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確實一片嘩然。
駙馬納妾不是不可以,皇家向來都是睜隻眼閉隻眼的,甚至主動成全。
趙構賜封黃若彤,孟太後準許蘇紅袖進門,宋五娘入府也不曾遭到反對。
但如今,徐還竟然背著朝廷,未經準許和契丹公主定親,鬧得紛紛揚揚。
宋國駙馬迎娶契丹公主,這算怎麽迴事?
不僅僅是有損皇家尊嚴的事情,更有違國體。
如此做法,置柔福帝姬於何地?置趙宋皇室於何地?置大宋朝廷於何地?
甚至有人覺得,徐還此舉,等若拋棄福國長公主,反叛大宋。
消息一出,彈劾不斷。
各種難聽的話語,甚至認為徐還是數典忘祖,有不臣之心。
趙構傻眼了。
他料到放徐還迴西北可能會有風險,卻一直心存僥幸。
即便有所預料和應對,也萬萬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徐還到底要做什麽?
作為皇帝,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樁婚事。
皇族權貴,乃至這種異國聯姻,姻緣之後的利益才是真正的重點。
徐還娶了契丹公主,意味著雲中數十萬契丹部族,數萬契丹兵馬歸其所有,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也就此納入囊中。
他的勢力,越發壯大。
到了這個地步,即便趙構不得不懷疑徐還的動機和心態。
即便他不想謀反,卻已經有了割據一方,自立為王的實力和條件。
徐還,真的會反嗎?
他蟄伏兩載是韜光養晦?是包藏禍心?
趙構突然有些後悔放他離開,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放虎歸山。
可是感情上他又不願意相信,或者不願意承認自己看走了眼。
也許這樁婚事,另有隱情吧!
隨同消息傳來的,還有徐還的奏疏,大概解釋了這件事。
言下之意是唇亡齒寒,必須保全契丹,此舉是做給金國看的,目的在於恫嚇粘罕,聲援契丹。
同時也是為了粉碎契丹複國之計,避免草原上再崛起一個國家,養虎為患,避免海上之盟的悲劇重演。
徐還理所當然地請罪,聲稱事情緊急,來不及請示臨安,不得不擅自決定,向朝廷與官家請罪雲雲。
同時還提到,此乃權宜之計,自己在籌謀一件大計。為防奏疏往來泄露消息,不便詳述,敬請官家拭目以待。
這份說辭……
趙構看了好幾遍,卻是將信將疑。
難道真如徐還自己所言,是和契丹人演戲的權宜之計?
奏疏中請罪的言辭倒是相當懇切,讀起來倒似也有幾分道理,興許真是……
還有那個不便明說的計劃,到底是什麽?會不會真的有驚喜?
趙構心裏有些忐忑,也不免有幾分僥幸,一時間頗為矛盾。
“官家,事已至此,不可再僥幸了。”
秦檜的態度卻相當堅決:“徐還此為不臣之舉,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會之,你如此篤定?”
“實乃徐還舉動,實在令人不得不起疑。”
秦檜的態度很明確,他確實懷疑徐還心有不軌。
即便沒有,也必須讓趙構乃至群臣相信他有,這是一個絕好給其釘上亂臣賊子罪名的機會,不可錯過。
“迎娶契丹公主,勾結外虜,擁兵自重。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此等大事卻先斬後奏,不請示朝廷,實有欺君罔上之嫌。”
秦檜言之鑿鑿道:“官家,徐還如今手握數十數萬精銳兵馬,再有契丹為外援,不臣之心已經顯露無疑,著實危險啊!”
……
趙構越聽,心情越是沉重。
皇帝從來都不敢完全信任所謂的忠誠,徐還的力量太強大了。
就像當年安祿山一樣,手握重兵,聯合外族,完全有自立,甚至反叛進攻朝廷的條件。
在迎娶契丹公主這件事上,徐還的做法也確實有太多疑點。
不能再心存僥幸,自欺欺人了。
最起碼,要有所防備。
“會之,你以為眼下該當如何?斥責徐還,還是將他調迴臨安。”
“恐怕是調不迴來了。”
秦檜淡淡吐出幾個字,讓趙構心中又是一驚。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猛虎歸山豈能再受節製?
“難道他當真要謀反?”
