神仙就算不是乘風來的,也該是坐雲來的!」
「是啊.」
三師兄聽得樂嗬。
目光一轉,投向了另一桌:
「聽說那十八個神仙中,有個英俊瀟灑,好似真君武神下凡,有個鶴發童顏,乃醫仙來的,揮一揮手,要不是有傷天和,死人也能站起來!」
「那麽厲害啊?」
「那是!林真人的師兄,能是尋常道人?」
三師兄依舊樂嗬嗬的,又轉過頭,特地看向身後五師兄。
「那真鑒宮的道長也很了得,說那位白道長已經快成仙了,如今你要去真鑒宮上個香啊,雖不要多的香火錢,也得排上半天————」
「聽說林真人座下有個狐仙,以前在街上都能看見,小小一隻,結果人家遇到妖怪,搖身一變,比房子還大,那些什麽魅虎豹豺狼,狐仙張口一吸就把它們全都吞進肚裏去了「聽說南天師—
「林真人為何遲遲未迴京?」
狐狸邁著滴溜溜的小碎步不停,卻是朝那方扭過頭,一臉嚴肅,聽著京城的百姓誇獎自己。
狐狸已經走過了,耳朵卻往後麵轉。
幾個道人則是低頭看它。
察覺到上方的目光後,它抬眼看了下,這才收迴目光,裝作不感興趣的樣子,繼續麵無表情目不斜視的往前走。
「京城真熱鬧啊!」
七師兄抱著小師妹新撿的徒弟,走在林覺旁邊,感歎的說道。
「熱鬧不了多久了。我去過北邊,那邊本就民風彪悍,到處都是賊匪,北方軍鎮常年和大足對峙,又兼要討伐妖精鬼怪,說起戰力,和拱衛京城這些禁軍乃至南方的軍隊都不是一迴事,加上近幾年北方總有大大小小的天災,收成不好,
溫順的老百姓也要作豺狼。」三師兄斜眼瞄他,「我看你還是收一收心,多用些心在修行上,這樣還能看到下一朝的繁華。」
「師兄,這話也送給你。」
「咦?下山後翅膀果然硬了—」
「道爺我下了山,已經不是浮丘觀的弟子了。」七師兄以三師兄的語氣說道「真是令人心寒。」三師兄搖搖頭,「想當年你剛上山,還是個十三歲的小屁孩,師兄我帶著你上山砍柴,帶著你去捉魚,有一迴你在山中迷路了大晚上迴不來,在山上哭,還是師兄我打著火把上山—·
「師兄,是十四歲。」七師兄說道,「而且我之所以迷路,是因為師兄你帶我上山後,又在山上喝醉了,倒在草叢裏睡著了,我找不到你,等你睡醒後自己拍拍屁股就下了山。」
「忘記了·—」
三師兄麵色不改。
「這裏還不是最繁華的。」林覺說著,伸手指著前方,「沿著這條街道走到頭,往右手邊轉,便是京城的春風一條街,整條街都是青樓,整個大薑最擅長琴棋書畫、吟詩作對的女子,幾乎都在那邊,傍晚路過風都是脂粉味。說來有趣,
朝廷末年,青樓倒越發繁榮昌盛了。」
「那我可得去逛逛了!」七師兄問道,「哪一間最好?」
「那我就不知道了。」林覺說道,「我隻知道,有些賣身不賣藝,有些賣藝不賣身,甚至聽說,有些乃是妖精鬼怪。」
「師兄我也隻是去長個見識!」
「師兄不必急於求學,時間還多。」
「也是—」
正閑談時,忽然覺得街道旁邊安靜了一點,又有一點別樣的雜音。
轉頭看去才知,乃是身前身後的茶樓酒肆,或者街邊的茶鋪、小吃攤,乃至街上的行人商販,陸續看見了林覺和走在他身邊的神異白狐。
尤其是那隻白狐,一看就不尋常。
「是林真人家的狐仙!」
「是林真人!我見過林真人,以前林真人曾來我家買過粥吃!」
「還有那兩匹石馬———
「!還有一匹青玉神駒!」
「那是林真人的師兄!」
「林真人迴來了—」
眾人你一言我一語,目光都投過來。
有人遠遠行禮,也有人真把他們當神仙一樣跪拜。
眾多道人無論方才在說什麽,如何嬉皮笑臉,如今全都正色,與之迴禮,又勸之起身。
不過腳步也未停下。
一路走過大街,都是如此。
