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彥明白,吳皇後所謂的保全兒子實際上作為人質,當此之時,他不會計較這些。不
是不心疼兒子,而是養在宮裏就必然要承受這樣的風險。但與此同時,也為家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為
此,值得冒險。至
於兒子的安全,他相信秦檜和張俊不至於喪心病狂到立即動手殺害養在宮中的宗子。如果那樣,無疑是加速自取滅亡。隻
要自己成功出去,反倒是能給兒子帶來生的希望。
至於那虛無縹緲的儲君之位,趙子彥早就看清楚局勢,沒有可能,也不能奢望。相反立下這樁汗馬功勞之後,將來自家父子必定能在宗室有一席之地。…
…
臨安劇變,注定是個不眠之夜。趙
子彥離去的時候,韋太後也從慈寧殿趕來。兒
子突然駕崩著實有些出乎意料,讓她有所不知所措,悲傷是必然的。但
是宮廷之中的女人絕非尋常柔弱婦人,尤其是經曆過苦難和風雨之後,心智更為堅定冷靜。兒
子是怎麽死的?當聽到吳皇後的訴說之後,韋氏的心情頓時有些複雜了。作為母親,她自然痛恨殺死兒子的兇手。
可是兇手竟然是秦檜和張俊……真
的是他們嗎?從種種跡象來看,似乎確實如此,可隱約有覺得有些不合理之處。這
已經不重要了,宮中動了刀兵,局麵便已注定。那麽,此時此刻重要的便不再是兒子的怎麽死的,而是兒子死了之後,自己的處境。
經曆過五國城不堪迴首的歲月後,好不容易才迴到江南享清福,韋太後十分貪戀如此近的尊崇地位與榮華富貴。
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影響到她的地位和生活,哪怕是兒子的死。況
且,人死不能複生,該考慮的是未來,是活著的人,所以韋太後心中開始打起了小算盤。
“官家突然駕崩,皇後有何打算?”
“大娘娘,臣妾以為該立即為官家發喪。”“
還有呢?”吳
皇後沉聲道:“還有……追捕弑君罪臣,為官家報仇。”
“說的沒錯,可是就憑我們幾個婦道人家嗎?”韋太後輕聲反問,充滿質疑和否定。
“話雖如此,可是為官家報仇乃義不容辭之事,縱然……”“
縱然怎樣?”這
一遭,韋太後的反問語氣更重了:“不可意氣用事,為官家報仇需得從長計議,且也不是我們幾個婦道人家能辦到的,而該由……”吳
皇後問道:“該由何人?”“
那還用說,國不可一日無君,自然該是由新君了。”
“大娘娘,大宋眼下並非無君,太上皇還在……”
“你……”
韋太後沒想到吳皇後竟然提到了丈夫趙佶,這個他最不願意麵對,卻不得不麵對之人。尤其是眼下這個當口,沒有皇帝,沒有太子,但有太上皇,這個局麵著實很微妙。但
是韋氏沒有絲毫猶豫便做出了選擇,一旦丈夫掌握大權,自己的好日子就到頭了,甚至會有殺身之禍。再
者,太上皇是高陽郡王徐還的傀儡,怎麽能拱手將大權交出去呢?倒不如另立新君,然後自己以太皇太後的身份輔政。
想起昔年太皇太後高氏輔佐哲宗,大權在握的先例,韋氏不由有些激動。隻
是自己沒有高太後當年的威望,想要另立新君,大權在握,就必須要有所倚仗。
兩府宰相!高
太後立即想起了秦檜,可是吳皇後言之鑿鑿,乃是秦檜與張俊弑君,這可就……
究竟是怎麽迴事?兒子真是他們殺的嗎?
……對
此,秦檜仍舊是一頭霧水。
不過是想著進宮試探,做些鋪墊,誰曾想竟出了這麽大的意外。皇
帝死了,他們背上了弑君的罪名。
秦檜與張俊很確信不是自己動的手,可是真的是吳皇後下手嗎?
