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的幫腔,引爆了廳中的氣氛,令一個個官員對劉宣更是青睞。一個還未加冠的青年,就展露出驚才絕豔的才學,誰人不震驚呢?
反倒是衛寧,被晾在一邊。
衛寧心中不甘,再次問道:“從孔相說的詩句來看,世子才學出眾,擅長詩賦。既如此,為什麽卻執意不做詩呢?還說浪費光陰,徒費口舌?令人費解。”
王允頷首道:“衛寧的話也有理,世子為什麽說浪費光陰呢?”
孔融皺起了眉頭,神色中透著一絲冰冷。
衛寧!這不是造成甘梅祖母死亡的衛寧嗎?難怪此子處處針對世子。之前王允隻是提及衛公子,孔融沒有聯係到。
現在,他已經明白了過來。
劉宣看到孔融神色變化,知道孔融想起此事,搖頭示意孔融別說破。他麵對王允,不卑不亢的道:“司徒,在下之所以不願意吟詩作賦,是因為值此國難當頭之際,我們討論的不是治國良策,不是如何整飭朝綱,卻在這裏吟詩作賦。在下,著實沒有心情。”
刷!
王允的麵色,登時變得嚴肅了起來。劉宣一番話猶如晨鍾暮鼓,在他的心中響起。這般年齡,有這般見解,很是不易。
衛寧鋼牙咬緊,收攏在長袖中的手握緊了拳頭。
怒氣,在心中滋生。
沒想到劉宣竟然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反過來給了他一榔頭。
雙方,高下立判。
縱然劉宣沒有吟詩作賦,情懷卻高了衛寧一籌。
衛寧目光掃過眾人,隻見一個個看向劉宣的眼神,仿佛是看自家孫兒或者晚輩一樣,眼神慈祥,盡是欣賞神色。越是如此,衛寧就愈發的憤怒。
憑什麽,憑什麽劉宣就如此受青睞。
蔡邕掃了眼衛寧,知道衛寧心緒難平。他看向劉宣,緩緩道:“世子憂心社稷,令人佩服。當此之世,世子認為,該怎麽樣扭轉朝局,中興大漢呢?”
這個命題拋出來,眾人的麵色都嚴肅了起來。
扭轉朝局!
中興大漢!
這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官員想做的事情,在座的人都有這想法。
王允已經是正襟危坐,他看向劉宣的眼神中有濃濃的期待,問道:“世子有何高見?”
劉宣笑了笑,道:“涉及到治國良策,在下……”
話剛出口,衛寧打斷了劉宣的話,正色道:“關於扭轉朝局的策略,在下有幾點不成熟的想法,請司徒、老師及諸公指點。”
劉宣嘴角噙著笑容,看來衛-禽-獸是要和他死磕到底了。
別人說話的時候,直接打斷是相當不禮貌的行為。
偏偏,衛寧做了。
劉宣不是一個挑事的人,可是衛寧連續挑釁,加之甘梅的祖母因衛寧而死。事到如今,劉宣已經下了決定,不再顧忌蔡邕的臉麵。
他微微一笑,道:“衛公子有良策,那就先請了。”
“哼!”
衛寧哼了聲,下巴微微上揚。
王允不喜衛寧的無禮,但礙於蔡邕的臉麵,加之劉宣也退了一步,道:“說吧。”
“諾!”
衛寧拱手行禮,然後麵相廳中眾人,神色自信的說道:“在下認為要中興大漢,要扭轉目前的朝局,關鍵在於丞相董卓。擊敗董卓,擊敗西涼軍,則天下大定。”
“以此為突破口,在下有三點想法。”
“第一,聚天下人。對內,聯合有誌之士屹立朝堂,和董卓分庭抗禮;對外,聯合天下諸侯,共抗董卓。內有朝臣支持,外有諸侯響應,則奠定了根基,有了主心骨。”
“第二,聚天下兵。大漢雖然經曆戰火,但各州各郡的世家大族,所受的影響不大,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聚攏兵丁。要抵擋董卓,就必須號召天下的力量。故此,在下認為可以許以各族重賞,令各族奉出私兵部曲,和各路諸侯一道起兵勤王。這是輔兵。”
“第三,聚天下財。士、農、工、商,商人牟利,講究奇貨可居。他們的地位一向很低,即使有錢,也被人看不起。不過,他們的確有大量的錢財。有錢,則軍隊能運轉,士兵能打仗。朝廷可以給以重賞,令商人出錢出力。這是保障。”
衛寧大袖一拂,拱手道:“司徒、諸公,小子淺薄之見,請諸公點評。”他站定後,掃了劉宣一眼,眼中帶著挑釁神色。那表情仿佛再說,看我多厲害,你小子有本事把我比下去啊。
對此,劉宣不屑一顧。
衛寧的建議看似有理,可實全是廢話。
王允沒有點評,他盯著劉宣,繼續說道:“衛公子的建議還是不錯的,有些前瞻性。世子,說說你的想法。然後,諸公討論你們兩人的策略。”
劉宣正色道:“司徒,衛公子的三點建議,在下有些想法,可否先說。”
“自然可以!”
