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術在汴梁設祭,襄陽城裏同樣在祭奠。
最初張憲和嶽雲等人本還在猶豫該何去何從,但當嶽夫人書信到來之時,一切都明朗了。
信函之中,嶽夫人李氏詳細敘述了徐還與柔福帝姬前後對他們一家的幫助和維護,也提到了嶽安娘與徐承嗣訂親之事。
末尾之處,則是叮囑嶽雲感謝徐還,也一定程度上提到嶽家現在的處境,叮囑嶽雲切勿衝動,穩妥行事雲雲。
李氏並非嶽雲生母,但有撫養之恩,嶽雲對其頗為敬重,意見自然也多有尊重和聽從之意。
雖然李氏並未明確當如何行事,但暗示意味已經很明顯。
徐還與柔福帝姬對嶽家有恩是不爭的事實,單單是出於感恩,本該就有所迴報。
更何況嶽飛死後,嶽家軍上下人心惶惶,嶽雲年少難當大任,這個時候需要有個靠山,徐還無疑最為合適。
一個不爭的事實,嶽家軍現在的糧草幾乎全都來自於蜀中,軍需命脈都捏在別人手中,除了歸附還有旁的選擇嗎?
當然了,徐還從未以此作為要挾,但嶽家軍必須有自知之明。
再換個角度,從前程而言,徐還貴為高陽郡王,手握秦隴蜀晉四地,數十萬大軍在手,跟著他前程自是不用說的。
站在嶽家的立場上,嶽飛之死已然與朝廷,與皇帝趙構等人心存芥蒂,另擇明主也是必要的。
整個大宋,唯獨徐還有資格與趙構分庭抗禮。而且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未來的一些局麵已經日漸明朗,徐還的誌向與前程值得期待。
這些都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已經沒有什麽好遮掩的。
當此之時,嶽安娘與徐承嗣的親事無疑是一顆分量十足的砝碼。
徐承嗣是徐還嫡長子,王府世子,來日前程是注定的,嶽安娘未來的身份,以及嶽家未來的待遇與地位不言而喻。
這樁親事,等於給嶽家吃了一顆定心丸,一份保險。
至少嶽夫人已經領了,至於嶽雲,以及嶽家軍的其他將士,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自是欣然接受。
一個有實力,有恩惠,有氣度,未來可期的人物是當仁不讓的明主之選。
尤其是那日徐還在嶽飛靈前一跪,更是贏得嶽家軍將士交口稱讚,由衷佩服,故而當嶽雲與張憲提出歸附之時,幾乎是人人讚同。
嶽飛靈堂之中,嶽雲手捧嶽家軍的一應兵符印信,恭恭敬敬地遞給徐還。
“王爺,家父不幸遇害,嶽雲年少,無力統率大軍,望王爺接管兵馬,率我等討賊擊寇,為家父報仇,光複河山。”
“嶽雲,其實…你不必如此。”
“王爺,請勿要推辭,務必答允。”
嶽雲單膝跪下,高舉兵符印信,恭恭敬敬,態度誠懇。
張憲以下諸多將校也紛紛俯身行禮,高深道:“請王爺勿要推辭,務必答允。”
“這……”
“王爺,鄂國公亡故,金賊仍舊虎視眈眈,大宋已然風雨飄搖,唯有您能率領大夥重整旗鼓,重鑄山河。”
張憲拱手,大聲道:“請王爺以天下為己任,勿要推辭,務必答允。”
話說到這份上,徐還自然也就沒有推辭的必要,目光掃過眾人,沉吟片刻後,鄭重接過兵符印信,並扶起嶽雲。
“諸位快快請起!”
“謝王爺!”
“諸位信任,徐還感激不盡。從今往後,還定承鵬舉兄擊賊逐寇,還我河山之遺誌,誓破金賊,光複失地,重鑄山河。”
“光複失地,重鑄山河!”
“光伏失地,重鑄山河!”
靈堂內外頓時響起一陣陣震天的呐喊,氣勢如虹,豪氣衝天。
司馬靖看在眼裏,微微點頭,心中暗暗想到,也許這是最好的結果吧!
