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開出去一段路,我的疑問更大了。如果是去天池,應該是反方向。我對新疆不熟,但是來之前做了些功課,李文德的營地本身就跟天池是反方向了。但現在的路,明顯剛好相反……這些人要去柴窩堡湖?這個時候去?
“這條路是去哪兒的?”我問桃荼。
她正專心開車,見我這麽問,迴到:“去哪兒都行,國道,這個方向是往達阪城區……不對,他們下國道了……”桃荼說這話的時候語氣也有些奇怪。
“怎麽了?”
“別問我,我也奇怪呢,這個時候出行本來就奇怪,還下國道走,這不是找死麽?”說完這句話,桃荼突然閉嘴,似乎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
這裏不比市區,夜駕的話在國道上沒什麽,我看著車隊蜿蜒前行。想來,最前麵帶隊的,應該是李文德本人了。下了國道之後對我來說其實沒什麽感覺,除了有些顛簸之外,其他還好。反正看不見路,隻是跟著前麵的車燈而已。
夜裏一點多,除了黑就是黑……對我來說,也沒什麽。
倒是桃荼有些嚴肅,緊緊的跟著前麵的車隊。中間除了抱怨過幾句,沒再說多餘的話。
過了一會兒,桃荼似乎鬆了口氣,對我說:“我知道他們這是要去哪兒了。”
不等我問,她自己就說到:“白楊溝。”
我納悶兒這麽黑的夜,她是怎麽判斷出來的,不過隨著她的緊張情緒緩解,話也多了起來,跟我聊了些白楊溝的景點之類的。似乎知道我是第一次來烏市之後就一直介紹景點,這丫頭有當導遊的天賦。
我這麽一說,她倒是很開心,說自己也有這方麵的兼職。
車隊順著白楊溝一直開。李文德帶的路彎彎曲曲,不過桃荼說路況比她想象中的好很多,果然主任就是主任,路線太熟悉了,即便是夜裏開也這麽順暢。
不過,鑒於我的好奇,桃荼似乎忘記了自己說過不要多管閑事的說法,跟我一起討論起這一行車隊的目的地。如果是登峰的話,很多人會選擇從柴窩堡鄉去三個岔溝口,然後徒步去大本營。也有從北麓天池出發的。不過那些專業團隊比較少見,今天這個團的走法並不奇怪,去白楊溝的話,也可能是要走白楊溝達阪這條線路,奇怪的隻是他們選擇的出發時間。
我聽著她言語中夾雜著一些登山的專業詞匯,笑說,你很專業啊。
她說自己見過一些這樣的人在營地,聽的多了也就知道了。
我聽得雲裏霧裏。雖然我也登山,不過,即便是跟等博格達峰的業餘隊來說也是天壤之別。除了在真如子哪裏爬過懸天梯之外。其餘的山林之行,隻能算是丘陵。就算是高山也從未像此行的路途這樣。但……我想,對我來說,應該也不會像以前想的那樣艱難……也或許我是高估自己了,畢竟這裏的氣候完全不同。
想來,李文德之前對我說要保存體力。單單從這句話上,我有預感,登山似乎勢在必行了。
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內。車隊在開了將近兩個小時之後,停了下來。車燈照耀下,我看到有一座哈薩克的氈房……據說跟蒙古包稍微有些不同,我見過之後發覺是有些區別。車上的人陸陸續續下來,氈房裏出來兩個人,跟這些人接上頭。
我跟桃荼就坐車裏,等著。
過了一會兒,李文德走了過來,我倆下車。
他看了我一眼,問:“平時負重多少?”
我搖搖頭……沒有登山經曆,更沒有露宿帳篷的經曆……我露宿的時候都埋地裏……
見從我這裏得不到有用信息,他轉問桃荼:“他力氣如何?”