王允看向衛寧,問道:“衛寧,你認為呢?”
衛寧很是自信,道:“任憑世子挑刺。”
挑刺二字,表明了衛寧的心態。
劉宣便不在客氣了,他沉聲說道:“董卓入洛陽時,曹操發檄文討伐,袁紹、孫堅、袁術等天下的諸侯,紛紛響應,出兵攻打董卓。”
“最後的結果呢?不歡而散,隻是一盤散沙。”
“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有各自的私心,想把所有人擰成一股繩,一起出兵攻打董卓,是不可能的事情。”
“各路諸侯,早已各自為政,各謀私利,如何聚天下人呢?”
劉宣很是不屑的道:“就拿這次天子生辰來說,來長安為天子慶賀的人有哪些呢?各路諸侯來了幾個。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千難萬難。”
衛寧嘴角輕輕抽搐,麵色難堪。
劉宣的話猶如鋒利的刀尖,狠狠的刺入他的心中,痛入骨髓。誠如劉宣所言,他的計策的確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劉宣神色冷肅,又道:“天下的世家大族,講究的是家國天下。”
“先有家,再有國,沒有家就沒有國。”
“如今天下大亂,烽煙四起,如果各大家族把私兵部曲全部交出,誰來守衛他們的家族?賊匪一至,各大家族立即就要做鳥獸散。所以,他們不可能給予私兵部曲。”
“至於你說的重賞,要給予什麽樣的重賞呢?是讓他們主持一郡一縣,或者是主持一州一郡嗎?他們肯定先領賞,至於出兵,則是遙遙無期。到時候士兵沒有,各地就大亂了。”
劉宣不屑一笑,說道:“衛公子,你的第二條建議,真的可行嗎?”
“蹬!蹬!”
衛寧蹭蹭後退兩步,神色駭然。
自己認為相當出眾的計策,在劉宣眼中竟是破綻百出。
反倒是衛寧,被晾在一邊。
衛寧心中不甘,再次問道:“從孔相說的詩句來看,世子才學出眾,擅長詩賦。既如此,為什麽卻執意不做詩呢?還說浪費光陰,徒費口舌?令人費解。”
王允頷首道:“衛寧的話也有理,世子為什麽說浪費光陰呢?”
孔融皺起了眉頭,神色中透著一絲冰冷。
衛寧!這不是造成甘梅祖母死亡的衛寧嗎?難怪此子處處針對世子。之前王允隻是提及衛公子,孔融沒有聯係到。
現在,他已經明白了過來。
劉宣看到孔融神色變化,知道孔融想起此事,搖頭示意孔融別說破。他麵對王允,不卑不亢的道:“司徒,在下之所以不願意吟詩作賦,是因為值此國難當頭之際,我們討論的不是治國良策,不是如何整飭朝綱,卻在這裏吟詩作賦。在下,著實沒有心情。”
刷!
王允的麵色,登時變得嚴肅了起來。劉宣一番話猶如晨鍾暮鼓,在他的心中響起。這般年齡,有這般見解,很是不易。
衛寧鋼牙咬緊,收攏在長袖中的手握緊了拳頭。
怒氣,在心中滋生。
沒想到劉宣竟然說出這樣的一番話,反過來給了他一榔頭。
雙方,高下立判。
縱然劉宣沒有吟詩作賦,情懷卻高了衛寧一籌。
衛寧目光掃過眾人,隻見一個個看向劉宣的眼神,仿佛是看自家孫兒或者晚輩一樣,眼神慈祥,盡是欣賞神色。越是如此,衛寧就愈發的憤怒。
憑什麽,憑什麽劉宣就如此受青睞。
蔡邕掃了眼衛寧,知道衛寧心緒難平。他看向劉宣,緩緩道:“世子憂心社稷,令人佩服。當此之世,世子認為,該怎麽樣扭轉朝局,中興大漢呢?”
這個命題拋出來,眾人的麵色都嚴肅了起來。
扭轉朝局!
中興大漢!
這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官員想做的事情,在座的人都有這想法。
王允已經是正襟危坐,他看向劉宣的眼神中有濃濃的期待,問道:“世子有何高見?”
