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太上皇東巡的車駕已經齊備,西軍上下也已經甲胄在身,刀槍劍戟在手,隨即準備出征。
一切準備就緒,卻遲遲沒有動身,原因不免讓人玩味。
高陽王府上下卻是一清二楚,遲疑是故意的,他們是等,等東京和臨安的反應。田
師中會不會主動投誠,獻出東京?有人有過這樣的猜想,但很快便否定了。作為張俊的親信,根深蒂固的頑固派,幾乎沒有妥協的可能。
阻撓幾乎是必然的,臨安必然會有各種說辭或者方式。洛
陽等的也正是這個,進軍東京汴梁在軍事上意義不大,要緊的是政治戰略。要以此為契機,借題發揮。
所以,首選要等臨安答題。
針對臨安可能的選擇,洛陽方麵也已經擬定了各種對策。比
如如果趙構推三阻四,則可以太上皇的名義斥責其不孝。當然了,直接指責趙構並非上策,思來想去,洛陽上下都覺得“清君側”是個不錯的罪名。自
打西漢七國之亂吳王劉濞打出這個旗號之後,“清君側”這三個字屢試不爽。無論是討伐不臣,還是作為叛亂的借口,都是極好的。
徐還不是叛亂,是正經的清君側。
秦檜乃是天字第一號大奸臣,清除奸佞理所應當,無論是輿論還是心理上都沒什麽可顧忌的。
臨安那邊,趙構已經臥病在榻,許多事情免不了宰相多出麵,屆時隨便扣個奸臣矯詔的罪名,便可以堂而皇之地直接起兵殺向臨安。隻
要時時刻刻打出尊奉皇帝的罪名,天下人似乎沒有可以指責的餘地,說不定還會夾道歡迎,多有支持的。畢
竟高陽郡王的功績和名望擺在那裏,又有太上皇這張王牌在手,可謂是毫無壓力。
隻要開戰,在勝敗方麵,結果似乎顯而易見。在英勇善戰的西軍精銳麵前,臨安所謂的朝廷禁軍很可能不堪一擊,對此徐還很有信心。
因此出征之前,格外輕鬆,不僅沒有去軍營,反而是留在府中陪伴幾個孩子。身
為父親,他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太短了,天倫之樂且不說,更要緊的是子女教育。如今的王府已經和天家皇宮沒有什麽區別,想起曆史上那些血淋淋的教訓,徐還不希望自家出現什麽不肖子,以及手足齷齪。
所以自小的教育,以及兄弟之情的培養至關重要。再者便是孩子們的生母,她們的想法也不可忽視。徐
還容許她們為自己的兒子謀未來,占據一些利益,但必須是合乎情理,有限度的。如果有人生出什麽不良之心,必須及時扼殺。
相比於那時的為難和傷情分,防患於未然最為重要。好
在幾位夫人都是明白事理的女子,倒是沒有什麽讓徐還為難的地方,一切順遂。想
要讓妻兒們都幹幹淨淨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實際上自己卻不得不做許多肮髒的事情。
清君側容易,隻是奸臣清楚之後,那個不著調的君主該當如何呢?趙
構該如何處置?
徐還或許會有一絲顧慮和為難,但底下的謀臣們則毫無顧忌,並且早就替王爺想到了。就
像當初裴元衍刻意拖延,坐視嶽飛冤死風波亭一樣。有些棘手之事要提前想到,提前布局,不要讓主上為難,更不能連累主上名聲。主
動背黑鍋的覺悟,必須要有。
所以不等徐還授意,下麵早有安排。隻
是誰也沒想到,結果會有些出乎意料。徐
還正在教導徐承嗣關照幼弟的時候,親衛匆匆而來稟報:“王爺,長史請您前去銀安殿,臨安急報。”
“好。”
徐還知道,司馬靖能直接派人來後宅相請,不會無的放矢。
果不其然,等徐還趕到的時候,見到司馬靖等人臉色凝重,顯然是有大事發生。“
何事?”
