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筈,箭尾與弓弦接觸的地方。
箭筈關的大概地形是怎樣,一目了然。
沒立帶著人馬長驅直入,一路高歌猛進。
烏魯則留在關隘之下,小心翼翼,他總有些不安,覺得此番進軍太過順利。
完顏婁室那等宿將都敗得那麽慘,宋軍絕非不堪一擊。
輕敵冒進,風險絕對不小。
自己身為副將,勸說無用,能做的唯有守好箭筈關。
萬一有個閃失,也好讓沒立大軍能夠安然撤離,後路無憂。
如果能保全箭筈關,迴頭大軍到來,還能再度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進行反撲。
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
當天夜裏,三千兵馬駐守箭筈關,盡管烏魯已經很小心,安排了將士巡營防守,但還是遭到夜襲。
山間的那些小路,沒立可以利用,宋軍同樣可以利用。
潛藏在山間的宋軍趁著夜色,悄然潛入箭筈關,對金營發起了突襲。
宋軍一來,烏魯徹底醒悟過來,所有的猜想都得到了驗證。
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了,終究還是發生了。
襲營很突然,哪怕有所準備,也顯得猝不及防。
這壓根就是宋軍布置好的計策,一出手就讓你動彈不得,無可奈何。
烏魯知道,倒黴的絕不僅僅是自己。
沒立,恐怕是有去無迴了。
不過烏魯心裏還存了一絲僥幸,如果自己死守箭筈關,熬到沒立及時返迴,或許還能有一條生路。
可惜……
煞費苦心的宋軍豈能讓他們如願?
楊再興率領宋軍如同猛虎出籠,從三麵對金營發起猛攻。
宋軍的驍勇,再度刷新了金軍的認知,烏魯指揮兵馬拚死抵抗,但終究還是擋不住宋軍的強盛兵鋒。
如果不想全軍覆沒,唯有的活路便是身後的關隘大門,退出——箭筈關。
烏魯知道,這一退,自己和麾下兵馬或許可以保全,但是沒立——全軍覆沒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
仰天長歎,徒唿奈何。
烏魯悲憤撤退,然後立即派人繞道前往黃牛埔,向大將軍銀術可稟報消息。
宋軍比想象的更厲害,他們早已張開了口袋,等著金軍鑽進來。
箭筈關如此,黃牛埔恐怕也不例外……
……
沒立從箭筈關出發,沿著千河一路向上,進犯和尚原。
一路上都沒有遭遇到什麽抵抗,可謂勢如破竹,高歌猛進。
這個時候,沒立越發相信和尚原空虛,徐還身邊缺少兵馬護衛。
漢人有句話,擒賊先擒王,一戰功成在此一舉。
莫大的誘惑在眼前,自是一刻也不敢耽擱,全力趕路。
山路崎嶇,如此這般匆匆而行,自然是人困馬乏。
入夜之後,大軍在千河岸畔駐紮,兵卒們立即解甲,熬煮食物,抓緊休息。
也就是在這個檔口,戰馬嘶鳴聲在千河岸畔響起。
沒立頓時一驚,金兵將士也莫名其妙。
屬下兵馬匆匆來報,有宋軍來襲。
啊?!
沒立頓時大驚失色。
正是初春時節,河流水淺,轉眼間,宋軍兵馬已經踏過河水,朝金營發起衝擊。
敵襲!
示警的訊號立即發了出去,但金軍這個時候大多解甲休整。
有人在帳篷裏悶頭睡覺,有人手中端著飯食羹湯,刀劍壓根不在手中,可謂是猝不及防。
尤其是宋軍當先的是騎兵,進攻的速度很快,且衝擊力強大,立即將金營衝的七零八落。
自箭筈關而來,山路難行,金軍除了少許馱物資的馬匹之外,並無騎兵。
但進入塬上,尤其是這河穀平坦之地,宋軍突然派出騎兵,雖說數量不多,並無對手,自有奇效。
騎兵迅速將金營分割,大隊的宋軍步卒立即衝殺進來。
金軍要麽猝不及防,來不及抵抗便喪身刀下;要麽是抓起刀劍,倉皇迎戰,相當狼狽。
昔日風雪之夜的和尚原慘劇,仿佛再度上演。
沒立見狀,恨的咬牙切齒,卻也悔恨不聽烏魯勸阻建議。
可惜悔之晚矣!
