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說徐還,徐還到
五馬寨!
位於太行山東麓,聚集了不少抗金義勇。
是除了八字軍之外,北方規模最大,勢頭最為強勁的一支兵馬。
為首之人名叫馬擴,是個官宦子弟,其父馬政曾擔任大宋登州兵馬鈐轄、武義大夫,受宋徽宗密令以買馬為名渡海出使金國,促成宋金海上之盟。
卻沒想到最終卻引狼入室,導致金軍入侵大宋,以至於國破危亡,都城東京被攻破,皇帝與宗室全部被俘。
此舉大概是馬政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也不知道他是否很後悔,甚至死不瞑目。從他兒子的行為來判斷,或許有這個可能。
或許是因為父親“引狼入室”,馬擴對金軍十分仇恨,也積極參與到抗金戰爭中去。先在是魯地的和尚洞抗金,兵敗被金軍俘虜。
不過馬擴頗有能耐,不久之後便逃脫,來到了太行山東麓的五馬寨。因其出身,有勇有謀,很快便聚集了不少人馬。
尤其是一年前,信王趙榛駐蹕到了五馬寨,更有大量北方義軍歸附而來,據說眼下有近十萬之眾。是八字軍南下之後,北方義軍的領袖人物,核心力量。
馬擴並非尋常草寇,行事也頗有章法,絕對不是占山為王,目光短淺之輩,而是真正把抗金當成為之奮鬥的事業。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他們與大名府守軍相互唿應,讓這座孤懸在外的大宋北都,在金兵的環伺之下堅持了近乎兩年時間,可謂是居功至偉。
為此金軍不得不放慢南侵腳步,而是投入到對北方義軍的清剿。很可惜,大名府最終還是被攻陷,馬擴不得不撤軍迴到五馬寨。
本來金軍已經到了山寨之下,五馬寨可能也要遭遇一場危機,卻沒想到金軍突然撤退了,這讓馬擴和其部屬非常驚喜,卻也驚訝。
直到後來,他們才知道是契丹人叛亂,燕雲之地戰火四起,甚至連幽州都被人攻破。金軍是為了奪迴幽州,平定叛亂才撤軍的。
原來如此,馬擴不禁大為高興,不隻是慶幸躲過一劫,更開心的是契丹人作亂,金軍的敵人越來越多。
對北方的抗金大形勢大大有利,他們自然樂見其成。
而且馬擴也是個細心之人,契丹人反金這麽大的事情,非同小可,細節自然也不能忽略。如果其中有什麽契機,或者說可以與契丹人聯手,也未嚐不可。
於是乎,馬擴派人北上前去打探消息,等待多日之後,今日終於有了迴報。
“寨主,屬下到了大同府,發現那裏已經是一片焦土,一場大火之後,什麽都沒留下,契丹人已經西撤到了陰山腳下的雲內州。”
聽到屬下的稟報,馬擴微微一驚,先是幽州被攻破,大同府化為灰燼,燕雲二城,昔日的遼國兩京皆遭遇重創。
這算是喜事吧?
“是金軍攻城時放的火?”
“百姓的說法是這樣,但是屬下詳細打探,似乎是契丹人自己放的火。”
“……”
馬擴不由沉默,但旋即也明白過來,契丹人此舉雖然心狠手辣,卻也決絕有效。
“燕雲還在紛亂之中?”
“是,叛亂雖然平定了,但是大同一代,流民甚多,金軍正在安置,但收效似乎有限。”
“嗯!”馬擴點點頭,沉聲問道:“金兵可有繼續西進雲內州?”
“目前沒有,隻是駐守大同附近,不知是否會進一步西進……我倒是聽說部分契丹人渡過黃河,幫著府州的折家軍抗金,似乎西夏人也有異動。”
“哦?!”
馬擴不禁驚詫,沒想到這場紛亂的波及範圍如此之廣,竟然牽涉到了如此多的勢力,真是始料未及。
“還有什麽有用的訊息嗎?”
探子沉思片刻,突然道:“對了,屬下在大同府聽到一個名字,一個宋人的名字。”
“何人?”
“徐還!”
“是何來曆?”
