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氏在登州上岸,在安樂郡王韋淵的護送下前往臨平,在那裏將登上南歸的鳳舟,一路南下臨安。
金軍北撤,王師收複了京東路齊魯淮北等地,新任的駐軍和地方官剛剛上任。尚未燒三把火,便遇上太後南歸的大事,自然格外殷勤。
沿途地方官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讓韋太後的行程一路順利,而且趁機各種巴結奉承。太後滿意,官家龍顏大悅,便意味著他們的似錦前程。
興許是因為剛剛南歸,以及自持身份,韋氏表現的還算穩定矜持。韋淵則急不可耐,仗著國舅身份,一路上地方官的好處可謂是來者不拒,沒少撈好處。
位於州縣官員和地方士紳而言,安樂郡王就是太後的代言人,自然同樣是竭盡所能地巴結奉承。
一時之間,從齊魯到淮南,一路上可謂是花團錦簇,一片祥和歡騰。
遠在洛陽的徐還對此了如指掌,甚至派人送去了些許賀禮,與柔福帝姬一起表達了對韋太後的歡迎和尊敬。
當然了,並非發自內心,而是作為公主和駙馬必須的禮節。
韋氏南歸,對他們而言絕非好事,而是逐步靠近的危險,此刻警鍾已經敲響。
“先生,金蟬脫殼可否安排妥當?”
司馬靖道:“一切準備就緒,確保長公主與世子、公子、小娘子平安無恙。”
“那就好,恐怕沒幾日了。”
徐還歎息一聲:“也好,往後一家子就能在洛陽團聚了。許久不見,說起來還真是格外想念他們娘幾個。”
“王爺莫急,要不了多久即可闔家團聚。”
司馬靖道:“王爺,臨安不必著急,倒是長安,興許……”
徐還淡淡道:“哦?終於要動了嗎?”
……
西軍出潼關,洛陽為天下中樞,自然也就成了徐還新的大本營。
此後征戰天下必然是以此地為出發點,常駐地,故而徐還動了念頭將妻兒接來此處。
長安城裏,如今尚有四位夫人,耶律餘裏衍與蘇紅袖身懷有孕,暫時不便車馬勞頓,暫且留在長安養胎待產。
但蕭秋荻與黃若彤則先一步動身前來洛陽,無他,徐還身邊總得有妻妾伺候才行。總是讓堂堂高陽郡王獨守空房,孤枕難眠顯然不大合適。
還有徐明珠、徐承業姐弟也十分思念父親,想要承歡父親膝下,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夫人、公子,一大家子從長安到洛陽,皆是王府身份貴重之人,兵馬護送是必然的。
於是乎,自然而然也就需要一位將領隨行護送。一個小差事,但十分重要,也容易因此得到王爺、夫人的感激與青睞,毫無疑問是個好差事。
京兆府上下,有不少將領動起了心思,想要爭取這個機會。不過很可惜,他們沒有這個好運。
差事最終落到了任得敬身上,昔日的西安州守將,原本曆史上的西夏國丈。不過因為徐還的關係,他的女兒並未嫁給夏國主李乾順,反倒是與臨安慶國公長孫達成婚約,成為趙宋皇家姻親。
任得敬在西軍中的地位也因此升高不少,慶州、蕭關一帶便一直由他們任家駐守。西軍上下,對任得敬也是多有敬重。
此番徐還點了任得敬護駕,多少讓人有點意外。怎麽說呢?有點大材小用,任得敬好歹是一方駐守防備的大將,派遣來護送王府家眷,顯得有些屈才。
當然了,換個角度可以說是高陽郡王對家人的重視,特意遣大將護送。也可以說是任得敬備受王爺信任,特意給予此等殊榮。
任得敬卻知道,這是徐還特意安排的,是讓他順便前往洛陽,有其他安排。
目前得到的消息是讓他以商議女兒與慶國公長孫婚事的名義,前去臨安,打探消息,順便代表王府做一些暗地裏的事情。
