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臨,一牙彎月高懸天空,映照在滔滔漢水中。秋
風吹過,微有涼意,連串的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月光灑在兵丁的鎧甲上,閃閃發光,透著一股寒意。整
個營地很安靜,唯有來往為數不多的兵丁來迴巡邏,大部分都已經入睡。其中就包括了高陽郡王徐還,中軍大帳裏已經熄滅的燈火就是最好的明證。
如果沒什麽意外,這本該是一個平靜的夜晚。然
而,卻又注定了不平靜。中
軍營地的一角不知何時突然冒出了火苗,頓時引起了親衛兵的注意,噪雜的滅火聲與示警聲隨即響起。
這是高陽郡王的中軍大帳,半夜裏突然起火,茲事體大,親衛兵卒格外緊張。王
府主簿虞允文第一時間趕到,卻聽到了抓刺客的唿喊,弩箭聲響起,竟然有人對中軍大帳發起了突襲。“
護駕!”
噪雜與唿喊聲同時響起,虞允文在第一時間率人奔向了中軍大帳,前去保護王爺的安全。高
陽王中軍大帳遇襲,這讓漢水之畔高地上的軍營頓時炸開了鍋,震驚之中不可避免地引發了混亂。
頓時秩序不堪,人心惶惶。
當然了,最為重要,眾人最為關心的還是高陽郡王徐還的安危。當然了,刺客是何須人也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隻是暫時顧不得詢問。
護駕,才是第一要務。嶽
翻是虞允文之外,第二個擔負護駕任務的將領,隻不過他在中軍營地的外圍。畢竟關乎生死安危,沒有哪個帝王、貴人會將宿衛交給親信之外的駐外將領。能
夠在外圍警戒已經是莫大的信任和榮耀,責任自然也就比較重大。當
此之時,刺客竟然越過了外圍警戒,直接出現在中軍大帳,搞起了襲擊,責任絕不在小。
也許是為了將功補過,嶽翻第一時間率部出現在了中軍大帳附近,前來護駕。
“虞主簿,在下護駕來遲,王爺呢?”
看到虞允文,卻沒見到徐還的身影,嶽翻不由有些著急。“
王爺已經由親衛限行掩護撤離,前往漢水岸畔,我在此間斷後。”
虞允文的安排也算合理,軍營裏突然生出變化,情況不明。倒不如盡快撤出,漢水江邊早有座船等候,且有水軍護衛,到了對岸便是安全境地。
嶽翻欣然道:“謝天謝地,王爺吉人自有天相,平安無事就好。末將已經初步查明,是張憲麾下前鋒營王翰所部叛亂,請虞主簿千萬小心護衛王爺,斷後之事交給末將吧!”“
好……”虞
允文聞聽張憲部下叛亂,臉上似乎閃過一絲疑惑和震驚,但沒有多問半句,仿佛早已了然於心。亦沒有客氣,當即帶著人馬離開,前去追趕徐還的王駕。嶽
翻目送虞允文等一群人離去,焦急的神色頓時緩和下來,目光中的惶急也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充斥著血色的冷漠。
興許是因為嶽翻所部到來,及時壓製反攻之故,對中軍大帳附近的混亂很快便結束,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將軍,現在怎麽辦?”“
當然是盡快趕去漢水岸畔,護駕了。”聽到部將的詢問,嶽翻嘴角閃過一絲冷笑,率領麾下精銳朝著江邊策馬而去。
有熟悉之人在場,一定會認出來他身邊的副將名為王翰,乃是昔日嶽飛舊部,張憲麾下前鋒營將領。臨
走之前,嶽翻不忘了叮囑親兵點燃一朵煙火,這是約定好的訊號。虞允文知道,徐慶也知道,含義卻完全不同。
絢爛的煙花在空中綻放,虞允文抬頭看了一眼,臉上沒有絲毫欣慰與放鬆,反而前所未有地凝重起來。
王爺的猜想被驗證了,結果卻是苦澀的。
這些人,忘恩負義,恩將仇報,實在讓人無言以對。