“不清楚,屬下隻是聽說金賊元帥粘罕懸賞萬戶侯,擒殺此人。”探子道:“當時屬下也十分好奇,到底是什麽人讓金賊如此重視,詳細打聽才知道,攻破幽州就有此人。”
沒辦法,雖然金軍很想隱瞞消息,但攻破幽州乃是天大的事情,粘罕的懸賞又是人盡皆知,想要打探到消息並不難。
“攻破幽州,宋人?”金人對外隻說是契丹人叛亂,因而馬擴全然沒料到會有宋人身影,心中不由劇震。
“是宋人,也許……”探子沉吟道:“屬下猜測,也許此人有八字軍有關,因為攻破幽州為數不多的幾個宋人中,有八字軍的人。”
馬擴不由一頭霧水,王彥不是已經南撤了嗎?八字軍即便有殘餘,也不過是在河東,怎麽跑去幽州了,也沒聽說八字軍裏有一號叫徐還的人物啊?
“還有……屬下打聽到,粘罕如此仇恨徐還,好像是因為此人燒了粘罕的元帥,還留下了幾句話。”
“燒了狗賊的帥府,真是解氣。”馬擴激動道:“他留下了什麽話?”
“是刻在金賊帥府外的石壁上,共十二個字——誓破金賊,還我疆土,重鑄山河!”
“誓破金賊,還我疆土,重鑄山河……”馬擴輕聲誦讀幾遍,隻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良久才大聲道:“豪言壯語,寫在金賊元帥之前,有種!”
“是,北地有不少漢人和契丹人都在暗中稱頌……都說攻破幽州,火燒元帥府,大快人心。”
探子道:“契丹人則更狠,據說幽州城裏女真權貴妻妾女兒盡皆受辱,粘罕的妻妾和兩個女兒甚至被淩辱致死……”
“難怪!”
馬擴現在是全明白了,為什麽金軍撤離五馬寨。如此說起來,倒是契丹人和這個徐還幫了大忙。
“有徐還的下落嗎?此人可是隨契丹人去了雲內州?”
“這個……屬下不知。”
“哦,如此英傑,若能一晤,實乃幸事。”
馬擴話音落地,有親兵出現在門外,稟報道:“寨主,有客人到訪?”
“何人?”
“客人從太行山以西而來,是位年輕公子,自稱名叫徐還!”
五馬寨!
位於太行山東麓,聚集了不少抗金義勇。
是除了八字軍之外,北方規模最大,勢頭最為強勁的一支兵馬。
為首之人名叫馬擴,是個官宦子弟,其父馬政曾擔任大宋登州兵馬鈐轄、武義大夫,受宋徽宗密令以買馬為名渡海出使金國,促成宋金海上之盟。
卻沒想到最終卻引狼入室,導致金軍入侵大宋,以至於國破危亡,都城東京被攻破,皇帝與宗室全部被俘。
此舉大概是馬政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的,也不知道他是否很後悔,甚至死不瞑目。從他兒子的行為來判斷,或許有這個可能。
或許是因為父親“引狼入室”,馬擴對金軍十分仇恨,也積極參與到抗金戰爭中去。先在是魯地的和尚洞抗金,兵敗被金軍俘虜。
不過馬擴頗有能耐,不久之後便逃脫,來到了太行山東麓的五馬寨。因其出身,有勇有謀,很快便聚集了不少人馬。
尤其是一年前,信王趙榛駐蹕到了五馬寨,更有大量北方義軍歸附而來,據說眼下有近十萬之眾。是八字軍南下之後,北方義軍的領袖人物,核心力量。
馬擴並非尋常草寇,行事也頗有章法,絕對不是占山為王,目光短淺之輩,而是真正把抗金當成為之奮鬥的事業。
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他們與大名府守軍相互唿應,讓這座孤懸在外的大宋北都,在金兵的環伺之下堅持了近乎兩年時間,可謂是居功至偉。
為此金軍不得不放慢南侵腳步,而是投入到對北方義軍的清剿。很可惜,大名府最終還是被攻陷,馬擴不得不撤軍迴到五馬寨。
本來金軍已經到了山寨之下,五馬寨可能也要遭遇一場危機,卻沒想到金軍突然撤退了,這讓馬擴和其部屬非常驚喜,卻也驚訝。
直到後來,他們才知道是契丹人叛亂,燕雲之地戰火四起,甚至連幽州都被人攻破。金軍是為了奪迴幽州,平定叛亂才撤軍的。
原來如此,馬擴不禁大為高興,不隻是慶幸躲過一劫,更開心的是契丹人作亂,金軍的敵人越來越多。
對北方的抗金大形勢大大有利,他們自然樂見其成。
而且馬擴也是個細心之人,契丹人反金這麽大的事情,非同小可,細節自然也不能忽略。如果其中有什麽契機,或者說可以與契丹人聯手,也未嚐不可。
於是乎,馬擴派人北上前去打探消息,等待多日之後,今日終於有了迴報。
“寨主,屬下到了大同府,發現那裏已經是一片焦土,一場大火之後,什麽都沒留下,契丹人已經西撤到了陰山腳下的雲內州。”
聽到屬下的稟報,馬擴微微一驚,先是幽州被攻破,大同府化為灰燼,燕雲二城,昔日的遼國兩京皆遭遇重創。
這算是喜事吧?
