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大功,可不是那麽好修的!
這不是佛教所說的那種福德果報,而是另一種算法。
具體的換算公式很麻煩。
舉個例子,平治一方水患,自洪災中活人百萬,並且還不是就下來就算數,還要好好照料,讓他們不會因此死在後續的疫病裏,直到洪災過去,這件事情影響平息,前後奔走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然後,這麽算下來,才有一個小功。
一個大功,是十二個小功。
三千功,算下來需要救活多少人?
這需要多少時間?
這個要求可不低啊!
當然,這隻是舉個例子,事實上,做別的事情也是可以積累功績的。
隻是沒有這個來得快。
“如何,這不難吧?”
真君依舊是笑著,不過林正陽卻笑不出來了。
“的確,不難,就是非常,非常,非常麻煩而已!”
林正陽是很鬱悶的。
到了他這個層次,救人平災相當容易,所以他們這個層次計算功績的標準也很高。
常人行善一生,積累的是陰德、福德等等。
而他們得按功算。
差不多救下百萬人,免於枉死,可以算成一個小功。
如果這些獲救的人之中還有壽命已近的,那又不能計入,甚至有時救了不該救的人還會倒扣·······
這是一個辛苦的差事,偏偏難度很低,就是要花心思,花時間。
順便一提,這是某些仙界飛升的標準之一。
具體流程是,先申請,接著審核,接著完成各種標準就能移民仙界,不在這些低級的世界居住。
這種功績不能折算成別的東西的,隻是某些仙界的門檻······
這就好像主位麵某些華夏接受外國移民的要求一樣,想辦下來,你得先先證明自己能力出眾、品德優秀,至於如何證明,來,先交稅,給中國帶來幾個億的稅收,繳足十年,你就是半個華夏人了········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提高門檻。
想進仙界,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古往今來,為了飛升仙界,不知道有多少前輩開創了各種“飛升法”,利用各種方式“偷渡”,結果往往麵臨的是天雷刑罰,直接轟殺當場,慘不忍睹,耳不忍聞。
“對了,還有一點,前輩您說的大功,是否僅限於這方天地?”
林正陽突然想到一點,開口問道。
不是這方天地,可供操作的空間就多了。
曆來刷功績,無非是大災大難。
君不見,當年汶川大災時,堅持在一線的,搞出成績的,後來多少人就此被提拔?
這種大災大難可不常有,局限在這方天地的話,要刷滿這份功績,那就真的要花很久了……修橋補路也有功績,傳播醫書也是同理,問題是這種小事上得積累多久才能這算一功?
青年真君愣了下,奇怪道:
“這是倒是沒問……想來虛空廣袤無垠,應該不僅僅指的是這方天地。”
接著,他恍然大悟,道:
“原來如此……我知道了,你是自天外天地而來的!”
林正陽默然點頭,承認了。
“天外有天,我很早就知道了,隻是不敢冒險,橫渡虛空,太容易迷失,罷了,我也不去問你怎麽來到的。”
青年真君擺擺手,道:
“不管你怎麽做,但凡是為我修積的功勞,都要事先禱告靈空仙界,言明是記在我的名下,不然就算不到我頭上,隻能轉化成陰德,名聲,白白浪費了。”
“尤其是要注意,你得了名聲,功績就分薄了,十分功可能最後隻剩下七分甚至五分,隻因這名聲也是迴報,也是一種獎勵。”
“除此之外,也沒有太多講究,你沒有疑問的話,就選擇吧。”
林正陽當下一口答應:
“這個要求不難,我應了!”
