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一觸即發
戰爭宮廷和膝枕,奧地利的天命 作者:七年之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伊斯坦布爾。
雅典叛亂,奧托一世身受重傷、生死不明的消息讓這座城市再次陷入了徹夜狂歡。
奧斯曼人對奧地利和俄羅斯兩個世仇既有仇恨又有畏懼,而對於希臘王國則隻有看不起。
哪怕是接連遭遇失敗,奧斯曼人依然看不起希臘人,在前者看來後者不過是二等公民,奴隸的後代,被征服者,背叛者,隻會抱大腿的小人
謝夫凱芙紮太後也總算長出了口氣,希臘王國想從內亂中恢複沒那麽容易,如果神聖同盟內部能因為希臘問題爆發戰爭那就更好了。
讓謝夫凱芙紮太後最為欣喜的是希臘政府向自己拋來了橄欖枝,希望奧斯曼政府能夠保證希臘的獨立。
謝夫凱芙紮太後自然是不可能上當的,奧斯曼帝國此時對希臘王國沒有任何興趣,保障其獨立更是天方夜譚。
希臘人不會不知道這一點,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病急亂投醫。謝夫凱芙紮太後可以肯定希臘王國的局勢一定十分危急,然而希臘的局勢越危急對奧斯曼帝國就越有利。
此外還能看神聖同盟的笑話
奧斯曼帝國高層的意見則是十分割裂,以大維齊爾左哈夫為首的內臣集團覺得應該關閉邊境、嚴守國門,以免被希臘人波及。
他們確實畏懼神聖同盟不假,但內臣們也是在為奧斯曼帝國考慮,換位思考一下,難道奧斯曼帝國就沒可能爆發叛亂嗎?
這些年來的叛亂就從未停止過,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再到法國、比利時、奧地利、俄國、希臘.
奧斯曼帝國的經濟衰退,改革失敗,蘇丹年幼,戰爭失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很難說奧斯曼帝國不會是下一個。
艾哈邁德·伊爾馬茲帕夏為首的新軍和坦齊馬特之後誕生的新官僚們則是支持趁火打劫。
當然,他們指的趁火打劫並不是真的參戰,而是利用雇傭軍和物資援助的方式扶植代理人達到分化瓦解希臘王國的目的。
要知道此時希臘王國的領土曾經都屬於奧斯曼帝國,幾百年的統治不可能什麽都沒留下。
隻要奧斯曼人想找自然有大把人願意做個這個傀儡,甚至希臘政府也不是鐵板一塊。現在正是拉攏他們的最佳時機.
不過謝夫凱芙紮太後並不是一位雄主,她隻會後宮之中製衡那一套。
結果就是確認關閉邊境、加強防禦的策略,允許增兵但沒有增加軍費開支。另一方麵謝夫凱芙紮太後在奧斯曼新軍中設立的巴爾幹大臣,但同樣沒有撥給經費,隻讓他們自行籌措。
采納意見,但不給予資金支持,隻給頒發了一些無用的頭銜。
謝夫凱芙紮太後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出於無奈,因為奧斯曼帝國真的沒錢了。戰爭賠款隻占一小部分,奧斯曼帝國此時最大的支出是償還英國人的貸款。
以現在奧斯曼帝國政府的收入計算,償還這些欠款至少需要十五到二十年時間。
奧斯曼帝國曾經是世界上金融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此時早已沒落。
伊斯坦布爾四家最大的銀行分別由英、法、俄、奧四大列強操控,奧斯曼帝國想要在本國發行國債都要先問過列強控製的銀行才行。
戰敗的另一個影響就是國內的動蕩,奧斯曼帝國的一些地方勢力已經出現了動搖,他們不滿於奧斯曼帝國懦弱、無能,甚至有人已經私下裏開始串聯準備在合適的時機舉起反旗。
身在伊斯坦布爾的斯特拉特福子爵在聽說了希臘的消息後還是很興奮的,畢竟多年前埋下的種子終於破土而出。
希臘王國本就不強,之前的戰爭中雖然獲得了不少土地,但是自身損失也十分慘重。
如果再經曆一場戰爭應該會徹底失去戰鬥力,而且希臘政府的使者正在請求英國承認他們的新政府。
這可是一個十分不錯的戰爭借口
然而倫敦方麵卻不這麽認為,約翰·羅素直接駁迴了斯特拉特福子爵的請求。
承認希臘的新政府?開什麽玩笑!好不容易剛從戰爭的泥潭中拔出腳來,再把腳伸迴去?