“是金軍攻城時放的火?”
“百姓的說法是這樣,但是屬下詳細打探,似乎是契丹人自己放的火。”
“……”
馬擴不由沉默,但旋即也明白過來,契丹人此舉雖然心狠手辣,卻也決絕有效。
“燕雲還在紛亂之中?”
“是,叛亂雖然平定了,但是大同一代,流民甚多,金軍正在安置,但收效似乎有限。”
“嗯!”馬擴點點頭,沉聲問道:“金兵可有繼續西進雲內州?”
“目前沒有,隻是駐守大同附近,不知是否會進一步西進……我倒是聽說部分契丹人渡過黃河,幫著府州的折家軍抗金,似乎西夏人也有異動。”
“哦?!”
馬擴不禁驚詫,沒想到這場紛亂的波及範圍如此之廣,竟然牽涉到了如此多的勢力,真是始料未及。
“還有什麽有用的訊息嗎?”
探子沉思片刻,突然道:“對了,屬下在大同府聽到一個名字,一個宋人的名字。”
“何人?”
“徐還!”
“是何來曆?”
“不清楚,屬下隻是聽說金賊元帥粘罕懸賞萬戶侯,擒殺此人。”探子道:“當時屬下也十分好奇,到底是什麽人讓金賊如此重視,詳細打聽才知道,攻破幽州就有此人。”
沒辦法,雖然金軍很想隱瞞消息,但攻破幽州乃是天大的事情,粘罕的懸賞又是人盡皆知,想要打探到消息並不難。
“攻破幽州,宋人?”金人對外隻說是契丹人叛亂,因而馬擴全然沒料到會有宋人身影,心中不由劇震。
“是宋人,也許……”探子沉吟道:“屬下猜測,也許此人有八字軍有關,因為攻破幽州為數不多的幾個宋人中,有八字軍的人。”
馬擴不由一頭霧水,王彥不是已經南撤了嗎?八字軍即便有殘餘,也不過是在河東,怎麽跑去幽州了,也沒聽說八字軍裏有一號叫徐還的人物啊?
“還有……屬下打聽到,粘罕如此仇恨徐還,好像是因為此人燒了粘罕的元帥,還留下了幾句話。”
“燒了狗賊的帥府,真是解氣。”馬擴激動道:“他留下了什麽話?”
“是刻在金賊帥府外的石壁上,共十二個字——誓破金賊,還我疆土,重鑄山河!”
“誓破金賊,還我疆土,重鑄山河……”馬擴輕聲誦讀幾遍,隻覺熱血沸騰,心潮澎湃,良久才大聲道:“豪言壯語,寫在金賊元帥之前,有種!”
“是,北地有不少漢人和契丹人都在暗中稱頌……都說攻破幽州,火燒元帥府,大快人心。”
探子道:“契丹人則更狠,據說幽州城裏女真權貴妻妾女兒盡皆受辱,粘罕的妻妾和兩個女兒甚至被淩辱致死……”
“難怪!”
馬擴現在是全明白了,為什麽金軍撤離五馬寨。如此說起來,倒是契丹人和這個徐還幫了大忙。
“有徐還的下落嗎?此人可是隨契丹人去了雲內州?”
“這個……屬下不知。”
“哦,如此英傑,若能一晤,實乃幸事。”
馬擴話音落地,有親兵出現在門外,稟報道:“寨主,有客人到訪?”
“何人?”
“客人從太行山以西而來,是位年輕公子,自稱名叫徐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