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蟬帶著劉宣往後院走去,來到一處涼亭中坐下。
十一月的夜,冷風刺骨。
寒風吹來,貂蟬忍不住打了個激靈,忍不住搓了搓手。
劉宣道:“天氣太冷,不如四處走走。”
貂蟬搖頭道:“不用,挺好的。”
一絲憂愁,在貂蟬的臉上浮現。和之前見到王允時的情況不同,此時的貂蟬,身上多了一股憂鬱的氣質,令人忍不住疼惜。
劉宣眯著眼睛,心思轉動。
貂蟬之所以如此,自然是王允安排婚事的原因。
看來,貂蟬心有想法。
劉宣知道和聯姻有關,他開口道:“貂蟬姑娘有心事嗎?”
貂蟬淒然一笑,道:“沒什麽。”
劉宣說道:“姑娘不妨說來聽聽,傾訴一番,總會舒服些。”
貂蟬聞言,卻是沉默了下來。許久後,貂蟬才看向劉宣,一字一頓,很認真的問道:“世子知道寄人籬下的滋味嗎?”
“知道!”
劉宣想都不想,直接迴答。
貂蟬輕笑,笑聲中,似是帶著輕微的諷刺,道:“世子乃是北海世子,出身好,事事都不需要操心,也不需要去考慮。世子這樣的人,怎會知曉寄人籬下的滋味呢?”
“我是義父收養的女兒,義父寵我愛我,但不論如何,都隔了一層。”
“義父忠於天子,這輩子為了朝廷付出許多,一直都想中興漢室。”
“想達到目的,自然就有犧牲。”
“我的作用,就是用來聯姻的。當義父需要我的時候,就是下嫁的時候。聯姻本是世家大族最常見的事情,我也一直在想,會嫁給什麽樣的人?”
貂蟬的眼中仿佛是有著化不開的憂傷,緩緩道:“我想過,可能是嫁給年齡相仿的人,也可能是嫁給三四十歲的中年人,甚至垂垂老矣的人。”
“在某種程度上,我得感謝世子,因為世子如此的出眾。”
“如果沒有世子,或許我下嫁的人,就是一個行將朽木的老者。”
貂蟬說道:“今天的局麵,貂蟬早已經預料到了。隻是沒想到,來得這麽快罷了。養育之恩大於天,沒有義父,我早已餓死街頭。義父之恩,我無以為報,隻能遵從他的決定。”
劉宣皺眉道:“姑娘把這些告訴我,不怕我心生疙瘩嗎?”
貂蟬道:“世子會嗎?”
劉宣笑說道:“當然不會,我理解你。”
貂蟬道:“你不了解寄人籬下的滋味兒,你怎麽可能了解呢?”
劉宣新說,看來貂蟬這女子,不僅是心高氣傲,還心有疙瘩,看來得拉近距離才行。他想了想,緩緩道:“姑娘可知,侯門大院中,也並非好地方。”
貂蟬盯著劉宣,不怎麽相信。
王府世子,人人寵溺,就算有明槍暗箭,也不至於寄人籬下。
劉宣雙手抄在袖口當中,抬頭看了眼周圍明亮的燈光,自嘲一笑,道:“我雖是父王的嫡長子,和貂蟬姑娘的情況相比,卻更差,可以說比寄人籬下更慘。”
“昔年,我六歲時,母妃尚在,慈母寵愛,父王疼愛。好景不長,母妃在這一年病逝,父王扶正了原來的寵妾。”
“恰好,寵妾也有一個和我年齡相仿,比我略小的兒子。自那以後,我一年中,見到父王的次數不會超過三次。”
“就算見到了,父王也是冷眼相加,訓斥一番。”
劉宣眼神中透著一絲凝重,道:“個中原因,貂蟬姑娘應當明白,無非是枕頭風而。父王的寵溺,都放在二弟身上,都放在寵妾身上。那時候的我,已經不圖父王寵愛,隻求不被欺辱,隻求能活下來。”
“因為隔三差五的,就會被欺負,連下人都能欺負一個嫡長子,你能想象嗎?”
“那,已經不是寄人籬下了。”
“那樣的日子,可以說是暗無天日,能做的隻有忍耐。”
劉宣嘴角噙著一抹笑容,道:“長大後,父王遲遲不冊立世子。二弟的母妃處處針對我,在父王麵前吹耳旁風,各種打壓,更要知我於死地。幸好我活了下來,還活得很好,才有了今日的北海世子。所以我說,我明白寄人籬下的感覺。”
貂蟬聞言,臉上流露出驚訝神色。
沒想到,劉宣有這樣的遭遇。
劉宣正色道:“貂蟬姑娘放心,劉宣不是什麽正人君子,也不是什麽好人,但不會辜負姑娘,這一點請你放心。”
貂蟬撲哧一笑,道:“哪有人說自己不是正人君子,不是好人的。”
劉宣道:“真小人,總比偽君子可愛。”
貂蟬嬌嗔一笑,眼中的憂鬱一掃而空,笑說道:“不說掃興的話了,世子這次來長安,是來為天子賀壽的嗎?”對於天子賀壽的事情,貂蟬也有所耳聞。
劉宣點頭道:“孔相是正使,我是副使。替天子祝壽後,就會啟程返迴。”
貂蟬道:“世子可懂書畫?”
