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行宮。
大隋天子楊業居所。
公孫青跟隨著一名傳令的宦官,一路步入行宮。
荒涼,冷清的磚瓦、破舊無人打理的花木,沿途行色匆匆的宮女,帶著大包小包,在往外趕。
不久,他來到了一處偏殿裏。
四下無人,宦官也不答話,隻是躬身身子退了下去。
殿內還算亮堂,隻是顯得冷清了,沒有侍衛婢女,隻有孤零零一人,穿著便服獨坐殿上。
聽到她的腳步聲,楊業笑道:
“沒想到,居然真的還有願意奉詔的。”
“三十七個人,隻有你來了。”
公孫青低頭行禮,道:
“陛下,民女公孫青見駕。”
十三司機製如今已經奔潰瓦解,隨之而來的就是他們這些人的自由,所以自稱民女。
“朕記得,你是那一年的秀女,公孫青,劍術最好的一個,人稱天心劍,越女神劍·······”
“殷商紂王到了朕這步,不過能焚個鹿台,朕如今這個樣子,起碼比帝辛的處境好吧?”
“結果一個個的,都不肯來,視朕為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朕還沒死呢!”
“朕一日不死,就一日是大義,是這萬裏神州之主。”
微微氣喘,楊業緩緩站了起來。
“朕,大隋末代天子,就此下最後一次令吧……”
頓了頓,楊業臉上依然是掛著笑的,他緩緩開口:
“到了如今,有些話,朕也不得不問了。”
“你,是不是有個老師?”
公孫青驚訝地抬起頭來。
隨後,一道人影憑空出現在殿中。
楊業瞳孔微縮,手心出汗,一顆心卻是怦怦直跳。
按捺住心頭的火熱,楊業拱手道:
“這位,可是那天的太陽星君?”
星君?
林正陽搖搖頭,道:
“我不是星君,隻是一介散人,皇帝有什麽話要跟我說嗎?”
楊業掙紮了下,欲言又止。
林正陽冷淡地看著這一幕,拉著小徒弟的衣袖,轉身作勢要走。
果然,楊業急了。
“仙人等等,朕有話說!”
林正陽轉身,平靜地注視著他。
楊業深唿吸了幾下,語氣堅決地說:
“仙人,其實,早在六年前,朕就有征伐高句麗的打算,隻是此舉意在國內,為削弱門閥而設。”
“門閥乃是天下之毒瘤,朕欲為後人除此大害,隻是畢竟門閥勢大,朕不得不早做打算,是以,留了一條退路······”
說到這裏,他麵色有些尷尬:
“隻是到了如今,我需要有個高手,護著我一路殺出揚州,方才有機會重整山河,而我先前退兵時,身邊的高手死的死逃的逃,已經無人可用了。”
林正陽不置可否,隻是點點頭。
“你希望我護著你,去往那處退路?”
“正是,朕原本安排的是樓觀道的高人,名喚張果的便是。”
“可惜他在三征高句麗時,隨同部屬失落在高句麗境內,下落不明。”
“如今這外麵圍著的亂軍實在是太多了,朕一時也難以聯係樓觀道,更何況,眼下這個局麵,就算聯絡上了,也未必有人肯來。”
林正陽在他提到張果時,心下有所觸動。
“你能給我什麽?”
“況且,我又怎麽知道你是不是還有成事的機會?”
“皇帝你不肯說清楚,我這人也不樂意跳上一艘沉沒的船。”
楊業咬咬牙,吐露出了一段秘聞。
公孫青聽了,不禁驚唿出聲,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林正陽也是難得的感到震驚。
“原來如此········”
··············
長白山脈,數十萬將士埋骨於此,血流漂櫓。
張果顛沛流離,率領著數百殘兵,流竄於高句麗境內,專門襲擊官府,燒毀糧倉,已經成了一股流寇。
離家已經有三年了。
他終於找到了機會,偷偷返迴境內。
然而,天下動蕩,群雄四起,好一派王朝末世。
先有王薄率眾於長白山起義,劉元進占據吳郡,自稱天子,後有楊玄感與黎陽舉兵。
短短幾年間,十萬裏華夏大地陷入烽火戰亂之中,到處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張果茫然間,不知所措,再一打聽,隻知道天子下了揚州。
張果路遇離家,與關隴名門李家家主相遇。
張果祖籍邢台,李閥也在邢台,是以曾經見過。
李淵此人,出身北周大貴族,七歲封唐國公,接著是衛尉少卿,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當然這都是過去了,如今李淵已經正式造反,公開舉兵,正磨刀霍霍,要爭奪天下。
上次見時,張果親眼見到李淵的三個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元吉,三子李玄霸。
可是今次再見麵時,張果住下了,居然到處聽聞門客們在談論李家二公子李世民。
李世民············有這麽個人嗎?