“好,我傳你《道要神鬼靈隻九品經》。”
青年真君臉色一肅,正色道:
“這部經書,總述神仙之道,上部分為內篇、外篇,下部不知去向。”
“內篇講究煉養元神,以合大道,是神仙證道關鍵,依次修行,可循序漸進,達成太乙不朽之境;外篇所述,乃是神品、神體、以及神仙功行考校,包含具體的行持法門,以及信眾許願還願等等,都是些具體而微的繁複手段,尚有附錄清單,總計約三百多萬字,為神之道盡在其中。”
“內篇為本,外篇為用,上部論述地祇自一縣城隍修持至太乙天尊之境的全部階段,下部可能提及到太乙之後的道路,這就需要你到時候自己去尋找了。”
“聽好,《道要神鬼靈隻九品經》中,神仙之道分為地祇、神祇、不朽三個階段,對應玄門就是真人、真君、天尊。地祇的標準,起步是神力覆蓋一縣之地,神祇起步為神力覆蓋一州之地,至於天尊,神力無可計量,能囊括天地,是為太乙。”
“天地萬物,有飛、潛、動、植、鱗、羽、裸、毛、甲、介等,分有情無情。”
“元氣運行,有動、靜、凝、散。動之,散之,則為陽;靜之、凝之,則為陰。有動有靜,有凝有散,則生物象。”
“物象的範疇,就包括太虛中無量世界,以及每一方天地中的山河大地、林泉人物,乃至於方才所說有情無情之屬。”
“這一切物象之中,不管大大小小,隱隱顯顯,都在太虛混元之氣之中,動、靜、凝、散、升、降、開、闔,運行不止,顯化生機。”
“運行之中,又各自有著動、靜、聚、散、升、降、開、闔,從而形成陰陽消長的規律。”
“這些規律當真,自然有動多靜少,動少靜多,動靜相等,聚少散多,聚多散少,聚散相等,升多降少,升少降多,升降相等··········這些差別,就叫做‘數’。”
“理,氣,象,數,就是這門《道要神鬼靈隻九品經》內篇的總綱。”
“這門法門,就是要把握這太虛混元之氣運行的理、氣、象、數四要,以此漸進,趨於大道。”
“內篇立意深遠,講述原理,外篇講述如何自神道中去把握這理氣象數,內外合一,就是完整的神仙之道。”
這不是佛教所說的那種福德果報,而是另一種算法。
具體的換算公式很麻煩。
舉個例子,平治一方水患,自洪災中活人百萬,並且還不是就下來就算數,還要好好照料,讓他們不會因此死在後續的疫病裏,直到洪災過去,這件事情影響平息,前後奔走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然後,這麽算下來,才有一個小功。
一個大功,是十二個小功。
三千功,算下來需要救活多少人?
這需要多少時間?
這個要求可不低啊!
當然,這隻是舉個例子,事實上,做別的事情也是可以積累功績的。
隻是沒有這個來得快。
“如何,這不難吧?”
真君依舊是笑著,不過林正陽卻笑不出來了。
“的確,不難,就是非常,非常,非常麻煩而已!”
林正陽是很鬱悶的。
到了他這個層次,救人平災相當容易,所以他們這個層次計算功績的標準也很高。
常人行善一生,積累的是陰德、福德等等。
而他們得按功算。
差不多救下百萬人,免於枉死,可以算成一個小功。
如果這些獲救的人之中還有壽命已近的,那又不能計入,甚至有時救了不該救的人還會倒扣·······
這是一個辛苦的差事,偏偏難度很低,就是要花心思,花時間。
順便一提,這是某些仙界飛升的標準之一。
具體流程是,先申請,接著審核,接著完成各種標準就能移民仙界,不在這些低級的世界居住。
這種功績不能折算成別的東西的,隻是某些仙界的門檻······
這就好像主位麵某些華夏接受外國移民的要求一樣,想辦下來,你得先先證明自己能力出眾、品德優秀,至於如何證明,來,先交稅,給中國帶來幾個億的稅收,繳足十年,你就是半個華夏人了········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提高門檻。
想進仙界,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古往今來,為了飛升仙界,不知道有多少前輩開創了各種“飛升法”,利用各種方式“偷渡”,結果往往麵臨的是天雷刑罰,直接轟殺當場,慘不忍睹,耳不忍聞。
“對了,還有一點,前輩您說的大功,是否僅限於這方天地?”
