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橫山,入夏州,陷韋州,逼近西平府。
徐還率領宋軍在西北搞出這麽大的陣仗,消息自然再也掩蓋不住。
很快便傳到各地,震驚四方。
粘罕是在迴程途中接到的訊息,比正常傳播速度更快,蓋因有人刻意送信給他。
不用想,肯定是李乾順。
這時候,沒有人比他這個西夏國主更著急了。
興許是病急亂投醫吧,這時候傳訊過來,大概是有向金國求援的意思。
馳援西夏,那是不可能的。
距離太遠,也沒有那個兵力和經曆。
某種程度上,金國或許樂意見到宋夏之戰鷸蚌相爭,從而漁翁得利。
不過有一點李乾順說的沒錯,不能這麽便宜、縱容徐還。
唇亡齒寒!
這個詞終於出現西夏人口中,用在了金國人身上。
粘罕不由沉默,如果任由勢頭局勢繼續惡化,徐還一鼓作氣沒準真會把西夏打的七零八碎。
以前粘罕絲毫不認為徐還有能力滅夏,但韋州之戰後,他已經不敢再絕對篤定。
徐還已經有過太多匪夷所思之舉,做出出乎意料之事也不足為奇。
雖說樂見鷸蚌相爭的局麵,但金國絕對不願意看到西夏被滅,哪怕是被打殘也不好。
背後有一個可以牽製宋軍的力量,何樂而不為呢?
徐還要是後顧無憂,全心全意東向對付金國,實在不是什麽好事。
禍水西引,金國人也是綏靖政策的重視踐行者。
當然了,前提是不能讓西夏亡國。
直接救援不行,但從旁牽製卻是可以的。
更何況,他心裏也有太多不甘與憤恨。
被徐還耍了,豈能這麽算了?
原以為徐還五萬大軍駐守府州,有隨時東渡與契丹人聯兵的可能,才不得已從雲內州撤軍,沒想到竟然是個騙局。
不過一日功夫,五萬大軍竟然掉頭西進去打西夏。
可恨自己竟一點都不曾察覺,就這樣傻乎乎地上當了。
一招簡單的空營計便將自己騙的團團轉,倉皇而逃,現如今消息傳出去,天下人少不得紛紛恥笑自己。
更錯失一次拿下雲內州的絕好機會,損兵折將,最終卻前功盡棄。
眼下,一個卷土重來的機會擺在眼前,粘罕心動了。
被迫撤軍之時,他其實多又不甘,也預留了後手,眼下是時候派上用場。
哼!
徐還敢如此大膽戲耍人,必須要他付出代價。
粘罕拳頭緊握,心中恨意滿滿。
……
雲內州。
契丹將領聽到消息時有些震驚,有些後怕,甚至有些惱怒。
原來迎親隻是一個幌子,宋軍壓根沒有在府州。
借著這個由頭欺騙西夏人,然後出其不意……
從戰略上來講,不得不說徐還足夠大膽,出其不意,一招聲東擊西玩的十分漂亮,結果更是喜人。
同為將領,十分佩服,甚至當得起一聲誇讚。
但作為涉事方,契丹人難免有些惱怒,因為在徐還的計策裏,隻考慮到了自己和宋國利益。
至於契丹存亡,他似乎根本不在乎。
哪怕在乎,也十分有限,幾乎是將所有風險推到契丹身上,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倘若那時候,粘罕繼續堅持進攻,雲內州孤立無援,現在會是什麽下場?
雖說僥幸沒出什麽事,一切平安無事,但想起來還是讓人有些鬱悶。
戲耍!
徐還是這個意思嗎?
公主出嫁的意義也因此打了折扣,徐還不聲不響將公主晾在府州的行為,著實無禮。
有不少人甚至擔心公主在宋國會受委屈,甚至覺得公主出嫁是一場毫無意義的騙局。
但耶律餘睹始終穩如泰山,也不覺奇怪。
徐還這等非凡之人,怎麽可能單純循規蹈矩呢?有非常舉動也在情理之中,對他而言,最終的肯定是宋國和自己的利益。
至於讓契丹承受巨大風險一事,能說什麽呢?
亂世之中,實力才是根本,否則隻能任人擺布。
雖說徐還的行為有不妥之處,但在事實上也起到了幫助契丹的效果,震懾了粘罕,這是不爭的事實。
還能有什麽奢求呢?