偏偏眾人言之鑿鑿,能把這位李世民從小到大的經曆說得毫無破綻,簡直就像是真的有這麽個人一樣。
張果心下震驚,又按捺住自己。
終於,見到了這位據說“龍虎之姿,天日之表”的二公子。
“嘶·······陛,下!”
這位李家二公子,豈不正是自己效忠的大隋天子嗎?
···········
旁觀著這重逢的君臣二人,林正陽思考著。
“史書之中記載,李淵三子李玄霸,在隋煬帝第三次征伐高句麗時去世,後來封為衛懷王,清朝為避諱康熙帝之名而改做‘元霸’,李玄霸天資聰慧,博覽群書,精通辯論,文武雙全·········與評書話本裏頭的傻瓜李元霸完全是兩迴事。
這裏畢竟不是正史,而是一個投影世界,似是而非,正史到底是怎麽樣的,史書這玩意兒造假的可能太多了。
就連司馬遷這位偉大的人物,撰寫的史記,其實也充斥著各種牽強附會乃至於自相矛盾之處,更談不上什麽客觀。”
“既然是隋末,怎麽可以少得了李世民?”
“正史上沒有李世民的真名,莫非當初正史上的隋煬帝,也搞出了這麽一個偷天換日的計劃?取代了李家二子?”
“難怪向來寬容的李世民,在宣武門直接殺死了一母同胞的血親大哥李建成,逼得李淵退位!”
“如果李世民不是真正的李世民,那就能說得通了·········堂堂大隋天子,假死脫身,潛入死敵關隴李家內部,借此重整山河,真是,好一步妙棋,置之死地而後生啊!”
“這也難怪李淵父子為什麽後來漸漸疏遠李世民,莫非是血親之間的感應,還是一些細節之處暴露,但是礙於李世民羽翼豐滿而不得不綏靖?”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經答應事成後立他為太子,卻在建國後反悔,或許就是察覺到了什麽。
但是更可怕的是,到了後期,李世民的威望淩駕於所有人之上,就算李淵也隻能暗中相助李建成,這已經不能用李閥二公子來解釋了。
但是,要是這個人是假死的隋煬帝,那麽這些班底很可能就是他之前在位時搜羅的一批心腹,也就能解釋他的勢力膨脹速度之快了。
實際上,要不是親口聽到隋帝楊業道出隱秘,林正陽怎麽也想不到,堂堂李閥,高門世家,竟然連自家的二公子被人無聲無息地替換了都不知道。
隻是其中還有很多疑點,比如李世民和隋帝的長相這麽相似,到底是怎麽瞞過去的?
這些,楊業都是含糊了過去,隻是提及是先帝的安排。
由此可見,隋煬帝父子二人,在下一盤大棋。
“這倒是能解釋,為什麽主世界正史上那麽優秀的隋煬帝,後期屢屢失誤,為了埋葬掉門閥世家,不惜葬送楊氏江山。”
“如果是早有成算,一心要打碎了重新來過,那就能解釋得通了。”
這真的是好大的氣魄!
假如正史上那個李世民就是隋煬帝的話,那麽,他也許真的成功了,顛覆了門閥世家的統治,開創了盛唐。
“樓觀道在其中也摻和了一腳,假如沒有我出麵,隋帝三征高麗未必會提前,那麽張果可能就會及時迴到中原,幫助隋煬帝假死脫身,迴到太原,繼續完成計劃。”
“事成之後,唐朝奉道教為國教,就是報酬。”
一副拚圖,大致地拚了出來,盡管未必是真相,但是林正陽卻不由得腦洞大開。
“要真是曆史上也是這樣,這隋煬帝的氣魄,不亞於當初一統戰國的秦始皇了,可不是誰都能跌落那個位子又再次打上去的,堪稱傳奇!”
