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隆一聲悶雷在墨城上空炸響,粗狀的白色雷霆在夜幕中貫通,就像是黑暗之中裂開的一道白色縫隙。
墨城巨大的地脈係統似乎受到了天空中雷霆的影響變得忽暗忽明,小酒館們歡聲笑語一滯,不少人下意識通過窗戶看向天空。
他們能夠看到那厚重雲層裂開後深邃的蒼穹,巨大的月輪透過雲層的縫隙,從天外落下光輝,穿過看不見的薄霧,形成一片淡藍色的光,剛好透照在麵前幾條街區,讓周圍的一切顯得格外空濛神聖,也讓地燈光輝暗淡至極。
酒館的老板擔心客人們提前離開,笑道,“憑空炸雷,沒下雨!”
麵館之中,這裏道統形成的河水已經隔絕了內外,一幅幅墨家施展兼愛的畫麵在周鐵衣話語的衝擊下如同浮光掠影,就像是河水流動時蕩起的浪花,雖然如夢似幻,但終歸隻是虛妄。
墨家巨子俊美至極的臉龐不再充盈著白光,而是和地燈一樣忽暗忽明,連帶著環繞他的一朵朵浪花開始破滅。
“道統反噬!”
李劍湖第一個反應過來,低聲說道,而後他目光驚駭。
因為他經曆過浩然正氣反噬,所以事後儒家大儒給他講解過一些關於道統的知識,一些關於修行最上層的隱秘。
而眼前的墨家巨子,就因為周鐵衣一番話直指墨城本質,讓墨家巨子心神產生動搖,開始懷疑墨家的理論根基,這就像當初自己在懷疑自己心中的正義到底是不是正義一樣。
聽到李劍湖這句話,在場眾人表現各不一樣。
孫士恆首先想要撲向近在咫尺的周鐵衣,捂住周鐵衣的嘴巴,“別再說了!”
墨家巨子的徒弟墨儉輕歎一聲,眉目微垂,露出如釋重負的感覺,仿佛印證了自己心中一些所學的猜想,知道了為什麽他們墨家的學問自詡為兼愛第一,但永遠都無法真正走出墨城,隻能夠讓百姓向往,卻連像儒家一樣治理天下都做不到。
玄蟬在震驚之餘,臉上浮現驚喜,他們公輸家這麽多年被墨家壓著一頭,不就是墨家說他們有技無道嗎?
但今日經過周侯講解,才明白墨家所言的兼愛也不過如此,也就隻是唬了他們公輸家幾千年罷了!
若今天周侯這番話傳出去……
玄蟬剛想到這裏,就腦內震顫,全身激靈。
魯師若聽到這番話,一定會興奮地幾天都睡不著覺吧!
······
一時間浮生眾相,各自不同。
墨家巨子看到撲向周鐵衣的孫士恆,他隻是目光落了過去,在這片道統演化的空間之中,孫士恆就和周鐵衣有千萬裏之遙。
“讓他說!”
墨儉想了想,對周鐵衣拱手道,“我們聽聞周侯在天京施展‘奢侈稅’,並且訂立法條,當時我們墨者討論,周侯‘奢侈稅’應該和我們墨家‘兼愛稅’類同,不過更為狹隘,現在看來,周侯恐怕另有心思,可否講解?”
周鐵衣看了一眼墨儉,心道墨家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並不是墨家的人笨,他們隻是因為學說本身的阻礙,所以墨守成規罷了,這就是封建經濟下,以小手工業者為主的墨家本身的局限性,革命不徹底,就是徹底不革命,隻顧著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似兼愛天下,這麽多年,也就兼愛了一座墨城,成為墨家的精神歸宿。
周鐵衣看向墨家巨子,您老可悠著點,別動搖道統,我還指望著您給我擋槍呢。
於是他拱手對墨家巨子說道,“請迴其本。”
墨家巨子露出深思之色,周圍道統晃動之感減弱。
“何為本?”
周鐵衣問道,“天下財物,可有定數?”
墨家巨子再次思考周鐵衣這句話,他低聲重複了一遍又一遍,他想要說對,但好像又不對,但他想要說錯,但好像又不全錯。
周鐵衣笑道,“何為財物?”
