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計劃泄露
擔心李世民將兵鋒對準自己,這也是世家和儒家瘋狂反對李世民征伐高句麗的原因之一,一旦擊敗了高句麗,大唐短時間內就再也而沒有了外部威脅。
而沒有了外部威脅,國內反對大唐的各大勢力又因為銀礦事件,而打出了真火,正打的不可開交,就算最終出現一個勝利者,也絕對是元氣大傷,短時間內是別想恢複到巔峰狀態了。
外部沒有威脅,內部的威脅就被降低到了最低狀態,正是大唐內部大清洗的最佳時機——如此千載難逢的時機,李世民要是抓不住,那他也枉自被稱為千古聖君天可汗陛下了。
所以,為了自己的未來,儒家和世家定然會無所不用其極,給大唐征伐高句麗製造阻礙的。
這也是明明知道李貞在暗中開了一個問田書苑,私自培養人才,李世民卻沒有出麵反對,反而還持支持態度的原因。
實在是如今的文官集團,已經徹底的變了味了,需要來一次徹底的大清洗,給大唐灌輸新鮮血液,否則等這一波虛弱期過去,文官集團死灰複燃,大唐將再也不會有如此之好的時機了。
李世民自然看到了這一點,因此儒家和世家越是反對,他就越是堅持。
何況在朝中,儒家和世家雖然掌握著大唐各處機要部門,但最頂尖的職務,卻被李世民牢牢的把持在手中,能擔任這樣職位的,都是他的心腹——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靖、李績、侯君集、程咬金、長孫無忌、秦瓊、尉遲敬德等等等等。
這些重臣幫著李世民掌握著大唐最頂尖的三省六部尚書宰相,以及最緊要的十六衛大將軍之位,在他們的運營下,世家對這裏的滲透並不多,曾經還有一個王珪,但自從三年前王珪病逝之後,最頂尖的位置就再也沒有了世家以及儒家的位置。
而偏偏國策的製定,需要的就是這些大佬們的點頭,隻要這些大佬們點頭,哪怕下麵反對的再激烈,也沒有什麽用處。
因此,攻打高句麗的計劃,在李世民的堅持下,在朝中文武大佬們的支持下,盡管世家和儒家瘋狂的反對,但是這個計劃最終還是落實了下去。
然而世家和儒家明顯不願意就此認輸,他們或許是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危險境地,原本向嶺南集結的大軍,居然有迴撤的現象,並且大唐各地原本安安穩穩駐紮在軍營之中的軍隊,也有相當一部分在沒有調令的請況下開始集結,更有一部分軍隊發生了嘩變,士兵們殺死主將,將軍中物資劫掠一空,然後躲進了深山之中,躲藏起來。
“混蛋,漢奸,他們這是賣國,他們都是一群漢奸賣國賊。賣國賊。”禦書房中,李世民抓著一張帶有血跡的紙條,正大發雷霆,將整個禦案上的東西都給掀翻了下去,他最喜歡的,李貞送給他的頂級玻璃盞,也被他摔的粉碎。
幾位心腹重臣站在下首,麵色同樣是陰沉如水,一個賽一個的難看,所有人的手中,同樣都拿著紙條,雖然形狀材質不一,但上麵的內容卻是一模一樣。
事情是這樣的,世家在朝會上打了一個敗仗,被李世民和他的心腹聯手打壓了一通,他們當然不甘心。
所以,在朝會散去之後的當天夜裏,就有一大批信鴿從各大勢力的宅院之中飛出,往東北方向飛去。
盡管守城將士射死了一批,但奈何信鴿數量多了,還是有一部分信鴿逃脫了弓箭的射程範圍之內,往既定目的地飛去。
守城將領看到信鴿上的消息,頓時大驚失色,立刻將所有的紙條都上報給了李世民,李世民看到紙條上的內容,勃然大怒,迅速召集了所有心腹,商量接下來該怎麽辦。
房杜等人看到紙條,同樣是震驚莫名,世家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通知高句麗,讓他們做好準備——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世家和儒家竟然會如此瘋狂,這可真的和賣國沒有一點區別了啊。
發泄了許久,李世民才總算是安定了下來:“諸位愛卿,我們的戰略意圖已經泄露,你們覺得我們接下來該怎麽辦?”