投影世界,不等於主世界,這裏發生的一切,隻是一種可能性罷了。
隻不過,這一次,林正陽是真的好好地領教了一把“帝王心術”。
大隋天子楊業居所。
公孫青跟隨著一名傳令的宦官,一路步入行宮。
荒涼,冷清的磚瓦、破舊無人打理的花木,沿途行色匆匆的宮女,帶著大包小包,在往外趕。
不久,他來到了一處偏殿裏。
四下無人,宦官也不答話,隻是躬身身子退了下去。
殿內還算亮堂,隻是顯得冷清了,沒有侍衛婢女,隻有孤零零一人,穿著便服獨坐殿上。
聽到她的腳步聲,楊業笑道:
“沒想到,居然真的還有願意奉詔的。”
“三十七個人,隻有你來了。”
公孫青低頭行禮,道:
“陛下,民女公孫青見駕。”
十三司機製如今已經奔潰瓦解,隨之而來的就是他們這些人的自由,所以自稱民女。
“朕記得,你是那一年的秀女,公孫青,劍術最好的一個,人稱天心劍,越女神劍·······”
“殷商紂王到了朕這步,不過能焚個鹿台,朕如今這個樣子,起碼比帝辛的處境好吧?”
“結果一個個的,都不肯來,視朕為洪水猛獸,避之唯恐不及,朕還沒死呢!”
“朕一日不死,就一日是大義,是這萬裏神州之主。”
微微氣喘,楊業緩緩站了起來。
“朕,大隋末代天子,就此下最後一次令吧……”
頓了頓,楊業臉上依然是掛著笑的,他緩緩開口:
“到了如今,有些話,朕也不得不問了。”
“你,是不是有個老師?”
公孫青驚訝地抬起頭來。
隨後,一道人影憑空出現在殿中。
楊業瞳孔微縮,手心出汗,一顆心卻是怦怦直跳。
按捺住心頭的火熱,楊業拱手道:
“這位,可是那天的太陽星君?”
星君?
林正陽搖搖頭,道:
“我不是星君,隻是一介散人,皇帝有什麽話要跟我說嗎?”
楊業掙紮了下,欲言又止。
林正陽冷淡地看著這一幕,拉著小徒弟的衣袖,轉身作勢要走。
果然,楊業急了。
“仙人等等,朕有話說!”
林正陽轉身,平靜地注視著他。
楊業深唿吸了幾下,語氣堅決地說:
“仙人,其實,早在六年前,朕就有征伐高句麗的打算,隻是此舉意在國內,為削弱門閥而設。”
“門閥乃是天下之毒瘤,朕欲為後人除此大害,隻是畢竟門閥勢大,朕不得不早做打算,是以,留了一條退路······”
說到這裏,他麵色有些尷尬:
“隻是到了如今,我需要有個高手,護著我一路殺出揚州,方才有機會重整山河,而我先前退兵時,身邊的高手死的死逃的逃,已經無人可用了。”
林正陽不置可否,隻是點點頭。
“你希望我護著你,去往那處退路?”
“正是,朕原本安排的是樓觀道的高人,名喚張果的便是。”
“可惜他在三征高句麗時,隨同部屬失落在高句麗境內,下落不明。”
“如今這外麵圍著的亂軍實在是太多了,朕一時也難以聯係樓觀道,更何況,眼下這個局麵,就算聯絡上了,也未必有人肯來。”
林正陽在他提到張果時,心下有所觸動。
“你能給我什麽?”
“況且,我又怎麽知道你是不是還有成事的機會?”
“皇帝你不肯說清楚,我這人也不樂意跳上一艘沉沒的船。”
楊業咬咬牙,吐露出了一段秘聞。
公孫青聽了,不禁驚唿出聲,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林正陽也是難得的感到震驚。
“原來如此········”
··············
長白山脈,數十萬將士埋骨於此,血流漂櫓。
張果顛沛流離,率領著數百殘兵,流竄於高句麗境內,專門襲擊官府,燒毀糧倉,已經成了一股流寇。
離家已經有三年了。
他終於找到了機會,偷偷返迴境內。
然而,天下動蕩,群雄四起,好一派王朝末世。
先有王薄率眾於長白山起義,劉元進占據吳郡,自稱天子,後有楊玄感與黎陽舉兵。
短短幾年間,十萬裏華夏大地陷入烽火戰亂之中,到處兵荒馬亂,民不聊生。
張果茫然間,不知所措,再一打聽,隻知道天子下了揚州。
張果路遇離家,與關隴名門李家家主相遇。
張果祖籍邢台,李閥也在邢台,是以曾經見過。
李淵此人,出身北周大貴族,七歲封唐國公,接著是衛尉少卿,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當然這都是過去了,如今李淵已經正式造反,公開舉兵,正磨刀霍霍,要爭奪天下。
上次見時,張果親眼見到李淵的三個兒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元吉,三子李玄霸。
可是今次再見麵時,張果住下了,居然到處聽聞門客們在談論李家二公子李世民。
李世民············有這麽個人嗎?