到了這份上,他豈能不明白,宋人是故意放鬆箭筈關,讓自己進來了。
然後半路設伏,突然襲擊。
以有心算無心,結果可想而知。
黑夜之中,隻聽到千河兩岸鼓聲大作,人喊馬嘶,火把搖曳,根本不知道宋軍來了多少人馬。
驚慌之下,士兵們哪裏還有心思抵抗?
見勢不妙,紛紛立即調轉方向逃奔,縱然外圍不斷有宋軍羽箭壓製,仍舊擋不住金軍兵卒逃命的迫切心情。
迴天乏術了!
縱然沒立再驍勇,這等立足未穩之時遭遇突襲,兵卒無心戀戰,他也是無可奈何,難以抵擋。
當此之時,他們唯有調轉方向,盡快返迴箭筈關。
烏魯還在那裏,如果返迴及時,得到接應,撤出箭筈關,還能保全一部分人馬。
不過,沒立也意識到一點,自己這邊遭遇襲擊,說明宋軍有備而來。
那麽箭筈關,烏魯能夠幸免嗎?自己還有機會嗎?
當此之時,已經顧不得許多,隻能拚死一搏,聽天由命了。
沒立早已沒了先前的銳氣與得意,倉皇組織兵馬,且戰且退,沿河千河撤退。
宋軍騎兵則沿著河道,一路追殺。
逃命的潰軍,追殺的騎兵,那個場麵,可想而知。
一路上金軍兵卒不斷倒在河邊的道路上,到處都是血跡、殘肢斷臂,丟棄的刀劍盔甲,以及淩亂的箭鏃……
從襲營到逃亡,一萬兩千多金兵死傷大半,在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之後,沒立帶著不足兩千人迴到箭筈關。
每個金兵身上都掛了彩,且都到了筋疲力盡的地步,唯一指望便是箭筈關烏魯的援軍,以及逃生之路。
然而很可惜,等他們到來之時,哪裏還有烏魯的身影。
熹微的晨光下,箭筈關城頭上赫然飄揚著宋軍旗幟。
城頭與兩邊的山石上,明晃晃的箭鏃在朝陽下熠熠生輝,正瞄準所有的金兵。
而吳玠也率領著追兵從千河上遊趕來,將金兵圍困在箭筈絕地之內。
關門打狗,如是而已。
沒立抬頭看向四周,心中除了“絕望”二字,再無其他。
箭筈關的大概地形是怎樣,一目了然。
沒立帶著人馬長驅直入,一路高歌猛進。
烏魯則留在關隘之下,小心翼翼,他總有些不安,覺得此番進軍太過順利。
完顏婁室那等宿將都敗得那麽慘,宋軍絕非不堪一擊。
輕敵冒進,風險絕對不小。
自己身為副將,勸說無用,能做的唯有守好箭筈關。
萬一有個閃失,也好讓沒立大軍能夠安然撤離,後路無憂。
如果能保全箭筈關,迴頭大軍到來,還能再度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進行反撲。
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
當天夜裏,三千兵馬駐守箭筈關,盡管烏魯已經很小心,安排了將士巡營防守,但還是遭到夜襲。
山間的那些小路,沒立可以利用,宋軍同樣可以利用。
潛藏在山間的宋軍趁著夜色,悄然潛入箭筈關,對金營發起了突襲。
宋軍一來,烏魯徹底醒悟過來,所有的猜想都得到了驗證。
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了,終究還是發生了。
襲營很突然,哪怕有所準備,也顯得猝不及防。
這壓根就是宋軍布置好的計策,一出手就讓你動彈不得,無可奈何。
烏魯知道,倒黴的絕不僅僅是自己。
沒立,恐怕是有去無迴了。
不過烏魯心裏還存了一絲僥幸,如果自己死守箭筈關,熬到沒立及時返迴,或許還能有一條生路。
可惜……
煞費苦心的宋軍豈能讓他們如願?