劉宣笑了笑,道:“涉及到治國良策,在下……”
話剛出口,衛寧打斷了劉宣的話,正色道:“關於扭轉朝局的策略,在下有幾點不成熟的想法,請司徒、老師及諸公指點。”
劉宣嘴角噙著笑容,看來衛-禽-獸是要和他死磕到底了。
別人說話的時候,直接打斷是相當不禮貌的行為。
偏偏,衛寧做了。
劉宣不是一個挑事的人,可是衛寧連續挑釁,加之甘梅的祖母因衛寧而死。事到如今,劉宣已經下了決定,不再顧忌蔡邕的臉麵。
他微微一笑,道:“衛公子有良策,那就先請了。”
“哼!”
衛寧哼了聲,下巴微微上揚。
王允不喜衛寧的無禮,但礙於蔡邕的臉麵,加之劉宣也退了一步,道:“說吧。”
“諾!”
衛寧拱手行禮,然後麵相廳中眾人,神色自信的說道:“在下認為要中興大漢,要扭轉目前的朝局,關鍵在於丞相董卓。擊敗董卓,擊敗西涼軍,則天下大定。”
“以此為突破口,在下有三點想法。”
“第一,聚天下人。對內,聯合有誌之士屹立朝堂,和董卓分庭抗禮;對外,聯合天下諸侯,共抗董卓。內有朝臣支持,外有諸侯響應,則奠定了根基,有了主心骨。”
“第二,聚天下兵。大漢雖然經曆戰火,但各州各郡的世家大族,所受的影響不大,可以借助他們的力量,聚攏兵丁。要抵擋董卓,就必須號召天下的力量。故此,在下認為可以許以各族重賞,令各族奉出私兵部曲,和各路諸侯一道起兵勤王。這是輔兵。”
“第三,聚天下財。士、農、工、商,商人牟利,講究奇貨可居。他們的地位一向很低,即使有錢,也被人看不起。不過,他們的確有大量的錢財。有錢,則軍隊能運轉,士兵能打仗。朝廷可以給以重賞,令商人出錢出力。這是保障。”
衛寧大袖一拂,拱手道:“司徒、諸公,小子淺薄之見,請諸公點評。”他站定後,掃了劉宣一眼,眼中帶著挑釁神色。那表情仿佛再說,看我多厲害,你小子有本事把我比下去啊。
對此,劉宣不屑一顧。
衛寧的建議看似有理,可實全是廢話。
王允沒有點評,他盯著劉宣,繼續說道:“衛公子的建議還是不錯的,有些前瞻性。世子,說說你的想法。然後,諸公討論你們兩人的策略。”
劉宣正色道:“司徒,衛公子的三點建議,在下有些想法,可否先說。”
“自然可以!”
王允看向衛寧,問道:“衛寧,你認為呢?”
衛寧很是自信,道:“任憑世子挑刺。”
挑刺二字,表明了衛寧的心態。
劉宣便不在客氣了,他沉聲說道:“董卓入洛陽時,曹操發檄文討伐,袁紹、孫堅、袁術等天下的諸侯,紛紛響應,出兵攻打董卓。”
“最後的結果呢?不歡而散,隻是一盤散沙。”
“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有各自的私心,想把所有人擰成一股繩,一起出兵攻打董卓,是不可能的事情。”
“各路諸侯,早已各自為政,各謀私利,如何聚天下人呢?”
劉宣很是不屑的道:“就拿這次天子生辰來說,來長安為天子慶賀的人有哪些呢?各路諸侯來了幾個。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卻千難萬難。”
衛寧嘴角輕輕抽搐,麵色難堪。
劉宣的話猶如鋒利的刀尖,狠狠的刺入他的心中,痛入骨髓。誠如劉宣所言,他的計策的確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
劉宣神色冷肅,又道:“天下的世家大族,講究的是家國天下。”
“先有家,再有國,沒有家就沒有國。”
“如今天下大亂,烽煙四起,如果各大家族把私兵部曲全部交出,誰來守衛他們的家族?賊匪一至,各大家族立即就要做鳥獸散。所以,他們不可能給予私兵部曲。”
“至於你說的重賞,要給予什麽樣的重賞呢?是讓他們主持一郡一縣,或者是主持一州一郡嗎?他們肯定先領賞,至於出兵,則是遙遙無期。到時候士兵沒有,各地就大亂了。”
劉宣不屑一笑,說道:“衛公子,你的第二條建議,真的可行嗎?”
“蹬!蹬!”
衛寧蹭蹭後退兩步,神色駭然。
自己認為相當出眾的計策,在劉宣眼中竟是破綻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