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片特異之地,不存在時間、也沒有邊界。
外界大世界的時間與空間,是不能影響到這裏的。
林正陽在這裏就進入了靜止,沒有時間感的存在。
林正陽的足跡,踏遍了這裏。
每一個角落,都可能隱藏著驚喜。
或是一個小小的禮物,也可能是一次惡趣味,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意識,在這種違反一切常理、顛覆大世界任意規則的領域,始終活潑、靈動、積極樂觀。
在這個過程中,斷斷續續的,他找到了許多痕跡,以及過去在十七次大世界輪迴中,被他珍視的迴憶。
“我願諸天之下,人人如龍,天地大同,而君子永祿,如違此願,我不得登極地,不為人皇········”
激揚澎湃的大願,被麵對紀元末劫,萬物腐朽,不可挽迴,一切美好、輝煌,璀璨的文明,好似在沙灘上建立的城堡,浪花一衝就垮,所謂大願,麵對這種偉力,是那麽地渺小,與不知所謂。
人皇,隻身狼狽逃入這裏,將這段迴憶,藏在角落裏。
現在,林正陽再一次地迴味著,品味著曾經的那一世輪迴。
“雖然大願終究成空,但是那一世,確實做到了人人君子,人人長生,文明一統,所有人都活到了大世界的壽命終點,也沒有違背當初的諾言·······可以說實際上實現了,隻是最後沒能找到打破世界輪迴宿命的方法,功虧一簣。”
“如能更早一步建設,減少前期征戰和許多無謂的內耗,未必不能集中一個永恆文明的全部智慧,去嚐試各種道路,一次的失敗不能說明這是錯誤。”
以盤觀者的角度,冷靜地判斷了這段輪迴,林正陽繼續去尋找其他的迴憶。
這些東西藏得都很有創意。
不花上心思,很難找到。
“天地不能長久,萬物終歸腐朽,一切愛恨情仇,相較於永恆,不過是一點微不足道的感動,一時榮辱,終歸於寂靜,漫漫征途,而我孤身獨行·····”
“斬斷束縛,泯滅弱點,無懈可擊的道心,果然能夠觸摸那冥冥中的玄妙意識······祂引發了最初,創造了一切,帶來了一次的輪迴,一切外在都是祂的流出,這就是大道本相········”
“我拆解了天道,進行模擬創世,研究元神的根基,草創出煉化這大道的方法,如能成功,就能以己心代天心,以人心欺道心,不是融入,而是煉化,是取代,我要成為大道····”
選擇求道者林正陽的這一世,從一開始就不斷打磨道心,一次次經曆種種劫數,將智慧生物的所有缺點都克服,真正達成了意識層麵的無懈可擊。
為此放棄了很多,很多·········
最後選擇的是,嚐試著總結出最佳的煉虛合道·········也就是取代大道,成為大世界的主宰。
後麵沒有記錄,但是林正陽知道其中必然是出了問題的,因為這就是第十七次來到這裏的他,留下的記錄。
“第十七次的我,到底活躍了多少次輪迴?竟然有這麽多實驗記錄……光是驗證創世意誌的猜想,就實驗了十幾萬次輪迴,實在是太久了。”
林正陽一時間也不可能全部接收這些成果,隻能直接翻閱最後的結論。
好在最後結論是確定了世界創造時參與的創世意誌的存在,也就是驗證了合道長生的可能性。
可惜這條路並不像想象中那麽完美,也很艱難。
個體的意識,就算再怎麽磨煉,哪怕抵達理論上的巔峰,其總體力量,相較於演化整個世界的那股偉大意識而言,實在是太過於渺小……
在世界輪迴前融入其中,的確是可以躲過毀滅,並且將有幾率在再次創世後分離出來,但是這個僅僅隻是有一定幾率,而且再次分離出來,意識可能在石頭上,湖泊裏,乃至於虛空中,變成什麽都有可能。
從諸多觀察樣本中總結可知,這條路也很是坎坷,每次輪迴都是在賭一線生機……即便這次成功了,下次也依舊需要重複這個過程,而且未必還成功。
誰能保證自己每次都能順利呢?
