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德比伯爵的交易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作者:七年之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德比伯爵聽了萊昂內爾的話之後頓生惺惺相惜之感,心想:「果然是英雄所見略同。」
但下一秒他便大跌眼鏡,萊昂內爾長歎一聲。
「可惜整個1848年,我們家族遭受了太多損失,我的很多親族現在還被關在德意誌人和奧地利人的監獄之中。
再加上現在經濟形勢不好,我們也隻能望洋興歎了。」
德比伯爵真的想拂袖而去,但此時他也已經騎虎難下。在得不到議會支持的情況下,他絕對不能讓某一家銀行一家獨大。
對於這些所謂的銀行家,德比伯爵可是清楚得很,隻要利益足夠,他們隨時可以選擇背叛英國加入任何一國。
當然,這個道理對其他國家的銀行家也同樣適用。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德比伯爵必須找到一家與巴林銀行同等的勢力用來相互牽製。
羅斯柴爾德家族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隻不過他對於這種坐地起價的行為真的很看不慣。
「萊昂內爾議員,你要相信我們的國家,大英帝國是每個公民背後的堅強後盾。」
萊昂內爾·羅斯柴爾德做出一副十分為難的樣子說道。
「首相大人,您知道的,我們猶太人天生就比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民族更加聰明、更加優秀,所以一些野蠻、落後的民族和國家在嫉妒心的驅使下就從未停止過對我們的打壓.」
德比伯爵對於這套說辭早就聽得耳朵起繭子了,畢竟之前也不是沒人這樣說過。
萊昂內爾對於他人情緒的感知還是非常敏銳的,很快他就轉入到了正題。
「在1848年中,奧地利人聯合德意誌人對偉大的猶太民族進行了無恥的迫害。我希望可以借助國家的力量為我們討迴公道,伸張正義.」
德比伯爵聽得咋舌,德意誌邦聯那筆爛賬就連他們自己都搞不清楚金錢的去向,而且涉及的資金過於巨大,涉及的人數更是超過五十萬人。
他要有這本事還和談幹嘛?直接統一世界算了。
「首相大人,您誤會了。」
萊昂內爾連忙賠笑道。
「其實我們是想拿迴我們家族的財產,還有我可憐的同胞。」
德比伯爵這才眉頭稍解。
「你急著解救自己家人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也會嚐試幫你和德意誌邦聯溝通,但是正如你所說歐洲大陸上都是一群野蠻、無知之徒,誰也不能保證這一次溝通的效果。
大英帝國這艘大船已經在地中海這條小河溝裏擱淺太久,我們不可能再進行一場昂貴的、不合時宜的探險。你懂我意思吧?」
德比伯爵是個實惠人,但萊昂內爾卻是個商人。
「首相大人,等到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開普殖民地的地位勢必會受到影響。
而隨著經濟下行勢必會引發很多社會問題,為了挽救開普殖民地的經濟和秩序,我想向您推薦一個人。」
萊昂內爾說得很有道理,其實德比伯爵也在為開普殖民地的未來困擾,此時所有從東方貿易歸來的船隻都要在開普殖民地停留,畢竟好望角可不是那麽容易通過的。
所以英國將大量的退伍軍人安置到了開普殖民地,並對其進行了大規模投資。
然而一旦蘇伊士運河被鑿通,那麽開普殖民地就會陷入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它從一個航行的中點變成真正的終點,幾乎不會再有船選擇通過風高浪急的好望角。
實際上當時歐洲人早期對蘇伊士運河的誤判非常嚴重,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蘇伊士將徹底取代非洲航線。
基於這個誤判,當時的人們得出了更多錯誤的結論。
「沒問題,他是誰?」
「我的一個表弟,一位資深經濟學家,我相信他一定能帶領開普殖民地走出困境,將我大英帝國的損失降到最低。」