罷了!既
然他們選擇了這條不歸路,那就怪不得旁人,今夜好好陪他們玩玩。王
府的親衛簇擁著往江邊而去,其中必有一人是高陽郡王徐還,自然也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徐
慶一直密切關注著中軍大營的情形,適才的煙花是個訊號,證明他是時候該行動了。這
是他與嶽翻商議好的計劃,直接突襲中軍大帳的勝算不大,以虞允文所部的戰力,即便不能死守,也能掩護徐還殺出重圍,逃離出去。那
樣的話,可就功虧一簣了。畢
竟襄漢大軍並非他們一家所有,還有張憲,蘇澤,以及其他一些中立將領,若不能一擊將徐還置於死地,他們將承擔難以想象的後果。
故而嶽翻先以王翰為先鋒,突襲中軍大營,讓徐還成為驚弓之鳥。即便虞允文不掩護撤離,他也會提出的相應建議。與此同時,王翰是張憲所部,事後還能將罪責順手推出去。
從中軍大營到漢水之畔,倉皇撤離的隊伍護衛不會很嚴密,埋伏在途中的徐慶突然殺出,得手的可能很大。嶽
翻及時趕來增援,可以從旁策應,甚至隔絕內外,將真正護駕的援軍阻擋在外圍,從而給徐慶創造機會。當
然了,還有一層不便說出的原因,倘若失敗了,真正的謀反襲擊之人是徐慶,嶽翻還有脫身的可能。
嶽翻有這個想法,大概是不像給兄長蒙羞;徐慶隱約也想到了這一層,他並不想被黑鍋,卻也不願意全都翻船。如
果真的出現什麽意外,自己擔下所有的罪過,保住了嶽翻,自己的家人也能有人照料。
於是乎,當徐還撤離在漢水畔的開闊地帶時,埋伏在此,等候多時的徐慶率部殺了出去。漢
水之畔,頓時喊殺聲震天,再度一片混亂。軍
中的虞允文卻沒有絲毫的驚慌,臉上最後一絲遺憾與惋惜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嘲諷與冷笑。
更遠處,黑暗之中,張憲看到這一幕,則是痛心疾首。倘若自己能夠早一些察覺,也許能及時勸阻,不讓他們走上這條不歸路。可
惜,為時已晚。不
打算和他們一起成為遺臭萬年的罪人,便隻能聽命行事,誅亂平叛亂。
風吹過,微有涼意,連串的軍旗在風中獵獵作響。月光灑在兵丁的鎧甲上,閃閃發光,透著一股寒意。整
個營地很安靜,唯有來往為數不多的兵丁來迴巡邏,大部分都已經入睡。其中就包括了高陽郡王徐還,中軍大帳裏已經熄滅的燈火就是最好的明證。
如果沒什麽意外,這本該是一個平靜的夜晚。然
而,卻又注定了不平靜。中
軍營地的一角不知何時突然冒出了火苗,頓時引起了親衛兵的注意,噪雜的滅火聲與示警聲隨即響起。
這是高陽郡王的中軍大帳,半夜裏突然起火,茲事體大,親衛兵卒格外緊張。王
府主簿虞允文第一時間趕到,卻聽到了抓刺客的唿喊,弩箭聲響起,竟然有人對中軍大帳發起了突襲。“
護駕!”
噪雜與唿喊聲同時響起,虞允文在第一時間率人奔向了中軍大帳,前去保護王爺的安全。高
陽王中軍大帳遇襲,這讓漢水之畔高地上的軍營頓時炸開了鍋,震驚之中不可避免地引發了混亂。
頓時秩序不堪,人心惶惶。
當然了,最為重要,眾人最為關心的還是高陽郡王徐還的安危。當然了,刺客是何須人也是個至關重要的問題,隻是暫時顧不得詢問。
護駕,才是第一要務。嶽
翻是虞允文之外,第二個擔負護駕任務的將領,隻不過他在中軍營地的外圍。畢竟關乎生死安危,沒有哪個帝王、貴人會將宿衛交給親信之外的駐外將領。能
夠在外圍警戒已經是莫大的信任和榮耀,責任自然也就比較重大。當
此之時,刺客竟然越過了外圍警戒,直接出現在中軍大帳,搞起了襲擊,責任絕不在小。
也許是為了將功補過,嶽翻第一時間率部出現在了中軍大帳附近,前來護駕。
“虞主簿,在下護駕來遲,王爺呢?”