周圍的人也隨著周鐵衣的話開始思考,簡單如李劍湖,第一時間就想到銅錢,銀子,金子,這就是最直觀的財物。
那麽天下的銀子,金子是一個固定的數值嗎?這個問題他以前沒有想過,現在重新想來,一時間覺得有些紛亂,就算是聖人,也無法完全統計天下的銀子,金子有多少吧?
忽然,他腦海中靈光一閃,結合山銅府的實際迴答道,“銅應該會越來越多的吧?畢竟我們山銅府的銅礦已經開挖了好久,好幾座山都被挖空了……”
說到這裏,他又不自信起來,因為這隻是人在用的財物,不是天生財物,若是天生財物,那麽就應該是一個定數,因為人隻是把山裏的銅挖出來,變為市麵上流通的銅板罷了,並沒有額外增加新的銅出來。
墨家巨子長考了一下,迴答道,“對人有用,可稱之為財物,所謂物盡其用,人借物力。”
這也是墨家的基礎主張之一。
周鐵衣笑道,“所以財物的核心討論應該首先放在人類社會範疇,而不用放在宏觀宇宙之中,億萬年太久,隻爭朝夕,既然是人類社會範疇,那麽財物就有兩個最主要的特點,生產和分配。”
“天下財物,皆有定數,這句話是對的,因為這是指分配,就比如我們眼前有一塊大餅,無論餅做得再大,也是我們眼前這些人分,每人取得的份量占餅的總量是一個固定的值,所以才有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說法,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所以天下戰爭,傷害,莫不是源於分配不均,因為隻要殺了人,分餅的人少了,自己自然就得到的多了。”
墨家巨子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連帶著他動搖的道統都漸漸平息了下來,“那生產呢?”
“生產自然沒有定數,隻有不斷解放發展的生產力。”周鐵衣道,“這一點墨家,公輸家最深有感悟吧,有了技術的加持,那麽就是能夠更快更好地栽種,鑿井,織布……”
孫士恆經過最開始的擔憂,憤怒,如今也漸漸聽進了周鐵衣的道理,他反而困惑了,“那我們墨家兩樣都做好了啊。”
周鐵衣笑而不語,而後看向墨家巨子,“巨子,你認為問題出在哪裏?”
墨家巨子周圍的道統再次變化,周圍演化出周鐵衣收納奢侈稅的畫麵,一個個富商繳納的財物如同銀山銀海,化作燦爛的金屬光輝,但這些光輝卻不匯聚在周府,而是流向了兩個地方,一個是誅神司,一個是火車商會。
誅神司是政治上的事情,他能夠看得懂,今天流向火車商會,他才看明白。
“分配的財物核心不是‘節用’,‘平均’而是‘再生產’。”
周鐵衣笑道,“人之所欲如溝壑極淵,望之不見其底,天下之人莫不視之為大害,吾獨視之為大善,有人心之溝壑極淵,方能覺察宇宙之無窮,否者如螻蟻般逡巡於田地,佝僂於三餐,又何意於天生我靈。”
“道家之言不足吾學,佛家之言不足吾學,儒家之言不足吾學,墨家之言亦不足吾學。”
“所以從生產到分配的核心應該是不斷解放發展生產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兼愛公平隻是相對的,節儉克己隻是暫時的,一旦不利於生產力發展,不利於創造更多的社會財物,都不足為道。”
眾人看向周鐵衣。
天下諸家,皆不如吾學,這是好大的氣魄!
但他們思考剛剛周鐵衣提出的整個論點,確實似乎隻有承認人心溝壑難填,承認人的欲望是不斷增長的,才能夠解釋自己看到的一切。
而無論是道,佛,墨,儒,這些主流的九家,都強調人要克製內心的欲望,強調欲望是大害,是阻礙歸真,涅槃,兼愛,立德的根本。
墨家巨子輕歎一聲,“天下皆白,唯吾獨黑。”
他雖然還在思考周鐵衣這番理論,雖然還不完全認同周鐵衣這番理論,但單單是這份氣魄,就讓他想到了典籍之中記載的古聖墨子。
墨儉認真思考,問道,“那豈不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周鐵衣反問道,“那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嗎?”
