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太後前來!
聽到這句話,徐還心中一震,看來那個情形…不可避免了!
趙構似乎也想到可能的處境,一下子從桌椅上站了起來,雙手緊握著拳頭,臉色相當難看。
沒辦法,叛軍言之鑿鑿要請太後,為了安撫局麵,他不得不答允。
“陛下,臣等以為請太後垂簾聽政,重整朝綱,暫時與金軍議和,來日再圖北伐。”
預料之中的事情,趙構握拳道:“太後慈愛聖明,由她老人家垂簾聽政,自然甚好,朕應允便是,可立即著中書擬旨。”
一旁的徐還卻暗暗搖頭,在這件事上…趙構還是太樂觀,或者太年輕了。
果不其然,苗傅搖頭道:“不,陛下…臣等以為,陛下還是效仿上皇,由太子登基,太後垂簾聽政為宜。”
此言一出,宮牆上下,頓時一片嘩然。
趙構拳頭緊握,指甲已經紮進肉裏,身體甚至微微有些顫抖,顯然是覺得叛軍欺人太甚,遠遠超出了他的底線。
徐還一點都不覺得奇怪,一方麵是未卜先知,早有所料。另一方麵,苗傅、劉正彥這樣做完全符合常理,清君側說白了就是逼迫君王,乃是不臣之舉,必遭君主嫉恨。為了避免秋後算賬,要麽殺了皇帝,改朝換代,要麽換個皇帝。
扶持年僅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登基,說白了是讓太後垂簾聽政,但實際上則可以“挾幼君以令天下”,大權在握,何樂不為?
徐還甚至在想,先前吳湛在苗傅耳邊說的就是這句話。
見趙構不為所動,苗傅的手下張逵上前道:“聖人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望陛下今日應以大宋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百姓為重,退位,請太子登基,上皇早有先例,還請陛下效仿君父。”
言之鑿鑿,貌似理由充足,但趙構心中卻連連冷笑,什麽江山社稷,什麽效仿君父?當年金軍來襲,父皇是擔心成為亡國之君,才匆匆將皇位傳給太子趙桓,當時今日情形完全不同,如何能相提並論?
趙構心裏是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的,但眼下情形似乎容不得自己說個‘不’字?
尤其是大臣們似乎有所動搖,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有的反對,有的讚同,這個情形讓趙構更是心亂如麻!
“陛下且先坐下,從長計議吧!”近處的臣子見趙構風中淩亂,趙構則冷笑道:“朕還有資格坐在此處嗎?”
自稱“朕”,自然是還將自己當皇帝,但皇位搖搖欲墜,趙構此刻心中難免糾結苦悶。
徐還看在眼前,暗暗搖頭,為今之計,隻能等太後來了以後再說。
不過多時,孟太後便在內侍和宮娥簇擁下前來,意外的是柔福帝姬竟跟隨在身邊。她一身宮裝衣裙,扮作尋常宮女隨侍在側,也不知是何緣故?
多日不見,徐還自然甚是想念柔福帝姬,看樣子她在皇宮裏的生活不錯,頗得太後喜愛。隻是今日這宮門口乃是非之地,前來此處實非好事!
太後到來,卻不願意登上城樓,反而要直接出宮門去安撫叛軍。
趙構聞聽此言,連忙從城樓上下去阻攔,徐還亦跟隨百官下去,阻攔太後,阻攔隨行的柔福帝姬。
“太後,外麵皆是叛軍,您不可出去冒險。”趙構第一個不同意。
“是啊,萬一叛軍挾持太後,該當如何?”
“太後乃千金貴體,實在不宜犯險。”
“怕什麽?”轎簾掀起,一個慈眉善目,雍容優雅,氣定神閑的老婦人朗聲道:“叛軍不敢犯吾,你等不必擔心。”
宰相朱勝非讚同道:“沒錯,太後身份貴重,叛軍定不敢對太後不敬…正好趁此機會試探叛軍意圖。”
“可是…”
孟太後道:“好了,就聽宰相之言吧!”
宰相力排眾議,太後又如此堅持,即便是皇帝趙構也反對不得,他能做的隻能是讓徐還安排人護衛太後。
“你就是護送福國歸來的徐還?”
