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六年五月,嶽飛迴到臨安。
朝廷沒有任何直接為難之舉,也沒有提及嶽飛違抗聖旨之事,更沒有因此而興師問罪,而是將嶽飛從淮西、京西路宣撫使調任樞密副使。
如此,單單從職位上而言是小升半級,算是獎賞有功之臣。也就沒有問罪將領,薄待功臣的情形,不至於留下話柄。
但實際上呢?
嶽飛手中的實權被解除,樞密副使看似是兩府八公之一,處置大宋軍務大事。但上麵還有一個樞密使,正是張俊。
官居副職的嶽飛實際上沒有任何實際權力,不過是明升暗降的套路,被架空了而已。
出乎意料的是,嶽飛的反應和很多人的預期完全不同。他沒有像以前一樣,慷慨激昂地申辯,而是什麽都沒說,反而向朝廷申請解甲歸田。
此舉可謂是一反常態,很多人看不明白,包括嶽翻。
“大兄,為何不申辯呢?”
“朝廷沒有問罪,申辯什麽?”
“難道軍報之事……”
“不提也罷!”
嶽飛想起臨走時張憲的特意叮囑,迴到臨安之後,朝廷既然沒有問,自然也就沒有多言軍報之事。
趙高心裏有愧,秦檜和張俊則是心裏有鬼,故而誰都沒有提及此事,最終暫時不了了之。
如此結果,張俊倒是鬆了一口氣,對風平浪靜的結果十分滿意。但是秦檜明顯不這麽想,甚至還有些意想不到的失望。
一向正直的嶽飛,為何突然變得機靈了?
沒有據理力爭,自然也就避開了所謂的取死之道,皇帝縱然記恨嶽飛,也不能立即動手。否則真的就有苛待功臣,自毀長城的嫌疑,也沒有辦法向輿論,向天下人交代。
明升暗降,褫奪兵權算是最好的結果,趙構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達到了目的。
至於殺心,雖然也是有的,但趙構不得不顧忌朝廷和皇帝的體麵,而且嶽飛之子嶽雲,以及張憲等部將還在潁昌府,多少有些投鼠忌器。
至少在沒有借口之前,身為皇帝,趙構不能有所動作。皇帝的權威和名聲,終究還是要顧忌的。
趙構有所顧忌,秦檜卻是片刻都等不及。
有句話叫作夜長夢多,何況兀術下了嚴令,和談的條件是嶽飛必死,他已經沒有時間,也沒有選擇的餘地。
必須盡快動手,而動手的理由隻能有一個——謀反。
事情發生的很突然,很快秦檜黨羽萬俟卨、羅汝楫便上疏彈劾,聲稱嶽飛馳援淮西,“逗留不進”、主張“棄守山陽(楚州)”,要求免除嶽飛樞密副使之職。
怎麽說呢?
這條罪名顯然是羅織的,但從表麵上說似乎並非完全無稽之談。
嶽飛大軍主要在淮西、京西路一帶,逼近中原,對東線的防守參與的不多,但如今不救東線竟然成了罪名。
蓋因東線淮南沿線緊鄰江南,嶽飛與兀術在中原鏖戰之時,完顏撻懶幾次派兵逼近淮南,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旦淮南有什麽風吹草動,江南便風聲鶴唳。上到皇帝,下到百官,都對當年的江南浩劫記憶猶新。
雖說金軍還遠在淮水,有張俊和韓世忠守衛,無甚大礙,但隻要稍加渲染,情況便完全不同,很容易被誇大其詞。
尤其是這等故意找茬,尋釁滋事的時候,很容易被拿來當借口。
身處淮西,鞭長莫及,說成了是故意逗留,不及時馳援,甚至還誣蔑嶽飛有棄守楚州之意。
楚州乃是東南重鎮,淮水沿岸的重要城池,關乎整個淮南局勢。當年趙立堅守楚州,徐還率部馳援,戰況之慘烈,堅守與收複之艱難,人所共知。
這等時候,嶽飛不救援東南也就罷了,竟然主張放棄楚州,到底是何居心?