墨儉迴答道,“不能。”
周鐵衣攤手道,“這不就簡單了,這句話實際上是包含了兩個方麵,從生產到分配,這才是人類社會財物整個過程。”
墨家巨子低頭思考了很久,然後抬頭,看向周鐵衣,問道,“何謂‘人民’?”
李劍湖驚訝地抬頭,看向周鐵衣。
因為墨家巨子這個問題周鐵衣之前也問過何啟功,當時自己還迴答過‘天下人人皆可為士’,但周鐵衣說不對,天下人人皆可為士,不代表天下人人皆可為民。
自己和崔先生,老師之後討論了很久,但都沒有得到答案,今天墨家巨子居然又反問了這句話,頓時讓李劍湖有些興奮不已,他有預感,這才是周鐵衣整個道統的核心。
何為民!
周鐵衣笑了笑,觀看周圍墨家巨子道統穩固後的景象,“我還在想。”
墨家巨子坐在位置上又思考了良久。
那虛幻的墨家道統如同退去的潮水般消散,天空中那轟雷之後,裂開的雲幕也沒有合攏,無形的力量推著兩邊厚重的雲層漫散開,露出懸空但卻並不圓滿的明月。
整片冰藍色的月光從天揮灑而下,如同九霄上垂下的絲帶,在黑暗的夜幕中格外醒目,籠罩整個墨城,讓這裏一切都顯得如夢似幻。
墨家巨子從沉思之中迴過神來,問道,“節用,真的會限製再生產嗎?”
周鐵衣笑道,“巨子,若你隻生活在墨城之中,會想到要發明飛鵬嗎?節儉,苦難有意義,值得被尊重,但他們的意義在於過程,在於通過苦難能夠看到幸福,在於通過節儉能夠積累,創造更多的財富,我們不能夠要求百姓隻看到過程,而不讓他們享受結果,若隻是讓他們看到過程,壓低他們的欲望,那麽我們和世家有什麽區別?”
“所以節儉和苦難值得被尊重,但卻不值得被歌頌。”
墨家巨子又思考了一會兒,伸手撫摸向腰間象征著巨子身份的‘尺規’,周鐵衣看了一眼,笑道,“怎麽巨子也在乎俗禮了?”
墨家巨子聞言,啞然一笑,放下手,“確實,若行大道,若能夠達成你口中那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的世界,無論在哪一家,都無有不同,何須以巨子之位挾人。”
周鐵衣臉色一正,“我雖有道統之基,但行路難,多曲折,未必是我能夠走到最後,所以無論道,佛,儒,法,墨,我皆可學之,諸家也可從我這裏學之。”
“就比如墨家之道,就完全錯了嗎?大道殊途同歸,墨家‘任俠’,‘非命’,‘天誌’,‘兼愛’都是我道途的補充,很多時候在我道統無法兼顧實現理想的時候,說不定墨家會補充找到一條更好的路。”
說罷,他拉過旁邊的李劍湖,拍了拍他的肩膀,“這小子和我一直唱反調,還修勞什子的浩然正氣,我為什麽留在身邊,因為我要以他為鏡,看看自己道途的缺陷,若沒有缺陷,這很好,若有缺陷,這更好,因為不明己失,不知己得。”
聽到周鐵衣這番出自肺腑之言,李劍湖既驕傲地挺起胸膛,自己以前崇拜的人果然沒有錯,隻是自己愚鈍,才誤解了周侯。
而後他又有些羞愧地說道,“不怕周侯笑話,我本來是想要當周侯的親衛長……”
周鐵衣伸出手掌,製止道,“這位置你要爭,可有人不願意啊!”