趙構趁機道:“今日也虧得他發現苗傅等人行為不軌,及時前來護駕,否則…”
“臣徐還拜見太後。”徐還趕忙上前拜見這位大宋德高望重的老太後。
曆經四朝興衰榮辱,孟太後經曆過許多大風大浪,是以處變不驚,看似隻是個垂暮婦人,但正襟端坐之時,氣定神閑,頗有威勢。
想當初在東京城裏,她不懼張邦昌脅迫,毅然痛斥偽帝,大義凜然地支持趙構登基。今日禦營兵變,兵馬圍困皇宮,趙構尚且惶惶不安,但老太太卻穩如泰山,鎮定如故。
而且不懼危險,主動出宮去安撫叛軍,此等做派與氣度,也不知宋哲宗當初哪根筋不對,竟將其廢黜?
也幸得如此,孟太後別居道觀之中,在靖康之變中躲過一劫,成為皇室老祖宗,大宋的定海神針。
靖康之變,她支持趙構登上皇位,保證了大宋國祚不致中斷。今日苗劉之變,孟太後再度出馬,完全一副力挽狂瀾的架勢。
這份氣度,這份責任感,著實讓人尊敬!
“嗯,很好!”孟太後盯著徐還打量片刻,欣然道:“吾一直想見見你,今日總算是見到了,不過眼下不是說話的時候……吾且先出宮去見見將士們。”
徐還躬身道:“臣為太後護駕。”
孟太後擺手道:“不必,他們不敢無禮。”
“可是…”徐還下意識看了一眼柔福帝姬,趙構和朱勝非也目光也都微微不自然。
孟太後心如明鏡,知道他們擔心什麽,搖頭道:“吾隻帶個侍女,並幾個抬轎的小太監即可。”
雖不解孟太後為何要帶著柔福帝姬,這一說徐還倒是坦然不少。
福國長公主初歸,且深居宮中,在場隻有為數不多幾人認得,叛軍並不認識,她現在隻是太後的貼身宮女而已。
“照顧好太後,一切小心。”
“是!”柔福帝姬與徐還四目相對,輕輕點頭。
宮門開啟,孟太後乘軟轎而出,柔福帝姬扮作宮女隨侍在側。
徐還則率領精兵站在宮門之後,唯恐苗傅趁此機會攻入城中,情勢依舊緊張。
聽到這句話,徐還心中一震,看來那個情形…不可避免了!
趙構似乎也想到可能的處境,一下子從桌椅上站了起來,雙手緊握著拳頭,臉色相當難看。
沒辦法,叛軍言之鑿鑿要請太後,為了安撫局麵,他不得不答允。
“陛下,臣等以為請太後垂簾聽政,重整朝綱,暫時與金軍議和,來日再圖北伐。”
預料之中的事情,趙構握拳道:“太後慈愛聖明,由她老人家垂簾聽政,自然甚好,朕應允便是,可立即著中書擬旨。”
一旁的徐還卻暗暗搖頭,在這件事上…趙構還是太樂觀,或者太年輕了。
果不其然,苗傅搖頭道:“不,陛下…臣等以為,陛下還是效仿上皇,由太子登基,太後垂簾聽政為宜。”
此言一出,宮牆上下,頓時一片嘩然。
趙構拳頭緊握,指甲已經紮進肉裏,身體甚至微微有些顫抖,顯然是覺得叛軍欺人太甚,遠遠超出了他的底線。
徐還一點都不覺得奇怪,一方麵是未卜先知,早有所料。另一方麵,苗傅、劉正彥這樣做完全符合常理,清君側說白了就是逼迫君王,乃是不臣之舉,必遭君主嫉恨。為了避免秋後算賬,要麽殺了皇帝,改朝換代,要麽換個皇帝。
扶持年僅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登基,說白了是讓太後垂簾聽政,但實際上則可以“挾幼君以令天下”,大權在握,何樂不為?
徐還甚至在想,先前吳湛在苗傅耳邊說的就是這句話。
見趙構不為所動,苗傅的手下張逵上前道:“聖人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望陛下今日應以大宋江山社稷和天下黎民百姓為重,退位,請太子登基,上皇早有先例,還請陛下效仿君父。”
言之鑿鑿,貌似理由充足,但趙構心中卻連連冷笑,什麽江山社稷,什麽效仿君父?當年金軍來襲,父皇是擔心成為亡國之君,才匆匆將皇位傳給太子趙桓,當時今日情形完全不同,如何能相提並論?
趙構心裏是一千個,一萬個不願意的,但眼下情形似乎容不得自己說個‘不’字?
