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遷都?(下)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作者:七年之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實際上謝夫凱芙紮太後有些多慮了,畢竟此時已經到了十九世紀,大肆屠戮王室的可能性已經不大。
當然這隻是在歐洲範圍內,按照慣例俄國不算歐洲。
身為蘇丹穆拉德五世的生母,謝夫凱芙紮太後絕不可能支持遷都的計劃。
如果她都動搖了,那麽下麵隻會更亂。所以她必須明確表態:
“奧斯曼帝國還沒亡呢!
懦弱之舉,我絕不姑息!
”
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辭之後,謝夫凱芙紮太後便宣布廷議到此為止,之後便將自己的心腹都留了下來。
“我需要一份遷都的詳細計劃
不許走漏風聲!”
“遵命。”
在遷都的選擇上,奧斯曼內部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前往西北部的安卡拉,也就是此時奧斯曼帝國的第二大城市。
安卡拉最大的優勢就是四麵環山,易守難攻,可以有效抵禦外敵進攻,之前的戰爭中正是它把俄國人的門牙都磕飛了。
不過安卡拉的缺點也十分明顯,交通不便,難以有效統籌全局,一旦被圍幾乎無法突圍。
另一個選擇則是布爾薩,這裏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誕生地,作為奧斯曼帝國最早的首都有著良好的民眾基礎。
三麵環山,同樣的易守難攻,但卻臨近海洋,同時又不直接臨海,既減少了被海上進攻的風險,又增加了在交通上的便利性。
所以布爾薩在交通方麵要優於安卡拉,但其城市規模有限,且缺乏戰略縱深,作為首都勢必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
(這裏請書友們評論做出選擇,這一次並不一定會遷都,但如果遷都這次投票將作為第一參考項。)
奧斯曼人要遷都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英國人耳中,這讓剛剛下船的喬治·維利爾斯差點一頭栽倒在地上。
奧斯曼人如果真遷了都,那英國人的努力就全白費了。尤其是在俄國控製了黑海海峽之後,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首先英國將徹底失去了對黑海的控製,同時英國也將失去同黑海周邊國家的所有貿易份額。
其次,黑海變成俄國內海之後,俄國人將再也不用為自己的補給擔心,會加快南下速度,可以肆無忌憚地侵略奧斯曼帝國。
第三,俄國將會衝出澡盆走向浴缸,進而嚴重威脅到英國在地中海的利益。
對英國來說,這將是拿破侖戰爭以後所麵臨的最大挑戰沒有之一。
喬治·維利爾斯立刻派人聯係奧斯曼高層,同時準備親自麵見謝夫凱芙紮太後痛陳利害。
不過在這之前他要先寫信給首相約翰·羅素,也許斯特拉特福子爵是對的。
英國不能失去在近東的利益,奧斯曼帝國必須保住伊斯坦布爾。
所以真的有必要在談判達成之前守住伊斯坦布爾,至少要讓奧斯曼人覺得可以守住,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之後喬治·維利爾斯親自覲見了謝夫凱芙紮太後,後者表麵上十分動容,但他清楚這僅僅是表麵功夫而已。
喬治·維利爾斯離開皇宮之後便親自登船準備前往多布羅加,去見一見這位將整個近東攪得天翻地覆的沙皇。
大洋彼岸,華盛頓。
白宮之中,紮卡裏·泰勒正對著眼前的北美地區摩拳擦掌。由於之前在反法戰爭中的糟糕表現和戰後分贓談判桌上的軟弱讓美國國內的各方勢力都很不滿。
尤其是天命論的支持者,他們稱紮卡裏·泰勒是“全美利堅最大的廢物”。