劉宣道:“略懂。”
貂蟬嫣然一笑,起身道:“既如此,小女子有一幅畫,請世子鑒賞一番。”
劉宣道:“固所願爾!”
貂蟬帶著劉宣往她居住的院子行去,房間中,火盆燃燒,溫暖無比。貂蟬搓了搓手,笑著取出了一幅畫,在劉宣的麵前攤開了來,擺手道:“這是小女子所做,請世子點評。”
這一幅畫,勾勒的是初夏景象。
池塘中,一口泉眼咕嚕咕嚕的冒著泉水,泉水叮咚流淌,而含苞未放的荷花蓓蕾上,停靠著一隻蜻蜓。微風輕拂,池塘邊樹蔭晃動,倒映在池塘中,景色撩人。
初夏時節的風趣,展露無遺。
劉宣看完了這幅圖,道:“泉水、樹蔭、小荷、蜻蜓,動靜結合,樸素、自然,韻味無窮。畫雖然靜,景卻生動活潑,不失雅趣。這幅畫,可以稱得上是佳作。”
貂蟬道:“世子謬讚了。”
劉宣主動道:“姑娘的畫很好,是否介意我再添上幾筆?”
貂蟬道:“世子請!”
對於劉宣要著墨,貂蟬沒有拒絕,正好可以借此機會,看看劉宣的本事。劉宣神色自信,他接過筆,沾滿墨汁後,在這幅畫的左側自上往下寫。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一首《小池》,劉宣題在了上麵。
他的字得益於本主的底蘊,字體飄逸灑脫,隱隱有大家風範。
一首詩寫完,和整幅畫相得益彰。
貂蟬仔細的品讀了一番,眼中閃爍著興奮神色。她看向了劉宣,已經是心悅誠服,拱手道:“世子才智之機敏,令人佩服。”
劉宣道:“姑娘謬讚了,看了這幅畫有感而已。”
兩個人以寄人籬下交談後,距離拉近了。通過這幅畫,之間的距離又拉近了一步,已經沒有了剛見麵時的生疏和陌生。
十一月的夜,冷風刺骨。
寒風吹來,貂蟬忍不住打了個激靈,忍不住搓了搓手。
劉宣道:“天氣太冷,不如四處走走。”
貂蟬搖頭道:“不用,挺好的。”
一絲憂愁,在貂蟬的臉上浮現。和之前見到王允時的情況不同,此時的貂蟬,身上多了一股憂鬱的氣質,令人忍不住疼惜。
劉宣眯著眼睛,心思轉動。
貂蟬之所以如此,自然是王允安排婚事的原因。
看來,貂蟬心有想法。
劉宣知道和聯姻有關,他開口道:“貂蟬姑娘有心事嗎?”
貂蟬淒然一笑,道:“沒什麽。”
劉宣說道:“姑娘不妨說來聽聽,傾訴一番,總會舒服些。”
貂蟬聞言,卻是沉默了下來。許久後,貂蟬才看向劉宣,一字一頓,很認真的問道:“世子知道寄人籬下的滋味嗎?”
“知道!”
劉宣想都不想,直接迴答。
貂蟬輕笑,笑聲中,似是帶著輕微的諷刺,道:“世子乃是北海世子,出身好,事事都不需要操心,也不需要去考慮。世子這樣的人,怎會知曉寄人籬下的滋味呢?”
“我是義父收養的女兒,義父寵我愛我,但不論如何,都隔了一層。”
“義父忠於天子,這輩子為了朝廷付出許多,一直都想中興漢室。”
“想達到目的,自然就有犧牲。”
“我的作用,就是用來聯姻的。當義父需要我的時候,就是下嫁的時候。聯姻本是世家大族最常見的事情,我也一直在想,會嫁給什麽樣的人?”
貂蟬的眼中仿佛是有著化不開的憂傷,緩緩道:“我想過,可能是嫁給年齡相仿的人,也可能是嫁給三四十歲的中年人,甚至垂垂老矣的人。”
“在某種程度上,我得感謝世子,因為世子如此的出眾。”
“如果沒有世子,或許我下嫁的人,就是一個行將朽木的老者。”
貂蟬說道:“今天的局麵,貂蟬早已經預料到了。隻是沒想到,來得這麽快罷了。養育之恩大於天,沒有義父,我早已餓死街頭。義父之恩,我無以為報,隻能遵從他的決定。”
劉宣皺眉道:“姑娘把這些告訴我,不怕我心生疙瘩嗎?”