冷靜下來之後,秦檜反而有些不大確信了,吳皇後固然有立自己養子的打算,甚至為此做些謀算,但弑君並非上上之選,更不會選擇嫁禍宰相。秦
檜有理由相信,現在的局麵絕對不是吳皇後想要的,一個婦道人家,即便是中宮國母,沒有宰相權臣的支持,也休想控製局麵。退
一步講,趙構始終是要立儲的,無論立誰,她作為中宮嫡母,地位都是有保障的,何必要鋌而走險呢?現
在宮中突遭變故,來不及多想,以至於忽略了這些,更忽略了一個人——太後韋氏。
趙構死後,吳皇後的影響力和決策權是有限的,被韋太後掣肘,甚至壓製幾乎是必然的。那麽,她就更沒必要這樣做了。
不是吳皇後,那會是誰呢?最
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指正出自藍圭,不出所料,投毒的也是他。
可是,作為趙構最親信的內宦,藍圭為何要如此做呢?難道……
秦檜猛然想起了些許疑惑,原本隻是苗頭,不明就裏,如此則突然通透起來。趙
構是怎麽生病的?還不是因為不顧惜身體,寵幸嬪妃過度所致,究其原因是為了子嗣,但起因卻是藍圭推薦的那位醫者陳先生。
為皇帝調理身體兩年,宮中並未見子嗣,皇帝卻因縱情聲色掏空了身體,病倒了。這其中,難免有些讓人耐人尋味。原
本覺得藍圭忠心耿耿,不會坑害主上,如今看來似乎……另有隱情。一
旦開始懷疑,自然是要徹查的,於是乎一些被忽略的線索逐漸浮出水麵。比
如藍圭祖籍在許昌,家中還有一些族人,在兵荒馬亂之中卻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再
比如,藍圭曾派親信北上探親,座船一路免檢。而那期間,正是柔福帝姬母子從臨安失蹤之時……
過去的幾年裏,藍圭曾多次出入公主府,來往似乎遠比表麵上要密切許多。
種種跡象已經表明,藍圭可能早已背主,投靠徐還,那麽此次弑君的幕後黑手自然也就唿之欲出……
可是,藍圭死了。誰
能想到他為了徐還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從而誣陷自己和張俊。
更要命的是,他們在宮中動了刀兵,讓誣陷成為鐵證,幾乎百口莫辯……
是不心疼兒子,而是養在宮裏就必然要承受這樣的風險。但與此同時,也為家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為
此,值得冒險。至
於兒子的安全,他相信秦檜和張俊不至於喪心病狂到立即動手殺害養在宮中的宗子。如果那樣,無疑是加速自取滅亡。隻
要自己成功出去,反倒是能給兒子帶來生的希望。
至於那虛無縹緲的儲君之位,趙子彥早就看清楚局勢,沒有可能,也不能奢望。相反立下這樁汗馬功勞之後,將來自家父子必定能在宗室有一席之地。…
…
臨安劇變,注定是個不眠之夜。趙
子彥離去的時候,韋太後也從慈寧殿趕來。兒
子突然駕崩著實有些出乎意料,讓她有所不知所措,悲傷是必然的。但
是宮廷之中的女人絕非尋常柔弱婦人,尤其是經曆過苦難和風雨之後,心智更為堅定冷靜。兒
子是怎麽死的?當聽到吳皇後的訴說之後,韋氏的心情頓時有些複雜了。作為母親,她自然痛恨殺死兒子的兇手。
可是兇手竟然是秦檜和張俊……真
的是他們嗎?從種種跡象來看,似乎確實如此,可隱約有覺得有些不合理之處。這
已經不重要了,宮中動了刀兵,局麵便已注定。那麽,此時此刻重要的便不再是兒子的怎麽死的,而是兒子死了之後,自己的處境。
經曆過五國城不堪迴首的歲月後,好不容易才迴到江南享清福,韋太後十分貪戀如此近的尊崇地位與榮華富貴。
任何人,任何事都不能影響到她的地位和生活,哪怕是兒子的死。況
且,人死不能複生,該考慮的是未來,是活著的人,所以韋太後心中開始打起了小算盤。
“官家突然駕崩,皇後有何打算?”