他帶著笑意看向天空,六千裏外,因為阿大等人正在凝聚罡氣的關鍵時刻,所以他就將他們留在了兵塚,估計要到九月中旬,他們初步凝罡之後,才會乘坐飛鵬來山銅府。
李劍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
周鐵衣笑道,“好好修你的道,多向墨家巨子請教,他當年可是破了飛劍術道統,今日見道統重建也是一番趣事。”
墨城巨大的地脈係統似乎受到了天空中雷霆的影響變得忽暗忽明,小酒館們歡聲笑語一滯,不少人下意識通過窗戶看向天空。
他們能夠看到那厚重雲層裂開後深邃的蒼穹,巨大的月輪透過雲層的縫隙,從天外落下光輝,穿過看不見的薄霧,形成一片淡藍色的光,剛好透照在麵前幾條街區,讓周圍的一切顯得格外空濛神聖,也讓地燈光輝暗淡至極。
酒館的老板擔心客人們提前離開,笑道,“憑空炸雷,沒下雨!”
麵館之中,這裏道統形成的河水已經隔絕了內外,一幅幅墨家施展兼愛的畫麵在周鐵衣話語的衝擊下如同浮光掠影,就像是河水流動時蕩起的浪花,雖然如夢似幻,但終歸隻是虛妄。
墨家巨子俊美至極的臉龐不再充盈著白光,而是和地燈一樣忽暗忽明,連帶著環繞他的一朵朵浪花開始破滅。
“道統反噬!”
李劍湖第一個反應過來,低聲說道,而後他目光驚駭。
因為他經曆過浩然正氣反噬,所以事後儒家大儒給他講解過一些關於道統的知識,一些關於修行最上層的隱秘。
而眼前的墨家巨子,就因為周鐵衣一番話直指墨城本質,讓墨家巨子心神產生動搖,開始懷疑墨家的理論根基,這就像當初自己在懷疑自己心中的正義到底是不是正義一樣。
聽到李劍湖這句話,在場眾人表現各不一樣。
孫士恆首先想要撲向近在咫尺的周鐵衣,捂住周鐵衣的嘴巴,“別再說了!”
墨家巨子的徒弟墨儉輕歎一聲,眉目微垂,露出如釋重負的感覺,仿佛印證了自己心中一些所學的猜想,知道了為什麽他們墨家的學問自詡為兼愛第一,但永遠都無法真正走出墨城,隻能夠讓百姓向往,卻連像儒家一樣治理天下都做不到。
玄蟬在震驚之餘,臉上浮現驚喜,他們公輸家這麽多年被墨家壓著一頭,不就是墨家說他們有技無道嗎?
但今日經過周侯講解,才明白墨家所言的兼愛也不過如此,也就隻是唬了他們公輸家幾千年罷了!
若今天周侯這番話傳出去……
玄蟬剛想到這裏,就腦內震顫,全身激靈。
魯師若聽到這番話,一定會興奮地幾天都睡不著覺吧!
······
一時間浮生眾相,各自不同。
墨家巨子看到撲向周鐵衣的孫士恆,他隻是目光落了過去,在這片道統演化的空間之中,孫士恆就和周鐵衣有千萬裏之遙。
“讓他說!”
墨儉想了想,對周鐵衣拱手道,“我們聽聞周侯在天京施展‘奢侈稅’,並且訂立法條,當時我們墨者討論,周侯‘奢侈稅’應該和我們墨家‘兼愛稅’類同,不過更為狹隘,現在看來,周侯恐怕另有心思,可否講解?”
周鐵衣看了一眼墨儉,心道墨家有自身的局限性,但並不是墨家的人笨,他們隻是因為學說本身的阻礙,所以墨守成規罷了,這就是封建經濟下,以小手工業者為主的墨家本身的局限性,革命不徹底,就是徹底不革命,隻顧著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看似兼愛天下,這麽多年,也就兼愛了一座墨城,成為墨家的精神歸宿。
周鐵衣看向墨家巨子,您老可悠著點,別動搖道統,我還指望著您給我擋槍呢。
於是他拱手對墨家巨子說道,“請迴其本。”
墨家巨子露出深思之色,周圍道統晃動之感減弱。
“何為本?”
周鐵衣問道,“天下財物,可有定數?”
墨家巨子再次思考周鐵衣這句話,他低聲重複了一遍又一遍,他想要說對,但好像又不對,但他想要說錯,但好像又不全錯。
周鐵衣笑道,“何為財物?”
