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宮宴,羞辱靖王
醫妃嬌蠻:病王要寵妻 作者:北溪淺笑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礙事。”龍淩煦推掉千瓏遞上來的披風,腳下不停繼續巡視。
“事情如王爺料想的那樣,楊將軍沒扛多久,天玄晉王一投身戰場,楊將軍連連戰敗。連累的逸塵哥撤退十分匆忙,差點就沒跑掉。”
“楊將軍的那幾場連勝雖然殺敵過半,但是自己的兵馬也損失不少。此時天玄晉王已經打到淮江,楊將軍若是守不住,天玄大軍一旦攻破,便有多條路進軍天啟皇城。”
“朝廷的百萬兵馬,如今剩下六十萬不到。天玄戰場上的兵力比這少一半。”比敵方多一半的兵力還會讓人有“若是守不住”的想法,千瓏都不知道是天玄晉王太強,還是楊將軍太弱。
龍淩煦沒有說話,卻把這些都聽進了耳朵裏。
他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但是沒想到妘向嗣的攻勢這麽猛。看來妘向嗣有心逼他出戰。
淩王素來以百戰不殆著稱,被人奉為一代戰神,許多將領隻要聽到他的名號就嚇得不敢在戰了,妘向嗣這是想在他最拿手的地方打敗他。
“戰報什麽時候會傳到皇城?”龍淩煦像是沒把前方的戰事放在心上,淡然的問道。
“不出十日……”
皇上對楊將軍的戰敗毫不知情,整天都沉浸在勝仗和靖王康複的喜悅裏,連著這麽多日上早朝都神清氣爽的。
這好事一旦開始發生了,就停不下來了。
“嗬!淩王請戰的折子。”皇上冷笑一聲將折子扔迴龍案上,不屑道:“知道淩王折子上說什麽嗎?他居然說楊將軍撐不了幾日,讓朕批準他即刻出兵。有趣,嗬嗬,實在有趣。”
皇上覺得龍淩煦簡直可笑之極!
楊將軍撐不了幾日?
怕是見不得楊將軍一到邊關就連連勝仗吧。
現在龍淩煦終於知道天啟不是隻有他一個會打仗了嗎?
現在他終於知道天啟不是非他不可了嗎?
現在終於知道怕了嗎?
害怕楊將軍取代他的地位嗎?
現在才知道,晚了!
皇上心裏得意的快翻天了,沒想到龍淩煦也有今天,他也能有危機感。皇上覺得好爽,比前方傳來捷報還爽!
皇上覺得這人呀,一旦開始轉運之後,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他若是連淩王都能碾壓下去,還會擔心收拾不了太子?
可每當他爽的很的時候,總有那麽幾個不識抬舉的老頑固要來潑他的冷水。
“陛下,淩王從小在軍中長大,沒人比他更加熟悉戰場,也沒人能比他更能看清戰況。既然淩王說楊將軍撐不了多久,必然有這麽說的道理。就算沒有道理,淩王出征,也能助楊將軍一臂之力。”
這是說的比較委婉、想順順皇上心意的。還有比較直白的。
“臣覺得李大人說的甚是在理,淩王要出征,陛下應允了就是。”
反正淩王又不問朝廷要銀子要資源,淩王用他自己的錢保的是皇上的江山,皇上怎麽樣也不吃虧不是?
“父皇,兒臣也讚同淩皇叔出征。”太子生怕靖王搶先,趕緊上前一步說道。淩皇叔出席了靖王的婚禮,太子心裏可記恨著靖王呢。
父皇明顯就不願意讓淩皇叔出征,他當然要在這個時候幫淩皇叔一把。反正,不管淩皇叔出征是不是撿功勞,都不關他的事兒。
皇上冷著臉,明顯不喜歡聽這樣的話。對蘇相示眼神,可蘇相卻一臉看不懂的樣子。
皇上厭煩的瞪了蘇相一眼,此時也沒去想蘇相是真的不懂還是裝的不懂,沒有人幫他開口,他便自己說!
