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英國人的煩惱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作者:七年之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最終威廉四世還是沒有選擇勇敢一次,隨著援助黑森的決議全票通過,一支7.2萬人的德意誌聯軍進入了黑森境內。
戰爭沒有任何懸念,黑森的那些軍隊當初能選擇背叛,現在自然也能選擇再一次背叛。
聯軍的紀律嚴明,並沒有趁機禍害民眾。實際上哪怕是那些叛亂份子,隻要肯放下武器也都沒有太過為難。
當然這些人是不可能再被允許留在德意誌邦聯境內了,除了幾個罪魁禍首其餘人大多數都被判流放殖民地。
一場不大不小的叛亂就這樣結束了
英國,倫敦。
約翰·羅素看著手中的戰報,臉上沒有半點喜色,反而陰沉的嚇人,讓周圍的內閣成員都懷疑是不是消息有誤。
陸軍大臣威廉·格萊斯頓終於忍不住問道。
“首相大人,難道前線打了敗仗?”
約翰·羅素搖了搖頭。
“不,是一場大勝。”
“那您為什麽?”
“你看看吧。”
約翰·羅素一把將手中的戰報塞到威廉·格萊斯頓手中。
“整篇戰報中兵力不足這個詞被反複提及了十三次。真是個貪得無厭的家夥!
大英帝國陸軍隻有十二萬人,一半都在他手中,他居然還敢說兵力不足!”
約翰·羅素氣得來迴在辦公室中踱步,英國陸軍的一半也就是六萬人,這確實算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然而放在此時的歐洲真算不得什麽,尤其是此時的巴爾幹,參展各國的兵力都是數以十萬計,英國陸軍這六萬人可能還沒人零頭多。
陸軍大臣威廉·格萊斯頓想了想說道。
“首相大人,我們大英帝國的陸軍確實太少,是不是可以借著這個機會?”
約翰·羅素沒好氣地說道。
“格萊斯頓先生,您以為陸軍是您家圍欄中的牲口嗎?想養多少就養多少?”
為什麽英國號稱世界霸主,陸軍卻這般少得可憐呢?
除了藍海政策要求優先發展海軍,忽視陸軍以外,孤立政策進一步減少了陸軍的用武之地。
然而這些隻是表象,根本原因是負債太多,以及稅收問題。想擴軍那也得有財政支持才行,英國和歐洲傳統的君主製國家不同,在這方麵很難獨斷專行。
想要讓那些老爺們通過政策從自己的腰包裏拿錢給陸軍,那幾乎是在癡人說夢。
不過此時卻到了他們不得不掏錢的時候,約翰·羅素知道這很難,所以他才很生氣,但在生過氣之後他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此時再放不開手腳,隻會讓局麵越來越糟。
約翰·羅素做了一次深唿吸,然後說道。
“抱歉,格萊斯頓先生。請原諒我的失態,我已經有好幾天沒合眼了。
這個國家確實需要改變,您願意與我一同改變這個國家嗎?”
威廉·格萊斯頓還是很有使命感的一個人,他激動地說道。
“當然願意,首相大人。我們都希望大英帝國能長盛不衰。”
“那您覺得擴軍多少萬合適?”
“恕我直言,首相大人,此時的俄奧聯合起來的歐洲要比拿破侖的歐洲更可怕。”
約翰·羅素點了點頭,他也感到了這個敵人十分棘手。
“您繼續說。”
“我沒有任何妄自菲薄的意思,我們的紅杉軍是世界上最優秀、最有效率的軍隊,此前取得的無數勝利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麵對現在的歐洲,我覺得我們至少需要三十五萬人才能有效保證我們的地位不被動搖.”
威廉·格萊斯頓侃侃而談,約翰·羅素卻是在大吐苦水。
“您的意思是要再擴軍二十三萬?您覺得國會的那些議員老爺們會答應嗎?”
“首相大人,他們沒得選。英國完了,誰還能保證他們的利益呢?歐洲大陸上的野蠻人可不會保障他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約翰·羅素隻是輕歎一聲。
“如果不是他們鼠目寸光,我們又怎麽可能這麽累呢!”
