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三年三月二十六,宋神宗忌辰。
百官一大早便入宮行香祭祀,簡短的朝會結束後,便紛紛出宮離開。
一路上,和往常一樣,大臣們三三兩兩聊著天,談論著今日朝廷的敕令,劉光世將軍被加封為檢校太尉,殿前督指揮。
如此高位,幾乎快與當年太祖皇帝在後周的職位相提並論了,聖寵之隆讓百官嘖嘖稱奇。
然而樞密使王淵卻臉色低沉,甚至憂心忡忡,旁人隻道是因劉光世官居高位,王樞相難免嫉妒,心中不快。
這個原因或許也有,但王淵更在乎的是兵變之事,劉正彥到現在都沒有迴報,有些奇怪。
按理說,苗傅等人猝不及防,隻有束手就擒的份,兵變也就胎死腹中,不會掀起一絲風浪。
可說不上來為何,王淵沒來由地眼皮老跳,心中越發不安了,直到到一條河邊,一座橋前。
座下的馬匹突然停下腳步,王淵抬頭看去,隻見一隊潛伏在橋下的兵馬突然殺來。
途經此處的百官頓時嘩然,王淵更是驚詫不已,帶隊之人正是劉正彥,正手提長刀,兇神惡煞地朝自己走來。
一瞬間,王淵好像什麽都明白了,可惜為時已晚。
兵馬上前,擋住去路,高高在上的樞密使王淵被拉下馬,劉正彥上前拉住他的衣領,高聲道:“諸位,王淵結交宦官,貪財好利,欺君罔上,誤國誤民,此罪當誅!”
百官不傻,看到這個架勢,哪裏還不明白,一時間都戰戰兢兢。
“劉正彥,我自問帶你不薄,為何?”王淵又驚又怕,惱怒不已,恨恨質問。
“哼!”不想劉正彥卻冷冷一笑,用隻有王淵能聽到的聲音道:“沒錯,樞相確實提拔過在下,卻也經常搶奪我的兵馬……平日裏樞相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實在讓人看不慣。”
“你!”王淵憤恨不已,人心隔肚皮,自己怎麽就沒看出來劉正彥這等卑鄙小人?昨晚竟然還派了此人前去平叛,實在……悔不當初啊!
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
“哼哼!”劉正彥冷冷一笑,高聲道:“我為大宋殺此賊!”
手起刀落,鮮血飛濺,頭顱滾落,王淵死不瞑目,橋前百官嘩然大驚,這臨安……甚至是大宋,恐怕要變天了。
有的官員匆匆往家跑去,有的則匆匆趕去皇城,如此大事……必須盡快讓皇帝知曉。雖說手無寸鐵,但護駕是為臣者的本分,即便畏懼,也要裝出一副主辱臣死,視死如歸的樣子來。
劉正彥提著王淵的頭顱,當即帶人前去康履的住處,上上下下搜掠一遍,卻不見其蹤影。
康履是幸運的,他在皇宮中尚未歸來,暫時躲過一劫。但他的親信就沒那麽幸運了,本早已群情激憤的將士們亂刀砍死。
緊接著,叛軍向皇宮進發!
苗傅正在統領各營將士,稍後會帶著主力前來,在此之前,劉正彥作為先鋒需要搶占皇宮,至少要奪取宮門。
唯有如此,才能控製局麵,清君側,誅奸佞,伏闕兵諫。
……
趙構在宮內聽到兵變的奏報,頓時臉色大變,卻也有幾分難以置信。不是已經提前探知,王淵已經妥善處置了嗎?怎麽還會……
“官家,王樞相已經被劉正彥斬殺…叛軍正朝皇宮而來。”
聽到宰相朱勝非和杭州知州康允之的奏報,趙構臉色越發難看了。一旁難以置信的康履也瞬間反應過來,竟是劉彥正,昨晚王淵竟然所托非人!
哎呀!
然而事已至此,王淵也已死,責怪的話已經毫無意義。
該當如何?一個棘手的問題出現在君臣麵前。
“護官家暫避他處?”