紀元輪迴時,一切力量體係都會崩潰瓦解,由偉大意識構建的自洽規則體係,都毫無意義,因為本質上都是由這古偉大意誌流出而衍生所以,每一次林正陽走出這裏,都需要從頭開始……直到他開始把握住規則背後的本質,當意識足夠強大,就能在一定範疇內,對抗偉大意識地流出,分隔內外,形成一個不受外緣的領域,領域內就是一片小世界,可以隨意搭建任意規則。
“原來如此,大世界再怎麽輪迴,都改變不了是由一個總意識演化出來的本質,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意識決定意誌,隻不過這個意識,是一個強大到無可度量的偉大意識,之所以世界看起來是客觀唯物的,就是因為這個意識太強大了,所以我們難以更改它定下的規則。”
“客觀物質性規則的穩固與否,在於這個客觀意識強大程度,本質上這種客觀性與唯物性,都是建立在偉大意識的絕對強大上的。所以一切力量,一切體係,都是毫無意義的哪怕在體係內爬得再高,沒有認識到這點,就不可能超脫輪迴……尤其是科技文明,隻知道認識規律總結規律,卻不知道這些看似牢不可破的客觀規律,也不過是這個偉大意識隨意定下的一套秩序罷了……多麽可悲啊!”
林正陽感歎著。
什麽是超脫之道?
這就是超脫之道。
看似簡單,但是沒有人給你點破,可能直到世界毀滅輪迴前,你都被蒙在鼓裏,傻乎乎地在別人隨便定下的體係裏打轉,然後就這麽糊塗地死了。
唯有打磨心性,強大本身意識,才是正道。
除此之外,一切技術,神通法力,不朽神性,統統都是外道。
外界大世界的時間與空間,是不能影響到這裏的。
林正陽在這裏就進入了靜止,沒有時間感的存在。
林正陽的足跡,踏遍了這裏。
每一個角落,都可能隱藏著驚喜。
或是一個小小的禮物,也可能是一次惡趣味,唯有如此,才能保持意識,在這種違反一切常理、顛覆大世界任意規則的領域,始終活潑、靈動、積極樂觀。
在這個過程中,斷斷續續的,他找到了許多痕跡,以及過去在十七次大世界輪迴中,被他珍視的迴憶。
“我願諸天之下,人人如龍,天地大同,而君子永祿,如違此願,我不得登極地,不為人皇········”
激揚澎湃的大願,被麵對紀元末劫,萬物腐朽,不可挽迴,一切美好、輝煌,璀璨的文明,好似在沙灘上建立的城堡,浪花一衝就垮,所謂大願,麵對這種偉力,是那麽地渺小,與不知所謂。
人皇,隻身狼狽逃入這裏,將這段迴憶,藏在角落裏。
現在,林正陽再一次地迴味著,品味著曾經的那一世輪迴。
“雖然大願終究成空,但是那一世,確實做到了人人君子,人人長生,文明一統,所有人都活到了大世界的壽命終點,也沒有違背當初的諾言·······可以說實際上實現了,隻是最後沒能找到打破世界輪迴宿命的方法,功虧一簣。”
“如能更早一步建設,減少前期征戰和許多無謂的內耗,未必不能集中一個永恆文明的全部智慧,去嚐試各種道路,一次的失敗不能說明這是錯誤。”
以盤觀者的角度,冷靜地判斷了這段輪迴,林正陽繼續去尋找其他的迴憶。
這些東西藏得都很有創意。
不花上心思,很難找到。
“天地不能長久,萬物終歸腐朽,一切愛恨情仇,相較於永恆,不過是一點微不足道的感動,一時榮辱,終歸於寂靜,漫漫征途,而我孤身獨行·····”