說法合情合理,差事也確有其事,算不上什麽難事,任得敬自是欣然命令。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接到命令的那一刻,他的內心是何等的迫切與興奮。
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機會來的正是時候。
就在前幾日,他剛剛收到來自臨安的密函,讓他配合潛藏在關中的某個人,製造一場動亂,牽製徐還東進的步伐。
沒錯,任得敬已經歸附了臨安。
自打那次慶國公到長安冊封徐還,與他會麵之時,任得敬便倒向了臨安。
原因很簡單,在京兆府,在徐還手下,他的前程未來永遠隻有那麽大,絕對無法超過牛皋、吳玠等人,甚至連虞允文都不如。
任得敬是一個野心頗大之人,他並不甘心屈居人下,故而當慶國公許諾誘惑之時,他動心了。
畢竟他的女兒許配給了慶國公的嫡長孫,而其次孫則養在宮中,是未來儲君人選。隻要登基,自家女婿必然封王,女兒便是王妃。
這層關係,自然更為親密,也更有前途。
但眼下宮中兩位宗子,另一位還養在皇後膝下,慶國公來信說的很明白,想要自家孫子脫穎而出,就需要功勞以及軍中支持。
現如今,金軍北撤,對臨安朝廷而言,最大的功勞莫過於已經“圖謀不軌”的高陽郡王。若能在關中有所動作,拖延其進軍步伐,甚至破壞其根基,絕對是大功一件。
不僅能有助於慶國公之孫的儲君地位,對於自己和任家的未來也大有裨益。思來想去,任得敬覺得有利可圖,可以賭一把。
畢竟牛皋東進,鳳翔府和長安空虛,徐還本人更是遠在洛陽,是個不錯的機會。自家在西安州、慶州一帶頗有力量,若是一舉成功,說不定可以占據關中。
那樣的話……
任得敬作為原本曆史上能成為西夏國丈之人,是個又野心有一定能耐的賭徒,一旦決定了,便立即付諸實施。
唯獨一個難題是,從慶州到長安距離頗遠,一路行軍很難不被發現。迅雷不及掩耳占據鳳翔府還可以,至於長安……萬一徐還緊急迴師,或是其他兵馬來援……
如此,便隻能退而求其次,拿下鳳翔府。扼守蜀中北上的糧道,也算是成功。
然而萬萬沒想到,就在此時,一個更大的誘惑,絕好的機會不期而至,任得敬頓時欣喜若狂……
金軍北撤,王師收複了京東路齊魯淮北等地,新任的駐軍和地方官剛剛上任。尚未燒三把火,便遇上太後南歸的大事,自然格外殷勤。
沿途地方官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讓韋太後的行程一路順利,而且趁機各種巴結奉承。太後滿意,官家龍顏大悅,便意味著他們的似錦前程。
興許是因為剛剛南歸,以及自持身份,韋氏表現的還算穩定矜持。韋淵則急不可耐,仗著國舅身份,一路上地方官的好處可謂是來者不拒,沒少撈好處。
位於州縣官員和地方士紳而言,安樂郡王就是太後的代言人,自然同樣是竭盡所能地巴結奉承。
一時之間,從齊魯到淮南,一路上可謂是花團錦簇,一片祥和歡騰。
遠在洛陽的徐還對此了如指掌,甚至派人送去了些許賀禮,與柔福帝姬一起表達了對韋太後的歡迎和尊敬。
當然了,並非發自內心,而是作為公主和駙馬必須的禮節。
韋氏南歸,對他們而言絕非好事,而是逐步靠近的危險,此刻警鍾已經敲響。
“先生,金蟬脫殼可否安排妥當?”
司馬靖道:“一切準備就緒,確保長公主與世子、公子、小娘子平安無恙。”
“那就好,恐怕沒幾日了。”
徐還歎息一聲:“也好,往後一家子就能在洛陽團聚了。許久不見,說起來還真是格外想念他們娘幾個。”
“王爺莫急,要不了多久即可闔家團聚。”
司馬靖道:“王爺,臨安不必著急,倒是長安,興許……”
徐還淡淡道:“哦?終於要動了嗎?”
