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更,求推薦訂閱)
劉宣會心一笑,他看到李儒的狀態,心中踏實了,知道李儒被勾起了興趣。事實上,劉宣提出的幾點,毫不例外的說在了李儒心中癢癢的地方。
劉宣暫時沒有和李儒為敵的打算,交好李儒自然是不錯。他略作停頓,又說道:“第三,建議丞相擢用清流和黨人,收攏人才,確立朝廷威信。”
“朝廷中的官員,如蔡邕、楊彪等清流和黨人,都曾黨錮之禍中受到影響。丞相秉政,采納郎中令的建議招攬他們,可謂是睿智之舉。”
“雖然很多人不情不願,是丞相派人強行征辟的。但丞相厚加賞賜,以誠待人,更不吝拔擢,不管如何,他們總會有一絲感激之心。”
“隨著王允、馬日磾、士孫瑞等人得到重用,黨人、清流名士紛紛入朝為官。”
“一時間,朝廷便有了威信,有了威嚴。”
劉宣麵容肅然,道:“不管啟用清流名士的最後效果如何,從朝廷的威望來看,的確讓丞相在短時間確立了威望,穩定了朝局。”
李儒看向劉宣,眼中有了欣賞神色。
如果說之前他認為劉宣是吹捧他,現在李儒認為劉宣懂他。
知我者,劉宣也!
李儒神采奕奕的問道:“第四呢?”
劉宣眼中卻多了一絲慎重神色,很是遲疑,片刻後才說道:“我的身體中流淌著高皇帝的血脈,是皇室中人。我來提第四點,有些大逆不道,和我的身份衝突了。”
“哦,這是為何?”
李儒更加的好奇,心想劉宣的第四點是什麽?剛才劉宣分析的前三點,李儒都非常的讚同,認為劉宣說在了關鍵點上。
一時間,李儒摸不到劉宣的思路,不知道劉宣如何判定的?
李儒見劉宣猶疑不定,微笑道:“世子不用顧忌,尤其是娶了董相的女兒,你就是丞相的女婿,還有什麽顧忌的呢?但說無妨。”
劉宣深吸口氣,道:“既如此,劉宣僭越了。”
此話,更令李儒好奇。
劉宣緩緩道:“第四,在於郎中令建議誅殺劉辯。”
嘶!
李儒倒抽了口涼氣,眼神震驚,他沒想到劉宣提及的第四點功勞是毒殺劉辯。難怪劉宣說這話不符合他的身份,劉宣是劉姓子孫,誇讚李儒毒殺劉辯好,顯然不合適也不恰當。
越是如此,李儒越是讚賞劉宣。
這小子,很不錯嘛。
劉宣既然說了,自然不會再停下,繼續道:“丞相廢掉劉辨,立劉協為天子,可謂是石破天驚。廢立之舉雖然大逆不道,但能威懾百官,得到的好處很多。”
“如果任由劉辯活著,那麽隻要劉辯活一天,劉辯就是曾經的正統,因為他是先帝劉宏冊立的天子。”
“不管丞相如何做,做得怎麽好,劉協的皇位總是來路不正。”
“甚至於,百官雖然懼怕丞相,但心中仍然可能心係於劉辯身上。想轉變朝廷官員的心思,想讓他們承認劉協是正統,唯一的變法便是殺死劉辯,去除劉協唯一的威脅。”
“斬草除根,收人收心,迫使朝臣不得不效忠劉協。”
劉宣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說道:“人都這樣,隻要還有念想在,就難以割舍。所以劉辯活在世上一天,就可以對劉協構成威脅,可以威脅到丞相。”
“指不定哪一天,就可能有人出來反對劉協,亦或是反對丞相。”
“甚至,可能有人要救劉辯離開。隻要劉辯逃了出去,各路諸侯就可能擁立他,與丞相分庭抗禮。”
“一旦發生那樣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婦人之仁。”
劉宣神色肯定,說道:“殺死了劉辯,不僅斬草除根,剪滅了對丞相的威脅,更使得天下歸一,讓百官不得不將心思放在劉協身上。”
“先帝有兩個兒子,兩人都可以做皇帝,死去其一,剩下的一人必定是正統。”
“不管皇位來得是否正當,百官隻能接受。”
劉宣聳了聳肩,神態輕鬆了下來,道:“殺死劉辯,斬草除根,收攏百官之心,而丞相連劉辯都敢殺死,百官還敢和丞相做對麽?人都是怕死,郎中令建議誅殺劉辯,大功一件。”
“啪!啪!”