周圍的人也隨著周鐵衣的話開始思考,簡單如李劍湖,第一時間就想到銅錢,銀子,金子,這就是最直觀的財物。
那麽天下的銀子,金子是一個固定的數值嗎?這個問題他以前沒有想過,現在重新想來,一時間覺得有些紛亂,就算是聖人,也無法完全統計天下的銀子,金子有多少吧?
忽然,他腦海中靈光一閃,結合山銅府的實際迴答道,“銅應該會越來越多的吧?畢竟我們山銅府的銅礦已經開挖了好久,好幾座山都被挖空了……”
說到這裏,他又不自信起來,因為這隻是人在用的財物,不是天生財物,若是天生財物,那麽就應該是一個定數,因為人隻是把山裏的銅挖出來,變為市麵上流通的銅板罷了,並沒有額外增加新的銅出來。
墨家巨子長考了一下,迴答道,“對人有用,可稱之為財物,所謂物盡其用,人借物力。”
這也是墨家的基礎主張之一。
周鐵衣笑道,“所以財物的核心討論應該首先放在人類社會範疇,而不用放在宏觀宇宙之中,億萬年太久,隻爭朝夕,既然是人類社會範疇,那麽財物就有兩個最主要的特點,生產和分配。”
“天下財物,皆有定數,這句話是對的,因為這是指分配,就比如我們眼前有一塊大餅,無論餅做得再大,也是我們眼前這些人分,每人取得的份量占餅的總量是一個固定的值,所以才有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說法,因為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所以天下戰爭,傷害,莫不是源於分配不均,因為隻要殺了人,分餅的人少了,自己自然就得到的多了。”
墨家巨子頓時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連帶著他動搖的道統都漸漸平息了下來,“那生產呢?”
“生產自然沒有定數,隻有不斷解放發展的生產力。”周鐵衣道,“這一點墨家,公輸家最深有感悟吧,有了技術的加持,那麽就是能夠更快更好地栽種,鑿井,織布……”
孫士恆經過最開始的擔憂,憤怒,如今也漸漸聽進了周鐵衣的道理,他反而困惑了,“那我們墨家兩樣都做好了啊。”
周鐵衣笑而不語,而後看向墨家巨子,“巨子,你認為問題出在哪裏?”
墨家巨子周圍的道統再次變化,周圍演化出周鐵衣收納奢侈稅的畫麵,一個個富商繳納的財物如同銀山銀海,化作燦爛的金屬光輝,但這些光輝卻不匯聚在周府,而是流向了兩個地方,一個是誅神司,一個是火車商會。
誅神司是政治上的事情,他能夠看得懂,今天流向火車商會,他才看明白。
“分配的財物核心不是‘節用’,‘平均’而是‘再生產’。”
周鐵衣笑道,“人之所欲如溝壑極淵,望之不見其底,天下之人莫不視之為大害,吾獨視之為大善,有人心之溝壑極淵,方能覺察宇宙之無窮,否者如螻蟻般逡巡於田地,佝僂於三餐,又何意於天生我靈。”
“道家之言不足吾學,佛家之言不足吾學,儒家之言不足吾學,墨家之言亦不足吾學。”
“所以從生產到分配的核心應該是不斷解放發展生產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兼愛公平隻是相對的,節儉克己隻是暫時的,一旦不利於生產力發展,不利於創造更多的社會財物,都不足為道。”
眾人看向周鐵衣。
天下諸家,皆不如吾學,這是好大的氣魄!
但他們思考剛剛周鐵衣提出的整個論點,確實似乎隻有承認人心溝壑難填,承認人的欲望是不斷增長的,才能夠解釋自己看到的一切。
而無論是道,佛,墨,儒,這些主流的九家,都強調人要克製內心的欲望,強調欲望是大害,是阻礙歸真,涅槃,兼愛,立德的根本。
墨家巨子輕歎一聲,“天下皆白,唯吾獨黑。”
他雖然還在思考周鐵衣這番理論,雖然還不完全認同周鐵衣這番理論,但單單是這份氣魄,就讓他想到了典籍之中記載的古聖墨子。
墨儉認真思考,問道,“那豈不是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周鐵衣反問道,“那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嗎?”