……
西軍出潼關,洛陽為天下中樞,自然也就成了徐還新的大本營。
此後征戰天下必然是以此地為出發點,常駐地,故而徐還動了念頭將妻兒接來此處。
長安城裏,如今尚有四位夫人,耶律餘裏衍與蘇紅袖身懷有孕,暫時不便車馬勞頓,暫且留在長安養胎待產。
但蕭秋荻與黃若彤則先一步動身前來洛陽,無他,徐還身邊總得有妻妾伺候才行。總是讓堂堂高陽郡王獨守空房,孤枕難眠顯然不大合適。
還有徐明珠、徐承業姐弟也十分思念父親,想要承歡父親膝下,一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夫人、公子,一大家子從長安到洛陽,皆是王府身份貴重之人,兵馬護送是必然的。
於是乎,自然而然也就需要一位將領隨行護送。一個小差事,但十分重要,也容易因此得到王爺、夫人的感激與青睞,毫無疑問是個好差事。
京兆府上下,有不少將領動起了心思,想要爭取這個機會。不過很可惜,他們沒有這個好運。
差事最終落到了任得敬身上,昔日的西安州守將,原本曆史上的西夏國丈。不過因為徐還的關係,他的女兒並未嫁給夏國主李乾順,反倒是與臨安慶國公長孫達成婚約,成為趙宋皇家姻親。
任得敬在西軍中的地位也因此升高不少,慶州、蕭關一帶便一直由他們任家駐守。西軍上下,對任得敬也是多有敬重。
此番徐還點了任得敬護駕,多少讓人有點意外。怎麽說呢?有點大材小用,任得敬好歹是一方駐守防備的大將,派遣來護送王府家眷,顯得有些屈才。
當然了,換個角度可以說是高陽郡王對家人的重視,特意遣大將護送。也可以說是任得敬備受王爺信任,特意給予此等殊榮。
任得敬卻知道,這是徐還特意安排的,是讓他順便前往洛陽,有其他安排。
目前得到的消息是讓他以商議女兒與慶國公長孫婚事的名義,前去臨安,打探消息,順便代表王府做一些暗地裏的事情。
說法合情合理,差事也確有其事,算不上什麽難事,任得敬自是欣然命令。沒有人比他更清楚,接到命令的那一刻,他的內心是何等的迫切與興奮。
可謂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機會來的正是時候。
就在前幾日,他剛剛收到來自臨安的密函,讓他配合潛藏在關中的某個人,製造一場動亂,牽製徐還東進的步伐。
沒錯,任得敬已經歸附了臨安。
自打那次慶國公到長安冊封徐還,與他會麵之時,任得敬便倒向了臨安。
原因很簡單,在京兆府,在徐還手下,他的前程未來永遠隻有那麽大,絕對無法超過牛皋、吳玠等人,甚至連虞允文都不如。
任得敬是一個野心頗大之人,他並不甘心屈居人下,故而當慶國公許諾誘惑之時,他動心了。
畢竟他的女兒許配給了慶國公的嫡長孫,而其次孫則養在宮中,是未來儲君人選。隻要登基,自家女婿必然封王,女兒便是王妃。
這層關係,自然更為親密,也更有前途。
但眼下宮中兩位宗子,另一位還養在皇後膝下,慶國公來信說的很明白,想要自家孫子脫穎而出,就需要功勞以及軍中支持。
現如今,金軍北撤,對臨安朝廷而言,最大的功勞莫過於已經“圖謀不軌”的高陽郡王。若能在關中有所動作,拖延其進軍步伐,甚至破壞其根基,絕對是大功一件。
不僅能有助於慶國公之孫的儲君地位,對於自己和任家的未來也大有裨益。思來想去,任得敬覺得有利可圖,可以賭一把。
畢竟牛皋東進,鳳翔府和長安空虛,徐還本人更是遠在洛陽,是個不錯的機會。自家在西安州、慶州一帶頗有力量,若是一舉成功,說不定可以占據關中。
那樣的話……
任得敬作為原本曆史上能成為西夏國丈之人,是個又野心有一定能耐的賭徒,一旦決定了,便立即付諸實施。
唯獨一個難題是,從慶州到長安距離頗遠,一路行軍很難不被發現。迅雷不及掩耳占據鳳翔府還可以,至於長安……萬一徐還緊急迴師,或是其他兵馬來援……
如此,便隻能退而求其次,拿下鳳翔府。扼守蜀中北上的糧道,也算是成功。
然而萬萬沒想到,就在此時,一個更大的誘惑,絕好的機會不期而至,任得敬頓時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