“臣也讚同讓淩王出征。”
“臣附議……”
皇上嘴唇剛動,大臣們便立即出聲堵住皇上的話。
這些人會這麽說,當然不是因為他們如最先開口的那兩位那樣心係天下百姓、是真心覺得淩王說的有道理。這次開口的人都是太子的人,太子都開口為淩王說話了,他們當然要力挺自己的主子。
見此情景,皇上氣的差點掀桌。難道他看不出來這些人全是太子的人嗎?隻是沒想到連太子手下的人都敢公然違抗他了!
太子這是要與他作對!
皇上的眼神陰鷙的可怕,殺人一般的目光掃過這些人卻閉口不言,許久後才把視線放在靖王身上:“靖王,你的看法呢?”
一聽皇上問靖王,太子就一臉冷笑。靖王要是順著父皇的心意答,那就是幫著父皇跟淩皇叔作對。靖王若是讚同淩皇叔出征,那他就別想要父皇的聖心了。
若靖王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支持淩皇叔,那父皇或許還以為靖王是真的讚成淩皇叔出征而不會跟他計較。但是現在父皇被眾大臣逼迫,靖王若還是讚成淩皇叔出征,那他必失聖心!
一個無權無勢的王爺,要是失了父皇的聖心,看他往後拿什麽立足!
太子得意洋洋,為自己搶在靖王麵前開口的機智點讚。
靖王像是完全沒看到太子的目光一眼,從容的上前對皇上做了個揖:
“淩皇叔出兵固然能加大邊關戰場的勝算,但是皇城不能沒有軍隊駐守。像是上次民亂哄搶上宮家商鋪的事情,那時候若是有兵力,也不至於損失那麽慘重。”
靖王娓娓道來,接著深深一鞠:“兒臣剛入朝堂不久,對這些事情該怎麽處理並不清楚,淩皇叔是出征還是留守,當然由父皇做主。”
“哈哈……沒錯,皇城不能沒軍隊駐守!”靖王就是會說話,皇上聽後笑的眼睛都彎了。
靖王雖然沒有明說自己讚不讚成淩王出征,但是不但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了,還順道給了皇上一個不讓淩王出征的借口。
皇上他不高興才怪呢,越發覺得重用這個兒子沒錯。
太子冷冷的睨了靖王一眼,靖王這個人就是虛偽,不同意就不同意,以為他把話說的婉轉一點,淩皇叔會看不出來嗎?
淩皇叔雖然沒有表明過什麽態度,但是會親自出席靖王的婚宴就表示淩皇叔是看重靖王的,可靖王卻敢背著淩皇叔這麽做……
嗬嗬,如此一來淩皇叔還會看重靖王?太子冷笑,他不介意靖王在皇上麵前得寵。
太子得勢之後,皇上對靖王的寵愛已經入不了大臣們的眼了,雖然很多人都在觀望,但是普遍對靖王不看好。
但自從龍淩煦出席了靖王的婚宴,靖王在大臣們眼中就變樣了……
下了早朝,皇上高調的用一道聖旨駁迴龍淩煦請戰的折子。
當然,聖旨上沒有明目張膽的說不讓龍淩煦出征,它婉轉的說了一大堆理由,並且還誇了龍淩煦一頓。聖旨彰顯出皇上對淩王的看重,還拐著彎兒的說了些淩王不要辜負皇上的看重之類的話。
整個的意思頗有些“朕不讓你出征是為你好”的感覺。
但是,皇上心頭是什麽意思,大家都懂。
皇上覺得龍淩煦去戰場是想撿功勞,把聖旨的類容寫的這麽冠冕堂皇,明顯是在惡心龍淩煦。
龍淩煦接聖旨的時候也就意思意思的跪一下,傳旨公公一把聖旨念完,他立即起來,當著公公的麵兒隨手把聖旨扔給身邊的管家,一言不發的轉身就走。
公公臉色有些尷尬,畢竟他是代表皇上傳旨的,這讓他很難堪。但好在他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在淩王這裏得不到好臉色,什麽都沒說,對著管家堪堪笑了兩聲便迴宮複命去了。
皇上得知這一情況的時候卻高興的很。龍淩煦一點因為朕阻了他撿功勞的路而心裏不順了!