墨儉迴答道,“不能。”
周鐵衣攤手道,“這不就簡單了,這句話實際上是包含了兩個方麵,從生產到分配,這才是人類社會財物整個過程。”
墨家巨子低頭思考了很久,然後抬頭,看向周鐵衣,問道,“何謂‘人民’?”
李劍湖驚訝地抬頭,看向周鐵衣。
因為墨家巨子這個問題周鐵衣之前也問過何啟功,當時自己還迴答過‘天下人人皆可為士’,但周鐵衣說不對,天下人人皆可為士,不代表天下人人皆可為民。
自己和崔先生,老師之後討論了很久,但都沒有得到答案,今天墨家巨子居然又反問了這句話,頓時讓李劍湖有些興奮不已,他有預感,這才是周鐵衣整個道統的核心。
何為民!
周鐵衣笑了笑,觀看周圍墨家巨子道統穩固後的景象,“我還在想。”
墨家巨子坐在位置上又思考了良久。
那虛幻的墨家道統如同退去的潮水般消散,天空中那轟雷之後,裂開的雲幕也沒有合攏,無形的力量推著兩邊厚重的雲層漫散開,露出懸空但卻並不圓滿的明月。
整片冰藍色的月光從天揮灑而下,如同九霄上垂下的絲帶,在黑暗的夜幕中格外醒目,籠罩整個墨城,讓這裏一切都顯得如夢似幻。
墨家巨子從沉思之中迴過神來,問道,“節用,真的會限製再生產嗎?”
周鐵衣笑道,“巨子,若你隻生活在墨城之中,會想到要發明飛鵬嗎?節儉,苦難有意義,值得被尊重,但他們的意義在於過程,在於通過苦難能夠看到幸福,在於通過節儉能夠積累,創造更多的財富,我們不能夠要求百姓隻看到過程,而不讓他們享受結果,若隻是讓他們看到過程,壓低他們的欲望,那麽我們和世家有什麽區別?”
“所以節儉和苦難值得被尊重,但卻不值得被歌頌。”
墨家巨子又思考了一會兒,伸手撫摸向腰間象征著巨子身份的‘尺規’,周鐵衣看了一眼,笑道,“怎麽巨子也在乎俗禮了?”
墨家巨子聞言,啞然一笑,放下手,“確實,若行大道,若能夠達成你口中那個‘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精神需求’的世界,無論在哪一家,都無有不同,何須以巨子之位挾人。”
周鐵衣臉色一正,“我雖有道統之基,但行路難,多曲折,未必是我能夠走到最後,所以無論道,佛,儒,法,墨,我皆可學之,諸家也可從我這裏學之。”
“就比如墨家之道,就完全錯了嗎?大道殊途同歸,墨家‘任俠’,‘非命’,‘天誌’,‘兼愛’都是我道途的補充,很多時候在我道統無法兼顧實現理想的時候,說不定墨家會補充找到一條更好的路。”
說罷,他拉過旁邊的李劍湖,拍了拍他的肩膀,“這小子和我一直唱反調,還修勞什子的浩然正氣,我為什麽留在身邊,因為我要以他為鏡,看看自己道途的缺陷,若沒有缺陷,這很好,若有缺陷,這更好,因為不明己失,不知己得。”
聽到周鐵衣這番出自肺腑之言,李劍湖既驕傲地挺起胸膛,自己以前崇拜的人果然沒有錯,隻是自己愚鈍,才誤解了周侯。
而後他又有些羞愧地說道,“不怕周侯笑話,我本來是想要當周侯的親衛長……”
周鐵衣伸出手掌,製止道,“這位置你要爭,可有人不願意啊!”
他帶著笑意看向天空,六千裏外,因為阿大等人正在凝聚罡氣的關鍵時刻,所以他就將他們留在了兵塚,估計要到九月中旬,他們初步凝罡之後,才會乘坐飛鵬來山銅府。
李劍湖不好意思地摸了摸頭。
周鐵衣笑道,“好好修你的道,多向墨家巨子請教,他當年可是破了飛劍術道統,今日見道統重建也是一番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