“來不及了,叛軍已到宮門前,且變亂的是禦營將士…”
“那就死守宮門,決不能讓叛軍入宮。”趙構疾言厲色,大聲唿喊。
現在不知曉叛軍的訴求,天知道叛軍到底包藏何等禍心。但他確信一點,隻要叛軍入宮,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那是趙構最害怕,也最不願意麵對的局麵。
康履匆匆而去,準備親自前去傳旨,布置防禦。然而不等他出殿門,便有噩耗傳來:“中軍統製吳湛和叛軍私通,已打開宮門,迎叛軍入宮。”
“啊?”趙構、康履,以及滿殿文武都大驚失色,幾乎絕望。
然而許久之後,不見叛軍進來,反而有刀劍相交之聲,喊殺聲從宮門傳來,殿中眾人頓時麵麵相覷。
康履當即出殿前去查探,片刻之後快步跑迴來,唿喊道:“官家,寧遠將軍…寧遠將軍徐還率部前來護駕,正與叛軍搶奪宮門。”
“啊?”仍舊是驚訝,但這一遭卻多了一絲驚喜。
一瞬間,趙構突然想起邵衝那夜所言的紫薇劫,正因如此,最近這些天他才深居簡出,沒想到卻發生兵變,可謂是在劫難逃啊!
不過邵衝也說了,將星唿應,擎天保駕,便能有驚無險。現如今,危急之時,前來護駕之人是徐還。
那麽……
一瞬間,趙構突然笑了!
……
苗傅和劉正彥等人兵變預謀多日,計劃周詳。
先是散布謠言,引起軍中將士對王淵,以及宦官們的不滿;然後在臨安城外安排所謂的盜匪出沒,最終以此為借口取得調兵權。
原以為計劃周密,不曾想昨夜竟然消息泄露,王淵不知從何處得到消息,竟要捕獲苗傅等人。但不幸中的萬幸,這個差事落到了劉正彥身上,有驚無險,兵變照常。
誅王淵是第一步,殺康履暫時未能辦,不過入宮之後……那個奸佞權宦絕對跑不掉。
入宮!
兵變能否成功,這一步是關鍵中的關鍵,謀劃周詳的苗傅、劉正彥等人絕不會忽略此事。敢於照常發動,是因為他們有絕對的把握。
護衛宮門的中軍統製吳湛是他們的同夥,進宮輕而易舉。然而萬萬沒想到,就在宮門將要開啟,叛軍先鋒即將入宮的時候。
一支約莫兩百人的精兵突然殺出來,為首之人正是寧遠將軍,長安縣男——徐還!
劉正彥看清楚時,神色不由一變,心中劇震,泛起一個碩大的問號——怎會如此?
百官一大早便入宮行香祭祀,簡短的朝會結束後,便紛紛出宮離開。
一路上,和往常一樣,大臣們三三兩兩聊著天,談論著今日朝廷的敕令,劉光世將軍被加封為檢校太尉,殿前督指揮。
如此高位,幾乎快與當年太祖皇帝在後周的職位相提並論了,聖寵之隆讓百官嘖嘖稱奇。
然而樞密使王淵卻臉色低沉,甚至憂心忡忡,旁人隻道是因劉光世官居高位,王樞相難免嫉妒,心中不快。
這個原因或許也有,但王淵更在乎的是兵變之事,劉正彥到現在都沒有迴報,有些奇怪。
按理說,苗傅等人猝不及防,隻有束手就擒的份,兵變也就胎死腹中,不會掀起一絲風浪。
可說不上來為何,王淵沒來由地眼皮老跳,心中越發不安了,直到到一條河邊,一座橋前。
座下的馬匹突然停下腳步,王淵抬頭看去,隻見一隊潛伏在橋下的兵馬突然殺來。
途經此處的百官頓時嘩然,王淵更是驚詫不已,帶隊之人正是劉正彥,正手提長刀,兇神惡煞地朝自己走來。
一瞬間,王淵好像什麽都明白了,可惜為時已晚。
兵馬上前,擋住去路,高高在上的樞密使王淵被拉下馬,劉正彥上前拉住他的衣領,高聲道:“諸位,王淵結交宦官,貪財好利,欺君罔上,誤國誤民,此罪當誅!”
百官不傻,看到這個架勢,哪裏還不明白,一時間都戰戰兢兢。
“劉正彥,我自問帶你不薄,為何?”王淵又驚又怕,惱怒不已,恨恨質問。
“哼!”不想劉正彥卻冷冷一笑,用隻有王淵能聽到的聲音道:“沒錯,樞相確實提拔過在下,卻也經常搶奪我的兵馬……平日裏樞相高高在上,作威作福,實在讓人看不慣。”
“你!”王淵憤恨不已,人心隔肚皮,自己怎麽就沒看出來劉正彥這等卑鄙小人?昨晚竟然還派了此人前去平叛,實在……悔不當初啊!
可惜,世上沒有後悔藥!