“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了,如果放棄肯定是不行的。”程咬金第一個跳出來道:“老程我就隻有一個意思,既然咱們的戰略意圖已經泄露,那咱們就明目張膽的打過去就是了。
為了隱藏行蹤,咱們的速度並不快,耽誤了不少的時間,如今既然咱們的意圖已經暴露,那幹脆我們加快行軍速度,快馬加鞭,等軍隊趕到營州,高句麗未必就能反應過來。”
“陛下勿憂,知節說的,也是臣想要說的。”徐茂公站出來讚同道:“其實說起來,咱們也並沒有損失什麽東西,隻是損失了一點時間罷了,而且如果我們這時候加快行軍速度的話,說不定真的能趕在高句麗反應過來之前,攻下安市城(高句麗和大唐的邊境重鎮),完全可以將損失的時間補迴來。”
“說是這麽說,但我心裏恨啊。”李世民也知道,程咬金和徐茂公說的是對的,但他依舊不甘心:“這些混蛋大部分都是前隋舊臣,朕不計前嫌,依舊重用他們,但他們是怎麽迴報朕的?
啊?
今天中午才公布下來的戰略計劃啊,他們晚上就都要往高句麗送,他們享用的是大唐朝廷發下的俸祿,吃的是大唐百姓的糧食……他們去玩為了一己之私,竟然裏通外國,出賣大唐機密……他們的眼裏究竟有沒有朕,有沒有大唐,有沒有把自己當成炎黃子孫?”
“他們要是心中有自己當成炎黃子孫,前隋就不會滅亡了。”秦瓊冷哼道,他雖然也是官宦世家出生,但父祖卻都隻是小官小吏,因此對於掀起隋末天下大亂的世家,根本毫無好感:“恐怕在這些世家眼中,所謂的民族大義,國家安危,根本什麽都不是,隻有自己家族的利益才是最真實的,為了家族利益,他們什麽都敢做,別說是出賣國家機密了,陛下你信不信,如果你敢讓他們中的一人擔任營州都督,他們敢放高句麗大軍進來,你信嗎?”
擔心李世民將兵鋒對準自己,這也是世家和儒家瘋狂反對李世民征伐高句麗的原因之一,一旦擊敗了高句麗,大唐短時間內就再也而沒有了外部威脅。
而沒有了外部威脅,國內反對大唐的各大勢力又因為銀礦事件,而打出了真火,正打的不可開交,就算最終出現一個勝利者,也絕對是元氣大傷,短時間內是別想恢複到巔峰狀態了。
外部沒有威脅,內部的威脅就被降低到了最低狀態,正是大唐內部大清洗的最佳時機——如此千載難逢的時機,李世民要是抓不住,那他也枉自被稱為千古聖君天可汗陛下了。
所以,為了自己的未來,儒家和世家定然會無所不用其極,給大唐征伐高句麗製造阻礙的。
這也是明明知道李貞在暗中開了一個問田書苑,私自培養人才,李世民卻沒有出麵反對,反而還持支持態度的原因。
實在是如今的文官集團,已經徹底的變了味了,需要來一次徹底的大清洗,給大唐灌輸新鮮血液,否則等這一波虛弱期過去,文官集團死灰複燃,大唐將再也不會有如此之好的時機了。
李世民自然看到了這一點,因此儒家和世家越是反對,他就越是堅持。
何況在朝中,儒家和世家雖然掌握著大唐各處機要部門,但最頂尖的職務,卻被李世民牢牢的把持在手中,能擔任這樣職位的,都是他的心腹——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靖、李績、侯君集、程咬金、長孫無忌、秦瓊、尉遲敬德等等等等。
這些重臣幫著李世民掌握著大唐最頂尖的三省六部尚書宰相,以及最緊要的十六衛大將軍之位,在他們的運營下,世家對這裏的滲透並不多,曾經還有一個王珪,但自從三年前王珪病逝之後,最頂尖的位置就再也沒有了世家以及儒家的位置。
而偏偏國策的製定,需要的就是這些大佬們的點頭,隻要這些大佬們點頭,哪怕下麵反對的再激烈,也沒有什麽用處。
因此,攻打高句麗的計劃,在李世民的堅持下,在朝中文武大佬們的支持下,盡管世家和儒家瘋狂的反對,但是這個計劃最終還是落實了下去。
