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桂王朝廷的出兵,同時標誌著他正式取代弘光政權為代表的統治,也標誌著他們接過了大明權利象征大棒,即便是各方勢力不怎麽願意的情況下,但也是相當的無奈,畢竟在他們看來,軍隊實力不如人家就得聽話,這是可以肯定的。
當然等你有實力叫板的時候自然也就能不聽了,對於他們出兵攻打這兩個地方,鄭芝龍首先表示了肯定,隨後表示自己也要派兵攻打,接著魯王政權也宣布了自己的作戰方略。
總之各路人馬這個時候都宣布自己要攻打對方的城池,收複哪一塊地方,實際上行動的卻是隻有鄭芝龍,鄭芝龍像江西東南方向出兵,這裏與福建交界,如果能夠順利拿下這一塊地方,那麽他將擁有了一個緩衝地帶。
雙方進行過商討,畢竟光靠澳洲軍想要一下子拿下整個江西是不可能的,這麽大的一片土地,就靠幾萬人來攻打,有點兒不現實,隻能是在擊敗了主力部隊之後,讓後續部隊接收那些地方。
主力攻打的部隊還是要繼續前行的如果能夠與鄭芝龍形成前後夾擊的態勢,那麽就能成功的將阿濟格的南下主力大軍吃掉,確保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能攻打南方這是可以肯定的。
北方雖然名義上是已經統一了,但其實並沒有像他們想的那樣安穩,時不時的還會有一些殘明勢力在活動,這些勢力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也的確能夠給他們造成不小的威脅。
所以北方的部隊其實也不能完全抽調一空,一旦全部都抽調一空了,光是依靠那些投靠過來了綠營兵去防守打仗,說不定轉過身就和那些反抗勢力一起去了。
他們能夠投靠滿清,就能倒過來在投靠一次其他人,所以滿清也是非常害怕他們會這麽做一旦真的這樣做了,那麽他們統治基礎將會受到影響。
這次各方勢力都宣布自己將出兵,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他們可能暗中聯合在了一起,所以才會共同的出兵,要不然怎麽可能會這個時候一起出兵。
鄭芝龍與兩廣之間的聯盟是可以的,另外李自成也與他們結為了盟友,魯王勢力也在暗中與桂王進行接觸,說明了什麽,說明他們真的準備打算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滿清。
一旦真的聯合起來了,那就非常危險了,要不是借著大明內亂,滿清也不可能這麽快進入中原,要知道當時吳三桂可是把守著山海關,不開關,滿清想要打進來不是那麽容易的。
當然吳三桂投靠他們也是有自己目的,他不可能白白的這麽投靠,作為入關南下的主力,關寧軍可以說一直都在最前沿,打的戰越多,吳三桂被人記恨就越大。
畢竟是他打開了關,讓滿清進來,直接導致了大明滅亡,桂王登基的第一天就宣布要殺了吳三桂。
所以他也不可能重新歸順到大明一邊,但即便是這樣,也不能表明他就會一心一地的跟著滿清幹。
現在看到各方勢力都在反對滿清他也出了心思,畢竟他單獨領軍去與張獻忠作戰,隻要拿下了四川他就能占地為王,修生養息,讓他們打成一鍋粥的時候自己在出手也不遲。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多爾袞讓他南下救援他沒有急著迴話,而是以張獻忠的主力部隊拖著為由,留在了湖北一代不動。
這個舉動很明顯,他想要保存自己的實力,畢竟關寧軍的人數其實也就不多,幾萬人左右,雖說入關後進行了擴編,但是真正具有戰鬥力的也就一萬多人,這支部隊才是他的根本。
沒有部隊吳三桂也就等於沒有依靠,滿清自然是不會重用他的,有了兵權在手,即便是將來大明打敗了滿清他也可以以此為談判資本,隻要桂王想要天下太平就不會殺了自己,一定會對赦免,同時給自己加官封爵。