「我想見見他。」
「沒問題,首相大人您什麽時候有空?」
「就下個月,第二個星期天吧。」
「好的,到時候我會讓他帶著禮物去見您。」
「首相大人,您為了大英帝國的未來真是辛苦了,我一定會努力籌措資金,以確保大英帝國在在蘇伊士運河公司中的優勢地位。」
「是統治地位。」
德比伯爵更正道,萊昂內爾立刻爽快地答道。
「沒問題,統治地位。天色已經晚了,您就不如留下在寒舍享用完晚宴再走。
我們特意為您請來了亞曆克西·索耶著名的法國主廚,曾經多次負責路易·菲利普的宮廷晚宴。
您一定會喜歡的!」
盛情難卻,德比伯爵最終還是選擇了留在羅斯柴爾德莊園享受晚宴,但他很快就被這些猶太人的豪奢震驚到了。
德比伯爵並不是一個沒有見過世麵的人,法國國王的皇家晚宴他也受邀參加過,但並沒有留下特別深的印象。
然而此時他卻到了瞠目結舌的程度
私人宴會廳內,巨大的水晶吊燈從天花板上垂下,散發出奪目的光芒。長長的餐桌上鋪著雪白的絲綢麵料,桌布邊緣的蕾絲花邊上掛滿了珍珠,真金純銀打造的餐具甚至讓他有些手足無措。
餐桌上各式各樣的美食讓人眼花繚亂,各類名酒、雪茄更是一應俱全,就連周圍的侍者看起來也都非同凡響,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這些所謂的侍者全是真正的貴族。
隻不過此時貴族的血統並不能讓他們填飽肚子,更不能給他們富貴,所以這些人都成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仆人。
看著肆無忌憚炫耀財力的萊昂內爾,德比伯爵維持著禮貌的微笑,心中倒是明了為什麽那麽多人反猶。
其實此時猶太人在英國並不受大多數人的歡迎,隻不過英國的猶太人與英國政府的關係一直都不錯。
另一方麵則是英國國教的存在感相對來說並不強,而且將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對付愛爾蘭人身上,對於基層的控製力更是差到沒邊。
所以在17世紀中期以後便沒有出現在政府或是教會默許下的大規模反猶事件。
不過隨著進入十九世紀英國工商業持續發展,民間的反猶勢力再次抬頭,但隨著金錢至上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以及猶太人經濟地位、宗教地位、政治地位的不斷提高最終消弭於無形。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
免費閱讀.
但下一秒他便大跌眼鏡,萊昂內爾長歎一聲。
「可惜整個1848年,我們家族遭受了太多損失,我的很多親族現在還被關在德意誌人和奧地利人的監獄之中。
再加上現在經濟形勢不好,我們也隻能望洋興歎了。」
德比伯爵真的想拂袖而去,但此時他也已經騎虎難下。在得不到議會支持的情況下,他絕對不能讓某一家銀行一家獨大。
對於這些所謂的銀行家,德比伯爵可是清楚得很,隻要利益足夠,他們隨時可以選擇背叛英國加入任何一國。
當然,這個道理對其他國家的銀行家也同樣適用。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出現,德比伯爵必須找到一家與巴林銀行同等的勢力用來相互牽製。
羅斯柴爾德家族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隻不過他對於這種坐地起價的行為真的很看不慣。
「萊昂內爾議員,你要相信我們的國家,大英帝國是每個公民背後的堅強後盾。」
萊昂內爾·羅斯柴爾德做出一副十分為難的樣子說道。
「首相大人,您知道的,我們猶太人天生就比這世界上絕大多數的民族更加聰明、更加優秀,所以一些野蠻、落後的民族和國家在嫉妒心的驅使下就從未停止過對我們的打壓.」
德比伯爵對於這套說辭早就聽得耳朵起繭子了,畢竟之前也不是沒人這樣說過。
萊昂內爾對於他人情緒的感知還是非常敏銳的,很快他就轉入到了正題。
「在1848年中,奧地利人聯合德意誌人對偉大的猶太民族進行了無恥的迫害。我希望可以借助國家的力量為我們討迴公道,伸張正義.」
德比伯爵聽得咋舌,德意誌邦聯那筆爛賬就連他們自己都搞不清楚金錢的去向,而且涉及的資金過於巨大,涉及的人數更是超過五十萬人。