能讓龍淩煦心裏不順,皇上好有成就感……
淩王府今日不得清靜,太子料定龍淩煦此時對靖王不滿,想再去落井下石一番,指使自己的人挨個來淩王府送禮,晚上他還親自跑了一趟。
他們上門的理由也非常冠冕堂皇。
“請淩王不要放棄請戰啊,隻要您堅持,皇上也不能不答應。天啟需要您,邊關需要您!”
某不要臉的人把這段話喊得非常慷慨激昂,引得淩王府再次被路過的百姓圍觀。當然,不管他們喊得多激動,都被管家拒在門外了。
不過,禮倒是都收了。
這是蘇婠央的意思,看太子的行為就知道太子有意黑皇上一把,蘇婠央便勉為其難的配合太子一下。收了禮物,就表示淩王有心出戰,隻是皇上不允許而已。
第二天,皇城的百姓又換了談論的話題,這次當然是討論淩王出征的事情。
龍淩煦請戰折子上麵針對楊將軍必敗的那番話也不知被誰傳了出來,百姓們對此討論的很激烈。
他們當然不懂淩王說的是對是錯,但是討論一下也不會有損失。有支持龍淩煦的,也有支持皇上的。
有人認為,淩王說的話就是真理,他說楊將軍會敗戰楊將軍就會敗戰,淩王鐵血沙場十幾年,他對戰場上的事情最清楚。他說什麽都是對的,皇上就該早點把淩王派去戰場。
也有人認為,楊將軍出征時聲勢浩大,朝廷軍隊浩浩蕩蕩綿延數十裏,將士們一個個威風凜凜,那麽強的兵力,不會戰敗。國內兵力不能空虛,淩王應該在皇城內鎮守。
而且,邊關也沒有戰敗的消息傳來,哪裏需要淩王出征了?
當然,百姓們的討論雖然激烈,但也是很平和的。雖然各持己見,但隻是理智的交流想法。
“事情如王爺料想的那樣,楊將軍沒扛多久,天玄晉王一投身戰場,楊將軍連連戰敗。連累的逸塵哥撤退十分匆忙,差點就沒跑掉。”
“楊將軍的那幾場連勝雖然殺敵過半,但是自己的兵馬也損失不少。此時天玄晉王已經打到淮江,楊將軍若是守不住,天玄大軍一旦攻破,便有多條路進軍天啟皇城。”
“朝廷的百萬兵馬,如今剩下六十萬不到。天玄戰場上的兵力比這少一半。”比敵方多一半的兵力還會讓人有“若是守不住”的想法,千瓏都不知道是天玄晉王太強,還是楊將軍太弱。
龍淩煦沒有說話,卻把這些都聽進了耳朵裏。
他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但是沒想到妘向嗣的攻勢這麽猛。看來妘向嗣有心逼他出戰。
淩王素來以百戰不殆著稱,被人奉為一代戰神,許多將領隻要聽到他的名號就嚇得不敢在戰了,妘向嗣這是想在他最拿手的地方打敗他。
“戰報什麽時候會傳到皇城?”龍淩煦像是沒把前方的戰事放在心上,淡然的問道。
“不出十日……”
皇上對楊將軍的戰敗毫不知情,整天都沉浸在勝仗和靖王康複的喜悅裏,連著這麽多日上早朝都神清氣爽的。
這好事一旦開始發生了,就停不下來了。
“嗬!淩王請戰的折子。”皇上冷笑一聲將折子扔迴龍案上,不屑道:“知道淩王折子上說什麽嗎?他居然說楊將軍撐不了幾日,讓朕批準他即刻出兵。有趣,嗬嗬,實在有趣。”
皇上覺得龍淩煦簡直可笑之極!
楊將軍撐不了幾日?
怕是見不得楊將軍一到邊關就連連勝仗吧。
現在龍淩煦終於知道天啟不是隻有他一個會打仗了嗎?