事實上現在擴軍對於這場戰爭的意義不大,約翰·羅素和威廉·格萊斯頓更多的是為了以後考慮。
畢竟這場戰爭的目的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取勝,而是為了讓俄國暫時放棄奪取伊斯坦布爾,染指黑海海峽。
戰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英國的世界霸權,而不是替奧斯曼人擋刀子。
但國會的議員老爺們可不想聽這些,他們隻同意擴軍八萬,畢竟六萬人就能擋住俄國人,有十二萬人擋住神聖同盟應該不在乎下,剩下八萬正好對付愛爾蘭人和國內的工人。
約翰·羅素同意了拉格倫男爵的增兵請求,雙方都清楚這點人是不可能打贏戰爭的,所以外交大臣喬治·維利爾斯再次帶著任務和“誠意”出發了。
俄軍司令亞曆山大·普林斯基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次失敗了,雖說不斷有援軍趕到前線,但消耗的速度明顯要快過增援的速度。
這樣下去早晚會被英國人和奧斯曼人發現虛實,如果自己丟了多布羅加,那麽尼古拉一世一定會要了自己的命。
普林斯基也在想辦法,但是他先後試了好幾個攻擊地點,最終都是無功而返。
至於其他的戰術他不清楚,他這一輩子都是在用同一種戰術。
普林斯基手下的將軍們都是閉口不言就像一顆顆木樁一樣,有時候普林斯基甚至有些懷念那些和他對著幹的小夥子們。
隻可惜那些人永遠也迴不來了。
要問那些人去哪了?問的好,當然是被偉大的普林斯基元帥送到前線當炮灰了。
這也是為什麽普林斯基的手下們一個個都在裝啞巴的原因,畢竟誰也不想去送死。
雖說普林斯基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但是戰爭還得打下去,他不能讓沙皇覺得他怯戰,否則到時候倒黴的就是他了。
對麵拉格倫男爵越大越疑惑,俄國人怎麽還在瘋狂進攻,這樣消耗下去有什麽價值嗎?
他覺得如果自己不是白癡,那麽對方一定就是個白癡。總之雙方之間一定有一個是蠢貨,否則絕對不可能把戰爭打成這樣。
戰爭沒有任何懸念,黑森的那些軍隊當初能選擇背叛,現在自然也能選擇再一次背叛。
聯軍的紀律嚴明,並沒有趁機禍害民眾。實際上哪怕是那些叛亂份子,隻要肯放下武器也都沒有太過為難。
當然這些人是不可能再被允許留在德意誌邦聯境內了,除了幾個罪魁禍首其餘人大多數都被判流放殖民地。
一場不大不小的叛亂就這樣結束了
英國,倫敦。
約翰·羅素看著手中的戰報,臉上沒有半點喜色,反而陰沉的嚇人,讓周圍的內閣成員都懷疑是不是消息有誤。
陸軍大臣威廉·格萊斯頓終於忍不住問道。
“首相大人,難道前線打了敗仗?”
約翰·羅素搖了搖頭。
“不,是一場大勝。”
“那您為什麽?”
“你看看吧。”
約翰·羅素一把將手中的戰報塞到威廉·格萊斯頓手中。
“整篇戰報中兵力不足這個詞被反複提及了十三次。真是個貪得無厭的家夥!
大英帝國陸軍隻有十二萬人,一半都在他手中,他居然還敢說兵力不足!”
約翰·羅素氣得來迴在辦公室中踱步,英國陸軍的一半也就是六萬人,這確實算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然而放在此時的歐洲真算不得什麽,尤其是此時的巴爾幹,參展各國的兵力都是數以十萬計,英國陸軍這六萬人可能還沒人零頭多。
陸軍大臣威廉·格萊斯頓想了想說道。
“首相大人,我們大英帝國的陸軍確實太少,是不是可以借著這個機會?”
約翰·羅素沒好氣地說道。
“格萊斯頓先生,您以為陸軍是您家圍欄中的牲口嗎?想養多少就養多少?”
為什麽英國號稱世界霸主,陸軍卻這般少得可憐呢?