李儒鼓掌,臉上笑容濃鬱。
劉宣的一番話,說到了李儒心中最癢癢的地方。
一直以來,李儒殺了劉辯,處處遭人詬病,處處遭人憤恨,說他心腸歹毒。雖然朝廷的官員表麵上對他恭恭敬敬的,但官員們私下裏都恨他殺了劉辯。
劉宣的一番話,讓李儒找到了誌同道合的人。
知己啊!
李儒的心中,生出了這樣的想法。
李儒說道:“世子一番話,令李儒慚愧。”
忽然,劉宣的耳朵動了動,聽到了輕微的腳步聲朝大廳走來。劉宣的腦中閃過一道靈光,嘴角微微上揚,正色道:“丞相還沒來,我說一句私心話。丞相能有今日的成就,郎中令至少有七分的功勞。丞相占三,郎中令占七。”
李儒笑了笑,很是謙虛的道:“嚴重了,嚴重了!”
劉宣耳朵又動了動,發現腳步聲停下了。
掃了眼門口,見人沒有出現,劉宣繼續道:“郎中令何必自謙呢?丞相英明神武,知人善任,的確是一個明主。但知人善任和郎中令的出謀劃策相比,有一定的差別。當然,沒有丞相知人善任,郎中令不可能得到重用。可沒有郎中令出謀劃策,丞相要取得今日之成就會增添很多坎坷。總的來說,丞相占三,郎中令占七。”
李儒連忙自謙,卻說道:“這話你知我知,切記不可亂說。”
“自然!”
劉宣笑了笑,心領神會的應下。
“咳!咳!”
忽然,一陣咳嗽聲傳來。
董卓大步進來,看了李儒一眼,又看了劉宣一眼,徑直朝主位行去。
李儒眉頭微蹙,瞬間又舒展開了。
這才剛說完,董卓就來了,他不確定劉宣的話被董卓聽到了沒有。如果董卓聽到了,這可是一件不妙的事情。
劉宣心中樂開了花,他的武藝早已經到了先天巔峰,耳力極好。剛才有輕微的腳步聲傳來,他判定可能是董卓來了,所以賭了一把,說了剛才的話。
這才剛說完,董卓就來了。
顯然剛才的腳步聲是董卓,然後董卓又等了片刻。
這次,小小的陰了李儒一把。
董卓落座後道:“看你們兩人相談甚歡,談了什麽?”
劉宣迴答道:“迴稟丞相,剛才我詢問菡姑娘的事情。菡姑娘是丞相之女,出身不凡,不能怠慢了,所以詢問菡姑娘的性格,以及菡姑娘喜歡吃什麽,有什麽愛好等等。”
李儒連忙附合道:“卑職告訴世子,說菡姑娘秀外慧中,絕對是賢妻良母。”
董卓粗獷的臉上有著笑容,嗬嗬笑了笑,道:“劉宣啊,不是本相誇口。菡兒不僅是模樣長相好,而且心靈手巧。”
“唿!”
李儒聽了董卓的話,微不可查的鬆了口氣。
劉宣笑道:“丞相英明神武,教出來的女兒,自然也是容貌和智慧兼具。在下能娶菡姑娘迴去,也是人生一大喜事。”
董卓稍作停頓,正色道:“劉宣啊,既然你娶了菡兒,那就是本相的女婿,本相必定重用你。為天子賀壽後,你就留在長安,讓孔融一個人迴北海國,你看如何?”