現在他終於知道天啟不是非他不可了嗎?
現在終於知道怕了嗎?
害怕楊將軍取代他的地位嗎?
現在才知道,晚了!
皇上心裏得意的快翻天了,沒想到龍淩煦也有今天,他也能有危機感。皇上覺得好爽,比前方傳來捷報還爽!
皇上覺得這人呀,一旦開始轉運之後,沒有最好,隻有更好。他若是連淩王都能碾壓下去,還會擔心收拾不了太子?
可每當他爽的很的時候,總有那麽幾個不識抬舉的老頑固要來潑他的冷水。
“陛下,淩王從小在軍中長大,沒人比他更加熟悉戰場,也沒人能比他更能看清戰況。既然淩王說楊將軍撐不了多久,必然有這麽說的道理。就算沒有道理,淩王出征,也能助楊將軍一臂之力。”
這是說的比較委婉、想順順皇上心意的。還有比較直白的。
“臣覺得李大人說的甚是在理,淩王要出征,陛下應允了就是。”
反正淩王又不問朝廷要銀子要資源,淩王用他自己的錢保的是皇上的江山,皇上怎麽樣也不吃虧不是?
“父皇,兒臣也讚同淩皇叔出征。”太子生怕靖王搶先,趕緊上前一步說道。淩皇叔出席了靖王的婚禮,太子心裏可記恨著靖王呢。
父皇明顯就不願意讓淩皇叔出征,他當然要在這個時候幫淩皇叔一把。反正,不管淩皇叔出征是不是撿功勞,都不關他的事兒。
皇上冷著臉,明顯不喜歡聽這樣的話。對蘇相示眼神,可蘇相卻一臉看不懂的樣子。
皇上厭煩的瞪了蘇相一眼,此時也沒去想蘇相是真的不懂還是裝的不懂,沒有人幫他開口,他便自己說!
“臣也讚同讓淩王出征。”
“臣附議……”
皇上嘴唇剛動,大臣們便立即出聲堵住皇上的話。
這些人會這麽說,當然不是因為他們如最先開口的那兩位那樣心係天下百姓、是真心覺得淩王說的有道理。這次開口的人都是太子的人,太子都開口為淩王說話了,他們當然要力挺自己的主子。
見此情景,皇上氣的差點掀桌。難道他看不出來這些人全是太子的人嗎?隻是沒想到連太子手下的人都敢公然違抗他了!
太子這是要與他作對!
皇上的眼神陰鷙的可怕,殺人一般的目光掃過這些人卻閉口不言,許久後才把視線放在靖王身上:“靖王,你的看法呢?”
一聽皇上問靖王,太子就一臉冷笑。靖王要是順著父皇的心意答,那就是幫著父皇跟淩皇叔作對。靖王若是讚同淩皇叔出征,那他就別想要父皇的聖心了。
若靖王在一開始的時候就支持淩皇叔,那父皇或許還以為靖王是真的讚成淩皇叔出征而不會跟他計較。但是現在父皇被眾大臣逼迫,靖王若還是讚成淩皇叔出征,那他必失聖心!
一個無權無勢的王爺,要是失了父皇的聖心,看他往後拿什麽立足!
太子得意洋洋,為自己搶在靖王麵前開口的機智點讚。
靖王像是完全沒看到太子的目光一眼,從容的上前對皇上做了個揖:
“淩皇叔出兵固然能加大邊關戰場的勝算,但是皇城不能沒有軍隊駐守。像是上次民亂哄搶上宮家商鋪的事情,那時候若是有兵力,也不至於損失那麽慘重。”
靖王娓娓道來,接著深深一鞠:“兒臣剛入朝堂不久,對這些事情該怎麽處理並不清楚,淩皇叔是出征還是留守,當然由父皇做主。”
“哈哈……沒錯,皇城不能沒軍隊駐守!”靖王就是會說話,皇上聽後笑的眼睛都彎了。
靖王雖然沒有明說自己讚不讚成淩王出征,但是不但把自己的意思表達清楚了,還順道給了皇上一個不讓淩王出征的借口。
皇上他不高興才怪呢,越發覺得重用這個兒子沒錯。
太子冷冷的睨了靖王一眼,靖王這個人就是虛偽,不同意就不同意,以為他把話說的婉轉一點,淩皇叔會看不出來嗎?