至於聯姻,現在生米也已經煮成熟飯。
徐還第一時間將餘裏衍接去夏州,可見他還是頗為重視這樁婚事。
餘裏衍也沒有來信訴苦,或者指責徐還,再多說什麽又有什麽意義呢?
聯姻總歸還是有意義的,無論是誰要動契丹,總歸要考慮一下稱兄西北,跺跺腳就能讓天下抖三抖的女婿。
至於眼下,等待著徐還早日從西夏凱旋而歸。與此同時,盡快休養生息,繼續練兵。
任何時候,唯有自己強大,才能真正自保。
然而現實,並沒有給耶律餘睹這個時間。
反倒是給了他,給了徐還,給了與餘裏衍這樁聯姻的價值,一個重大考驗。
金軍卷土重來。
聽到消息,耶律餘睹嚇了一跳。
雲內州上下的契丹將領都為之一驚,蕭高六更是一頭霧水。
粘罕雖然撤軍,但是東邊的布防卻一直沒有撤離,小心提防著粘罕反戈一擊。
但探馬迴報的消息,粘罕確實已經過了大同府,已經到了桑幹河畔,擺明是了要迴幽州。
即便是想卷土重來,也不可能這麽快,更不可能繞過自己出現在雲內州。
除非,這支金軍並非從幽州而來。
那麽……
蕭高六的擔心正是現實,這支金軍確實並非從幽州方向而來。
而是從南方的太原府殺來,出其不意,令人完全意想不到。
這是粘罕的後手,撤離之前他派人聯係了駐守在太原府的銀術可。
當時是擔心徐還過黃河與契丹聯軍,趁早給自己找個盟友,無論是夾擊雲內州,還是保證自己全身而退,都是很有必要的。
現如今,這支疑兵派上了第三種用場——反攻雲內州。
契丹人的防備全都集中在東麵,南邊太原府方向幾乎沒有任何防備,故而銀術可的兵馬可謂是長驅直入。
等到契丹人發現時,距離雲內州不過數十裏地。
更為要命的的是,蕭高六和蕭特謀的兵馬暫時尚在東方,尚未撤迴,雲內州城內兵力空虛,防禦形同虛設……
徐還率領宋軍在西北搞出這麽大的陣仗,消息自然再也掩蓋不住。
很快便傳到各地,震驚四方。
粘罕是在迴程途中接到的訊息,比正常傳播速度更快,蓋因有人刻意送信給他。
不用想,肯定是李乾順。
這時候,沒有人比他這個西夏國主更著急了。
興許是病急亂投醫吧,這時候傳訊過來,大概是有向金國求援的意思。
馳援西夏,那是不可能的。
距離太遠,也沒有那個兵力和經曆。
某種程度上,金國或許樂意見到宋夏之戰鷸蚌相爭,從而漁翁得利。
不過有一點李乾順說的沒錯,不能這麽便宜、縱容徐還。
唇亡齒寒!
這個詞終於出現西夏人口中,用在了金國人身上。
粘罕不由沉默,如果任由勢頭局勢繼續惡化,徐還一鼓作氣沒準真會把西夏打的七零八碎。
以前粘罕絲毫不認為徐還有能力滅夏,但韋州之戰後,他已經不敢再絕對篤定。
徐還已經有過太多匪夷所思之舉,做出出乎意料之事也不足為奇。
雖說樂見鷸蚌相爭的局麵,但金國絕對不願意看到西夏被滅,哪怕是被打殘也不好。
背後有一個可以牽製宋軍的力量,何樂而不為呢?
徐還要是後顧無憂,全心全意東向對付金國,實在不是什麽好事。
禍水西引,金國人也是綏靖政策的重視踐行者。
當然了,前提是不能讓西夏亡國。
直接救援不行,但從旁牽製卻是可以的。
更何況,他心裏也有太多不甘與憤恨。
被徐還耍了,豈能這麽算了?
原以為徐還五萬大軍駐守府州,有隨時東渡與契丹人聯兵的可能,才不得已從雲內州撤軍,沒想到竟然是個騙局。
不過一日功夫,五萬大軍竟然掉頭西進去打西夏。
可恨自己竟一點都不曾察覺,就這樣傻乎乎地上當了。
一招簡單的空營計便將自己騙的團團轉,倉皇而逃,現如今消息傳出去,天下人少不得紛紛恥笑自己。
更錯失一次拿下雲內州的絕好機會,損兵折將,最終卻前功盡棄。
眼下,一個卷土重來的機會擺在眼前,粘罕心動了。
被迫撤軍之時,他其實多又不甘,也預留了後手,眼下是時候派上用場。
哼!