他要有這本事還和談幹嘛?直接統一世界算了。
「首相大人,您誤會了。」
萊昂內爾連忙賠笑道。
「其實我們是想拿迴我們家族的財產,還有我可憐的同胞。」
德比伯爵這才眉頭稍解。
「你急著解救自己家人的心情可以理解,我也會嚐試幫你和德意誌邦聯溝通,但是正如你所說歐洲大陸上都是一群野蠻、無知之徒,誰也不能保證這一次溝通的效果。
大英帝國這艘大船已經在地中海這條小河溝裏擱淺太久,我們不可能再進行一場昂貴的、不合時宜的探險。你懂我意思吧?」
德比伯爵是個實惠人,但萊昂內爾卻是個商人。
「首相大人,等到蘇伊士運河開通之後開普殖民地的地位勢必會受到影響。
而隨著經濟下行勢必會引發很多社會問題,為了挽救開普殖民地的經濟和秩序,我想向您推薦一個人。」
萊昂內爾說得很有道理,其實德比伯爵也在為開普殖民地的未來困擾,此時所有從東方貿易歸來的船隻都要在開普殖民地停留,畢竟好望角可不是那麽容易通過的。
所以英國將大量的退伍軍人安置到了開普殖民地,並對其進行了大規模投資。
然而一旦蘇伊士運河被鑿通,那麽開普殖民地就會陷入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它從一個航行的中點變成真正的終點,幾乎不會再有船選擇通過風高浪急的好望角。
實際上當時歐洲人早期對蘇伊士運河的誤判非常嚴重,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蘇伊士將徹底取代非洲航線。
基於這個誤判,當時的人們得出了更多錯誤的結論。
「沒問題,他是誰?」
「我的一個表弟,一位資深經濟學家,我相信他一定能帶領開普殖民地走出困境,將我大英帝國的損失降到最低。」
「我想見見他。」
「沒問題,首相大人您什麽時候有空?」
「就下個月,第二個星期天吧。」
「好的,到時候我會讓他帶著禮物去見您。」
「首相大人,您為了大英帝國的未來真是辛苦了,我一定會努力籌措資金,以確保大英帝國在在蘇伊士運河公司中的優勢地位。」
「是統治地位。」
德比伯爵更正道,萊昂內爾立刻爽快地答道。
「沒問題,統治地位。天色已經晚了,您就不如留下在寒舍享用完晚宴再走。
我們特意為您請來了亞曆克西·索耶著名的法國主廚,曾經多次負責路易·菲利普的宮廷晚宴。
您一定會喜歡的!」
盛情難卻,德比伯爵最終還是選擇了留在羅斯柴爾德莊園享受晚宴,但他很快就被這些猶太人的豪奢震驚到了。
德比伯爵並不是一個沒有見過世麵的人,法國國王的皇家晚宴他也受邀參加過,但並沒有留下特別深的印象。
然而此時他卻到了瞠目結舌的程度
私人宴會廳內,巨大的水晶吊燈從天花板上垂下,散發出奪目的光芒。長長的餐桌上鋪著雪白的絲綢麵料,桌布邊緣的蕾絲花邊上掛滿了珍珠,真金純銀打造的餐具甚至讓他有些手足無措。
餐桌上各式各樣的美食讓人眼花繚亂,各類名酒、雪茄更是一應俱全,就連周圍的侍者看起來也都非同凡響,詢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這些所謂的侍者全是真正的貴族。
隻不過此時貴族的血統並不能讓他們填飽肚子,更不能給他們富貴,所以這些人都成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仆人。
看著肆無忌憚炫耀財力的萊昂內爾,德比伯爵維持著禮貌的微笑,心中倒是明了為什麽那麽多人反猶。
其實此時猶太人在英國並不受大多數人的歡迎,隻不過英國的猶太人與英國政府的關係一直都不錯。
另一方麵則是英國國教的存在感相對來說並不強,而且將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對付愛爾蘭人身上,對於基層的控製力更是差到沒邊。
所以在17世紀中期以後便沒有出現在政府或是教會默許下的大規模反猶事件。
不過隨著進入十九世紀英國工商業持續發展,民間的反猶勢力再次抬頭,但隨著金錢至上的理念不斷深入人心,以及猶太人經濟地位、宗教地位、政治地位的不斷提高最終消弭於無形。
(看完記得收藏書簽方便下次閱讀!)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