桃荼點點頭:“還不錯。”
李文德點點頭,問我要了背包。不一會兒,他又迴來,把背包給我,說:“這是你的那份兒,背好。”
我接過來掂量了下,約麽得有個二十公斤多,沒有多言。
李文德又對桃荼說,呆會兒有人迴來領物資,讓她每人給三天的,剩餘的給氈房裏的人。
桃荼點頭之後,李文德又混進了人群裏。過了一會兒,開始有人陸陸續續來領東西,我粗略數了下,加上別人代領的,總共發出去二十三人份,不知道有沒有李文德的,若是沒有的話,這個團隊就該有二十六個人。
我隻負責搬東西,分發的工作是桃荼完成的。
這也讓我有時間觀察了下這些人。從男女比例上來說,加上桃荼總共應該有六個女的,其他都是男的。從年齡層次上說,比較混亂。年輕的也有,年紀大的也有,我看到有個花白胡子的。從口音上……就更加雜亂,不知道這個車隊如何成行的,給我感覺就是一群魚龍混雜的人,突然之間就聚集在了一起。
目的地不詳,目的不詳……一切都是未知。
但我猜……總覺得和黑哥說的業內研討會有些關係。
不過這些人看上去有些是相識的,也有些各自為戰,自成一派。從我的角度,粗略目測,這群雜亂的人,大致可分為四派。最大的那派有8個人,三輛車很好辨認,開的車都是陸巡,還都是黑色。這些人往往聚集在一起,隻有兩三個人出現跟外人聯絡。另外還有兩輛陸巡,我開始以為他們是一起的,後來發現不管是車,還是牌照、車隊位置上,都不是一組的,所以判斷另外兩輛陸巡算是另一個幫派。
具體說來,車輛順序如下。
第一輛,豐田普拉多,李文德開,不過出院子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年紀不小女人坐在了副駕駛座位上。看來和李文德相熟。
第二輛,第三輛,第四輛都是豐田陸巡,牌照都是川a。
第五輛是牌照為貴b的白色大切。
第六輛是牌照也為貴,但是貴h的三菱帕傑羅。
第七輛,是一輛陸巡改裝黑白車,牌照京a。
第八兩同樣是陸巡改裝車黑色,牌照晉b。
第九輛牌照粵b,是輛黑色大切,定製車……因為就在我們前麵,我看得清楚,車上有三人。
以上,在白楊溝哈薩克氈房停車之後,進一步得到確認。
這些人貌似跟我都沒什麽關係。但就現在的形式來看,我似乎要和他們同行一段路程。這段時間以來,我已經養成了默默觀察的習慣,讓自己盡可能的清楚周圍的環境。但,現實總無情的打擊著我的努力。霧水越來越重,我更加看不清形勢。
不過,我隻是通過車隊判斷這些人的關係,至於車好車不好,到了氈房這裏,都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以後的路,都必須徒步。桃荼開始打綁腿,我也拿出我的那份兒開始準備。桃荼看了我一眼說,你這綁腿綁的還挺專業。
我點點頭,這是護林員的必修課,小時候也打過,不過工作之後,劉伯特別指導過我。
桃荼問,你真的是第一次登山?
這個問題我有點不知道該怎麽迴答……如果我說從小就爬山,也是對的。但……雪山,我沒攀過,跟我在家那種應該不是一個類型……跟武夷山和昆崳山應該也不是一個類型……所以我點點頭,說,這種山是第一次。像這些專業的裝備,更是第一次見。
桃荼似乎有些不信,說,你綁腿真的很熟練。
這話我也同意。
弄完一切之後,李文德喊了一聲,算是集合。一群人終於一起聚集在氈房前,四周車燈的照射下,我看到了一些麵孔,也感受到了一些目光。
“分組。”李文德依然少言少語。說完分組兩個字之後,開始挑人。
我看到前三輛陸巡的八個人分為第二組。白色大切和帕傑羅的六人為第三組。京a和晉b的五個人是第四組。李文德和他同車的女人,我和桃荼,以及粵b車裏的三個人則分在第一組。
這樣的分組有些奇怪,因為無論從人數配置還是年齡層次上都不太合適。比如第三組裏有四個年級比較大的。但我覺得李文德這麽分肯定有他的道理,我也就老實看著。
既然分到一組了,李文德就介紹了下。我是勤雜,不說話,聽著就行。突然感覺這個身份很好,不是一般的好。
第一組成員如下。
李文德,這次自駕遊車隊的向導兼領隊。
姬冬梅,和李文德同車的女人,約麽五十歲上下,人挺隨和。
桃荼,營地廚師。
我,營地勤雜。名字……李蕭澤。這是我在紙上的名字,音同字不同,防止別人念我名字,我反應不過來。反正李文德在我寫了這個名字之後就一直這麽叫我。現在想想,他或許是有意識的讓我加強對這個名字的印象。
另外還有三個人,是粵b黑色大切的三個人。介紹了之後,印象就很深刻了。
最能說的,像是領導的那個叫戴昌輝,說話有點兒大舌頭,自稱是新加坡籍的華人,生意人。大約四五十歲的年紀。戴眼鏡的年輕人叫吳強,是戴昌輝的助理,普通話說的很純正,特別是跟戴昌輝一比,那就妥妥的標準。還有個三十出頭的光頭,漢語說的很不流利,也很少說話,我看他像個和尚,又不似寺廟裏那般的慈眉善目,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異。
“這條路是去哪兒的?”我問桃荼。
她正專心開車,見我這麽問,迴到:“去哪兒都行,國道,這個方向是往達阪城區……不對,他們下國道了……”桃荼說這話的時候語氣也有些奇怪。
“怎麽了?”