趙構反問一聲,語調越來越低。
“官家或可嚐試調動,試探徐還是否確有不臣之心。”
“這……”
趙構猶豫了,剛派出去的武將立即下令找迴?
軍政大事,豈可兒戲?
朝令夕改,難免讓臣子和天下人誤會,君臣猜忌,臨陣換將,前線可能也會出現混亂。
萬一因此引起大敗,後果不堪設想。
最糟糕的是,徐還眼下充其量隻是小過錯,並非真正反叛,無法公開治罪。
即便迴到臨安,也充其量是明升暗降,將其軟禁。
但因此導致的戰敗,甚至疆土淪喪,就要由自己這個皇帝來承擔責任責任了。
畢竟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天下人乃至後世史筆極有可能給自己扣上一個“自毀長城”的罪名。
這是趙構不願意看到,也承擔不起的。
這也就罷了,更嚴重的是徐還拒不奉詔,該當如何?
以此為由,昭告他的罪名,然後抓迴臨安問罪嗎?
擁兵自重的將領豈會束手就擒?如果徐還公然反叛,倒打一耙汙蔑自己猜忌忠臣,陷害忠良,又該當如何?
起兵討伐,興師問罪?
眼下大宋的兵馬已經投入和金軍、偽齊交戰,哪裏還有多餘的兵馬。
除了一個嶽飛,又有誰能對付得了徐還呢?
一旦大將叛亂,導致的後果會是本就岌岌可危的宋國分崩離析。
到時候,大宋江山恐怕也就……
這個結果,趙構更加承受不起。
有些時候,沒有把握應對後果,有些試探還是盡量避免,裝作不知道的好。
否則,窗戶紙捅破,難受的隻會是自己。
趙構大抵也是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搖頭道:“還是靜觀其變吧!”
“官家,不可再縱容…養虎為患了。”
“至少這頭猛虎目前沒有咬我們,而是在咬敵人,非要逼著他立即掉頭嗎?”
趙構低聲一歎,心中還是隱隱希望,隻是虛驚一場。
也許徐還並無反意,萬一逼迫太甚,將其逼反了,那才是適得其反。
“官家所言有理。”
秦檜是聰明人,知道再勸無用,轉而道:“不過,該做些必要防備才是。”
駙馬納妾不是不可以,皇家向來都是睜隻眼閉隻眼的,甚至主動成全。
趙構賜封黃若彤,孟太後準許蘇紅袖進門,宋五娘入府也不曾遭到反對。
但如今,徐還竟然背著朝廷,未經準許和契丹公主定親,鬧得紛紛揚揚。
宋國駙馬迎娶契丹公主,這算怎麽迴事?
不僅僅是有損皇家尊嚴的事情,更有違國體。
如此做法,置柔福帝姬於何地?置趙宋皇室於何地?置大宋朝廷於何地?
甚至有人覺得,徐還此舉,等若拋棄福國長公主,反叛大宋。
消息一出,彈劾不斷。
各種難聽的話語,甚至認為徐還是數典忘祖,有不臣之心。
趙構傻眼了。
他料到放徐還迴西北可能會有風險,卻一直心存僥幸。
即便有所預料和應對,也萬萬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
徐還到底要做什麽?
作為皇帝,看到的不僅僅是一樁婚事。
皇族權貴,乃至這種異國聯姻,姻緣之後的利益才是真正的重點。
徐還娶了契丹公主,意味著雲中數十萬契丹部族,數萬契丹兵馬歸其所有,黃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也就此納入囊中。
他的勢力,越發壯大。
到了這個地步,即便趙構不得不懷疑徐還的動機和心態。
即便他不想謀反,卻已經有了割據一方,自立為王的實力和條件。
徐還,真的會反嗎?
他蟄伏兩載是韜光養晦?是包藏禍心?
趙構突然有些後悔放他離開,真是應了那句老話——放虎歸山。
可是感情上他又不願意相信,或者不願意承認自己看走了眼。
也許這樁婚事,另有隱情吧!
隨同消息傳來的,還有徐還的奏疏,大概解釋了這件事。
言下之意是唇亡齒寒,必須保全契丹,此舉是做給金國看的,目的在於恫嚇粘罕,聲援契丹。
同時也是為了粉碎契丹複國之計,避免草原上再崛起一個國家,養虎為患,避免海上之盟的悲劇重演。
徐還理所當然地請罪,聲稱事情緊急,來不及請示臨安,不得不擅自決定,向朝廷與官家請罪雲雲。
同時還提到,此乃權宜之計,自己在籌謀一件大計。為防奏疏往來泄露消息,不便詳述,敬請官家拭目以待。
這份說辭……
趙構看了好幾遍,卻是將信將疑。
難道真如徐還自己所言,是和契丹人演戲的權宜之計?