徐還站在眾人麵前,朗聲道:“以後還要仰仗諸位,還請同心戮力,為鵬舉兄報仇,共同完成光複大業。”
“是,謹遵王爺教誨。”
嶽飛新喪,自然不能有大的慶賀活動。
但歸附新主,適當的儀式還是要有的,當晚便在襄陽城中可遙望漢水的酒樓上,略備薄酌,舉杯共飲。
不管怎麽說,嶽安娘與徐承嗣定親也算是一樁喜事,值得慶賀。
酒宴之上,徐還拍著嶽雲的肩膀,低聲道:“嶽雲,往後在軍中好生曆練,令尊一代英雄,將門風采就全靠你繼承,發揚光大。”
嶽雲重重點頭道:“是,嶽雲定不負王爺所期望,亦不負家父在天之靈。”
“我看好你!”徐還拍拍嶽雲肩膀,滿是期許。
“王爺,家母來信,欲扶陵北歸湯陰故裏,安葬家父,嶽雲欲前往盡孝,讓家父入土為安,祭奠守靈,以盡人子孝道。”
“臨安就不要迴了,湯陰故裏,你若想去便去吧,送你父親最後一程,以盡孝道。至於守靈,我以為暫且還是奪情為宜,你在軍中好生曆練,有所成就,為父報仇,報效國家,才是對令尊在天之靈最大的告慰。”
“是!”嶽雲想了想也便答允了,當此之時,守孝與報仇相比,確為次要。
徐還續道:“你離開的這段時間,襄陽大軍便有張憲將軍統領。”
“王爺何不自己或另……”
張憲聞言,下意識想要推辭,新近歸附,徐還親領兵馬或者另派親信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徐還擺手道:“將軍才能本王一清二楚,將軍忠義,本王亦如鵬舉兄一般,信任如故。”
“多謝王爺信任!”
“不必見外,從今往後,我們是自,當勠力同心才是。”
“是!”
徐還如此厚待,信任有加,張憲滿心感激,欣然稱是,再度祝酒共飲。
也在此時,蘇澤快步而來,神色凝重地遞給徐還一張小紙條。
徐還接過,仔細一看,不由一聲冷笑。
“王爺,發生何事?”
嶽雲與張憲自然而然有些緊張,關切詢問。
“無甚大事,襄陽城裏來了一群宵小,意圖對本王不利。”
“啊……”
張憲吃了一驚,當即道:“王爺恕罪,是憲防禦不利,憲這就去安排人手徹查抓捕。”
徐還擺手道:“不必緊張,既然來了,還是會一會到底是何方神聖與本王過不去?”
最初張憲和嶽雲等人本還在猶豫該何去何從,但當嶽夫人書信到來之時,一切都明朗了。
信函之中,嶽夫人李氏詳細敘述了徐還與柔福帝姬前後對他們一家的幫助和維護,也提到了嶽安娘與徐承嗣訂親之事。
末尾之處,則是叮囑嶽雲感謝徐還,也一定程度上提到嶽家現在的處境,叮囑嶽雲切勿衝動,穩妥行事雲雲。
李氏並非嶽雲生母,但有撫養之恩,嶽雲對其頗為敬重,意見自然也多有尊重和聽從之意。
雖然李氏並未明確當如何行事,但暗示意味已經很明顯。
徐還與柔福帝姬對嶽家有恩是不爭的事實,單單是出於感恩,本該就有所迴報。
更何況嶽飛死後,嶽家軍上下人心惶惶,嶽雲年少難當大任,這個時候需要有個靠山,徐還無疑最為合適。
一個不爭的事實,嶽家軍現在的糧草幾乎全都來自於蜀中,軍需命脈都捏在別人手中,除了歸附還有旁的選擇嗎?