什麽狗屁承諾,哪有黨派政治前途重要。
德意誌邦聯內部的反應十分一致,各邦國君主對於叛亂的態度都是零容忍。雖說希臘人和德意誌人沒什麽關係,但是奧托一世可是實打實的德意誌君主。
再加上之前的慣例,各國君主都已經做好了奧托一世在邦聯大會演講之後出兵的準備。
威廉四世雖然心中一萬個不滿,但是他必須承認他也希望如果有一天自己的臣民發動叛亂,周圍的國家可以出手幫忙。
威廉四世在遭遇暗殺負傷之後就很難再繼續相信自己的統治穩如泰山,其實他已經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且這種症狀正在隨著奧地利帝國的日益強大而不斷加劇。
巴伐利亞王國的維爾特斯巴赫家族是奧托一世的本家,哪怕是為了麵子也要動上一動。
其他邦國也沒什麽好說的,各國君主在經曆了1848年的動亂之後都在尋求能延續自身統治的方案。
弗蘭茨倡導的君主聯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此時希臘發生的叛亂在他們看來就像是投名狀一樣。
雖然德意誌邦聯大會還未開始,但各國的軍隊已經開始在波西米亞集結,各國王室和政府都已經派出代表來到維也納參加月末的德意誌邦聯例行會議。
奧地利帝國軍方拿出的方案是海陸並行。
“陛下,我們的軍隊將會沿著鐵路直達兩國邊境。陸軍將從阿爾巴尼亞地區發起進攻,預計在三個星期之內抵達雅典。
我們的海軍將在三天後出發,在一星期內摧毀希臘所有的海上力量和海防設施,為後續陸軍的進攻做鋪墊。
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敵人逃跑
如果您需要的話,我們也可以實施登陸作戰,預計一個星期之內就能拿下雅典。”
戰爭大臣圖拉爾在地圖上興奮地指點江山,奧地利帝國軍隊的強大讓他豪氣頓生。希臘王國在巴爾幹半島不算弱,但是在奧地利帝國麵前連一個月都撐不住。
不過奧地利帝國中央情報大臣沃爾夫·拉姆卻在此時給眾人潑了一盆冷水。
“我們收到情報,此時正有一支規模接近萬人的俄軍在希臘邊境待命。我們有理由懷疑俄國想要介入這場戰爭.”
弗蘭茨正揉著眉心,這場衝突似乎變得更加複雜了。但事情很快將再次迎來了反轉
雅典叛亂,奧托一世身受重傷、生死不明的消息讓這座城市再次陷入了徹夜狂歡。
奧斯曼人對奧地利和俄羅斯兩個世仇既有仇恨又有畏懼,而對於希臘王國則隻有看不起。
哪怕是接連遭遇失敗,奧斯曼人依然看不起希臘人,在前者看來後者不過是二等公民,奴隸的後代,被征服者,背叛者,隻會抱大腿的小人
謝夫凱芙紮太後也總算長出了口氣,希臘王國想從內亂中恢複沒那麽容易,如果神聖同盟內部能因為希臘問題爆發戰爭那就更好了。
讓謝夫凱芙紮太後最為欣喜的是希臘政府向自己拋來了橄欖枝,希望奧斯曼政府能夠保證希臘的獨立。
謝夫凱芙紮太後自然是不可能上當的,奧斯曼帝國此時對希臘王國沒有任何興趣,保障其獨立更是天方夜譚。
希臘人不會不知道這一點,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完全是病急亂投醫。謝夫凱芙紮太後可以肯定希臘王國的局勢一定十分危急,然而希臘的局勢越危急對奧斯曼帝國就越有利。
此外還能看神聖同盟的笑話
奧斯曼帝國高層的意見則是十分割裂,以大維齊爾左哈夫為首的內臣集團覺得應該關閉邊境、嚴守國門,以免被希臘人波及。
他們確實畏懼神聖同盟不假,但內臣們也是在為奧斯曼帝國考慮,換位思考一下,難道奧斯曼帝國就沒可能爆發叛亂嗎?
這些年來的叛亂就從未停止過,從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再到法國、比利時、奧地利、俄國、希臘.
奧斯曼帝國的經濟衰退,改革失敗,蘇丹年幼,戰爭失敗,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很難說奧斯曼帝國不會是下一個。
艾哈邁德·伊爾馬茲帕夏為首的新軍和坦齊馬特之後誕生的新官僚們則是支持趁火打劫。
當然,他們指的趁火打劫並不是真的參戰,而是利用雇傭軍和物資援助的方式扶植代理人達到分化瓦解希臘王國的目的。
要知道此時希臘王國的領土曾經都屬於奧斯曼帝國,幾百年的統治不可能什麽都沒留下。
隻要奧斯曼人想找自然有大把人願意做個這個傀儡,甚至希臘政府也不是鐵板一塊。現在正是拉攏他們的最佳時機.