除了藍海政策要求優先發展海軍,忽視陸軍以外,孤立政策進一步減少了陸軍的用武之地。
然而這些隻是表象,根本原因是負債太多,以及稅收問題。想擴軍那也得有財政支持才行,英國和歐洲傳統的君主製國家不同,在這方麵很難獨斷專行。
想要讓那些老爺們通過政策從自己的腰包裏拿錢給陸軍,那幾乎是在癡人說夢。
不過此時卻到了他們不得不掏錢的時候,約翰·羅素知道這很難,所以他才很生氣,但在生過氣之後他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此時再放不開手腳,隻會讓局麵越來越糟。
約翰·羅素做了一次深唿吸,然後說道。
“抱歉,格萊斯頓先生。請原諒我的失態,我已經有好幾天沒合眼了。
這個國家確實需要改變,您願意與我一同改變這個國家嗎?”
威廉·格萊斯頓還是很有使命感的一個人,他激動地說道。
“當然願意,首相大人。我們都希望大英帝國能長盛不衰。”
“那您覺得擴軍多少萬合適?”
“恕我直言,首相大人,此時的俄奧聯合起來的歐洲要比拿破侖的歐洲更可怕。”
約翰·羅素點了點頭,他也感到了這個敵人十分棘手。
“您繼續說。”
“我沒有任何妄自菲薄的意思,我們的紅杉軍是世界上最優秀、最有效率的軍隊,此前取得的無數勝利就是最好的證明。
但麵對現在的歐洲,我覺得我們至少需要三十五萬人才能有效保證我們的地位不被動搖.”
威廉·格萊斯頓侃侃而談,約翰·羅素卻是在大吐苦水。
“您的意思是要再擴軍二十三萬?您覺得國會的那些議員老爺們會答應嗎?”
“首相大人,他們沒得選。英國完了,誰還能保證他們的利益呢?歐洲大陸上的野蠻人可不會保障他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約翰·羅素隻是輕歎一聲。
“如果不是他們鼠目寸光,我們又怎麽可能這麽累呢!”
事實上現在擴軍對於這場戰爭的意義不大,約翰·羅素和威廉·格萊斯頓更多的是為了以後考慮。
畢竟這場戰爭的目的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取勝,而是為了讓俄國暫時放棄奪取伊斯坦布爾,染指黑海海峽。
戰爭的根本目的是為了維護英國的世界霸權,而不是替奧斯曼人擋刀子。
但國會的議員老爺們可不想聽這些,他們隻同意擴軍八萬,畢竟六萬人就能擋住俄國人,有十二萬人擋住神聖同盟應該不在乎下,剩下八萬正好對付愛爾蘭人和國內的工人。
約翰·羅素同意了拉格倫男爵的增兵請求,雙方都清楚這點人是不可能打贏戰爭的,所以外交大臣喬治·維利爾斯再次帶著任務和“誠意”出發了。
俄軍司令亞曆山大·普林斯基已經不記得這是第幾次失敗了,雖說不斷有援軍趕到前線,但消耗的速度明顯要快過增援的速度。
這樣下去早晚會被英國人和奧斯曼人發現虛實,如果自己丟了多布羅加,那麽尼古拉一世一定會要了自己的命。
普林斯基也在想辦法,但是他先後試了好幾個攻擊地點,最終都是無功而返。
至於其他的戰術他不清楚,他這一輩子都是在用同一種戰術。
普林斯基手下的將軍們都是閉口不言就像一顆顆木樁一樣,有時候普林斯基甚至有些懷念那些和他對著幹的小夥子們。
隻可惜那些人永遠也迴不來了。
要問那些人去哪了?問的好,當然是被偉大的普林斯基元帥送到前線當炮灰了。
這也是為什麽普林斯基的手下們一個個都在裝啞巴的原因,畢竟誰也不想去送死。
雖說普林斯基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但是戰爭還得打下去,他不能讓沙皇覺得他怯戰,否則到時候倒黴的就是他了。
對麵拉格倫男爵越大越疑惑,俄國人怎麽還在瘋狂進攻,這樣消耗下去有什麽價值嗎?
他覺得如果自己不是白癡,那麽對方一定就是個白癡。總之雙方之間一定有一個是蠢貨,否則絕對不可能把戰爭打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