他認為桂王就會這麽對自己,可以說吳三桂非常自負,其實他也是仗著自己打了這麽多次的勝仗,加上兩廣的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要是有他那麽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歸順的話,那將會實力大增。
看到這種情況,所以他才一直沒有急著迴援阿濟格,畢竟也要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不然真的滿清敗了,自己肯定不可能跟著他們一起退到關外去吧。
這麽做也是像桂王表明一件事,自己並沒有出兵援助,還是講了一點情麵的,否則你桂王有澳洲的軍隊也難以打勝。
雖然他心裏這樣想,但是奈何桂王對他並沒有什麽好感,沈猶龍覺得他也不是好人,這樣的家夥抓到了應該殺了,這樣才可以給那些想要投靠滿清的家夥一個警示作用。
不然他們都以為隻要自己手裏握有兵權,朝廷就不會追究他們的責任。
正是處於這樣的考慮,周揚給沈猶龍建議,要是抓到了吳三桂最好殺了,至於說他的那些士兵,完全可以打散編入各個部隊,這些人長年參加戰鬥,可是一個不可多得好士兵。
這樣有經驗的士兵還是要留著的,隻要他們不再一起,沒有了主要將領,這些人也就成不了什麽大事,隻能乖乖的跟著桂王政權。
這個主意得到了桂王的支持,沈猶龍也表示肯定,畢竟不殺幾個大漢奸,那有些人就有可能反複的投靠,要讓他們知道情況,不能這樣明目張膽的做牆頭草。
牆頭草是沒有好下場的,這個必須給他們一個警告,拿誰來開刀最為合適,其實吳三桂最為合適。
要說他是最為合適的一個人,不管怎麽樣,是他打開了關,直接投靠了滿清,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是在逼迫或者抓到的情況下投靠的,隻有他是自願的,加上他帶兵南下一路的罪行可不比滿清士兵少多少,甚至比八旗軍還要狠心,所以隻能殺。
即便是他在有作戰指揮能力也不行,也必須殺了他,讓天下人看看作惡的下場。(未完待續。)m。
桂王朝廷的出兵,同時標誌著他正式取代弘光政權為代表的統治,也標誌著他們接過了大明權利象征大棒,即便是各方勢力不怎麽願意的情況下,但也是相當的無奈,畢竟在他們看來,軍隊實力不如人家就得聽話,這是可以肯定的。
當然等你有實力叫板的時候自然也就能不聽了,對於他們出兵攻打這兩個地方,鄭芝龍首先表示了肯定,隨後表示自己也要派兵攻打,接著魯王政權也宣布了自己的作戰方略。
總之各路人馬這個時候都宣布自己要攻打對方的城池,收複哪一塊地方,實際上行動的卻是隻有鄭芝龍,鄭芝龍像江西東南方向出兵,這裏與福建交界,如果能夠順利拿下這一塊地方,那麽他將擁有了一個緩衝地帶。
雙方進行過商討,畢竟光靠澳洲軍想要一下子拿下整個江西是不可能的,這麽大的一片土地,就靠幾萬人來攻打,有點兒不現實,隻能是在擊敗了主力部隊之後,讓後續部隊接收那些地方。
主力攻打的部隊還是要繼續前行的如果能夠與鄭芝龍形成前後夾擊的態勢,那麽就能成功的將阿濟格的南下主力大軍吃掉,確保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能攻打南方這是可以肯定的。
北方雖然名義上是已經統一了,但其實並沒有像他們想的那樣安穩,時不時的還會有一些殘明勢力在活動,這些勢力的規模雖然不大,但是也的確能夠給他們造成不小的威脅。
所以北方的部隊其實也不能完全抽調一空,一旦全部都抽調一空了,光是依靠那些投靠過來了綠營兵去防守打仗,說不定轉過身就和那些反抗勢力一起去了。
他們能夠投靠滿清,就能倒過來在投靠一次其他人,所以滿清也是非常害怕他們會這麽做一旦真的這樣做了,那麽他們統治基礎將會受到影響。