奏疏中請罪的言辭倒是相當懇切,讀起來倒似也有幾分道理,興許真是……
還有那個不便明說的計劃,到底是什麽?會不會真的有驚喜?
趙構心裏有些忐忑,也不免有幾分僥幸,一時間頗為矛盾。
“官家,事已至此,不可再僥幸了。”
秦檜的態度卻相當堅決:“徐還此為不臣之舉,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會之,你如此篤定?”
“實乃徐還舉動,實在令人不得不起疑。”
秦檜的態度很明確,他確實懷疑徐還心有不軌。
即便沒有,也必須讓趙構乃至群臣相信他有,這是一個絕好給其釘上亂臣賊子罪名的機會,不可錯過。
“迎娶契丹公主,勾結外虜,擁兵自重。雖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此等大事卻先斬後奏,不請示朝廷,實有欺君罔上之嫌。”
秦檜言之鑿鑿道:“官家,徐還如今手握數十數萬精銳兵馬,再有契丹為外援,不臣之心已經顯露無疑,著實危險啊!”
……
趙構越聽,心情越是沉重。
皇帝從來都不敢完全信任所謂的忠誠,徐還的力量太強大了。
就像當年安祿山一樣,手握重兵,聯合外族,完全有自立,甚至反叛進攻朝廷的條件。
在迎娶契丹公主這件事上,徐還的做法也確實有太多疑點。
不能再心存僥幸,自欺欺人了。
最起碼,要有所防備。
“會之,你以為眼下該當如何?斥責徐還,還是將他調迴臨安。”
“恐怕是調不迴來了。”
秦檜淡淡吐出幾個字,讓趙構心中又是一驚。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猛虎歸山豈能再受節製?
“難道他當真要謀反?”
趙構反問一聲,語調越來越低。
“官家或可嚐試調動,試探徐還是否確有不臣之心。”
“這……”
趙構猶豫了,剛派出去的武將立即下令找迴?
軍政大事,豈可兒戲?
朝令夕改,難免讓臣子和天下人誤會,君臣猜忌,臨陣換將,前線可能也會出現混亂。
萬一因此引起大敗,後果不堪設想。
最糟糕的是,徐還眼下充其量隻是小過錯,並非真正反叛,無法公開治罪。
即便迴到臨安,也充其量是明升暗降,將其軟禁。
但因此導致的戰敗,甚至疆土淪喪,就要由自己這個皇帝來承擔責任責任了。
畢竟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天下人乃至後世史筆極有可能給自己扣上一個“自毀長城”的罪名。
這是趙構不願意看到,也承擔不起的。
這也就罷了,更嚴重的是徐還拒不奉詔,該當如何?
以此為由,昭告他的罪名,然後抓迴臨安問罪嗎?
擁兵自重的將領豈會束手就擒?如果徐還公然反叛,倒打一耙汙蔑自己猜忌忠臣,陷害忠良,又該當如何?
起兵討伐,興師問罪?
眼下大宋的兵馬已經投入和金軍、偽齊交戰,哪裏還有多餘的兵馬。
除了一個嶽飛,又有誰能對付得了徐還呢?
一旦大將叛亂,導致的後果會是本就岌岌可危的宋國分崩離析。
到時候,大宋江山恐怕也就……
這個結果,趙構更加承受不起。
有些時候,沒有把握應對後果,有些試探還是盡量避免,裝作不知道的好。
否則,窗戶紙捅破,難受的隻會是自己。
趙構大抵也是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搖頭道:“還是靜觀其變吧!”
“官家,不可再縱容…養虎為患了。”
“至少這頭猛虎目前沒有咬我們,而是在咬敵人,非要逼著他立即掉頭嗎?”
趙構低聲一歎,心中還是隱隱希望,隻是虛驚一場。
也許徐還並無反意,萬一逼迫太甚,將其逼反了,那才是適得其反。
“官家所言有理。”
秦檜是聰明人,知道再勸無用,轉而道:“不過,該做些必要防備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