“斬斷束縛,泯滅弱點,無懈可擊的道心,果然能夠觸摸那冥冥中的玄妙意識······祂引發了最初,創造了一切,帶來了一次的輪迴,一切外在都是祂的流出,這就是大道本相········”
“我拆解了天道,進行模擬創世,研究元神的根基,草創出煉化這大道的方法,如能成功,就能以己心代天心,以人心欺道心,不是融入,而是煉化,是取代,我要成為大道····”
選擇求道者林正陽的這一世,從一開始就不斷打磨道心,一次次經曆種種劫數,將智慧生物的所有缺點都克服,真正達成了意識層麵的無懈可擊。
為此放棄了很多,很多·········
最後選擇的是,嚐試著總結出最佳的煉虛合道·········也就是取代大道,成為大世界的主宰。
後麵沒有記錄,但是林正陽知道其中必然是出了問題的,因為這就是第十七次來到這裏的他,留下的記錄。
“第十七次的我,到底活躍了多少次輪迴?竟然有這麽多實驗記錄……光是驗證創世意誌的猜想,就實驗了十幾萬次輪迴,實在是太久了。”
林正陽一時間也不可能全部接收這些成果,隻能直接翻閱最後的結論。
好在最後結論是確定了世界創造時參與的創世意誌的存在,也就是驗證了合道長生的可能性。
可惜這條路並不像想象中那麽完美,也很艱難。
個體的意識,就算再怎麽磨煉,哪怕抵達理論上的巔峰,其總體力量,相較於演化整個世界的那股偉大意識而言,實在是太過於渺小……
在世界輪迴前融入其中,的確是可以躲過毀滅,並且將有幾率在再次創世後分離出來,但是這個僅僅隻是有一定幾率,而且再次分離出來,意識可能在石頭上,湖泊裏,乃至於虛空中,變成什麽都有可能。
從諸多觀察樣本中總結可知,這條路也很是坎坷,每次輪迴都是在賭一線生機……即便這次成功了,下次也依舊需要重複這個過程,而且未必還成功。
誰能保證自己每次都能順利呢?
紀元輪迴時,一切力量體係都會崩潰瓦解,由偉大意識構建的自洽規則體係,都毫無意義,因為本質上都是由這古偉大意誌流出而衍生所以,每一次林正陽走出這裏,都需要從頭開始……直到他開始把握住規則背後的本質,當意識足夠強大,就能在一定範疇內,對抗偉大意識地流出,分隔內外,形成一個不受外緣的領域,領域內就是一片小世界,可以隨意搭建任意規則。
“原來如此,大世界再怎麽輪迴,都改變不了是由一個總意識演化出來的本質,所以歸根結底,還是意識決定意誌,隻不過這個意識,是一個強大到無可度量的偉大意識,之所以世界看起來是客觀唯物的,就是因為這個意識太強大了,所以我們難以更改它定下的規則。”
“客觀物質性規則的穩固與否,在於這個客觀意識強大程度,本質上這種客觀性與唯物性,都是建立在偉大意識的絕對強大上的。所以一切力量,一切體係,都是毫無意義的哪怕在體係內爬得再高,沒有認識到這點,就不可能超脫輪迴……尤其是科技文明,隻知道認識規律總結規律,卻不知道這些看似牢不可破的客觀規律,也不過是這個偉大意識隨意定下的一套秩序罷了……多麽可悲啊!”
林正陽感歎著。
什麽是超脫之道?
這就是超脫之道。
看似簡單,但是沒有人給你點破,可能直到世界毀滅輪迴前,你都被蒙在鼓裏,傻乎乎地在別人隨便定下的體係裏打轉,然後就這麽糊塗地死了。
唯有打磨心性,強大本身意識,才是正道。
除此之外,一切技術,神通法力,不朽神性,統統都是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