偏偏眾人言之鑿鑿,能把這位李世民從小到大的經曆說得毫無破綻,簡直就像是真的有這麽個人一樣。
張果心下震驚,又按捺住自己。
終於,見到了這位據說“龍虎之姿,天日之表”的二公子。
“嘶·······陛,下!”
這位李家二公子,豈不正是自己效忠的大隋天子嗎?
···········
旁觀著這重逢的君臣二人,林正陽思考著。
“史書之中記載,李淵三子李玄霸,在隋煬帝第三次征伐高句麗時去世,後來封為衛懷王,清朝為避諱康熙帝之名而改做‘元霸’,李玄霸天資聰慧,博覽群書,精通辯論,文武雙全·········與評書話本裏頭的傻瓜李元霸完全是兩迴事。
這裏畢竟不是正史,而是一個投影世界,似是而非,正史到底是怎麽樣的,史書這玩意兒造假的可能太多了。
就連司馬遷這位偉大的人物,撰寫的史記,其實也充斥著各種牽強附會乃至於自相矛盾之處,更談不上什麽客觀。”
“既然是隋末,怎麽可以少得了李世民?”
“正史上沒有李世民的真名,莫非當初正史上的隋煬帝,也搞出了這麽一個偷天換日的計劃?取代了李家二子?”
“難怪向來寬容的李世民,在宣武門直接殺死了一母同胞的血親大哥李建成,逼得李淵退位!”
“如果李世民不是真正的李世民,那就能說得通了·········堂堂大隋天子,假死脫身,潛入死敵關隴李家內部,借此重整山河,真是,好一步妙棋,置之死地而後生啊!”
“這也難怪李淵父子為什麽後來漸漸疏遠李世民,莫非是血親之間的感應,還是一些細節之處暴露,但是礙於李世民羽翼豐滿而不得不綏靖?”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經答應事成後立他為太子,卻在建國後反悔,或許就是察覺到了什麽。
但是更可怕的是,到了後期,李世民的威望淩駕於所有人之上,就算李淵也隻能暗中相助李建成,這已經不能用李閥二公子來解釋了。
但是,要是這個人是假死的隋煬帝,那麽這些班底很可能就是他之前在位時搜羅的一批心腹,也就能解釋他的勢力膨脹速度之快了。
實際上,要不是親口聽到隋帝楊業道出隱秘,林正陽怎麽也想不到,堂堂李閥,高門世家,竟然連自家的二公子被人無聲無息地替換了都不知道。
隻是其中還有很多疑點,比如李世民和隋帝的長相這麽相似,到底是怎麽瞞過去的?
這些,楊業都是含糊了過去,隻是提及是先帝的安排。
由此可見,隋煬帝父子二人,在下一盤大棋。
“這倒是能解釋,為什麽主世界正史上那麽優秀的隋煬帝,後期屢屢失誤,為了埋葬掉門閥世家,不惜葬送楊氏江山。”
“如果是早有成算,一心要打碎了重新來過,那就能解釋得通了。”
這真的是好大的氣魄!
假如正史上那個李世民就是隋煬帝的話,那麽,他也許真的成功了,顛覆了門閥世家的統治,開創了盛唐。
“樓觀道在其中也摻和了一腳,假如沒有我出麵,隋帝三征高麗未必會提前,那麽張果可能就會及時迴到中原,幫助隋煬帝假死脫身,迴到太原,繼續完成計劃。”
“事成之後,唐朝奉道教為國教,就是報酬。”
一副拚圖,大致地拚了出來,盡管未必是真相,但是林正陽卻不由得腦洞大開。
“要真是曆史上也是這樣,這隋煬帝的氣魄,不亞於當初一統戰國的秦始皇了,可不是誰都能跌落那個位子又再次打上去的,堪稱傳奇!”
投影世界,不等於主世界,這裏發生的一切,隻是一種可能性罷了。
隻不過,這一次,林正陽是真的好好地領教了一把“帝王心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