南方的奴隸主們認為他不配作為“紅脖子”,北方的資本家們更是聲稱紮卡裏·泰勒是讓華爾街跌停的罪魁禍首。
之後的日子紮卡裏·泰勒收到了無數封要求他下台的信件,報紙上全是關於他的負麵消息。
紮卡裏·泰勒很清楚,如果繼續這樣下去,那麽他將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被彈劾的總統。
好在這個時候有一位來自歐洲的失意政治家找到了他,雙方見麵之後頓生出一種惺惺相惜之感。
這位政治家還帶來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歐洲列強正在近東打的如火如荼,現在正是美利堅大展神威的最佳時機,隻要造成既成事實,美利堅獨霸北美也有可能
不過曾經參加過美墨戰爭的紮卡裏·泰勒並沒那麽樂觀,墨西哥人也許不堪一擊,但是奧地利人絕對沒那麽好對付。
所以這一次他將擴張方向定在了北方,英國人在北美的兵力相當分散,尤其是西北方向。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軍事冒險,但比起南下對戰墨西哥和奧地利與北上直麵加拿大總督區的主力,這已經是最安全的方式了。
帕麥斯頓的麵色卻並不好看,看來這位看起來粗獷的紅脖子似乎並沒有表麵上那麽傻。
但這種有一點小聰明的人卻更容易自以為是,帕麥斯頓是來尋求合夥人的,並不是來找老板的。
喝光了桌麵上的酒,帕麥斯頓便選擇了離開。其實如果可以選他也不想來美國碰運氣,但無奈自己在英國外交界的名聲已經臭了。
俄勒岡作為此時美國在太平洋上唯一的出海口,受到的重視和得到的資源都比曆史上多得多。
雖說此時僅靠俄勒岡當地的民兵,甚至是當地的華工都足夠解決掉英軍駐紮在北部哥倫比亞地(現在華盛頓州)兩個連的英軍。
但紮卡裏·泰勒再也經不起失敗了,他足足派出了8000名陸軍士兵,相當於此時美國陸軍總兵力五分之一。
此時美國的國防壓力比曆史上大得多,不可能在搞一個不到一萬人的陸軍了,但是礙於美國的傳統,大家都不想交稅,所以規模也不可能像歐洲大陸上那樣動不動就幾十萬互車。
除了這一次遠征以外,紮卡裏·泰勒還秘密計劃了一次遠征,目標是古巴。
曆史上紮卡裏·泰勒堅決反對遠征古巴,但由於政治危機,以及為了向南方奴隸主集團示好,紮卡裏·泰勒成了遠征古巴最大的支持者。
隻不過他並不敢明目張膽地支持,所以那些陸軍士兵打著的旗號是幫助古巴獨立。
當然這隻是在歐洲範圍內,按照慣例俄國不算歐洲。
身為蘇丹穆拉德五世的生母,謝夫凱芙紮太後絕不可能支持遷都的計劃。
如果她都動搖了,那麽下麵隻會更亂。所以她必須明確表態:
“奧斯曼帝國還沒亡呢!
懦弱之舉,我絕不姑息!
”
一番慷慨激昂的陳辭之後,謝夫凱芙紮太後便宣布廷議到此為止,之後便將自己的心腹都留了下來。
“我需要一份遷都的詳細計劃
不許走漏風聲!”
“遵命。”
在遷都的選擇上,奧斯曼內部有兩種方案,一種是前往西北部的安卡拉,也就是此時奧斯曼帝國的第二大城市。
安卡拉最大的優勢就是四麵環山,易守難攻,可以有效抵禦外敵進攻,之前的戰爭中正是它把俄國人的門牙都磕飛了。
不過安卡拉的缺點也十分明顯,交通不便,難以有效統籌全局,一旦被圍幾乎無法突圍。
另一個選擇則是布爾薩,這裏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誕生地,作為奧斯曼帝國最早的首都有著良好的民眾基礎。
三麵環山,同樣的易守難攻,但卻臨近海洋,同時又不直接臨海,既減少了被海上進攻的風險,又增加了在交通上的便利性。
所以布爾薩在交通方麵要優於安卡拉,但其城市規模有限,且缺乏戰略縱深,作為首都勢必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
(這裏請書友們評論做出選擇,這一次並不一定會遷都,但如果遷都這次投票將作為第一參考項。)