直到進入小巷,路上人少了些,這才清淨一些,不過狐狸邁著小碎步跟在林覺身後,迴頭看去時,卻見巷口仍有許多百姓探頭看來。
「師弟此生才剛開始,已走過一些傳說,但還不多,今生必然還會再走過更多傳聞,與更多傳聞中的自己相逢。」五師兄淡淡開口說道,同時低下頭看向一臉新奇的狐狸,「扶搖也是如此。」
狐狸目光閃爍,一臉單純的懵懂。
林覺則是微笑著說道:
「師兄說得有理。」
五師兄行醫已有數年,若論世上的傳說,若論百姓的感恩膜拜,若論積攢的功德,哪怕林覺除了豹王,鬥了東王母,怕也是遠遠不如他。
於此一道,他自最有心得。
林覺停在了宅院門口,摸著鑰匙,
狐狸屈腿欲跳,想過院牆。
「我來吧。」
七師兄抱著孩童走來,伸手一指:「天工開物,九幽通明,鎖鑰玄機,遵吾敕令,應聲而啟!」
哢一聲,門就開了。
「這法術好。」
林覺道了一句,跨步而入。
初秋的時候,園林青翠依舊,碧綠的湖泊像是一麵鏡子,倒映著天上的雲,
柳樹仍然青翠,枝條柔順。
林覺第一眼便是看潘公在不在。
「在東北那邊事情太多太急,忘了告訴師兄,那魏水河的河神被害之後,托了人身重迴人間,化作潘公,也掛靠聚仙府,如今就住在這裏。」林覺對三師兄說道,「師兄若是覺得不便,我可再為師兄租個院子。」
「忘了告訴?你怕沒安好心吧?」
「是真忘了。」林覺說道,「在那方時,滿腦子都是東王母。」
「你忘記了,師妹卻還沒忘,你沒心,師妹卻有,她已對我說過了。」三師兄搖搖頭,「與我何幹?要難為情,也是華公主才對。」
「當真?」
「還能有假?」
「嘖!」
「嘖!」
「嘖!」
「嘖!」
連著好幾聲。
就連小師妹也學了一句。
而見他們都是如此,腳下的狐狸和彩狸雖然疑惑,卻也努力的跟著學了一句:
「噴~」
「噴~」
「懶得和你們一群道士多說!」
而從玉馬身上卻又傳出一道聲音:
「道長不必多慮,妾身與那位河神,不過是府君義父的利用,且妾身從未與他見過麵,隻要道長不說,就算妾身從他麵前過他也認不出來。」
「那樣就好。」
林覺轉身迴禮說道。
「我就說吧。」三師兄也說道,說完便扭頭到處看,「你這地方倒也不錯,
在京城這種地方,還能住這種宅院,看來你在京城的日子也要比我們想象中過得還要滋潤—不愧是林真人!」
其他幾位師兄也都四下打量。
就連七師兄懷中的嬰童也睜著一雙烏溜溜的眼晴,四下打量。
「不要看了。」小師妹提醒她,「這裏雖然好,但不是給你住的,你到時候跟我一起住山上。」
嬰童聽不懂,轉頭盯著她笑。
正當這時,卻有一個老仆跑了過來。
老仆穿著粗布衣裳,神情憔悴,一見林覺和小師妹,還沒跑近,立馬就張嘴哭了起來。
然而他卻是個啞巴,隻得張嘴,發出暗啞聲,隻見淚滑落,聽不見別的聲音。
林覺頓時就正色起來。
情緒是會感染的。
老仆傷心欲絕,他們又何嚐不受其所染?
而在老仆的傷心中,林覺也看到一抹茫然無助,大概是知亂世將至,卻不知如何寄托餘生。
「周伯莫要傷心了,也不必擔憂,與樊道友道別之時,樊道友特地托付過我,說他與周伯相依多年,請我替他照顧周伯。今後周伯若是無事,可留在這裏替我打理院子。且樊道友特地讓我帶話給周伯,他在屋中所有錢財,周伯都可拿去。」林覺說道,「自然,若是周伯願意尋個自由,也可拿了這些錢,尋一個安穩的地方置辦一些田地,從此度過餘生。」
老仆一邊無聲哭訴,一邊文對他作揖行禮。
林覺隻得多勸解他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