這次各方勢力都宣布自己將出兵,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他們可能暗中聯合在了一起,所以才會共同的出兵,要不然怎麽可能會這個時候一起出兵。
鄭芝龍與兩廣之間的聯盟是可以的,另外李自成也與他們結為了盟友,魯王勢力也在暗中與桂王進行接觸,說明了什麽,說明他們真的準備打算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滿清。
一旦真的聯合起來了,那就非常危險了,要不是借著大明內亂,滿清也不可能這麽快進入中原,要知道當時吳三桂可是把守著山海關,不開關,滿清想要打進來不是那麽容易的。
當然吳三桂投靠他們也是有自己目的,他不可能白白的這麽投靠,作為入關南下的主力,關寧軍可以說一直都在最前沿,打的戰越多,吳三桂被人記恨就越大。
畢竟是他打開了關,讓滿清進來,直接導致了大明滅亡,桂王登基的第一天就宣布要殺了吳三桂。
所以他也不可能重新歸順到大明一邊,但即便是這樣,也不能表明他就會一心一地的跟著滿清幹。
現在看到各方勢力都在反對滿清他也出了心思,畢竟他單獨領軍去與張獻忠作戰,隻要拿下了四川他就能占地為王,修生養息,讓他們打成一鍋粥的時候自己在出手也不遲。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多爾袞讓他南下救援他沒有急著迴話,而是以張獻忠的主力部隊拖著為由,留在了湖北一代不動。
這個舉動很明顯,他想要保存自己的實力,畢竟關寧軍的人數其實也就不多,幾萬人左右,雖說入關後進行了擴編,但是真正具有戰鬥力的也就一萬多人,這支部隊才是他的根本。
沒有部隊吳三桂也就等於沒有依靠,滿清自然是不會重用他的,有了兵權在手,即便是將來大明打敗了滿清他也可以以此為談判資本,隻要桂王想要天下太平就不會殺了自己,一定會對赦免,同時給自己加官封爵。
他認為桂王就會這麽對自己,可以說吳三桂非常自負,其實他也是仗著自己打了這麽多次的勝仗,加上兩廣的兵力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要是有他那麽一支戰鬥力強悍的部隊歸順的話,那將會實力大增。
看到這種情況,所以他才一直沒有急著迴援阿濟格,畢竟也要給自己留下一條後路,不然真的滿清敗了,自己肯定不可能跟著他們一起退到關外去吧。
這麽做也是像桂王表明一件事,自己並沒有出兵援助,還是講了一點情麵的,否則你桂王有澳洲的軍隊也難以打勝。
雖然他心裏這樣想,但是奈何桂王對他並沒有什麽好感,沈猶龍覺得他也不是好人,這樣的家夥抓到了應該殺了,這樣才可以給那些想要投靠滿清的家夥一個警示作用。
不然他們都以為隻要自己手裏握有兵權,朝廷就不會追究他們的責任。
正是處於這樣的考慮,周揚給沈猶龍建議,要是抓到了吳三桂最好殺了,至於說他的那些士兵,完全可以打散編入各個部隊,這些人長年參加戰鬥,可是一個不可多得好士兵。
這樣有經驗的士兵還是要留著的,隻要他們不再一起,沒有了主要將領,這些人也就成不了什麽大事,隻能乖乖的跟著桂王政權。
這個主意得到了桂王的支持,沈猶龍也表示肯定,畢竟不殺幾個大漢奸,那有些人就有可能反複的投靠,要讓他們知道情況,不能這樣明目張膽的做牆頭草。
牆頭草是沒有好下場的,這個必須給他們一個警告,拿誰來開刀最為合適,其實吳三桂最為合適。
要說他是最為合適的一個人,不管怎麽樣,是他打開了關,直接投靠了滿清,其他人或多或少都是在逼迫或者抓到的情況下投靠的,隻有他是自願的,加上他帶兵南下一路的罪行可不比滿清士兵少多少,甚至比八旗軍還要狠心,所以隻能殺。
即便是他在有作戰指揮能力也不行,也必須殺了他,讓天下人看看作惡的下場。(未完待續。)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