徐還敢如此大膽戲耍人,必須要他付出代價。
粘罕拳頭緊握,心中恨意滿滿。
……
雲內州。
契丹將領聽到消息時有些震驚,有些後怕,甚至有些惱怒。
原來迎親隻是一個幌子,宋軍壓根沒有在府州。
借著這個由頭欺騙西夏人,然後出其不意……
從戰略上來講,不得不說徐還足夠大膽,出其不意,一招聲東擊西玩的十分漂亮,結果更是喜人。
同為將領,十分佩服,甚至當得起一聲誇讚。
但作為涉事方,契丹人難免有些惱怒,因為在徐還的計策裏,隻考慮到了自己和宋國利益。
至於契丹存亡,他似乎根本不在乎。
哪怕在乎,也十分有限,幾乎是將所有風險推到契丹身上,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倘若那時候,粘罕繼續堅持進攻,雲內州孤立無援,現在會是什麽下場?
雖說僥幸沒出什麽事,一切平安無事,但想起來還是讓人有些鬱悶。
戲耍!
徐還是這個意思嗎?
公主出嫁的意義也因此打了折扣,徐還不聲不響將公主晾在府州的行為,著實無禮。
有不少人甚至擔心公主在宋國會受委屈,甚至覺得公主出嫁是一場毫無意義的騙局。
但耶律餘睹始終穩如泰山,也不覺奇怪。
徐還這等非凡之人,怎麽可能單純循規蹈矩呢?有非常舉動也在情理之中,對他而言,最終的肯定是宋國和自己的利益。
至於讓契丹承受巨大風險一事,能說什麽呢?
亂世之中,實力才是根本,否則隻能任人擺布。
雖說徐還的行為有不妥之處,但在事實上也起到了幫助契丹的效果,震懾了粘罕,這是不爭的事實。
還能有什麽奢求呢?
至於聯姻,現在生米也已經煮成熟飯。
徐還第一時間將餘裏衍接去夏州,可見他還是頗為重視這樁婚事。
餘裏衍也沒有來信訴苦,或者指責徐還,再多說什麽又有什麽意義呢?
聯姻總歸還是有意義的,無論是誰要動契丹,總歸要考慮一下稱兄西北,跺跺腳就能讓天下抖三抖的女婿。
至於眼下,等待著徐還早日從西夏凱旋而歸。與此同時,盡快休養生息,繼續練兵。
任何時候,唯有自己強大,才能真正自保。
然而現實,並沒有給耶律餘睹這個時間。
反倒是給了他,給了徐還,給了與餘裏衍這樁聯姻的價值,一個重大考驗。
金軍卷土重來。
聽到消息,耶律餘睹嚇了一跳。
雲內州上下的契丹將領都為之一驚,蕭高六更是一頭霧水。
粘罕雖然撤軍,但是東邊的布防卻一直沒有撤離,小心提防著粘罕反戈一擊。
但探馬迴報的消息,粘罕確實已經過了大同府,已經到了桑幹河畔,擺明是了要迴幽州。
即便是想卷土重來,也不可能這麽快,更不可能繞過自己出現在雲內州。
除非,這支金軍並非從幽州而來。
那麽……
蕭高六的擔心正是現實,這支金軍確實並非從幽州方向而來。
而是從南方的太原府殺來,出其不意,令人完全意想不到。
這是粘罕的後手,撤離之前他派人聯係了駐守在太原府的銀術可。
當時是擔心徐還過黃河與契丹聯軍,趁早給自己找個盟友,無論是夾擊雲內州,還是保證自己全身而退,都是很有必要的。
現如今,這支疑兵派上了第三種用場——反攻雲內州。
契丹人的防備全都集中在東麵,南邊太原府方向幾乎沒有任何防備,故而銀術可的兵馬可謂是長驅直入。
等到契丹人發現時,距離雲內州不過數十裏地。
更為要命的的是,蕭高六和蕭特謀的兵馬暫時尚在東方,尚未撤迴,雲內州城內兵力空虛,防禦形同虛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