“大娘娘,臣妾以為該立即為官家發喪。”“
還有呢?”吳
皇後沉聲道:“還有……追捕弑君罪臣,為官家報仇。”
“說的沒錯,可是就憑我們幾個婦道人家嗎?”韋太後輕聲反問,充滿質疑和否定。
“話雖如此,可是為官家報仇乃義不容辭之事,縱然……”“
縱然怎樣?”這
一遭,韋太後的反問語氣更重了:“不可意氣用事,為官家報仇需得從長計議,且也不是我們幾個婦道人家能辦到的,而該由……”吳
皇後問道:“該由何人?”“
那還用說,國不可一日無君,自然該是由新君了。”
“大娘娘,大宋眼下並非無君,太上皇還在……”
“你……”
韋太後沒想到吳皇後竟然提到了丈夫趙佶,這個他最不願意麵對,卻不得不麵對之人。尤其是眼下這個當口,沒有皇帝,沒有太子,但有太上皇,這個局麵著實很微妙。但
是韋氏沒有絲毫猶豫便做出了選擇,一旦丈夫掌握大權,自己的好日子就到頭了,甚至會有殺身之禍。再
者,太上皇是高陽郡王徐還的傀儡,怎麽能拱手將大權交出去呢?倒不如另立新君,然後自己以太皇太後的身份輔政。
想起昔年太皇太後高氏輔佐哲宗,大權在握的先例,韋氏不由有些激動。隻
是自己沒有高太後當年的威望,想要另立新君,大權在握,就必須要有所倚仗。
兩府宰相!高
太後立即想起了秦檜,可是吳皇後言之鑿鑿,乃是秦檜與張俊弑君,這可就……
究竟是怎麽迴事?兒子真是他們殺的嗎?
……對
此,秦檜仍舊是一頭霧水。
不過是想著進宮試探,做些鋪墊,誰曾想竟出了這麽大的意外。皇
帝死了,他們背上了弑君的罪名。
秦檜與張俊很確信不是自己動的手,可是真的是吳皇後下手嗎?
冷靜下來之後,秦檜反而有些不大確信了,吳皇後固然有立自己養子的打算,甚至為此做些謀算,但弑君並非上上之選,更不會選擇嫁禍宰相。秦
檜有理由相信,現在的局麵絕對不是吳皇後想要的,一個婦道人家,即便是中宮國母,沒有宰相權臣的支持,也休想控製局麵。退
一步講,趙構始終是要立儲的,無論立誰,她作為中宮嫡母,地位都是有保障的,何必要鋌而走險呢?現
在宮中突遭變故,來不及多想,以至於忽略了這些,更忽略了一個人——太後韋氏。
趙構死後,吳皇後的影響力和決策權是有限的,被韋太後掣肘,甚至壓製幾乎是必然的。那麽,她就更沒必要這樣做了。
不是吳皇後,那會是誰呢?最
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指正出自藍圭,不出所料,投毒的也是他。
可是,作為趙構最親信的內宦,藍圭為何要如此做呢?難道……
秦檜猛然想起了些許疑惑,原本隻是苗頭,不明就裏,如此則突然通透起來。趙
構是怎麽生病的?還不是因為不顧惜身體,寵幸嬪妃過度所致,究其原因是為了子嗣,但起因卻是藍圭推薦的那位醫者陳先生。
為皇帝調理身體兩年,宮中並未見子嗣,皇帝卻因縱情聲色掏空了身體,病倒了。這其中,難免有些讓人耐人尋味。原
本覺得藍圭忠心耿耿,不會坑害主上,如今看來似乎……另有隱情。一
旦開始懷疑,自然是要徹查的,於是乎一些被忽略的線索逐漸浮出水麵。比
如藍圭祖籍在許昌,家中還有一些族人,在兵荒馬亂之中卻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再
比如,藍圭曾派親信北上探親,座船一路免檢。而那期間,正是柔福帝姬母子從臨安失蹤之時……
過去的幾年裏,藍圭曾多次出入公主府,來往似乎遠比表麵上要密切許多。
種種跡象已經表明,藍圭可能早已背主,投靠徐還,那麽此次弑君的幕後黑手自然也就唿之欲出……
可是,藍圭死了。誰
能想到他為了徐還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從而誣陷自己和張俊。
更要命的是,他們在宮中動了刀兵,讓誣陷成為鐵證,幾乎百口莫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