劉宣聞言,心中的一根弦驟然繃緊。
來丞相府的路上,劉宣考慮了這問題,一旦董卓問及,必須處理好。
劉宣會心一笑,他看到李儒的狀態,心中踏實了,知道李儒被勾起了興趣。事實上,劉宣提出的幾點,毫不例外的說在了李儒心中癢癢的地方。
劉宣暫時沒有和李儒為敵的打算,交好李儒自然是不錯。他略作停頓,又說道:“第三,建議丞相擢用清流和黨人,收攏人才,確立朝廷威信。”
“朝廷中的官員,如蔡邕、楊彪等清流和黨人,都曾黨錮之禍中受到影響。丞相秉政,采納郎中令的建議招攬他們,可謂是睿智之舉。”
“雖然很多人不情不願,是丞相派人強行征辟的。但丞相厚加賞賜,以誠待人,更不吝拔擢,不管如何,他們總會有一絲感激之心。”
“隨著王允、馬日磾、士孫瑞等人得到重用,黨人、清流名士紛紛入朝為官。”
“一時間,朝廷便有了威信,有了威嚴。”
劉宣麵容肅然,道:“不管啟用清流名士的最後效果如何,從朝廷的威望來看,的確讓丞相在短時間確立了威望,穩定了朝局。”
李儒看向劉宣,眼中有了欣賞神色。
如果說之前他認為劉宣是吹捧他,現在李儒認為劉宣懂他。
知我者,劉宣也!
李儒神采奕奕的問道:“第四呢?”
劉宣眼中卻多了一絲慎重神色,很是遲疑,片刻後才說道:“我的身體中流淌著高皇帝的血脈,是皇室中人。我來提第四點,有些大逆不道,和我的身份衝突了。”
“哦,這是為何?”
李儒更加的好奇,心想劉宣的第四點是什麽?剛才劉宣分析的前三點,李儒都非常的讚同,認為劉宣說在了關鍵點上。
一時間,李儒摸不到劉宣的思路,不知道劉宣如何判定的?
李儒見劉宣猶疑不定,微笑道:“世子不用顧忌,尤其是娶了董相的女兒,你就是丞相的女婿,還有什麽顧忌的呢?但說無妨。”
劉宣深吸口氣,道:“既如此,劉宣僭越了。”
此話,更令李儒好奇。
劉宣緩緩道:“第四,在於郎中令建議誅殺劉辯。”
嘶!
李儒倒抽了口涼氣,眼神震驚,他沒想到劉宣提及的第四點功勞是毒殺劉辯。難怪劉宣說這話不符合他的身份,劉宣是劉姓子孫,誇讚李儒毒殺劉辯好,顯然不合適也不恰當。
越是如此,李儒越是讚賞劉宣。
這小子,很不錯嘛。
劉宣既然說了,自然不會再停下,繼續道:“丞相廢掉劉辨,立劉協為天子,可謂是石破天驚。廢立之舉雖然大逆不道,但能威懾百官,得到的好處很多。”
“如果任由劉辯活著,那麽隻要劉辯活一天,劉辯就是曾經的正統,因為他是先帝劉宏冊立的天子。”
“不管丞相如何做,做得怎麽好,劉協的皇位總是來路不正。”
“甚至於,百官雖然懼怕丞相,但心中仍然可能心係於劉辯身上。想轉變朝廷官員的心思,想讓他們承認劉協是正統,唯一的變法便是殺死劉辯,去除劉協唯一的威脅。”
“斬草除根,收人收心,迫使朝臣不得不效忠劉協。”
劉宣嘴角勾起一抹笑意,說道:“人都這樣,隻要還有念想在,就難以割舍。所以劉辯活在世上一天,就可以對劉協構成威脅,可以威脅到丞相。”
“指不定哪一天,就可能有人出來反對劉協,亦或是反對丞相。”
“甚至,可能有人要救劉辯離開。隻要劉辯逃了出去,各路諸侯就可能擁立他,與丞相分庭抗禮。”
“一旦發生那樣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婦人之仁。”
劉宣神色肯定,說道:“殺死了劉辯,不僅斬草除根,剪滅了對丞相的威脅,更使得天下歸一,讓百官不得不將心思放在劉協身上。”
“先帝有兩個兒子,兩人都可以做皇帝,死去其一,剩下的一人必定是正統。”
“不管皇位來得是否正當,百官隻能接受。”
劉宣聳了聳肩,神態輕鬆了下來,道:“殺死劉辯,斬草除根,收攏百官之心,而丞相連劉辯都敢殺死,百官還敢和丞相做對麽?人都是怕死,郎中令建議誅殺劉辯,大功一件。”
“啪!啪!”