當然了,徐還從未以此作為要挾,但嶽家軍必須有自知之明。
再換個角度,從前程而言,徐還貴為高陽郡王,手握秦隴蜀晉四地,數十萬大軍在手,跟著他前程自是不用說的。
站在嶽家的立場上,嶽飛之死已然與朝廷,與皇帝趙構等人心存芥蒂,另擇明主也是必要的。
整個大宋,唯獨徐還有資格與趙構分庭抗禮。而且從目前的情形來看,未來的一些局麵已經日漸明朗,徐還的誌向與前程值得期待。
這些都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已經沒有什麽好遮掩的。
當此之時,嶽安娘與徐承嗣的親事無疑是一顆分量十足的砝碼。
徐承嗣是徐還嫡長子,王府世子,來日前程是注定的,嶽安娘未來的身份,以及嶽家未來的待遇與地位不言而喻。
這樁親事,等於給嶽家吃了一顆定心丸,一份保險。
至少嶽夫人已經領了,至於嶽雲,以及嶽家軍的其他將士,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自是欣然接受。
一個有實力,有恩惠,有氣度,未來可期的人物是當仁不讓的明主之選。
尤其是那日徐還在嶽飛靈前一跪,更是贏得嶽家軍將士交口稱讚,由衷佩服,故而當嶽雲與張憲提出歸附之時,幾乎是人人讚同。
嶽飛靈堂之中,嶽雲手捧嶽家軍的一應兵符印信,恭恭敬敬地遞給徐還。
“王爺,家父不幸遇害,嶽雲年少,無力統率大軍,望王爺接管兵馬,率我等討賊擊寇,為家父報仇,光複河山。”
“嶽雲,其實…你不必如此。”
“王爺,請勿要推辭,務必答允。”
嶽雲單膝跪下,高舉兵符印信,恭恭敬敬,態度誠懇。
張憲以下諸多將校也紛紛俯身行禮,高深道:“請王爺勿要推辭,務必答允。”
“這……”
“王爺,鄂國公亡故,金賊仍舊虎視眈眈,大宋已然風雨飄搖,唯有您能率領大夥重整旗鼓,重鑄山河。”
張憲拱手,大聲道:“請王爺以天下為己任,勿要推辭,務必答允。”
話說到這份上,徐還自然也就沒有推辭的必要,目光掃過眾人,沉吟片刻後,鄭重接過兵符印信,並扶起嶽雲。
“諸位快快請起!”
“謝王爺!”
“諸位信任,徐還感激不盡。從今往後,還定承鵬舉兄擊賊逐寇,還我河山之遺誌,誓破金賊,光複失地,重鑄山河。”
“光複失地,重鑄山河!”
“光伏失地,重鑄山河!”
靈堂內外頓時響起一陣陣震天的呐喊,氣勢如虹,豪氣衝天。
司馬靖看在眼裏,微微點頭,心中暗暗想到,也許這是最好的結果吧!
徐還站在眾人麵前,朗聲道:“以後還要仰仗諸位,還請同心戮力,為鵬舉兄報仇,共同完成光複大業。”
“是,謹遵王爺教誨。”
嶽飛新喪,自然不能有大的慶賀活動。
但歸附新主,適當的儀式還是要有的,當晚便在襄陽城中可遙望漢水的酒樓上,略備薄酌,舉杯共飲。
不管怎麽說,嶽安娘與徐承嗣定親也算是一樁喜事,值得慶賀。
酒宴之上,徐還拍著嶽雲的肩膀,低聲道:“嶽雲,往後在軍中好生曆練,令尊一代英雄,將門風采就全靠你繼承,發揚光大。”
嶽雲重重點頭道:“是,嶽雲定不負王爺所期望,亦不負家父在天之靈。”
“我看好你!”徐還拍拍嶽雲肩膀,滿是期許。
“王爺,家母來信,欲扶陵北歸湯陰故裏,安葬家父,嶽雲欲前往盡孝,讓家父入土為安,祭奠守靈,以盡人子孝道。”
“臨安就不要迴了,湯陰故裏,你若想去便去吧,送你父親最後一程,以盡孝道。至於守靈,我以為暫且還是奪情為宜,你在軍中好生曆練,有所成就,為父報仇,報效國家,才是對令尊在天之靈最大的告慰。”
“是!”嶽雲想了想也便答允了,當此之時,守孝與報仇相比,確為次要。
徐還續道:“你離開的這段時間,襄陽大軍便有張憲將軍統領。”
“王爺何不自己或另……”
張憲聞言,下意識想要推辭,新近歸附,徐還親領兵馬或者另派親信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徐還擺手道:“將軍才能本王一清二楚,將軍忠義,本王亦如鵬舉兄一般,信任如故。”
“多謝王爺信任!”
“不必見外,從今往後,我們是自,當勠力同心才是。”
“是!”
徐還如此厚待,信任有加,張憲滿心感激,欣然稱是,再度祝酒共飲。
也在此時,蘇澤快步而來,神色凝重地遞給徐還一張小紙條。
徐還接過,仔細一看,不由一聲冷笑。
“王爺,發生何事?”
嶽雲與張憲自然而然有些緊張,關切詢問。
“無甚大事,襄陽城裏來了一群宵小,意圖對本王不利。”
“啊……”
張憲吃了一驚,當即道:“王爺恕罪,是憲防禦不利,憲這就去安排人手徹查抓捕。”
徐還擺手道:“不必緊張,既然來了,還是會一會到底是何方神聖與本王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