然而世家和儒家明顯不願意就此認輸,他們或許是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危險境地,原本向嶺南集結的大軍,居然有迴撤的現象,並且大唐各地原本安安穩穩駐紮在軍營之中的軍隊,也有相當一部分在沒有調令的請況下開始集結,更有一部分軍隊發生了嘩變,士兵們殺死主將,將軍中物資劫掠一空,然後躲進了深山之中,躲藏起來。
“混蛋,漢奸,他們這是賣國,他們都是一群漢奸賣國賊。賣國賊。”禦書房中,李世民抓著一張帶有血跡的紙條,正大發雷霆,將整個禦案上的東西都給掀翻了下去,他最喜歡的,李貞送給他的頂級玻璃盞,也被他摔的粉碎。
幾位心腹重臣站在下首,麵色同樣是陰沉如水,一個賽一個的難看,所有人的手中,同樣都拿著紙條,雖然形狀材質不一,但上麵的內容卻是一模一樣。
事情是這樣的,世家在朝會上打了一個敗仗,被李世民和他的心腹聯手打壓了一通,他們當然不甘心。
所以,在朝會散去之後的當天夜裏,就有一大批信鴿從各大勢力的宅院之中飛出,往東北方向飛去。
盡管守城將士射死了一批,但奈何信鴿數量多了,還是有一部分信鴿逃脫了弓箭的射程範圍之內,往既定目的地飛去。
守城將領看到信鴿上的消息,頓時大驚失色,立刻將所有的紙條都上報給了李世民,李世民看到紙條上的內容,勃然大怒,迅速召集了所有心腹,商量接下來該怎麽辦。
房杜等人看到紙條,同樣是震驚莫名,世家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通知高句麗,讓他們做好準備——這是他們沒有想到的,世家和儒家竟然會如此瘋狂,這可真的和賣國沒有一點區別了啊。
發泄了許久,李世民才總算是安定了下來:“諸位愛卿,我們的戰略意圖已經泄露,你們覺得我們接下來該怎麽辦?”
“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了,如果放棄肯定是不行的。”程咬金第一個跳出來道:“老程我就隻有一個意思,既然咱們的戰略意圖已經泄露,那咱們就明目張膽的打過去就是了。
為了隱藏行蹤,咱們的速度並不快,耽誤了不少的時間,如今既然咱們的意圖已經暴露,那幹脆我們加快行軍速度,快馬加鞭,等軍隊趕到營州,高句麗未必就能反應過來。”
“陛下勿憂,知節說的,也是臣想要說的。”徐茂公站出來讚同道:“其實說起來,咱們也並沒有損失什麽東西,隻是損失了一點時間罷了,而且如果我們這時候加快行軍速度的話,說不定真的能趕在高句麗反應過來之前,攻下安市城(高句麗和大唐的邊境重鎮),完全可以將損失的時間補迴來。”
“說是這麽說,但我心裏恨啊。”李世民也知道,程咬金和徐茂公說的是對的,但他依舊不甘心:“這些混蛋大部分都是前隋舊臣,朕不計前嫌,依舊重用他們,但他們是怎麽迴報朕的?
啊?
今天中午才公布下來的戰略計劃啊,他們晚上就都要往高句麗送,他們享用的是大唐朝廷發下的俸祿,吃的是大唐百姓的糧食……他們去玩為了一己之私,竟然裏通外國,出賣大唐機密……他們的眼裏究竟有沒有朕,有沒有大唐,有沒有把自己當成炎黃子孫?”
“他們要是心中有自己當成炎黃子孫,前隋就不會滅亡了。”秦瓊冷哼道,他雖然也是官宦世家出生,但父祖卻都隻是小官小吏,因此對於掀起隋末天下大亂的世家,根本毫無好感:“恐怕在這些世家眼中,所謂的民族大義,國家安危,根本什麽都不是,隻有自己家族的利益才是最真實的,為了家族利益,他們什麽都敢做,別說是出賣國家機密了,陛下你信不信,如果你敢讓他們中的一人擔任營州都督,他們敢放高句麗大軍進來,你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