“王爺,臨安傳來消息,官家……駕崩了。”
……皇
帝駕崩。趙
構,死了。
這個消息不僅洛陽驚訝,天下愕然,就連吳皇後本人也無法接受。她
不過迴去探望了一下偶感風寒的樣子趙伯玖,再迴垂拱殿的時候,丈夫趙構,當朝皇帝竟然駕崩了。
趙構雖然纏綿病榻,但是禦醫們並未有任何病危的表示,都說隻要熬過了明年開春,痊愈都不是什麽問題。
所以,皇帝不是病死的。而
是,被人毒死的。
吳皇後在宮娥內侍簇擁下,趕到垂拱殿的時候,看到了他們誰都不曾想到的一幕。
禦前都知,皇帝大伴藍圭跌跌撞撞從殿內出來,嘴角溢出發黑的血跡,指著殿內,一臉的焦急與驚恐。
見此情形,垂拱殿前侍候的眾人都震驚不已,裏麵發生了什麽?禦
前守衛的禁軍毫不猶豫,立即衝了進去,看到了讓人震驚的一幕。
官家趙構滿口血汙倒在了榻上,似乎沒了唿吸,但眼睛依舊大大地睜著,好似滿含痛苦、震驚和不甘……
而雙手則緊緊抓住了在跟前的宰相秦檜與樞密使張俊的衣襟,兀術沒有鬆手的跡象。
皇帝駕崩了,死不瞑目。怎
麽死的?
沒有人知道,但從發黑的血跡來看,中毒的可能很大。
隻是,皇帝為何抓著兩位宰相呢?是求救,還是……此
情此景,確確實實容易讓人誤會。
秦檜和張俊從侍衛們的眼神裏發現了不妥,隻是不等他們辯解,便遭遇了致命的指控。
殿門口,當著趕來的吳皇後與眾嬪妃,以及侍衛、內侍、宮娥,探視的宗親,藍圭拚盡最後的力氣,喊出了一句話:“秦檜、張俊……下毒弑君。”
此言一出,秦檜和張俊臉色頓時劇變。在
場所有人也都為之色變,發生了什麽?兩位宰相毒殺了當朝皇帝?問
個清楚是必然的,可是藍圭喊出“弑君”兩個字之後,便倒在了地上,再也沒有聲息,顯然是追隨皇帝趙構到了地下。如
此一來,臨死前發出的指控也就更具意義,效力自然也就非同小可。於
是乎,一個事實在臨安皇宮裏炸開了鍋。
皇帝趙構駕崩!宰
相秦檜、樞密使張俊弑君!
一切準備就緒,卻遲遲沒有動身,原因不免讓人玩味。
高陽王府上下卻是一清二楚,遲疑是故意的,他們是等,等東京和臨安的反應。田
師中會不會主動投誠,獻出東京?有人有過這樣的猜想,但很快便否定了。作為張俊的親信,根深蒂固的頑固派,幾乎沒有妥協的可能。
阻撓幾乎是必然的,臨安必然會有各種說辭或者方式。洛
陽等的也正是這個,進軍東京汴梁在軍事上意義不大,要緊的是政治戰略。要以此為契機,借題發揮。
所以,首選要等臨安答題。
針對臨安可能的選擇,洛陽方麵也已經擬定了各種對策。比
如如果趙構推三阻四,則可以太上皇的名義斥責其不孝。當然了,直接指責趙構並非上策,思來想去,洛陽上下都覺得“清君側”是個不錯的罪名。自
打西漢七國之亂吳王劉濞打出這個旗號之後,“清君側”這三個字屢試不爽。無論是討伐不臣,還是作為叛亂的借口,都是極好的。
徐還不是叛亂,是正經的清君側。
秦檜乃是天字第一號大奸臣,清除奸佞理所應當,無論是輿論還是心理上都沒什麽可顧忌的。
臨安那邊,趙構已經臥病在榻,許多事情免不了宰相多出麵,屆時隨便扣個奸臣矯詔的罪名,便可以堂而皇之地直接起兵殺向臨安。隻
要時時刻刻打出尊奉皇帝的罪名,天下人似乎沒有可以指責的餘地,說不定還會夾道歡迎,多有支持的。畢
竟高陽郡王的功績和名望擺在那裏,又有太上皇這張王牌在手,可謂是毫無壓力。
隻要開戰,在勝敗方麵,結果似乎顯而易見。在英勇善戰的西軍精銳麵前,臨安所謂的朝廷禁軍很可能不堪一擊,對此徐還很有信心。
因此出征之前,格外輕鬆,不僅沒有去軍營,反而是留在府中陪伴幾個孩子。身
為父親,他與孩子們相處的時間太短了,天倫之樂且不說,更要緊的是子女教育。如今的王府已經和天家皇宮沒有什麽區別,想起曆史上那些血淋淋的教訓,徐還不希望自家出現什麽不肖子,以及手足齷齪。
所以自小的教育,以及兄弟之情的培養至關重要。再者便是孩子們的生母,她們的想法也不可忽視。徐
還容許她們為自己的兒子謀未來,占據一些利益,但必須是合乎情理,有限度的。如果有人生出什麽不良之心,必須及時扼殺。
相比於那時的為難和傷情分,防患於未然最為重要。好
在幾位夫人都是明白事理的女子,倒是沒有什麽讓徐還為難的地方,一切順遂。想
要讓妻兒們都幹幹淨淨是一種美好的願望,實際上自己卻不得不做許多肮髒的事情。
清君側容易,隻是奸臣清楚之後,那個不著調的君主該當如何呢?趙
構該如何處置?