奧斯曼人要遷都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英國人耳中,這讓剛剛下船的喬治·維利爾斯差點一頭栽倒在地上。
奧斯曼人如果真遷了都,那英國人的努力就全白費了。尤其是在俄國控製了黑海海峽之後,那後果將不堪設想。
首先英國將徹底失去了對黑海的控製,同時英國也將失去同黑海周邊國家的所有貿易份額。
其次,黑海變成俄國內海之後,俄國人將再也不用為自己的補給擔心,會加快南下速度,可以肆無忌憚地侵略奧斯曼帝國。
第三,俄國將會衝出澡盆走向浴缸,進而嚴重威脅到英國在地中海的利益。
對英國來說,這將是拿破侖戰爭以後所麵臨的最大挑戰沒有之一。
喬治·維利爾斯立刻派人聯係奧斯曼高層,同時準備親自麵見謝夫凱芙紮太後痛陳利害。
不過在這之前他要先寫信給首相約翰·羅素,也許斯特拉特福子爵是對的。
英國不能失去在近東的利益,奧斯曼帝國必須保住伊斯坦布爾。
所以真的有必要在談判達成之前守住伊斯坦布爾,至少要讓奧斯曼人覺得可以守住,否則後果將不堪設想。
之後喬治·維利爾斯親自覲見了謝夫凱芙紮太後,後者表麵上十分動容,但他清楚這僅僅是表麵功夫而已。
喬治·維利爾斯離開皇宮之後便親自登船準備前往多布羅加,去見一見這位將整個近東攪得天翻地覆的沙皇。
大洋彼岸,華盛頓。
白宮之中,紮卡裏·泰勒正對著眼前的北美地區摩拳擦掌。由於之前在反法戰爭中的糟糕表現和戰後分贓談判桌上的軟弱讓美國國內的各方勢力都很不滿。
尤其是天命論的支持者,他們稱紮卡裏·泰勒是“全美利堅最大的廢物”。
南方的奴隸主們認為他不配作為“紅脖子”,北方的資本家們更是聲稱紮卡裏·泰勒是讓華爾街跌停的罪魁禍首。
之後的日子紮卡裏·泰勒收到了無數封要求他下台的信件,報紙上全是關於他的負麵消息。
紮卡裏·泰勒很清楚,如果繼續這樣下去,那麽他將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個被彈劾的總統。
好在這個時候有一位來自歐洲的失意政治家找到了他,雙方見麵之後頓生出一種惺惺相惜之感。
這位政治家還帶來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歐洲列強正在近東打的如火如荼,現在正是美利堅大展神威的最佳時機,隻要造成既成事實,美利堅獨霸北美也有可能
不過曾經參加過美墨戰爭的紮卡裏·泰勒並沒那麽樂觀,墨西哥人也許不堪一擊,但是奧地利人絕對沒那麽好對付。
所以這一次他將擴張方向定在了北方,英國人在北美的兵力相當分散,尤其是西北方向。
毫無疑問這是一場軍事冒險,但比起南下對戰墨西哥和奧地利與北上直麵加拿大總督區的主力,這已經是最安全的方式了。
帕麥斯頓的麵色卻並不好看,看來這位看起來粗獷的紅脖子似乎並沒有表麵上那麽傻。
但這種有一點小聰明的人卻更容易自以為是,帕麥斯頓是來尋求合夥人的,並不是來找老板的。
喝光了桌麵上的酒,帕麥斯頓便選擇了離開。其實如果可以選他也不想來美國碰運氣,但無奈自己在英國外交界的名聲已經臭了。
俄勒岡作為此時美國在太平洋上唯一的出海口,受到的重視和得到的資源都比曆史上多得多。
雖說此時僅靠俄勒岡當地的民兵,甚至是當地的華工都足夠解決掉英軍駐紮在北部哥倫比亞地(現在華盛頓州)兩個連的英軍。
但紮卡裏·泰勒再也經不起失敗了,他足足派出了8000名陸軍士兵,相當於此時美國陸軍總兵力五分之一。
此時美國的國防壓力比曆史上大得多,不可能在搞一個不到一萬人的陸軍了,但是礙於美國的傳統,大家都不想交稅,所以規模也不可能像歐洲大陸上那樣動不動就幾十萬互車。
除了這一次遠征以外,紮卡裏·泰勒還秘密計劃了一次遠征,目標是古巴。
曆史上紮卡裏·泰勒堅決反對遠征古巴,但由於政治危機,以及為了向南方奴隸主集團示好,紮卡裏·泰勒成了遠征古巴最大的支持者。
隻不過他並不敢明目張膽地支持,所以那些陸軍士兵打著的旗號是幫助古巴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