淩皇叔雖然沒有表明過什麽態度,但是會親自出席靖王的婚宴就表示淩皇叔是看重靖王的,可靖王卻敢背著淩皇叔這麽做……
嗬嗬,如此一來淩皇叔還會看重靖王?太子冷笑,他不介意靖王在皇上麵前得寵。
太子得勢之後,皇上對靖王的寵愛已經入不了大臣們的眼了,雖然很多人都在觀望,但是普遍對靖王不看好。
但自從龍淩煦出席了靖王的婚宴,靖王在大臣們眼中就變樣了……
下了早朝,皇上高調的用一道聖旨駁迴龍淩煦請戰的折子。
當然,聖旨上沒有明目張膽的說不讓龍淩煦出征,它婉轉的說了一大堆理由,並且還誇了龍淩煦一頓。聖旨彰顯出皇上對淩王的看重,還拐著彎兒的說了些淩王不要辜負皇上的看重之類的話。
整個的意思頗有些“朕不讓你出征是為你好”的感覺。
但是,皇上心頭是什麽意思,大家都懂。
皇上覺得龍淩煦去戰場是想撿功勞,把聖旨的類容寫的這麽冠冕堂皇,明顯是在惡心龍淩煦。
龍淩煦接聖旨的時候也就意思意思的跪一下,傳旨公公一把聖旨念完,他立即起來,當著公公的麵兒隨手把聖旨扔給身邊的管家,一言不發的轉身就走。
公公臉色有些尷尬,畢竟他是代表皇上傳旨的,這讓他很難堪。但好在他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知道在淩王這裏得不到好臉色,什麽都沒說,對著管家堪堪笑了兩聲便迴宮複命去了。
皇上得知這一情況的時候卻高興的很。龍淩煦一點因為朕阻了他撿功勞的路而心裏不順了!
能讓龍淩煦心裏不順,皇上好有成就感……
淩王府今日不得清靜,太子料定龍淩煦此時對靖王不滿,想再去落井下石一番,指使自己的人挨個來淩王府送禮,晚上他還親自跑了一趟。
他們上門的理由也非常冠冕堂皇。
“請淩王不要放棄請戰啊,隻要您堅持,皇上也不能不答應。天啟需要您,邊關需要您!”
某不要臉的人把這段話喊得非常慷慨激昂,引得淩王府再次被路過的百姓圍觀。當然,不管他們喊得多激動,都被管家拒在門外了。
不過,禮倒是都收了。
這是蘇婠央的意思,看太子的行為就知道太子有意黑皇上一把,蘇婠央便勉為其難的配合太子一下。收了禮物,就表示淩王有心出戰,隻是皇上不允許而已。
第二天,皇城的百姓又換了談論的話題,這次當然是討論淩王出征的事情。
龍淩煦請戰折子上麵針對楊將軍必敗的那番話也不知被誰傳了出來,百姓們對此討論的很激烈。
他們當然不懂淩王說的是對是錯,但是討論一下也不會有損失。有支持龍淩煦的,也有支持皇上的。
有人認為,淩王說的話就是真理,他說楊將軍會敗戰楊將軍就會敗戰,淩王鐵血沙場十幾年,他對戰場上的事情最清楚。他說什麽都是對的,皇上就該早點把淩王派去戰場。
也有人認為,楊將軍出征時聲勢浩大,朝廷軍隊浩浩蕩蕩綿延數十裏,將士們一個個威風凜凜,那麽強的兵力,不會戰敗。國內兵力不能空虛,淩王應該在皇城內鎮守。
而且,邊關也沒有戰敗的消息傳來,哪裏需要淩王出征了?
當然,百姓們的討論雖然激烈,但也是很平和的。雖然各持己見,但隻是理智的交流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