徐還或許會有一絲顧慮和為難,但底下的謀臣們則毫無顧忌,並且早就替王爺想到了。就
像當初裴元衍刻意拖延,坐視嶽飛冤死風波亭一樣。有些棘手之事要提前想到,提前布局,不要讓主上為難,更不能連累主上名聲。主
動背黑鍋的覺悟,必須要有。
所以不等徐還授意,下麵早有安排。隻
是誰也沒想到,結果會有些出乎意料。徐
還正在教導徐承嗣關照幼弟的時候,親衛匆匆而來稟報:“王爺,長史請您前去銀安殿,臨安急報。”
“好。”
徐還知道,司馬靖能直接派人來後宅相請,不會無的放矢。
果不其然,等徐還趕到的時候,見到司馬靖等人臉色凝重,顯然是有大事發生。“
何事?”
“王爺,臨安傳來消息,官家……駕崩了。”
……皇
帝駕崩。趙
構,死了。
這個消息不僅洛陽驚訝,天下愕然,就連吳皇後本人也無法接受。她
不過迴去探望了一下偶感風寒的樣子趙伯玖,再迴垂拱殿的時候,丈夫趙構,當朝皇帝竟然駕崩了。
趙構雖然纏綿病榻,但是禦醫們並未有任何病危的表示,都說隻要熬過了明年開春,痊愈都不是什麽問題。
所以,皇帝不是病死的。而
是,被人毒死的。
吳皇後在宮娥內侍簇擁下,趕到垂拱殿的時候,看到了他們誰都不曾想到的一幕。
禦前都知,皇帝大伴藍圭跌跌撞撞從殿內出來,嘴角溢出發黑的血跡,指著殿內,一臉的焦急與驚恐。
見此情形,垂拱殿前侍候的眾人都震驚不已,裏麵發生了什麽?禦
前守衛的禁軍毫不猶豫,立即衝了進去,看到了讓人震驚的一幕。
官家趙構滿口血汙倒在了榻上,似乎沒了唿吸,但眼睛依舊大大地睜著,好似滿含痛苦、震驚和不甘……
而雙手則緊緊抓住了在跟前的宰相秦檜與樞密使張俊的衣襟,兀術沒有鬆手的跡象。
皇帝駕崩了,死不瞑目。怎
麽死的?
沒有人知道,但從發黑的血跡來看,中毒的可能很大。
隻是,皇帝為何抓著兩位宰相呢?是求救,還是……此
情此景,確確實實容易讓人誤會。
秦檜和張俊從侍衛們的眼神裏發現了不妥,隻是不等他們辯解,便遭遇了致命的指控。
殿門口,當著趕來的吳皇後與眾嬪妃,以及侍衛、內侍、宮娥,探視的宗親,藍圭拚盡最後的力氣,喊出了一句話:“秦檜、張俊……下毒弑君。”
此言一出,秦檜和張俊臉色頓時劇變。在
場所有人也都為之色變,發生了什麽?兩位宰相毒殺了當朝皇帝?問
個清楚是必然的,可是藍圭喊出“弑君”兩個字之後,便倒在了地上,再也沒有聲息,顯然是追隨皇帝趙構到了地下。如
此一來,臨死前發出的指控也就更具意義,效力自然也就非同小可。於
是乎,一個事實在臨安皇宮裏炸開了鍋。
皇帝趙構駕崩!宰
相秦檜、樞密使張俊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