“別問我,我也奇怪呢,這個時候出行本來就奇怪,還下國道走,這不是找死麽?”說完這句話,桃荼突然閉嘴,似乎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
這裏不比市區,夜駕的話在國道上沒什麽,我看著車隊蜿蜒前行。想來,最前麵帶隊的,應該是李文德本人了。下了國道之後對我來說其實沒什麽感覺,除了有些顛簸之外,其他還好。反正看不見路,隻是跟著前麵的車燈而已。
夜裏一點多,除了黑就是黑……對我來說,也沒什麽。
倒是桃荼有些嚴肅,緊緊的跟著前麵的車隊。中間除了抱怨過幾句,沒再說多餘的話。
過了一會兒,桃荼似乎鬆了口氣,對我說:“我知道他們這是要去哪兒了。”
不等我問,她自己就說到:“白楊溝。”
我納悶兒這麽黑的夜,她是怎麽判斷出來的,不過隨著她的緊張情緒緩解,話也多了起來,跟我聊了些白楊溝的景點之類的。似乎知道我是第一次來烏市之後就一直介紹景點,這丫頭有當導遊的天賦。
我這麽一說,她倒是很開心,說自己也有這方麵的兼職。
車隊順著白楊溝一直開。李文德帶的路彎彎曲曲,不過桃荼說路況比她想象中的好很多,果然主任就是主任,路線太熟悉了,即便是夜裏開也這麽順暢。
不過,鑒於我的好奇,桃荼似乎忘記了自己說過不要多管閑事的說法,跟我一起討論起這一行車隊的目的地。如果是登峰的話,很多人會選擇從柴窩堡鄉去三個岔溝口,然後徒步去大本營。也有從北麓天池出發的。不過那些專業團隊比較少見,今天這個團的走法並不奇怪,去白楊溝的話,也可能是要走白楊溝達阪這條線路,奇怪的隻是他們選擇的出發時間。
我聽著她言語中夾雜著一些登山的專業詞匯,笑說,你很專業啊。
她說自己見過一些這樣的人在營地,聽的多了也就知道了。
我聽得雲裏霧裏。雖然我也登山,不過,即便是跟等博格達峰的業餘隊來說也是天壤之別。除了在真如子哪裏爬過懸天梯之外。其餘的山林之行,隻能算是丘陵。就算是高山也從未像此行的路途這樣。但……我想,對我來說,應該也不會像以前想的那樣艱難……也或許我是高估自己了,畢竟這裏的氣候完全不同。
想來,李文德之前對我說要保存體力。單單從這句話上,我有預感,登山似乎勢在必行了。
一切都在我的意料之內。車隊在開了將近兩個小時之後,停了下來。車燈照耀下,我看到有一座哈薩克的氈房……據說跟蒙古包稍微有些不同,我見過之後發覺是有些區別。車上的人陸陸續續下來,氈房裏出來兩個人,跟這些人接上頭。
我跟桃荼就坐車裏,等著。
過了一會兒,李文德走了過來,我倆下車。
他看了我一眼,問:“平時負重多少?”
我搖搖頭……沒有登山經曆,更沒有露宿帳篷的經曆……我露宿的時候都埋地裏……
見從我這裏得不到有用信息,他轉問桃荼:“他力氣如何?”