不過謝夫凱芙紮太後並不是一位雄主,她隻會後宮之中製衡那一套。
結果就是確認關閉邊境、加強防禦的策略,允許增兵但沒有增加軍費開支。另一方麵謝夫凱芙紮太後在奧斯曼新軍中設立的巴爾幹大臣,但同樣沒有撥給經費,隻讓他們自行籌措。
采納意見,但不給予資金支持,隻給頒發了一些無用的頭銜。
謝夫凱芙紮太後之所以這樣做也是出於無奈,因為奧斯曼帝國真的沒錢了。戰爭賠款隻占一小部分,奧斯曼帝國此時最大的支出是償還英國人的貸款。
以現在奧斯曼帝國政府的收入計算,償還這些欠款至少需要十五到二十年時間。
奧斯曼帝國曾經是世界上金融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但此時早已沒落。
伊斯坦布爾四家最大的銀行分別由英、法、俄、奧四大列強操控,奧斯曼帝國想要在本國發行國債都要先問過列強控製的銀行才行。
戰敗的另一個影響就是國內的動蕩,奧斯曼帝國的一些地方勢力已經出現了動搖,他們不滿於奧斯曼帝國懦弱、無能,甚至有人已經私下裏開始串聯準備在合適的時機舉起反旗。
身在伊斯坦布爾的斯特拉特福子爵在聽說了希臘的消息後還是很興奮的,畢竟多年前埋下的種子終於破土而出。
希臘王國本就不強,之前的戰爭中雖然獲得了不少土地,但是自身損失也十分慘重。
如果再經曆一場戰爭應該會徹底失去戰鬥力,而且希臘政府的使者正在請求英國承認他們的新政府。
這可是一個十分不錯的戰爭借口
然而倫敦方麵卻不這麽認為,約翰·羅素直接駁迴了斯特拉特福子爵的請求。
承認希臘的新政府?開什麽玩笑!好不容易剛從戰爭的泥潭中拔出腳來,再把腳伸迴去?
什麽狗屁承諾,哪有黨派政治前途重要。
德意誌邦聯內部的反應十分一致,各邦國君主對於叛亂的態度都是零容忍。雖說希臘人和德意誌人沒什麽關係,但是奧托一世可是實打實的德意誌君主。
再加上之前的慣例,各國君主都已經做好了奧托一世在邦聯大會演講之後出兵的準備。
威廉四世雖然心中一萬個不滿,但是他必須承認他也希望如果有一天自己的臣民發動叛亂,周圍的國家可以出手幫忙。
威廉四世在遭遇暗殺負傷之後就很難再繼續相信自己的統治穩如泰山,其實他已經患上了嚴重的焦慮症,且這種症狀正在隨著奧地利帝國的日益強大而不斷加劇。
巴伐利亞王國的維爾特斯巴赫家族是奧托一世的本家,哪怕是為了麵子也要動上一動。
其他邦國也沒什麽好說的,各國君主在經曆了1848年的動亂之後都在尋求能延續自身統治的方案。
弗蘭茨倡導的君主聯盟讓他們看到了希望,此時希臘發生的叛亂在他們看來就像是投名狀一樣。
雖然德意誌邦聯大會還未開始,但各國的軍隊已經開始在波西米亞集結,各國王室和政府都已經派出代表來到維也納參加月末的德意誌邦聯例行會議。
奧地利帝國軍方拿出的方案是海陸並行。
“陛下,我們的軍隊將會沿著鐵路直達兩國邊境。陸軍將從阿爾巴尼亞地區發起進攻,預計在三個星期之內抵達雅典。
我們的海軍將在三天後出發,在一星期內摧毀希臘所有的海上力量和海防設施,為後續陸軍的進攻做鋪墊。
同時也是為了防止敵人逃跑
如果您需要的話,我們也可以實施登陸作戰,預計一個星期之內就能拿下雅典。”
戰爭大臣圖拉爾在地圖上興奮地指點江山,奧地利帝國軍隊的強大讓他豪氣頓生。希臘王國在巴爾幹半島不算弱,但是在奧地利帝國麵前連一個月都撐不住。
不過奧地利帝國中央情報大臣沃爾夫·拉姆卻在此時給眾人潑了一盆冷水。
“我們收到情報,此時正有一支規模接近萬人的俄軍在希臘邊境待命。我們有理由懷疑俄國想要介入這場戰爭.”
弗蘭茨正揉著眉心,這場衝突似乎變得更加複雜了。但事情很快將再次迎來了反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