看到虞允文,卻沒見到徐還的身影,嶽翻不由有些著急。“
王爺已經由親衛限行掩護撤離,前往漢水岸畔,我在此間斷後。”
虞允文的安排也算合理,軍營裏突然生出變化,情況不明。倒不如盡快撤出,漢水江邊早有座船等候,且有水軍護衛,到了對岸便是安全境地。
嶽翻欣然道:“謝天謝地,王爺吉人自有天相,平安無事就好。末將已經初步查明,是張憲麾下前鋒營王翰所部叛亂,請虞主簿千萬小心護衛王爺,斷後之事交給末將吧!”“
好……”虞
允文聞聽張憲部下叛亂,臉上似乎閃過一絲疑惑和震驚,但沒有多問半句,仿佛早已了然於心。亦沒有客氣,當即帶著人馬離開,前去追趕徐還的王駕。嶽
翻目送虞允文等一群人離去,焦急的神色頓時緩和下來,目光中的惶急也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充斥著血色的冷漠。
興許是因為嶽翻所部到來,及時壓製反攻之故,對中軍大帳附近的混亂很快便結束,好像沒有發生過一樣。
“將軍,現在怎麽辦?”“
當然是盡快趕去漢水岸畔,護駕了。”聽到部將的詢問,嶽翻嘴角閃過一絲冷笑,率領麾下精銳朝著江邊策馬而去。
有熟悉之人在場,一定會認出來他身邊的副將名為王翰,乃是昔日嶽飛舊部,張憲麾下前鋒營將領。臨
走之前,嶽翻不忘了叮囑親兵點燃一朵煙火,這是約定好的訊號。虞允文知道,徐慶也知道,含義卻完全不同。
絢爛的煙花在空中綻放,虞允文抬頭看了一眼,臉上沒有絲毫欣慰與放鬆,反而前所未有地凝重起來。
王爺的猜想被驗證了,結果卻是苦澀的。
這些人,忘恩負義,恩將仇報,實在讓人無言以對。
罷了!既
然他們選擇了這條不歸路,那就怪不得旁人,今夜好好陪他們玩玩。王
府的親衛簇擁著往江邊而去,其中必有一人是高陽郡王徐還,自然也就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焦點。徐
慶一直密切關注著中軍大營的情形,適才的煙花是個訊號,證明他是時候該行動了。這
是他與嶽翻商議好的計劃,直接突襲中軍大帳的勝算不大,以虞允文所部的戰力,即便不能死守,也能掩護徐還殺出重圍,逃離出去。那
樣的話,可就功虧一簣了。畢
竟襄漢大軍並非他們一家所有,還有張憲,蘇澤,以及其他一些中立將領,若不能一擊將徐還置於死地,他們將承擔難以想象的後果。
故而嶽翻先以王翰為先鋒,突襲中軍大營,讓徐還成為驚弓之鳥。即便虞允文不掩護撤離,他也會提出的相應建議。與此同時,王翰是張憲所部,事後還能將罪責順手推出去。
從中軍大營到漢水之畔,倉皇撤離的隊伍護衛不會很嚴密,埋伏在途中的徐慶突然殺出,得手的可能很大。嶽
翻及時趕來增援,可以從旁策應,甚至隔絕內外,將真正護駕的援軍阻擋在外圍,從而給徐慶創造機會。當
然了,還有一層不便說出的原因,倘若失敗了,真正的謀反襲擊之人是徐慶,嶽翻還有脫身的可能。
嶽翻有這個想法,大概是不像給兄長蒙羞;徐慶隱約也想到了這一層,他並不想被黑鍋,卻也不願意全都翻船。如
果真的出現什麽意外,自己擔下所有的罪過,保住了嶽翻,自己的家人也能有人照料。
於是乎,當徐還撤離在漢水畔的開闊地帶時,埋伏在此,等候多時的徐慶率部殺了出去。漢
水之畔,頓時喊殺聲震天,再度一片混亂。軍
中的虞允文卻沒有絲毫的驚慌,臉上最後一絲遺憾與惋惜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嘲諷與冷笑。
更遠處,黑暗之中,張憲看到這一幕,則是痛心疾首。倘若自己能夠早一些察覺,也許能及時勸阻,不讓他們走上這條不歸路。可
惜,為時已晚。不
打算和他們一起成為遺臭萬年的罪人,便隻能聽命行事,誅亂平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