彈劾隻需要起個開端,有個罪名,後續便好繼續深入。
果不其然,萬俟卨、羅汝楫之後,一係列彈劾嶽飛的奏疏送上朝堂,理由都是嶽家軍的些許不軌之舉。
各種片麵情況被誇大其詞,或者是刻意聯係,鬧出一副嶽飛在前線擁兵自重,蓄意謀反的架勢來。
到了這個地步,局勢已經再明顯不過。
不等嶽飛解釋,樞密副使的職位便被解除了,調任“萬壽觀使”,完全就是個不入流的閑職。
如此安排,意思顯而易見。
全無實權的嶽飛,已經麵臨一個非常糟糕的境遇,他提出返迴江州廬山舊居暫住,但被朝廷斷然拒絕。
雖未明旨下詔查處,但已經將嶽飛視為罪犯,一家人被軟禁在臨安的府邸之中。
變化很突然,甚至來不及做什麽反應和舉動。
嶽飛本人倒還算淡定,隻是默默坐著,並不言語,但嶽翻卻是來來迴迴踱步,極為不安。
“朝廷終究還是沒打算放過我們。”
“大兄,你就不著急嗎?”
“大兄,想想辦法啊!”
麵對始終一言不發的嶽飛,嶽翻心裏那叫一個焦急,現在擺明了是朝廷下好了套,等他們迴來往裏鑽的。
一步步褫奪官職,剝奪兵權,最終在以捏造的罪名問罪下獄,套路再熟悉不過。
“清清白白,有何可懼?”
“大兄,話是這麽說,可……奸臣當道,哪裏有公允可言?倒不如……”
“你想怎樣?”嶽飛厲聲反問一句,然後緊緊盯著嶽翻。
“事已至此,還能如何?”
嶽翻苦笑一聲,心中倒是有不少打算,但眼下這個局勢,很多事鞭長莫及。
“雲兒和張憲、王貴還在朱仙鎮。”
“那又如何?眼下,兩處相安無事最好。”
嶽飛淡淡道:“何況,你想得到,朝廷難道想不到嗎?仔細說起來,反倒是有些擔心他們的安危。”
“不會吧?”
嶽翻嘴上這樣說,但看到兄長凝重的眼神,心底裏已然相信了幾分,頓時也麵色凝重。
朱仙鎮那邊,嶽雲尚且少不更事,張憲和王貴是否一條心都難說,而且都不是特別長袖善舞之人。
若是朝廷,或者說秦檜等人惦記,會是什麽結果呢?他們能從容應付嗎?
朝廷沒有任何直接為難之舉,也沒有提及嶽飛違抗聖旨之事,更沒有因此而興師問罪,而是將嶽飛從淮西、京西路宣撫使調任樞密副使。
如此,單單從職位上而言是小升半級,算是獎賞有功之臣。也就沒有問罪將領,薄待功臣的情形,不至於留下話柄。
但實際上呢?
嶽飛手中的實權被解除,樞密副使看似是兩府八公之一,處置大宋軍務大事。但上麵還有一個樞密使,正是張俊。
官居副職的嶽飛實際上沒有任何實際權力,不過是明升暗降的套路,被架空了而已。
出乎意料的是,嶽飛的反應和很多人的預期完全不同。他沒有像以前一樣,慷慨激昂地申辯,而是什麽都沒說,反而向朝廷申請解甲歸田。
此舉可謂是一反常態,很多人看不明白,包括嶽翻。
“大兄,為何不申辯呢?”
“朝廷沒有問罪,申辯什麽?”
“難道軍報之事……”
“不提也罷!”
嶽飛想起臨走時張憲的特意叮囑,迴到臨安之後,朝廷既然沒有問,自然也就沒有多言軍報之事。
趙高心裏有愧,秦檜和張俊則是心裏有鬼,故而誰都沒有提及此事,最終暫時不了了之。
如此結果,張俊倒是鬆了一口氣,對風平浪靜的結果十分滿意。但是秦檜明顯不這麽想,甚至還有些意想不到的失望。
一向正直的嶽飛,為何突然變得機靈了?
沒有據理力爭,自然也就避開了所謂的取死之道,皇帝縱然記恨嶽飛,也不能立即動手。否則真的就有苛待功臣,自毀長城的嫌疑,也沒有辦法向輿論,向天下人交代。
明升暗降,褫奪兵權算是最好的結果,趙構在一定程度上也算是達到了目的。
至於殺心,雖然也是有的,但趙構不得不顧忌朝廷和皇帝的體麵,而且嶽飛之子嶽雲,以及張憲等部將還在潁昌府,多少有些投鼠忌器。
至少在沒有借口之前,身為皇帝,趙構不能有所動作。皇帝的權威和名聲,終究還是要顧忌的。
趙構有所顧忌,秦檜卻是片刻都等不及。
有句話叫作夜長夢多,何況兀術下了嚴令,和談的條件是嶽飛必死,他已經沒有時間,也沒有選擇的餘地。
必須盡快動手,而動手的理由隻能有一個——謀反。
事情發生的很突然,很快秦檜黨羽萬俟卨、羅汝楫便上疏彈劾,聲稱嶽飛馳援淮西,“逗留不進”、主張“棄守山陽(楚州)”,要求免除嶽飛樞密副使之職。
怎麽說呢?