林正陽突然想到一點,開口問道。
不是這方天地,可供操作的空間就多了。
曆來刷功績,無非是大災大難。
君不見,當年汶川大災時,堅持在一線的,搞出成績的,後來多少人就此被提拔?
這種大災大難可不常有,局限在這方天地的話,要刷滿這份功績,那就真的要花很久了……修橋補路也有功績,傳播醫書也是同理,問題是這種小事上得積累多久才能這算一功?
青年真君愣了下,奇怪道:
“這是倒是沒問……想來虛空廣袤無垠,應該不僅僅指的是這方天地。”
接著,他恍然大悟,道:
“原來如此……我知道了,你是自天外天地而來的!”
林正陽默然點頭,承認了。
“天外有天,我很早就知道了,隻是不敢冒險,橫渡虛空,太容易迷失,罷了,我也不去問你怎麽來到的。”
青年真君擺擺手,道:
“不管你怎麽做,但凡是為我修積的功勞,都要事先禱告靈空仙界,言明是記在我的名下,不然就算不到我頭上,隻能轉化成陰德,名聲,白白浪費了。”
“尤其是要注意,你得了名聲,功績就分薄了,十分功可能最後隻剩下七分甚至五分,隻因這名聲也是迴報,也是一種獎勵。”
“除此之外,也沒有太多講究,你沒有疑問的話,就選擇吧。”
林正陽當下一口答應:
“這個要求不難,我應了!”
“好,我傳你《道要神鬼靈隻九品經》。”
青年真君臉色一肅,正色道:
“這部經書,總述神仙之道,上部分為內篇、外篇,下部不知去向。”
“內篇講究煉養元神,以合大道,是神仙證道關鍵,依次修行,可循序漸進,達成太乙不朽之境;外篇所述,乃是神品、神體、以及神仙功行考校,包含具體的行持法門,以及信眾許願還願等等,都是些具體而微的繁複手段,尚有附錄清單,總計約三百多萬字,為神之道盡在其中。”
“內篇為本,外篇為用,上部論述地祇自一縣城隍修持至太乙天尊之境的全部階段,下部可能提及到太乙之後的道路,這就需要你到時候自己去尋找了。”
“聽好,《道要神鬼靈隻九品經》中,神仙之道分為地祇、神祇、不朽三個階段,對應玄門就是真人、真君、天尊。地祇的標準,起步是神力覆蓋一縣之地,神祇起步為神力覆蓋一州之地,至於天尊,神力無可計量,能囊括天地,是為太乙。”
“天地萬物,有飛、潛、動、植、鱗、羽、裸、毛、甲、介等,分有情無情。”
“元氣運行,有動、靜、凝、散。動之,散之,則為陽;靜之、凝之,則為陰。有動有靜,有凝有散,則生物象。”
“物象的範疇,就包括太虛中無量世界,以及每一方天地中的山河大地、林泉人物,乃至於方才所說有情無情之屬。”
“這一切物象之中,不管大大小小,隱隱顯顯,都在太虛混元之氣之中,動、靜、凝、散、升、降、開、闔,運行不止,顯化生機。”
“運行之中,又各自有著動、靜、聚、散、升、降、開、闔,從而形成陰陽消長的規律。”
“這些規律當真,自然有動多靜少,動少靜多,動靜相等,聚少散多,聚多散少,聚散相等,升多降少,升少降多,升降相等··········這些差別,就叫做‘數’。”
“理,氣,象,數,就是這門《道要神鬼靈隻九品經》內篇的總綱。”
“這門法門,就是要把握這太虛混元之氣運行的理、氣、象、數四要,以此漸進,趨於大道。”
“內篇立意深遠,講述原理,外篇講述如何自神道中去把握這理氣象數,內外合一,就是完整的神仙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