尤其是大臣們似乎有所動搖,開始七嘴八舌地議論,有的反對,有的讚同,這個情形讓趙構更是心亂如麻!
“陛下且先坐下,從長計議吧!”近處的臣子見趙構風中淩亂,趙構則冷笑道:“朕還有資格坐在此處嗎?”
自稱“朕”,自然是還將自己當皇帝,但皇位搖搖欲墜,趙構此刻心中難免糾結苦悶。
徐還看在眼前,暗暗搖頭,為今之計,隻能等太後來了以後再說。
不過多時,孟太後便在內侍和宮娥簇擁下前來,意外的是柔福帝姬竟跟隨在身邊。她一身宮裝衣裙,扮作尋常宮女隨侍在側,也不知是何緣故?
多日不見,徐還自然甚是想念柔福帝姬,看樣子她在皇宮裏的生活不錯,頗得太後喜愛。隻是今日這宮門口乃是非之地,前來此處實非好事!
太後到來,卻不願意登上城樓,反而要直接出宮門去安撫叛軍。
趙構聞聽此言,連忙從城樓上下去阻攔,徐還亦跟隨百官下去,阻攔太後,阻攔隨行的柔福帝姬。
“太後,外麵皆是叛軍,您不可出去冒險。”趙構第一個不同意。
“是啊,萬一叛軍挾持太後,該當如何?”
“太後乃千金貴體,實在不宜犯險。”
“怕什麽?”轎簾掀起,一個慈眉善目,雍容優雅,氣定神閑的老婦人朗聲道:“叛軍不敢犯吾,你等不必擔心。”
宰相朱勝非讚同道:“沒錯,太後身份貴重,叛軍定不敢對太後不敬…正好趁此機會試探叛軍意圖。”
“可是…”
孟太後道:“好了,就聽宰相之言吧!”
宰相力排眾議,太後又如此堅持,即便是皇帝趙構也反對不得,他能做的隻能是讓徐還安排人護衛太後。
“你就是護送福國歸來的徐還?”
趙構趁機道:“今日也虧得他發現苗傅等人行為不軌,及時前來護駕,否則…”
“臣徐還拜見太後。”徐還趕忙上前拜見這位大宋德高望重的老太後。
曆經四朝興衰榮辱,孟太後經曆過許多大風大浪,是以處變不驚,看似隻是個垂暮婦人,但正襟端坐之時,氣定神閑,頗有威勢。
想當初在東京城裏,她不懼張邦昌脅迫,毅然痛斥偽帝,大義凜然地支持趙構登基。今日禦營兵變,兵馬圍困皇宮,趙構尚且惶惶不安,但老太太卻穩如泰山,鎮定如故。
而且不懼危險,主動出宮去安撫叛軍,此等做派與氣度,也不知宋哲宗當初哪根筋不對,竟將其廢黜?
也幸得如此,孟太後別居道觀之中,在靖康之變中躲過一劫,成為皇室老祖宗,大宋的定海神針。
靖康之變,她支持趙構登上皇位,保證了大宋國祚不致中斷。今日苗劉之變,孟太後再度出馬,完全一副力挽狂瀾的架勢。
這份氣度,這份責任感,著實讓人尊敬!
“嗯,很好!”孟太後盯著徐還打量片刻,欣然道:“吾一直想見見你,今日總算是見到了,不過眼下不是說話的時候……吾且先出宮去見見將士們。”
徐還躬身道:“臣為太後護駕。”
孟太後擺手道:“不必,他們不敢無禮。”
“可是…”徐還下意識看了一眼柔福帝姬,趙構和朱勝非也目光也都微微不自然。
孟太後心如明鏡,知道他們擔心什麽,搖頭道:“吾隻帶個侍女,並幾個抬轎的小太監即可。”
雖不解孟太後為何要帶著柔福帝姬,這一說徐還倒是坦然不少。
福國長公主初歸,且深居宮中,在場隻有為數不多幾人認得,叛軍並不認識,她現在隻是太後的貼身宮女而已。
“照顧好太後,一切小心。”
“是!”柔福帝姬與徐還四目相對,輕輕點頭。
宮門開啟,孟太後乘軟轎而出,柔福帝姬扮作宮女隨侍在側。
徐還則率領精兵站在宮門之後,唯恐苗傅趁此機會攻入城中,情勢依舊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