李儒鼓掌,臉上笑容濃鬱。
劉宣的一番話,說到了李儒心中最癢癢的地方。
一直以來,李儒殺了劉辯,處處遭人詬病,處處遭人憤恨,說他心腸歹毒。雖然朝廷的官員表麵上對他恭恭敬敬的,但官員們私下裏都恨他殺了劉辯。
劉宣的一番話,讓李儒找到了誌同道合的人。
知己啊!
李儒的心中,生出了這樣的想法。
李儒說道:“世子一番話,令李儒慚愧。”
忽然,劉宣的耳朵動了動,聽到了輕微的腳步聲朝大廳走來。劉宣的腦中閃過一道靈光,嘴角微微上揚,正色道:“丞相還沒來,我說一句私心話。丞相能有今日的成就,郎中令至少有七分的功勞。丞相占三,郎中令占七。”
李儒笑了笑,很是謙虛的道:“嚴重了,嚴重了!”
劉宣耳朵又動了動,發現腳步聲停下了。
掃了眼門口,見人沒有出現,劉宣繼續道:“郎中令何必自謙呢?丞相英明神武,知人善任,的確是一個明主。但知人善任和郎中令的出謀劃策相比,有一定的差別。當然,沒有丞相知人善任,郎中令不可能得到重用。可沒有郎中令出謀劃策,丞相要取得今日之成就會增添很多坎坷。總的來說,丞相占三,郎中令占七。”
李儒連忙自謙,卻說道:“這話你知我知,切記不可亂說。”
“自然!”
劉宣笑了笑,心領神會的應下。
“咳!咳!”
忽然,一陣咳嗽聲傳來。
董卓大步進來,看了李儒一眼,又看了劉宣一眼,徑直朝主位行去。
李儒眉頭微蹙,瞬間又舒展開了。
這才剛說完,董卓就來了,他不確定劉宣的話被董卓聽到了沒有。如果董卓聽到了,這可是一件不妙的事情。
劉宣心中樂開了花,他的武藝早已經到了先天巔峰,耳力極好。剛才有輕微的腳步聲傳來,他判定可能是董卓來了,所以賭了一把,說了剛才的話。
這才剛說完,董卓就來了。
顯然剛才的腳步聲是董卓,然後董卓又等了片刻。
這次,小小的陰了李儒一把。
董卓落座後道:“看你們兩人相談甚歡,談了什麽?”
劉宣迴答道:“迴稟丞相,剛才我詢問菡姑娘的事情。菡姑娘是丞相之女,出身不凡,不能怠慢了,所以詢問菡姑娘的性格,以及菡姑娘喜歡吃什麽,有什麽愛好等等。”
李儒連忙附合道:“卑職告訴世子,說菡姑娘秀外慧中,絕對是賢妻良母。”
董卓粗獷的臉上有著笑容,嗬嗬笑了笑,道:“劉宣啊,不是本相誇口。菡兒不僅是模樣長相好,而且心靈手巧。”
“唿!”
李儒聽了董卓的話,微不可查的鬆了口氣。
劉宣笑道:“丞相英明神武,教出來的女兒,自然也是容貌和智慧兼具。在下能娶菡姑娘迴去,也是人生一大喜事。”
董卓稍作停頓,正色道:“劉宣啊,既然你娶了菡兒,那就是本相的女婿,本相必定重用你。為天子賀壽後,你就留在長安,讓孔融一個人迴北海國,你看如何?”
劉宣聞言,心中的一根弦驟然繃緊。
來丞相府的路上,劉宣考慮了這問題,一旦董卓問及,必須處理好。