桃荼點點頭:“還不錯。”
李文德點點頭,問我要了背包。不一會兒,他又迴來,把背包給我,說:“這是你的那份兒,背好。”
我接過來掂量了下,約麽得有個二十公斤多,沒有多言。
李文德又對桃荼說,呆會兒有人迴來領物資,讓她每人給三天的,剩餘的給氈房裏的人。
桃荼點頭之後,李文德又混進了人群裏。過了一會兒,開始有人陸陸續續來領東西,我粗略數了下,加上別人代領的,總共發出去二十三人份,不知道有沒有李文德的,若是沒有的話,這個團隊就該有二十六個人。
我隻負責搬東西,分發的工作是桃荼完成的。
這也讓我有時間觀察了下這些人。從男女比例上來說,加上桃荼總共應該有六個女的,其他都是男的。從年齡層次上說,比較混亂。年輕的也有,年紀大的也有,我看到有個花白胡子的。從口音上……就更加雜亂,不知道這個車隊如何成行的,給我感覺就是一群魚龍混雜的人,突然之間就聚集在了一起。
目的地不詳,目的不詳……一切都是未知。
但我猜……總覺得和黑哥說的業內研討會有些關係。
不過這些人看上去有些是相識的,也有些各自為戰,自成一派。從我的角度,粗略目測,這群雜亂的人,大致可分為四派。最大的那派有8個人,三輛車很好辨認,開的車都是陸巡,還都是黑色。這些人往往聚集在一起,隻有兩三個人出現跟外人聯絡。另外還有兩輛陸巡,我開始以為他們是一起的,後來發現不管是車,還是牌照、車隊位置上,都不是一組的,所以判斷另外兩輛陸巡算是另一個幫派。
具體說來,車輛順序如下。
第一輛,豐田普拉多,李文德開,不過出院子的時候,我看到一個年紀不小女人坐在了副駕駛座位上。看來和李文德相熟。
第二輛,第三輛,第四輛都是豐田陸巡,牌照都是川a。
第五輛是牌照為貴b的白色大切。
第六輛是牌照也為貴,但是貴h的三菱帕傑羅。
第七輛,是一輛陸巡改裝黑白車,牌照京a。
第八兩同樣是陸巡改裝車黑色,牌照晉b。
第九輛牌照粵b,是輛黑色大切,定製車……因為就在我們前麵,我看得清楚,車上有三人。
以上,在白楊溝哈薩克氈房停車之後,進一步得到確認。
這些人貌似跟我都沒什麽關係。但就現在的形式來看,我似乎要和他們同行一段路程。這段時間以來,我已經養成了默默觀察的習慣,讓自己盡可能的清楚周圍的環境。但,現實總無情的打擊著我的努力。霧水越來越重,我更加看不清形勢。
不過,我隻是通過車隊判斷這些人的關係,至於車好車不好,到了氈房這裏,都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以後的路,都必須徒步。桃荼開始打綁腿,我也拿出我的那份兒開始準備。桃荼看了我一眼說,你這綁腿綁的還挺專業。
我點點頭,這是護林員的必修課,小時候也打過,不過工作之後,劉伯特別指導過我。
桃荼問,你真的是第一次登山?
這個問題我有點不知道該怎麽迴答……如果我說從小就爬山,也是對的。但……雪山,我沒攀過,跟我在家那種應該不是一個類型……跟武夷山和昆崳山應該也不是一個類型……所以我點點頭,說,這種山是第一次。像這些專業的裝備,更是第一次見。
桃荼似乎有些不信,說,你綁腿真的很熟練。
這話我也同意。
弄完一切之後,李文德喊了一聲,算是集合。一群人終於一起聚集在氈房前,四周車燈的照射下,我看到了一些麵孔,也感受到了一些目光。
“分組。”李文德依然少言少語。說完分組兩個字之後,開始挑人。
我看到前三輛陸巡的八個人分為第二組。白色大切和帕傑羅的六人為第三組。京a和晉b的五個人是第四組。李文德和他同車的女人,我和桃荼,以及粵b車裏的三個人則分在第一組。
這樣的分組有些奇怪,因為無論從人數配置還是年齡層次上都不太合適。比如第三組裏有四個年級比較大的。但我覺得李文德這麽分肯定有他的道理,我也就老實看著。
既然分到一組了,李文德就介紹了下。我是勤雜,不說話,聽著就行。突然感覺這個身份很好,不是一般的好。
第一組成員如下。
李文德,這次自駕遊車隊的向導兼領隊。
姬冬梅,和李文德同車的女人,約麽五十歲上下,人挺隨和。
桃荼,營地廚師。
我,營地勤雜。名字……李蕭澤。這是我在紙上的名字,音同字不同,防止別人念我名字,我反應不過來。反正李文德在我寫了這個名字之後就一直這麽叫我。現在想想,他或許是有意識的讓我加強對這個名字的印象。
另外還有三個人,是粵b黑色大切的三個人。介紹了之後,印象就很深刻了。
最能說的,像是領導的那個叫戴昌輝,說話有點兒大舌頭,自稱是新加坡籍的華人,生意人。大約四五十歲的年紀。戴眼鏡的年輕人叫吳強,是戴昌輝的助理,普通話說的很純正,特別是跟戴昌輝一比,那就妥妥的標準。還有個三十出頭的光頭,漢語說的很不流利,也很少說話,我看他像個和尚,又不似寺廟裏那般的慈眉善目,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