貂蟬道:“世子會嗎?”
劉宣笑說道:“當然不會,我理解你。”
貂蟬道:“你不了解寄人籬下的滋味兒,你怎麽可能了解呢?”
劉宣新說,看來貂蟬這女子,不僅是心高氣傲,還心有疙瘩,看來得拉近距離才行。他想了想,緩緩道:“姑娘可知,侯門大院中,也並非好地方。”
貂蟬盯著劉宣,不怎麽相信。
王府世子,人人寵溺,就算有明槍暗箭,也不至於寄人籬下。
劉宣雙手抄在袖口當中,抬頭看了眼周圍明亮的燈光,自嘲一笑,道:“我雖是父王的嫡長子,和貂蟬姑娘的情況相比,卻更差,可以說比寄人籬下更慘。”
“昔年,我六歲時,母妃尚在,慈母寵愛,父王疼愛。好景不長,母妃在這一年病逝,父王扶正了原來的寵妾。”
“恰好,寵妾也有一個和我年齡相仿,比我略小的兒子。自那以後,我一年中,見到父王的次數不會超過三次。”
“就算見到了,父王也是冷眼相加,訓斥一番。”
劉宣眼神中透著一絲凝重,道:“個中原因,貂蟬姑娘應當明白,無非是枕頭風而。父王的寵溺,都放在二弟身上,都放在寵妾身上。那時候的我,已經不圖父王寵愛,隻求不被欺辱,隻求能活下來。”
“因為隔三差五的,就會被欺負,連下人都能欺負一個嫡長子,你能想象嗎?”
“那,已經不是寄人籬下了。”
“那樣的日子,可以說是暗無天日,能做的隻有忍耐。”
劉宣嘴角噙著一抹笑容,道:“長大後,父王遲遲不冊立世子。二弟的母妃處處針對我,在父王麵前吹耳旁風,各種打壓,更要知我於死地。幸好我活了下來,還活得很好,才有了今日的北海世子。所以我說,我明白寄人籬下的感覺。”
貂蟬聞言,臉上流露出驚訝神色。
沒想到,劉宣有這樣的遭遇。
劉宣正色道:“貂蟬姑娘放心,劉宣不是什麽正人君子,也不是什麽好人,但不會辜負姑娘,這一點請你放心。”
貂蟬撲哧一笑,道:“哪有人說自己不是正人君子,不是好人的。”
劉宣道:“真小人,總比偽君子可愛。”
貂蟬嬌嗔一笑,眼中的憂鬱一掃而空,笑說道:“不說掃興的話了,世子這次來長安,是來為天子賀壽的嗎?”對於天子賀壽的事情,貂蟬也有所耳聞。
劉宣點頭道:“孔相是正使,我是副使。替天子祝壽後,就會啟程返迴。”
貂蟬道:“世子可懂書畫?”
劉宣道:“略懂。”
貂蟬嫣然一笑,起身道:“既如此,小女子有一幅畫,請世子鑒賞一番。”
劉宣道:“固所願爾!”
貂蟬帶著劉宣往她居住的院子行去,房間中,火盆燃燒,溫暖無比。貂蟬搓了搓手,笑著取出了一幅畫,在劉宣的麵前攤開了來,擺手道:“這是小女子所做,請世子點評。”
這一幅畫,勾勒的是初夏景象。
池塘中,一口泉眼咕嚕咕嚕的冒著泉水,泉水叮咚流淌,而含苞未放的荷花蓓蕾上,停靠著一隻蜻蜓。微風輕拂,池塘邊樹蔭晃動,倒映在池塘中,景色撩人。
初夏時節的風趣,展露無遺。
劉宣看完了這幅圖,道:“泉水、樹蔭、小荷、蜻蜓,動靜結合,樸素、自然,韻味無窮。畫雖然靜,景卻生動活潑,不失雅趣。這幅畫,可以稱得上是佳作。”
貂蟬道:“世子謬讚了。”
劉宣主動道:“姑娘的畫很好,是否介意我再添上幾筆?”
貂蟬道:“世子請!”
對於劉宣要著墨,貂蟬沒有拒絕,正好可以借此機會,看看劉宣的本事。劉宣神色自信,他接過筆,沾滿墨汁後,在這幅畫的左側自上往下寫。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一首《小池》,劉宣題在了上麵。
他的字得益於本主的底蘊,字體飄逸灑脫,隱隱有大家風範。
一首詩寫完,和整幅畫相得益彰。
貂蟬仔細的品讀了一番,眼中閃爍著興奮神色。她看向了劉宣,已經是心悅誠服,拱手道:“世子才智之機敏,令人佩服。”
劉宣道:“姑娘謬讚了,看了這幅畫有感而已。”
兩個人以寄人籬下交談後,距離拉近了。通過這幅畫,之間的距離又拉近了一步,已經沒有了剛見麵時的生疏和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