楊再興率領宋軍如同猛虎出籠,從三麵對金營發起猛攻。
宋軍的驍勇,再度刷新了金軍的認知,烏魯指揮兵馬拚死抵抗,但終究還是擋不住宋軍的強盛兵鋒。
如果不想全軍覆沒,唯有的活路便是身後的關隘大門,退出——箭筈關。
烏魯知道,這一退,自己和麾下兵馬或許可以保全,但是沒立——全軍覆沒的命運已經不可避免。
仰天長歎,徒唿奈何。
烏魯悲憤撤退,然後立即派人繞道前往黃牛埔,向大將軍銀術可稟報消息。
宋軍比想象的更厲害,他們早已張開了口袋,等著金軍鑽進來。
箭筈關如此,黃牛埔恐怕也不例外……
……
沒立從箭筈關出發,沿著千河一路向上,進犯和尚原。
一路上都沒有遭遇到什麽抵抗,可謂勢如破竹,高歌猛進。
這個時候,沒立越發相信和尚原空虛,徐還身邊缺少兵馬護衛。
漢人有句話,擒賊先擒王,一戰功成在此一舉。
莫大的誘惑在眼前,自是一刻也不敢耽擱,全力趕路。
山路崎嶇,如此這般匆匆而行,自然是人困馬乏。
入夜之後,大軍在千河岸畔駐紮,兵卒們立即解甲,熬煮食物,抓緊休息。
也就是在這個檔口,戰馬嘶鳴聲在千河岸畔響起。
沒立頓時一驚,金兵將士也莫名其妙。
屬下兵馬匆匆來報,有宋軍來襲。
啊?!
沒立頓時大驚失色。
正是初春時節,河流水淺,轉眼間,宋軍兵馬已經踏過河水,朝金營發起衝擊。
敵襲!
示警的訊號立即發了出去,但金軍這個時候大多解甲休整。
有人在帳篷裏悶頭睡覺,有人手中端著飯食羹湯,刀劍壓根不在手中,可謂是猝不及防。
尤其是宋軍當先的是騎兵,進攻的速度很快,且衝擊力強大,立即將金營衝的七零八落。
自箭筈關而來,山路難行,金軍除了少許馱物資的馬匹之外,並無騎兵。
但進入塬上,尤其是這河穀平坦之地,宋軍突然派出騎兵,雖說數量不多,並無對手,自有奇效。
騎兵迅速將金營分割,大隊的宋軍步卒立即衝殺進來。
金軍要麽猝不及防,來不及抵抗便喪身刀下;要麽是抓起刀劍,倉皇迎戰,相當狼狽。
昔日風雪之夜的和尚原慘劇,仿佛再度上演。
沒立見狀,恨的咬牙切齒,卻也悔恨不聽烏魯勸阻建議。
可惜悔之晚矣!
到了這份上,他豈能不明白,宋人是故意放鬆箭筈關,讓自己進來了。
然後半路設伏,突然襲擊。
以有心算無心,結果可想而知。
黑夜之中,隻聽到千河兩岸鼓聲大作,人喊馬嘶,火把搖曳,根本不知道宋軍來了多少人馬。
驚慌之下,士兵們哪裏還有心思抵抗?
見勢不妙,紛紛立即調轉方向逃奔,縱然外圍不斷有宋軍羽箭壓製,仍舊擋不住金軍兵卒逃命的迫切心情。
迴天乏術了!
縱然沒立再驍勇,這等立足未穩之時遭遇突襲,兵卒無心戀戰,他也是無可奈何,難以抵擋。
當此之時,他們唯有調轉方向,盡快返迴箭筈關。
烏魯還在那裏,如果返迴及時,得到接應,撤出箭筈關,還能保全一部分人馬。
不過,沒立也意識到一點,自己這邊遭遇襲擊,說明宋軍有備而來。
那麽箭筈關,烏魯能夠幸免嗎?自己還有機會嗎?
當此之時,已經顧不得許多,隻能拚死一搏,聽天由命了。
沒立早已沒了先前的銳氣與得意,倉皇組織兵馬,且戰且退,沿河千河撤退。
宋軍騎兵則沿著河道,一路追殺。
逃命的潰軍,追殺的騎兵,那個場麵,可想而知。
一路上金軍兵卒不斷倒在河邊的道路上,到處都是血跡、殘肢斷臂,丟棄的刀劍盔甲,以及淩亂的箭鏃……
從襲營到逃亡,一萬兩千多金兵死傷大半,在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之後,沒立帶著不足兩千人迴到箭筈關。
每個金兵身上都掛了彩,且都到了筋疲力盡的地步,唯一指望便是箭筈關烏魯的援軍,以及逃生之路。
然而很可惜,等他們到來之時,哪裏還有烏魯的身影。
熹微的晨光下,箭筈關城頭上赫然飄揚著宋軍旗幟。
城頭與兩邊的山石上,明晃晃的箭鏃在朝陽下熠熠生輝,正瞄準所有的金兵。
而吳玠也率領著追兵從千河上遊趕來,將金兵圍困在箭筈絕地之內。
關門打狗,如是而已。
沒立抬頭看向四周,心中除了“絕望”二字,再無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