“哼哼!”劉正彥冷冷一笑,高聲道:“我為大宋殺此賊!”
手起刀落,鮮血飛濺,頭顱滾落,王淵死不瞑目,橋前百官嘩然大驚,這臨安……甚至是大宋,恐怕要變天了。
有的官員匆匆往家跑去,有的則匆匆趕去皇城,如此大事……必須盡快讓皇帝知曉。雖說手無寸鐵,但護駕是為臣者的本分,即便畏懼,也要裝出一副主辱臣死,視死如歸的樣子來。
劉正彥提著王淵的頭顱,當即帶人前去康履的住處,上上下下搜掠一遍,卻不見其蹤影。
康履是幸運的,他在皇宮中尚未歸來,暫時躲過一劫。但他的親信就沒那麽幸運了,本早已群情激憤的將士們亂刀砍死。
緊接著,叛軍向皇宮進發!
苗傅正在統領各營將士,稍後會帶著主力前來,在此之前,劉正彥作為先鋒需要搶占皇宮,至少要奪取宮門。
唯有如此,才能控製局麵,清君側,誅奸佞,伏闕兵諫。
……
趙構在宮內聽到兵變的奏報,頓時臉色大變,卻也有幾分難以置信。不是已經提前探知,王淵已經妥善處置了嗎?怎麽還會……
“官家,王樞相已經被劉正彥斬殺…叛軍正朝皇宮而來。”
聽到宰相朱勝非和杭州知州康允之的奏報,趙構臉色越發難看了。一旁難以置信的康履也瞬間反應過來,竟是劉彥正,昨晚王淵竟然所托非人!
哎呀!
然而事已至此,王淵也已死,責怪的話已經毫無意義。
該當如何?一個棘手的問題出現在君臣麵前。
“護官家暫避他處?”
“來不及了,叛軍已到宮門前,且變亂的是禦營將士…”
“那就死守宮門,決不能讓叛軍入宮。”趙構疾言厲色,大聲唿喊。
現在不知曉叛軍的訴求,天知道叛軍到底包藏何等禍心。但他確信一點,隻要叛軍入宮,便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那是趙構最害怕,也最不願意麵對的局麵。
康履匆匆而去,準備親自前去傳旨,布置防禦。然而不等他出殿門,便有噩耗傳來:“中軍統製吳湛和叛軍私通,已打開宮門,迎叛軍入宮。”
“啊?”趙構、康履,以及滿殿文武都大驚失色,幾乎絕望。
然而許久之後,不見叛軍進來,反而有刀劍相交之聲,喊殺聲從宮門傳來,殿中眾人頓時麵麵相覷。
康履當即出殿前去查探,片刻之後快步跑迴來,唿喊道:“官家,寧遠將軍…寧遠將軍徐還率部前來護駕,正與叛軍搶奪宮門。”
“啊?”仍舊是驚訝,但這一遭卻多了一絲驚喜。
一瞬間,趙構突然想起邵衝那夜所言的紫薇劫,正因如此,最近這些天他才深居簡出,沒想到卻發生兵變,可謂是在劫難逃啊!
不過邵衝也說了,將星唿應,擎天保駕,便能有驚無險。現如今,危急之時,前來護駕之人是徐還。
那麽……
一瞬間,趙構突然笑了!
……
苗傅和劉正彥等人兵變預謀多日,計劃周詳。
先是散布謠言,引起軍中將士對王淵,以及宦官們的不滿;然後在臨安城外安排所謂的盜匪出沒,最終以此為借口取得調兵權。
原以為計劃周密,不曾想昨夜竟然消息泄露,王淵不知從何處得到消息,竟要捕獲苗傅等人。但不幸中的萬幸,這個差事落到了劉正彥身上,有驚無險,兵變照常。
誅王淵是第一步,殺康履暫時未能辦,不過入宮之後……那個奸佞權宦絕對跑不掉。
入宮!
兵變能否成功,這一步是關鍵中的關鍵,謀劃周詳的苗傅、劉正彥等人絕不會忽略此事。敢於照常發動,是因為他們有絕對的把握。
護衛宮門的中軍統製吳湛是他們的同夥,進宮輕而易舉。然而萬萬沒想到,就在宮門將要開啟,叛軍先鋒即將入宮的時候。
一支約莫兩百人的精兵突然殺出來,為首之人正是寧遠將軍,長安縣男——徐還!
劉正彥看清楚時,神色不由一變,心中劇震,泛起一個碩大的問號——怎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