這條罪名顯然是羅織的,但從表麵上說似乎並非完全無稽之談。
嶽飛大軍主要在淮西、京西路一帶,逼近中原,對東線的防守參與的不多,但如今不救東線竟然成了罪名。
蓋因東線淮南沿線緊鄰江南,嶽飛與兀術在中原鏖戰之時,完顏撻懶幾次派兵逼近淮南,造成了不小的壓力。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旦淮南有什麽風吹草動,江南便風聲鶴唳。上到皇帝,下到百官,都對當年的江南浩劫記憶猶新。
雖說金軍還遠在淮水,有張俊和韓世忠守衛,無甚大礙,但隻要稍加渲染,情況便完全不同,很容易被誇大其詞。
尤其是這等故意找茬,尋釁滋事的時候,很容易被拿來當借口。
身處淮西,鞭長莫及,說成了是故意逗留,不及時馳援,甚至還誣蔑嶽飛有棄守楚州之意。
楚州乃是東南重鎮,淮水沿岸的重要城池,關乎整個淮南局勢。當年趙立堅守楚州,徐還率部馳援,戰況之慘烈,堅守與收複之艱難,人所共知。
這等時候,嶽飛不救援東南也就罷了,竟然主張放棄楚州,到底是何居心?
彈劾隻需要起個開端,有個罪名,後續便好繼續深入。
果不其然,萬俟卨、羅汝楫之後,一係列彈劾嶽飛的奏疏送上朝堂,理由都是嶽家軍的些許不軌之舉。
各種片麵情況被誇大其詞,或者是刻意聯係,鬧出一副嶽飛在前線擁兵自重,蓄意謀反的架勢來。
到了這個地步,局勢已經再明顯不過。
不等嶽飛解釋,樞密副使的職位便被解除了,調任“萬壽觀使”,完全就是個不入流的閑職。
如此安排,意思顯而易見。
全無實權的嶽飛,已經麵臨一個非常糟糕的境遇,他提出返迴江州廬山舊居暫住,但被朝廷斷然拒絕。
雖未明旨下詔查處,但已經將嶽飛視為罪犯,一家人被軟禁在臨安的府邸之中。
變化很突然,甚至來不及做什麽反應和舉動。
嶽飛本人倒還算淡定,隻是默默坐著,並不言語,但嶽翻卻是來來迴迴踱步,極為不安。
“朝廷終究還是沒打算放過我們。”
“大兄,你就不著急嗎?”
“大兄,想想辦法啊!”
麵對始終一言不發的嶽飛,嶽翻心裏那叫一個焦急,現在擺明了是朝廷下好了套,等他們迴來往裏鑽的。
一步步褫奪官職,剝奪兵權,最終在以捏造的罪名問罪下獄,套路再熟悉不過。
“清清白白,有何可懼?”
“大兄,話是這麽說,可……奸臣當道,哪裏有公允可言?倒不如……”
“你想怎樣?”嶽飛厲聲反問一句,然後緊緊盯著嶽翻。
“事已至此,還能如何?”
嶽翻苦笑一聲,心中倒是有不少打算,但眼下這個局勢,很多事鞭長莫及。
“雲兒和張憲、王貴還在朱仙鎮。”
“那又如何?眼下,兩處相安無事最好。”
嶽飛淡淡道:“何況,你想得到,朝廷難道想不到嗎?仔細說起來,反倒是有些擔心他們的安危。”
“不會吧?”
嶽翻嘴上這樣說,但看到兄長凝重的眼神,心底裏已然相信了幾分,頓時也麵色凝重。
朱仙鎮那邊,嶽雲尚且少不更事,張憲和王貴是否一條心都難說,而且都不是特別長袖善舞之人。
若是朝廷,或者說秦檜等人惦記,會是什麽結果呢?他們能從容應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